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of Wheat Protein Disulphide Isomerase (PDI) Gene Promoter Sequenc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1
作者 Arun Prabhu Dhanapal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3期373-380,共8页
Protein disulphide isomerase (PDI) is an oxidoreductase enzyme abundant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In plants, PDIs have been shown to assist the folding and deposition of seed storage proteins during the bioge... Protein disulphide isomerase (PDI) is an oxidoreductase enzyme abundant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In plants, PDIs have been shown to assist the folding and deposition of seed storage proteins during the biogenesis of protein bodies in the endosperm.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set of genes encoding PDI and PDI like proteins i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v. Chinese Spring)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sequenc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with homologous genes from other plant species were reported in our previous publications. Promoter sequences of three homoeologous genes encoding typical PDI, located on chromosome group 4 of bread wheat, and PDI promoter sequence analysis of Triticum urartu, Aegilops speltoides and Aegilops tauschii had also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isolation and sequencing of a ~700 bp region, comprising ~600 bp of the putative promoter region and 88 bp of the first exon of the typical PDI gene, in five accessions each from Triticum urartu (AA), Aegilops speltoides (BB) and Aegilops tauschii (DD).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large variation among sequences belonging to the different genomes, while close similarity was found within each species an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homoeologous PDI sequences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CS (AABBDD) resulting in an overall high conservation of the sequence conferring endosperm-specific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PDI) Promoter WHEAT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6株禽源滑液囊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MSPB蛋白原核表达
2
作者 孙佳琳 司朵朵 +3 位作者 王建东 李继东 李生虎 何生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从分子水平对6株禽源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分离株进行鉴定,探讨MS宁夏本地株膜蛋白MSPB的生物学功能。通过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16S rRNA和MSPB基因序列,并构建分子进化树,对6株MS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 从分子水平对6株禽源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分离株进行鉴定,探讨MS宁夏本地株膜蛋白MSPB的生物学功能。通过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16S rRNA和MSPB基因序列,并构建分子进化树,对6株MS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MSPB在蛋白水平进行分析,预测其亚细胞定位,探究MSPB的理化性质。构建pET-30a-MSPB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氏菌BL 21(DE3)中进行表达,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用蛋白质免疫印迹验证其反应原性。结果6株MS分离株在16S rRNA基因序列上与MS参考菌株具有同源性;MSPB等电点低,疏水性氨基酸占比较高;成功对MSPB进行表达,大小约为70 ku,纯化所得MSPB蛋白能与MS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结果表明,6株菌株为MS,而MSPB具有反应原性,可以作为候选抗原应用于MS的诊断或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滑液囊支原体 16S rRNA MSPB蛋白 系统进化树 序列分析 反应原性
下载PDF
Comparative genome analysis between Southeast Asian and South American Zika viruses
3
作者 Theerarat Kochakarn Namfon Kotanan +5 位作者 Krittikorn Kümpornsin Duangkamon Loesbanluechai Monta Thammasatta Prasert Auewarakul Prapon Wilairat Thanat Chookajor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11期1026-1032,共7页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ause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tentially mild Southeast Asian and the more pathogenic ZIKV in South America.Methods:A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putative c...