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alic acid in ginger specifically denatures the acrid raphides in the unprocessed dried tuber of Pinellia ternata 被引量:2
1
作者 Tsukasa Fueki Itsuki Nose +3 位作者 Yan Liu Koichiro Tanaka Takao Namiki Toshiaki Makino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Objective:Pinellia Tuber,the dried tuber of Pinellia ternata,is widely used in Japanese Kampo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he unprocessed Pinellia Tuber is known to cause very strong acrid irritation a... Objective:Pinellia Tuber,the dried tuber of Pinellia ternata,is widely used in Japanese Kampo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he unprocessed Pinellia Tuber is known to cause very strong acrid irritation at oral and laryngopharynx mucosa.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harp needle-like crystals called raphides,that are composed of calcium oxalate and proteins,are the main causative substances of the irritation.Ginger,the rhizome of Zingiber officinale,has been used in the processing to reduce the acridity of Pinellia Tuber since before the sixth century,however,the mechanisms of reducing acridity have not been scientifically proved yet.Methods:We developed the raphides denaturation assay(RDA)to quantify the degree of denaturation in the raphides to cause irritation.By their lipophilic characters,the raphides could be extracted in petroleum ether(PE)layer from powdered Pinellia Tuber suspended in water,and the contents of the raphides in PE layer were measured by the absorbance.By this assay,we conducted the activity-guided fractionation from the boiling water extract of ginger to find the ingredients to denature the raphides.We also conducted the gustatory tests to detect the change of the irritation of the denatured raphides.Results:The treatment of powdered Pinellia Tuber suspension with ginger extract reduced the distribution of raphides in PE layer in RDA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The activity-guided fractionation using RDA revealed that oxalic acid wa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n ginger extract to denature the raphides of Pinellia Tuber.Oxalic acid reduced the lipophilicity of the raphides in the thermo-,time-,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s,and its activity was affected by pH.The treatment of powdered Pinellia Tuber suspension with oxalic acid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s acrid irritation in gustatory test in human.Conclusions:We found that oxalic acid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n ginger to reduce the acrid irritation of Pinellia Tu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idity GINGER pinellia ternata pinellia tuber PROCESSING Raphide
下载PDF
半夏属 (PINELLIA)的花粉粒和醇溶蛋白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名旺 於丙军 +1 位作者 顾德兴 刘友良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半夏属 花粉粒 醇溶蛋白 性状变异 分类学
下载PDF
半夏块茎腐烂病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伟忠 曹海禄 +1 位作者 梁春波 檀龙颜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半夏块茎腐烂病是半夏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半夏块茎腐烂病的致病菌为土传病原菌,防治尤为困难。文章从半夏块茎腐烂病的致病因子与防治措施、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抗病资源筛选、抗病机理研究等方面阐... 半夏块茎腐烂病是半夏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半夏的产量和品质。由于半夏块茎腐烂病的致病菌为土传病原菌,防治尤为困难。文章从半夏块茎腐烂病的致病因子与防治措施、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抗病资源筛选、抗病机理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半夏块茎腐烂病研究进展,为半夏抗腐烂病种质资源挖掘及抗病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块茎腐烂病 致病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半夏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宇佳 王中琦 +3 位作者 许亮 王凡一 黄婧超 谢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9期58-60,共3页
目的对半夏进行本草考证并根据记载对其毒性和解毒方法进行归纳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关于半夏的文献和历代方剂著作,了解关于半夏的名称、形态、分布、药理、毒性及减毒方法。结果半夏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而其道地产区位置变化与半夏本... 目的对半夏进行本草考证并根据记载对其毒性和解毒方法进行归纳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关于半夏的文献和历代方剂著作,了解关于半夏的名称、形态、分布、药理、毒性及减毒方法。结果半夏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而其道地产区位置变化与半夏本身的质量优劣密不可分,半夏对咽喉和内脏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毒性,姜制是最有效的减毒方法。结论半夏的作用功效显著,但因其为有毒中药,为避免在使用时中毒,炮制减毒至关重要。此次本草考证可为中药半夏药用价值的后续研究和对毒性相关的讨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本草考证 毒性 解毒
下载PDF
