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a Single High Do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njection Over Corticosteroid and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s on Osteoarthritis, Chronic Tendinitis and Tennis Elbow Treatment
1
作者 Charbel Khalil Diana Chaker +7 位作者 Albert Azar Elie El Kayem Rawad Salameh Mohamad Dar-Yahya Fadi Nader Alain Chebly Kamil Samaha Ahmad Ibrahim 《Open Journal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CAS 2022年第2期41-53,共13页
Background: Corticosteroid, hyaluronic acid (HA) injections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are considered as non-invasive treatment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OA), Chronic Tendinitis (CT) and Tennis elbow (TE) that are s... Background: Corticosteroid, hyaluronic acid (HA) injections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are considered as non-invasive treatment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OA), Chronic Tendinitis (CT) and Tennis elbow (TE) that are supposed to provide symptomatic relief and to help surgical delay intervention. Platelet rich plasma (PRP) is a biological component shown to be beneficial for different orthopedic dysfunctionalities treatment. The presence of GFs in PRPs such a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co-stimulate th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fibroblasts secretions and promotes the fibrin matrix formation which effectively drive the healing process, induces regenerative response and lead to the damage structure repair in orthopedics trauma. Methods: Three groups of a total of 30 patients presenting OA, CT and TE diagnosis, non-responding to corticosteroid, HA and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s were randomized to undergo one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 of single high dose of PRP.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PRP Injections was evaluated before the injection and one month after. The efficiency assessment score was based on [1] 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2] Physical Function Short Form (KOOS-PS) Arabic (KSA) version LK 1.0, [3] HOOS-Physical Function Short form (HOOS-PS), and [4] Macdermid patient-rated Tennis Elbow. Result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ain and a marked improvement in movements was observed in the 3 patient’s groups, PRP-injected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p < 0.005 vs baseline), improve functional status and reduce clearly the articular dysfunctions over the time. In our study, single High dose injection of PRP provided an overall superior clinical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HA and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s over the time and the different follow-up checkpoints of th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Rich plasma (prp) OSTEOARTHRITIS Chronic Tendinitis Tennis Elbow CORTICOSTEROID Hyaluronic Acid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下载PDF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Wound Healing
2
作者 Samir M. Ghoraba Wael H. Mahmoud +1 位作者 Said M. Hammad Hashem M. Ay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12期801-808,共8页
Background: Platelet-rich plasma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several clinical settings. However, there still a lack of conclusive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benefits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the field of wound healing... Background: Platelet-rich plasma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several clinical settings. However, there still a lack of conclusive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benefits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the field of wound healing.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the efficacy of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in acute wound healing.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nrolled forty adult patients of both sexes and aged between 18 - 50 years. All patients in need for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The donor si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equal halves: the platelet-rich plasma side, which was injected with recently activated platelet-rich plasma;and the control side, in whic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dressing was used. Measurement of the platelet count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 concentration in each platelet-rich plasma preparation and the whole blood was done for all patients. Clinical monitoring of the donor sites was done every 7 days for 3 weeks, regarding pain perception, epithelialization surface area and possible side effects of the platelet-rich plasma. Histopathological monitoring was done on the 7th postoperative day. Results: The platelet count was increased about 3.5 folds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 was increased 2.4 folds in the platelet-rich plasma compared to the patients’ blood. The platelet-rich plasma side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ain scores at day 7 (4.8 ± 0.18 vs 5.9 ± 0.07) and day 14 (1.4 ± 0.11 vs 1.9 ± 0.09) postoperative (p = 0.002 and p = 0.004, respectively) a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epithelialization at day 7 (9.8 ± 0.35 cm<sup>2</sup> vs 7.5 ± 0.32 cm<sup>2</sup>) and day 14 (38.4 ± 0.36 cm<sup>2</sup> vs 36.9 ± 0.42 cm<sup>2</sup>) postoperative (p p = 0.039, respectively), while at day 21 postoperativ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sid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sides regard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platelet-rich plasma side showed intact epithelium,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ells in stratum spongiosum and stratum granulosum, neovascularization and earlier collagen deposition. Conclusion: The platelet-rich plasma is safe and effective adjuv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wounds. However, we recommend for larger clinical trials for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PRP preparation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icacy of this blood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Wound Healing Acute Wounds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兔早期椎间盘退变(IDD)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桂柯科 俞永林 +3 位作者 任伟民 李新 董加纯 尹望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1,229,共9页