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ause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tentially mild Southeast Asian and the more pathogenic ZIKV in South America.Methods:A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putative causations stemming from ZIKV.Results:Phylogcnctic analyses integrating geographical and time factors revealed that Southeast Asian ZIKV might not be the direct source of South American outbreaks as previously speculated.Amino acid residues unique to South American ZIKV isolates at the envelope,pr and NS1 proteins are listed and shown in the structural context.These unique residues on external viral proteins are not found in Southeast Asian ZIKV and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ngoing outbreak either via an intrinsic property of the virus or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immunity.Only a selected few primer/probe sets currently in clinical use were identified of being capable of detecting ZIKV strains worldwide.The envelope proteins of dengue virus(DENV) and ZIKV also showed a remarkable degree of similarity especially at the surface residues.Conclusions:findings that may help explain the cross-reactivity of DENV antibodies to ZIKV.Thus,major caveats must be exercised in using existing diagnostic tools for ZI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ogenetic analysis protein structure Southeast Asia Dengue virus Zika virus
下载PDF
Bioinformatic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encoding Clq-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in zebrafish 被引量:7
4
作者 Jie Mei Jianfang Gui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4,共8页
C1q is the first subcomponent of classical pathway in the complement system and a major link between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 ties. The globular (gC1q) domain similar with C1q was also found in many non-complement ... C1q is the first subcomponent of classical pathway in the complement system and a major link between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 ties. The globular (gC1q) domain similar with C1q was also found in many non-complement C1q-domain-containing (C1qDC) proteins which have similar crystal structure to that of the multifunction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ligand family, and also have diverse func- tions.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52 independent gene sequences encoding C1q-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through compre- hensive searches of zebrafish genome, cDNA and EST databases. In comparison to 31 orthologous genes in human and different numbers in other species, a significant selective pressure was suggested during vertebrate evolution. Domain organization of C1q-domain-con- taining (C1qDC) proteins mainly includes a leading signal peptide, a collagen-like region of variable length, and a C-terminal C1q do- main. There are 11 highly conserved residues within the C1q domain, among which 2 are invariant within the zebrafish gene set. A more extensive database searches also revealed homologous C1qDC proteins in other vertebrates, invertebrates and even bacterium, but no homologous sequences for encoding C1qDC proteins were found in many species that have a more recent evolutionary history with zebrafish. Therefore, further studies on C1q-domain-containing genes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 鉴别 基因 C1qDC蛋白质 球形域 斑马鱼
下载PDF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of the Domain Architectures in the RhoGEF-containing Proteins
5
作者 Qing-Lan Sun Hong-Jun Zhou Kui Lin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4-106,共13页
Domain 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lead to variations in the domain architectures of the proteins from their common ancestor.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four groups of the RhoGEF-containing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org... Domain 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lead to variations in the domain architectures of the proteins from their common ancestor.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four groups of the RhoGEF-containing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organisms with domain archi- tectures RhoGEF-PH-SH3, SH3-RhoGEF-PH, RhoGEF-PH, and SH3-RhoGEF defined in the Pfam database. The phylogenetic tree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each individual domain and/or the combinations of all the domains. The phyloge- ne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RhoGEF-PH-SH3 and SH3-RhoGEF-PH might have evolved from RhoGEF-PH through the insertion of SH3 independently, while SH3- RhoGEF of proteins in fruit fly might have evolved from SH3-RhoGEF-PH by the degeneration of PH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进化 RhoGEF-包容蛋白 领域体系 生物体 遗传因素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新型转录调节因子lmo2486的分子特征及原核表达研究
6