半夏块茎离散元参数标定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锋 张锋伟 +4 位作者 张陆海 戴飞 宋学锋 杨小平 张方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针对半夏块茎收获、加工等机械化作业过程采用离散元法仿真分析时,半夏块茎本征参数和接触参数缺乏等问题,以旱半夏块茎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三轴尺寸、含水率、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等本征参数;通过碰撞弹跳试验和斜面滑... 针对半夏块茎收获、加工等机械化作业过程采用离散元法仿真分析时,半夏块茎本征参数和接触参数缺乏等问题,以旱半夏块茎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三轴尺寸、含水率、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等本征参数;通过碰撞弹跳试验和斜面滑移试验测定半夏块茎与钢板之间碰撞恢复系数和静摩擦因数;根据块茎特征创建离散元模型,通过斜面滚动试验和EDEM仿真标定半夏块茎与钢板之间的滚动摩擦因数;以半夏块茎堆积角平均值为响应值,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的响应面优化法,确定半夏块茎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的较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半夏块茎的三轴尺寸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尺寸值在4.03~26.68 mm之间,密度为1012.68 kg·m^(-3),湿基含水率为45.54%,泊松比为0.416,弹性模量平均值为35.93 MPa,剪切模量平均值为15.68 MPa;半夏块茎与钢板之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509、0.349和0.0735;半夏块茎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587、0.453和0.086。应用所得参数进行侧壁坍塌验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休止角为23.19°,物理试验休止角为22.56°,休止角相对误差为2.79%,表明研究所建立的半夏块茎离散元模型和基础参数可用于半夏块茎相关离散元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块茎 离散元模型 接触参数 仿真试验
下载PDF
重构本草——半夏 被引量:1
6
作者 段丽云 赵金悦 +1 位作者 周丹妮 张亚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半夏:功效主要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其症靶为恶心呕吐、失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及其有效...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半夏:功效主要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其症靶为恶心呕吐、失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止吐、保护胃黏膜、止咳平喘、调血脂、镇静、抗肿瘤等作用;半夏有毒,生品内服宜慎,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经方及历代经典方剂之中半夏用量为0.19~268 g,现代医家半夏用量为6~6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不同证型、症状辨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症靶 恶心呕吐 失眠 临床回归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葛根及半夏对2型糖尿病的改善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玉勇 赵颀涵 李姗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8期84-9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半夏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调控机制。方法2022年8—9月,利用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半夏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调控机制。方法2022年8—9月,利用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以及中医药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CM)数据库筛选葛根-半夏活性成分及成分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OMIM、TTD数据库收集T2DM疾病相关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交集靶点,获取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核心靶点;交集靶点导入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E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葛根-半夏药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芒柄花素、β-谷甾醇、黄芩素、豆甾醇和松柏苷等,包括4个葛根和9个半夏成分,其中β-谷甾醇为两者共有,成分靶点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共93个,核心靶点为JUN、TP53、AKT1、ESR1、RELA、FOS、MAPK14、HIF1A、PPARG、NCOA1等,交集靶点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葛根-半夏可以通过调节多个生物过程,激活多通路、多靶点发挥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半夏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半夏生物碱含量测定及止呕研究 被引量:75
8
作者 王蕾 赵永娟 +4 位作者 张媛媛 吴静芬 张向农 吉中强 岳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64-867,共4页
目的提取并测定半夏生物碱含量,研究其对水貂的止呕作用。方法提取半夏生物碱,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含量;观察在顺铂(7.5mg·kg-1,ip)、阿朴吗啡(l.6mg·kg-1,sc)、硫酸铜(40mg·kg-1,ig)水貂呕吐模型的止呕作用;观察半... 目的提取并测定半夏生物碱含量,研究其对水貂的止呕作用。方法提取半夏生物碱,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含量;观察在顺铂(7.5mg·kg-1,ip)、阿朴吗啡(l.6mg·kg-1,sc)、硫酸铜(40mg·kg-1,ig)水貂呕吐模型的止呕作用;观察半夏生物碱对水貂运动呕吐模型(100r·min-1,1h)的影响。结果半夏生物碱含量为2.83mg·g-1,对顺铂、阿朴吗啡致水貂呕吐均有抑制作用(P<0.05),对硫酸铜及运动致水貂呕吐无效。结论半夏生物碱具止呕作用,其机制与中枢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生物碱 呕吐 水貂
下载PDF
半夏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91
9
作者 赵永娟 王蕾 +3 位作者 侯琳 张向农 吉中强 岳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多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半夏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H22),小鼠艾氏腹水瘤(EAC)的抑瘤作用;分别采用核染色(Hoechst染色)、MTT法、细胞计数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观察半夏多糖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 目的探讨半夏多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半夏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H22),小鼠艾氏腹水瘤(EAC)的抑瘤作用;分别采用核染色(Hoechst染色)、MTT法、细胞计数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观察半夏多糖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鼠肾上腺嗜铬细胞(PC12)细胞凋亡及对PC12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半夏多糖对S180、H22、EAC有抑制作用(P<0.05);半夏多糖可诱导SH-SY5Y、PC12细胞凋亡、对PC12有抑制生长及增殖作用(P<0.01)。结论半夏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C12生长及增殖,诱导SH-SY5Y、PC12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多糖 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产地半夏祛痰镇咳作用比较 被引量:24
10
