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作用内曲线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1
作者
杨国来
谢万耀
+2 位作者
曹文斌
杨鹏强
孙丽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柱塞滚子摩擦副润滑性能是影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和黏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柱塞滚子的非稳态弹流润滑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在内曲线马达额定转速和最大工作压力条件下,研究马达柱塞滚...
柱塞滚子摩擦副润滑性能是影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和黏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柱塞滚子的非稳态弹流润滑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在内曲线马达额定转速和最大工作压力条件下,研究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在一个作用幅角内油膜压力分布、固体域变形、油液泄漏量、最小油膜厚度以及油膜润滑形式。结果表明:油膜高压区主要分布在进油阶段靠近通油孔和回油阶段远离通油孔的滚子孔承载面区域,以及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滚子孔侧壁面区域;油膜负压区主要分布在滚子孔靠近缺口的两侧壁面区域,以及进油阶段远离通油孔和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承载面区域;固体域主要发生滚子孔承载面下凹变形和两侧壁面扩大变形;油液泄漏量在进油阶段变化稳定,回油阶段变化剧烈;随着马达的旋转,最小油膜厚度先减小后增大,油膜处于全膜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曲线马达
柱塞滚子摩擦副
弹流润滑
双向流固耦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滚柱-柱塞配合间隙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小龙
张军辉
+1 位作者
方梓帆
赵崇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3,共6页
针对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的泄漏和磨损问题,在考虑黏压效应、空化效应、油液压缩性及油沟压力与油膜边界压力的耦合作用下,对滚柱-柱塞摩擦副之间的动静压混合润滑油膜建立非稳态的弹流润滑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的配合间...
针对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的泄漏和磨损问题,在考虑黏压效应、空化效应、油液压缩性及油沟压力与油膜边界压力的耦合作用下,对滚柱-柱塞摩擦副之间的动静压混合润滑油膜建立非稳态的弹流润滑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的配合间隙尺寸对油膜特性及泄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配合间隙可以降低空化、减小泄漏、提高油沟的静压支撑作用,增加配合间隙则可以提高油膜的动压效应.综合考虑最小油膜厚度、泄漏量和空化三个因素,滚柱-柱塞配合间隙的最优值为0.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滚柱-柱塞摩擦副
非稳态弹流润滑
油膜特性
泄漏
原文传递
题名
多作用内曲线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1
作者
杨国来
谢万耀
曹文斌
杨鹏强
孙丽霞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特种泵阀及流控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805700)
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创新平台重大培育项目(2024CXPT-09)。
文摘
柱塞滚子摩擦副润滑性能是影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和黏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柱塞滚子的非稳态弹流润滑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在内曲线马达额定转速和最大工作压力条件下,研究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在一个作用幅角内油膜压力分布、固体域变形、油液泄漏量、最小油膜厚度以及油膜润滑形式。结果表明:油膜高压区主要分布在进油阶段靠近通油孔和回油阶段远离通油孔的滚子孔承载面区域,以及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滚子孔侧壁面区域;油膜负压区主要分布在滚子孔靠近缺口的两侧壁面区域,以及进油阶段远离通油孔和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承载面区域;固体域主要发生滚子孔承载面下凹变形和两侧壁面扩大变形;油液泄漏量在进油阶段变化稳定,回油阶段变化剧烈;随着马达的旋转,最小油膜厚度先减小后增大,油膜处于全膜润滑状态。
关键词
内曲线马达
柱塞滚子摩擦副
弹流润滑
双向流固耦合
Keywords
internal curve motor
piston roller friction
elastofluidic lubrication
bidirectional fluid-solid coupling
分类号
TH137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滚柱-柱塞配合间隙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小龙
张军辉
方梓帆
赵崇碧
机构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宁波斯达弗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3,共6页
基金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22093)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9B10054)。
文摘
针对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的泄漏和磨损问题,在考虑黏压效应、空化效应、油液压缩性及油沟压力与油膜边界压力的耦合作用下,对滚柱-柱塞摩擦副之间的动静压混合润滑油膜建立非稳态的弹流润滑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的配合间隙尺寸对油膜特性及泄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配合间隙可以降低空化、减小泄漏、提高油沟的静压支撑作用,增加配合间隙则可以提高油膜的动压效应.综合考虑最小油膜厚度、泄漏量和空化三个因素,滚柱-柱塞配合间隙的最优值为0.03 mm.
关键词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滚柱-柱塞摩擦副
非稳态弹流润滑
油膜特性
泄漏
Keywords
cam lobe radial-
piston
motor
roller
-
piston
friction
pair
unsteady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model
oil film characteristics
leak
分类号
TH137.5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作用内曲线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杨国来
谢万耀
曹文斌
杨鹏强
孙丽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滚柱-柱塞配合间隙优化
张小龙
张军辉
方梓帆
赵崇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