作者 朱孝珍 刘昱诚 +6 位作者 张星星 王立霞 季春辉 郭蕴 才学鹏 孟庆玲 乔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克隆目的基因LM lmo2486,分析目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并验证其编码蛋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LM lmo2486的生物学特性奠定前期的基础。通过PCR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新型转录调节因子lmo2486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测序,... 克隆目的基因LM lmo2486,分析目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并验证其编码蛋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LM lmo2486的生物学特性奠定前期的基础。通过PCR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新型转录调节因子lmo2486基因,对该基因进行测序,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理化特性、蛋白结构域等分子特征,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PCR克隆lmo2486基因的抗原集中区lmo2486K,构建重组载体pET-32a(+)-lmo2486K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并使用IPTG低温诱导表达,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结果显示,LM lmo2486基因全长1212 bp,共编码403个氨基酸;lmo2486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亲水性和跨膜结构,无信号肽,预测发现lmo2486含有PspC和DUF4097结构域。序列同源对比发现,LM lmo2486测序所得的核苷酸序列与LM不同分离株属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表明lmo2486基因在LM中高度保守。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蛋白Lmo2486K的分子质量约为64.6 ku,Western blot分析发现,Lmo2486K蛋白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o2486基因 分子特征 系统进化分析 蛋白表达
下载PDF
地黄花叶病毒河南分离物的C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7
作者 冯陈尉 李正刚 +6 位作者 郭枭 庄新建 丁诗文 董卓倬 贺振 王铁霖 张坤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为探究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在河南地黄上的发生与分布及其基因变异情况,从河南温县中草药园采集若干疑似受病毒侵染而呈现出花叶、枯萎等症状的地黄样品,用酚仿法提取地黄样品总RNA,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地黄花叶... 为探究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在河南地黄上的发生与分布及其基因变异情况,从河南温县中草药园采集若干疑似受病毒侵染而呈现出花叶、枯萎等症状的地黄样品,用酚仿法提取地黄样品总RNA,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地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片段,经过回收纯化后,克隆至pMD19-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随机挑选4个阳性单克隆测序,最后将结果与NCBI数据库中已有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发布的不同地区ReM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构建基于CP^(ReMV)核苷酸序列的ReMV不同地区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ReMV河南分离物的CP基因,将该序列上传至NCBI后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OM964874;通过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该分离物与郑州、山西、韩国报道的ReM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相近传染源,而与美国、日本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与此一致。综上,这一研究扩大了ReMV群体的传播范围,丰富了其基因信息,为揭示ReM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基因克隆 进化树分析
下载PDF
青海草原毛虫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南彦斌 张月 +2 位作者 何啟玥 陈帅 周渊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698,共11页
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是危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本研究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海草原毛虫4龄幼虫、雌雄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同时筛选获得其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qinOBPs)并进... 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是危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本研究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海草原毛虫4龄幼虫、雌雄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同时筛选获得其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qinOB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转录本经过组装之后总计得到63335条unigenes,在全部unigenes中筛选并鉴定出17个GqinOBPs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气味结合蛋白为热稳定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主要在胞外,二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多序列比对显示GqinOBPs具有昆虫OBPs的半胱氨酸模式识别序列;系统分析表明,GqinOBPs基因与同是鳞翅目昆虫的桃蛀螟、小线角木蠹蛾和沙棘木蠹蛾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首次公开并分析青海草原毛虫转录组数据,同时挖掘出其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青海草原毛虫的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草原毛虫 转录组测序 气味结合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辣椒WOX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进化与表达分析
9
作者 张烨达 王星 +3 位作者 王丽萍 佟静 武占会 高彦魁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41,共12页