作者 白权 李敏 +3 位作者 贾敏如 王家葵 唐远 吴秉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 比较四川南充与有关产地半夏的祛痰镇咳作用 ,为半夏的规范化种植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祛痰实验用小鼠呼吸道酚红冲洗法 ,镇咳实验用氨水引咳法。结果 在祛痰实验中 ,半夏水、醇提取物口服给药均未见明显祛痰作用 ,... 目的 比较四川南充与有关产地半夏的祛痰镇咳作用 ,为半夏的规范化种植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祛痰实验用小鼠呼吸道酚红冲洗法 ,镇咳实验用氨水引咳法。结果 在祛痰实验中 ,半夏水、醇提取物口服给药均未见明显祛痰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在镇咳实验中 ,所有半夏样品的水、醇提取物均可使咳嗽潜伏期延长 ,咳嗽次数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并呈现良好的时-效关系。结论 四川南充与有关产地半夏均未见明显祛痰作用 ,而均有明显镇咳作用。就镇咳作用而言 ,水提物明显强于醇提物 ,野生半夏明显优于栽培半夏 ,其中尤以四川南充、广安、遂宁、凉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祛痰 镇咳
下载PDF
制半夏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及抗肿瘤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戈宏焱 杨金刚 +2 位作者 房学讯 赵树华 李有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38-2840,共3页
目的研究制半夏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抑制MMPs活性后底物降解速率降低的原理,通过检测底物降解速率,测定中药制半夏对MMP-16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制半夏具有较强的抑制MMP-16... 目的研究制半夏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抑制MMPs活性后底物降解速率降低的原理,通过检测底物降解速率,测定中药制半夏对MMP-16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相比,制半夏具有较强的抑制MMP-16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性IC50=23μg/m l。结论半夏水煎剂在体外具有抑制MMP-16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性较强,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半夏 基质金属蛋白酶 酶活性分析 抗肿瘤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中药半夏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宝安 蒋木庚 +5 位作者 金林红 胡德禹 隋吴彬 黄荣茂 卢平 杨松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半夏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经HP-5石英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该方法对8种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5.5%~97.3%;RSD为3.38%~4.56%;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半夏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经HP-5石英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该方法对8种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5.5%~97.3%;RSD为3.38%~4.56%;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用于半夏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中药 有机氯农药 农药残留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中药滴水珠中Neoechinulin A的分离及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琦 赵云丽 +2 位作者 高晓霞 王欣杨 于治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2,共4页
采用柱色谱法对中药滴水珠中的有效成分Neoechinulin A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63∶3... 采用柱色谱法对中药滴水珠中的有效成分Neoechinulin A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63∶37),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5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Neoechinulin A的质量浓度在2.0-40.0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8.3%-101.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中药滴水珠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吲哚类生物碱 Neoechinulin A 滴水珠 中药
下载PDF
半夏多糖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静芬 张媛媛 +2 位作者 吉中强 岳旺 张向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54-55,共2页
目的测定山东产半夏(姜制品)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于波长(624±1)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姜半夏多糖的含量为2.533mg/g(n=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4%,RSD=1.69%。结论硫酸-蒽酮法测定姜半夏中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稳... 目的测定山东产半夏(姜制品)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于波长(624±1)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姜半夏多糖的含量为2.533mg/g(n=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4%,RSD=1.69%。结论硫酸-蒽酮法测定姜半夏中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多糖 硫酸-蒽酮比色法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大鼠胃溃疡及小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许景峰 王金萍 许茜 《中国药业》 CAS 2002年第2期48-49,共2页
给予大鼠半夏泻心汤胶囊30min后,再采用水浸应激法致胃溃疡,结果大鼠胃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醋酸法致胃溃疡的大鼠连续11d给予羊夏泻心汤胶囊,其溃疡面积明显减少;半夏泻心汤胶囊提取物皮下给药,3d后小鼠甲基橙胃残... 给予大鼠半夏泻心汤胶囊30min后,再采用水浸应激法致胃溃疡,结果大鼠胃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醋酸法致胃溃疡的大鼠连续11d给予羊夏泻心汤胶囊,其溃疡面积明显减少;半夏泻心汤胶囊提取物皮下给药,3d后小鼠甲基橙胃残留率降低,说明半夏泻心汤有增加小鼠胃排空作用;结扎幽门下十二指肠结合部后,在十二指肠注入本品,3h后收集胃液进行分析,结果半夏泻心汤对胃液分泌、酸度和胃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小鼠小肠内容物推进实验表明,半夏泻心汤胶囊能大大提高小肠推进率,但对肠容积无明显影响;大鼠皮下植入棉球后给予半夏泻心汤胶囊可明显降低棉球肉芽肿的重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胃溃疡 小肠功能 动物实验 棉球内芽肿
下载PDF