WUSCHEL(WUS)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OX)转录因子家族是一类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系植物干细胞动态平衡、茎尖分生组织形成、胚胎发育等重要生命活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遵辣1号辣椒中鉴定到10个WOX基因,命名为CaWUS—CaWOX13。CaWOXs... WUSCHEL(WUS)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OX)转录因子家族是一类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系植物干细胞动态平衡、茎尖分生组织形成、胚胎发育等重要生命活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遵辣1号辣椒中鉴定到10个WOX基因,命名为CaWUS—CaWOX13。CaWOXs不均等地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被分为3个支系,亚细胞预测全部定位在细胞核上。不同支系间基因数目差异较大,同一支系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CaWOX家族启动子包含14种有关植物生长发育、激素调控和逆境胁迫的作用元件,分布最广的为茉莉酸甲酯应答元件(MeJA responsiveness)。CaWOX家族内没有发现串联重复和大片段复制,但和拟南芥、番茄存在共线性关系。CaWUS作为关键蛋白,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承担枢纽作用。CaWOXs的基因表达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部分基因在根、茎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WOX家族 转录因子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共线性分析 蛋白质互作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一种快速非比对的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与进化分析方法
10
作者 艾亮 冯杰 《生物信息学》 2023年第3期179-186,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非比对的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与进化分析方法。在刻画蛋白质序列特征时,首先将氨基酸的10种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浓缩为6个主成分,并且将每条蛋白质序列里的氨基酸数目作为权重对主成分得分值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再...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非比对的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与进化分析方法。在刻画蛋白质序列特征时,首先将氨基酸的10种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浓缩为6个主成分,并且将每条蛋白质序列里的氨基酸数目作为权重对主成分得分值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再融合氨基酸的位置信息构成一个26维的蛋白质序列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欧式距离度量蛋白质序列间的相似性及进化关系。通过对3个蛋白质序列数据集的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将每条蛋白质序列准确聚类,并且简便快捷,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序列 主成分分析 相似性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动物来源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2
11
作者 吴艳涛 倪雪霞 +2 位作者 万洪全 刘文博 刘秀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对从我国部分地区 1985~ 2 0 0 1年间分离的 2 6株新城疫病毒毒株进行研究 ,克隆其融合蛋白 (F)基因 ,分析相应的核苷酸 (nt)序列。根据绘制的系统进化发生树和F基因上三种限制性内切酶 (RE)位点分布 ,确定了这些毒株的基因型分类地位... 对从我国部分地区 1985~ 2 0 0 1年间分离的 2 6株新城疫病毒毒株进行研究 ,克隆其融合蛋白 (F)基因 ,分析相应的核苷酸 (nt)序列。根据绘制的系统进化发生树和F基因上三种限制性内切酶 (RE)位点分布 ,确定了这些毒株的基因型分类地位。除 2个毒株属于已知的VIb亚型外 ,其余 2 4个毒株分别属于新发现的基因Ⅸ型、Ⅵf亚型、Ⅵg亚型和VⅡc亚型。基因Ⅸ型毒株的F基因 5 4 0nt存在RsaⅠ位点 ,同时缺乏 1198ntHinfⅠ位点、14 78ntBstOⅠ位点和 16 2 5ntRsaⅠ位点 ;Ⅵf和Ⅵg亚型毒株不具有国外其它Ⅵ型毒株的 872ntRsaⅠ位点 ;Ⅶc亚型的RE位点分布和Ⅶa亚型、Ⅶb亚型、Ⅷ型毒株不同 ,鹅源毒株均出现 973ntRsaⅠ位点 ,7个鹅源毒株还出现了特有的 12 4 9ntRsaⅠ位点。在F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中 ,基因Ⅸ型毒株出现Ile9→Val9和Val10 6→Ala10 6的替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地区 中国 动物来源 新城疫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蜡质芽孢杆菌aiiA基因的克隆及融合表达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天培 杨梅 +4 位作者 姚帆 黄张敏 俞晓敏 黄志鹏 黄必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7,共6页
设计一对可扩增aiiA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的简并引物对aiiA1和aiiA2,通过PCR技术对3株蜡质芽孢杆菌(Bc)的aii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aiiA基因.利用pMD18-T克隆载体直接从GP7菌株的PCR产物中克隆了aii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 设计一对可扩增aiiA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的简并引物对aiiA1和aiiA2,通过PCR技术对3株蜡质芽孢杆菌(Bc)的aii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aiiA基因.利用pMD18-T克隆载体直接从GP7菌株的PCR产物中克隆了aii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AY943831)由753个碱基组成,编码含有25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推测的分子质量为28 ku,等电点约4.235.核苷酸序列的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与之同源性较高的基因均为Bc组aiiA基因(87%-99%).在氨基酸序列多重比较的基础上,应用PHYLIP软件构建了A iiA蛋白的系统发育树.此外,利用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MXB10初步研究了A iiA、几丁质结合蛋白(CBD)及Inte in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芽孢杆菌(Bc) AIIA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系统发育树 融合蛋白
下载PDF
鸭β-防御素2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表达产物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瑞琴 廖文艳 +2 位作者 马得莹 韩宗玺 刘胜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85-3692,共8页
【目的】从鸭组织中克隆鸭β-防御素(AvBD)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检测重组鸭AvBD2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鸭胰腺组织中扩增鸭AvBD2基因,根据已发现的禽β-防御素和部分哺乳类动物β-防御素-2的氨基酸序列构... 【目的】从鸭组织中克隆鸭β-防御素(AvBD)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检测重组鸭AvBD2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鸭胰腺组织中扩增鸭AvBD2基因,根据已发现的禽β-防御素和部分哺乳类动物β-防御素-2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将该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进行原核表达,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测定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结果】鸭胰腺组织中克隆出鸭AvBD2基因的cDNA大小为195bp,编码64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鸭AvBD2与其它物种AvBD2同源性较高。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重组鸭AvBD2蛋白在原核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32kD),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与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较弱。重组鸭AvBD2蛋白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25~125μg·ml-1,对猪霍乱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大于400μg·ml-1。重组鸭AvBD2蛋白在-20~100℃或pH3~12条件下处理30min后仍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结论】克隆并表达了鸭AvBD2基因,表达产物具有抗菌活性,对温度和酸碱度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BD2 遗传进化 重组蛋白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时期NDV地方株F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相朝 李祥瑞 +3 位作者 吴志明 李银聚 吴庭才 张春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1-495,共5页
利用RT-PCR技术对1998-2002年闯洛阳地区新城疫典型发病禽群中所分离到的15个毒株的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根据其47~435位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毒力强弱和基因型。结果显示,依据核苷酸和推导... 利用RT-PCR技术对1998-2002年闯洛阳地区新城疫典型发病禽群中所分离到的15个毒株的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根据其47~435位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毒力强弱和基因型。结果显示,依据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的不同,15个地方毒株可分为3群,群内各毒株同源性较高,群间差异较大,未发现有因分离禽品种不同所引起的明显的株间差异。其中第1群9株,涉及到各时间段分离的毒株和所有分离禽品种,属典型的基因Ⅶ型强毒株,高度集中于进化树的基因Ⅶ型C亚型区;第2群4株,属传统的基因Ⅵ型强毒株。分散于进化树的基因Ⅵ型区;第3群2株,属古典基因Ⅱ型的弱毒株,分散于进化树的基因Ⅱ型区。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以新的基因Ⅶ型为主,同时兼有传统的基因Ⅵ型和古老的基因Ⅱ型;并提示基因Ⅶ型各毒株在该地区流行的时间较短,株间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进化树 基因型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功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琦 姜春雷 +4 位作者 许正超 徐辉 赵锐 乔代蓉 曹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是目前最难以对付的病菌之一。它能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近年来,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染更加严重,已成为公共卫生威胁。由于以前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性研究大都是基于单...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是目前最难以对付的病菌之一。它能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近年来,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染更加严重,已成为公共卫生威胁。由于以前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性研究大都是基于单个基因或者蛋白进行的,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个物种,有必要从整体上把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系统发生谱、操纵子法、基因融合法、基因邻近法、同源映射法等5种计算方法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从蛋白组的角度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网络进行功能分析。【结论】网络的分析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也服从scale-free属性,发现了SA0939、SA0868、rplD等重要的蛋白。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的细胞壁合成和信号转导调控蛋白局部网络分析,发现了一些对这两个系统十分重要的蛋白分子,这些信息将为更好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理和开发新的药物靶点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蛋白质相互作用 系统发生谱 基因融合法 同源映射
下载PDF
华东地区健康水禽携带新城疫病毒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珏 仇旭升 +3 位作者 戴亚斌 于圣青 丁铲 秦爱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19-25,共7页
近年来,新城疫逐渐成为了一种严重的家养水禽疾病。尽管如此,目前对于我国水禽新城疫的流行和分布情况依然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了2011~2012年中国华东6省1市的部分活禽市场和养殖场表观健康家鸭和家鹅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新城疫病毒... 近年来,新城疫逐渐成为了一种严重的家养水禽疾病。尽管如此,目前对于我国水禽新城疫的流行和分布情况依然知之甚少。本研究采集了2011~2012年中国华东6省1市的部分活禽市场和养殖场表观健康家鸭和家鹅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和毒力检测工作。通过测定分离株F基因高变区nt47~420,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1200份样品中,检测到阳性样品23份,分离率为1.92%,表明眼观健康家鸭和家鹅中携带新城疫病毒。对比寒冷的春冬两季和炎热的夏季,新城疫病毒的分离率存在明显的差别。在中国家鸭和鹅中流行的新城疫毒株依然对温度敏感,高温天气不利于新城疫疫情蔓延。对分离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和脑内接种指数进行了测定。参考76株GenBank中已发表并鉴定基因型毒株的F基因高变区nt 47~420,对23株家养水禽分离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株与流行的强毒株和疫苗株遗传距离较远。其中,13株与Class II基因Ib亚型遗传距离最近;3株属于Class I基因2型;7株与Class I基因3b亚型遗传距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 弱毒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核蛋白和融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鞠会艳 乔军 +2 位作者 高玉伟 杨松涛 夏咸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DV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对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CDVLP)核蛋白(N)和融合蛋白(F)两种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DVLP株N蛋白基因全长1571bp,预测编码523个氨基酸;F蛋白...