半夏炮制前后HPLC图谱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邹菊英 陈胜璜 +1 位作者 雷昌 刘蓓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目的采用HPLC比较半夏炮制前后药材的化学成分,为寻找毒性成分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VP-ODS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以0.01%磷酸水-乙腈从100%~50%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 目的采用HPLC比较半夏炮制前后药材的化学成分,为寻找毒性成分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VP-ODS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以0.01%磷酸水-乙腈从100%~50%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半夏炮制后各萃取层HPLC图谱均发生了变化,正丁醇萃取层的相对保留时间28.542 min处,出现了1个新的色谱峰:30%甲醇层相对保留时间介于18~21 min的主要色谱峰消失了,乙酸乙酯萃取层只有峰面积大小的变化。结论半夏经炮制后化学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法半夏 炮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半夏超临界CO_2乙醇萃取物对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大鼠痫性放电和海马区癫痫相关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蓉 王明正 成银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108-2110,共3页
目的:研究半夏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对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的对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惊厥模型,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脑电图,以托吡酯(Topiramate,TPM)为阳性对照... 目的:研究半夏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对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的对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惊厥模型,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脑电图,以托吡酯(Topiramate,TPM)为阳性对照,观察灌胃(ig)给药对惊厥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海马区Glu、Asp、Gly、GABA的含量变化。结果:半夏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29.96g.kg-1ig)可延长痫性发作潜伏期、减轻发作程度,延长痫性放电的潜伏期,减少痫波发放频率,减小放电最高波幅,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此外,该药能使大鼠海马区Glu含量降低,GABA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而Asp、Gly含量与模型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能对抗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痫性放电,其抗惊厥作用性质和TPM相似。作用机制与增加大鼠海马GABA的含量,提高GABA功能,并能降低Glu的含量,限制Glu兴奋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超临界CO2乙醇萃取物 托吡酯 青霉素惊厥模型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滴水珠组培快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伟平 马丹丹 +2 位作者 蒋福升 陈铌铍 丁志山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6-51,共6页
目的:通过滴水珠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解决滴水珠的资源匮乏问题。方法:以滴水珠的珠芽和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丛生芽的增殖、生根诱导及组培苗的移栽研究。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滴水珠愈伤组织中总生... 目的:通过滴水珠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解决滴水珠的资源匮乏问题。方法:以滴水珠的珠芽和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丛生芽的增殖、生根诱导及组培苗的移栽研究。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滴水珠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滴水珠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上可以较好地诱导出滴水珠的愈伤组织,滴水珠愈伤分化及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0.25 mg/L,生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25 mg/L。在培养基中添加100g/L的香蕉汁具有促进滴水珠丛芽增殖及生根的作用。滴水珠愈伤组织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784 8%。结论: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滴水珠的组织培养体系,并成功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珠 组织培养 总生物碱
下载PDF
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半夏经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杜禹珊 孙莹莹 罗睿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47,共4页
为给半夏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展叶期喷施IBA、GA3、NAA、CCC和PP333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栽培半夏经济产量形成及相关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CCC可延长半夏生育期9d,生育期内... 为给半夏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展叶期喷施IBA、GA3、NAA、CCC和PP333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栽培半夏经济产量形成及相关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CCC可延长半夏生育期9d,生育期内叶片总叶绿素比对照高47.8%,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高46.7%,最终单株块茎增重率为110.9%;喷施GA3可延长半夏生育期5d,显著增加叶面积,单株块茎增重率为95.8%;喷施IBA和PP333对地下块茎的增重无显著效果;喷施NAA可导致叶面积显著减小,且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导致地下块茎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施用CCC和GA3可显著增加经济产量,成为半夏高产栽培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半夏 地下块茎 经济产量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半夏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孝华 梅艳 +3 位作者 王海玲 阮培均 赵明勇 张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3期285-289,共5页
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研究半夏适宜采收期,为半夏生产提供服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从8月1日到9月30日,每15天采收一期,共5个不同采收时期,以半夏块茎鲜产量、大中小性状和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半夏块茎... 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研究半夏适宜采收期,为半夏生产提供服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从8月1日到9月30日,每15天采收一期,共5个不同采收时期,以半夏块茎鲜产量、大中小性状和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半夏块茎鲜产量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以9月1日采收块茎鲜产量最高,为1.51kg/m2;总块茎数量最多,为1440.3粒/0.5m2;中块茎率56.1%;总生物碱含量0.0303%。因此,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采收期 块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