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DV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对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CDVLP)核蛋白(N)和融合蛋白(F)两种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DVLP株N蛋白基因全长1571bp,预测编码523个氨基酸;F蛋白基因全长1989bp,预测编码662个氨基酸,F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含有5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聚类分析提示,CDVLP株是一株与CDV强毒株亲源关系很近的毒株。用DNAstar软件对CDVLP株和Onderstepoort弱毒株N蛋白和F蛋白进行了疏水性及抗原表位预测分析。抗原表位差异提示CDVLP毒株N和F蛋白的免疫原性可能要优于Onderstepoort弱毒株。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CDVLP株的N和F蛋白基因更适合作为构建基因疫苗和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目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 核蛋白和融合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中国株CP基因克隆分析、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现超 安德荣 薛杨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7-403,共7页
首次用PCR方法,自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中国株(BSMV-CH)的RNA2(GenBank登录号为:AY789694,未报道)中扩增出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并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BSMV—CH的CP全长597bp,它与BSMV其它株... 首次用PCR方法,自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中国株(BSMV-CH)的RNA2(GenBank登录号为:AY789694,未报道)中扩增出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并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BSMV—CH的CP全长597bp,它与BSMV其它株系CP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3.8%和91.4%-92.4%;与同属的早熟禾半潜病毒(PSLV)和剪秋罗环斑病毒(LRSV)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53.0%和41.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48.1%和40.0%。根据大麦病毒属病毒已经报道的CP氨基酸序列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的各毒株在进化上存在明显地理位置的相关性。把CP基因亚克隆到GST融合表达载体pEGX-6p-1上,优化IFFG诱导终浓度后,在37℃ IFFG终浓度为1.0mmol/L时,融合蛋白GST-CP在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了特异表达。12%SDS—PAGE表明,表达产物大小为48.5kDa,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对蛋白进行定量后,用冰冷的KCl显色,分离表达的蛋白质特异条带制备抗原,免疫家兔得到抗血清,酶联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测定的抗血清效价为1/6400。用抗血清对感病大麦和健康大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有很高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系统发育树 融合蛋白 抗血清
下载PDF
隐孢子虫牛源分离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海鹏 曹建平 +8 位作者 沈玉娟 陈有贵 李小红 卢潍媛 徐馀信 刘宜升 刘述先 周晓农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采自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方法在徐州某奶牛场采集经改良抗酸染色镜检确认为隐孢子虫感染的奶牛粪便,用不连续Sheather’s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卵囊。采用Chelex-100方法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设计引物... 目的分离和鉴定采自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方法在徐州某奶牛场采集经改良抗酸染色镜检确认为隐孢子虫感染的奶牛粪便,用不连续Sheather’s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卵囊。采用Chelex-100方法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和卵囊囊壁蛋白(COWP)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和pGEM-T Easy载体,测定核苷酸序列,运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个体大小为(7.4±0.32)μm×(5.4±0.21)μm,长宽比为1.3±0.07(n=20)。徐州牛源隐孢子虫与Gen- Bank公布的安氏隐孢子虫比较,SSU rRNA和COWP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种系发生分析显示该株隐孢子虫与安氏隐孢子虫处于同一分支。结论由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分离获得的隐孢子虫是安氏隐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隐孢子虫 小亚基核糖体RNA 卵囊囊壁蛋白 种系发生分析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鹿连明 范国成 +2 位作者 姚锦爱 胡秀荣 陈国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32,共8页
通过PCR扩增6个不同地区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茵的核糖体蛋白基因,采用4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对核糖体蛋白基因克隆和测序后,使用DNAman和NCBI Blast等软... 通过PCR扩增6个不同地区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原茵的核糖体蛋白基因,采用4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对核糖体蛋白基因克隆和测序后,使用DNAman和NCBI Blast等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软件Mega4.1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核糖体蛋白基因的RFLP指纹图谱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不同分离物核糖体蛋白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存在差异,但相互之间同源性很高,其中核酸序列与数据库中亚洲种(CandidatusLiberibacterasiaticus)的同源性高达99%~100%,与非洲种(Ca.L.africanus)的同源性为85%,与美洲种(Ca.L.americanus)的同源性为77%~8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的Ca.L.asiaticus亲缘关系极近,归为一个类群,而后与Ca.L.africanus和Ca.L.americanus组成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Liberibacter)一个大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种黄龙病菌 核糖体蛋白基因 多态性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