目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进行椎间盘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干预,评价影像学及组织学干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PRP干预组(... 目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进行椎间盘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干预,评价影像学及组织学干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PRP干预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注射组(B组)、造模对照组(C组)和单纯对照组(D组),每组4只。A、B和C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L4/5、L5/6IDD模型。在造模后2周,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二次干预。A组取耳中央动脉血,采用Landesberg法制备PRP,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mL PRP;B组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mL PBS;C组暴露椎间隙后不作特殊处理。干预后2周,进行X线及MRI检查。处死实验动物,取椎间盘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番红O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PRP血小板计数约为外周血的3.69倍。随着时间推移,B组和C组的椎间隙高度逐渐下降、椎间盘信号逐渐降低,各时间点组内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和MR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盘信号无明显变化,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髓核软骨细胞退行性变、坏死,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软骨基质逐步被纤维束取代,可见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减少;A组和D组的椎间盘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PRP注射治疗兔早期IDD模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价满意,PRP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抑制ID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椎间盘退变(IDD) 生物学治疗
下载PDF
PRP/脱蛋白异种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翟文亮 练克俭 +3 位作者 周亮 熊隆江 李扬 柯希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脱蛋白牛松质骨复合物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 cm的骨质,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不作处理,试验组骨缺损区植入PRP+脱蛋白牛松质骨,对照组骨缺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脱蛋白牛松质骨复合物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切除兔桡骨中下段1 cm的骨质,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不作处理,试验组骨缺损区植入PRP+脱蛋白牛松质骨,对照组骨缺损区单纯植入脱蛋白牛松质骨。于术后第2、4、8、12周分别处死7只试验动物,结果按Lane骨移植组织学评分标准评分,并进行图像分析,测其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实验组Lane骨移植组织学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骨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PRP异种脱蛋白骨可用于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在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促进作用成骨方式为骨传导和骨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脱蛋白牛松质骨 修复 骨缺损 组织学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凤超 杨俊革 +2 位作者 侯俊杰 颜彤彤 张思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颗粒移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成活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人体抽吸的脂肪颗粒(2.0ml)单独/联合PRP分别注射于10只BALB/C裸鼠背部对称部位皮下,4周后将移植脂肪组织取出,测量其体积,分成...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脂肪颗粒移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成活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将人体抽吸的脂肪颗粒(2.0ml)单独/联合PRP分别注射于10只BALB/C裸鼠背部对称部位皮下,4周后将移植脂肪组织取出,测量其体积,分成单纯脂肪颗粒组和脂肪颗粒联合PRP组,并对两组脂肪团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同期将自体脂肪颗粒联合PRP移植进行面部轮廓重塑及乳房的填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4周,脂肪颗粒联合PRP组的脂肪组织体积明显大于单纯脂肪颗粒组的脂肪组织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21,P<0.01);脂肪颗粒联合PRP组的脂肪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单纯脂肪颗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7,P<0.01);122例临床病例随访6个月,患者满意度达(84.27±1.81)%。结论:PRP对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脂肪移植 面部轮廓重塑 隆乳术
下载PDF
点阵激光联合PRP对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金辉 程飚 +3 位作者 项晓飞 朱江婷 李勤 苑凯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共130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接受点阵激光+PRP治疗的痤疮瘢痕患者,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0 ml,通过多...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共130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接受点阵激光+PRP治疗的痤疮瘢痕患者,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0 ml,通过多步离心技术收集富血小板成分的血浆。对面部痤疮后瘢痕区先用点阵饵激光治疗,后将PRP直接涂抹于术区,术后给予科学的面部护理。结果:随访时间2~8月,通过治疗前后照片对比,点阵激光+PRP治疗后面部红斑及脱痂时间较单纯点阵激光治疗者缩短,瘢痕区皮肤创面愈合加速,术后面部外观改善更明显。结论: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方便,辅以适当的术后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下载PDF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展望
7
作者 刘凌 卢黎琦 +1 位作者 刘曹毅 张静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82-490,共9页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相对或者绝对禁忌证无法采集或者使用自体PRP,将来源于严格的捐献者筛选和标准化制备方法和技术的同种异体PRP作为自体PRP的替代品...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相对或者绝对禁忌证无法采集或者使用自体PRP,将来源于严格的捐献者筛选和标准化制备方法和技术的同种异体PRP作为自体PRP的替代品可能对此类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旨在就异体PRP在创面愈合的机制、优势以及局限性、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其应用于创面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同种异体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对面部年轻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欢 刘俊辉 程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在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于笔者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行面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就医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在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于笔者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行面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就医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方案,观察组使用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就医者面部皮下脂肪厚度及色斑改善情况,由就医者根据观察指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面部凹陷处厚度、色斑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脂肪液化、感染、结节、坏死、血肿等术后并发症,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疗效更好,效果持久,就医者接受度高、满意度好,适宜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面部凹陷 脂肪厚度 面部年轻化 色斑 额部 颞部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烧伤创面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9
作者 宋文禹 王佳欣 +1 位作者 朱兰奇 王小兵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92-100,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使用计算机对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中外数据库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含“富血小板血浆”“烧伤”“烧伤创面”...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使用计算机对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中外数据库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含“富血小板血浆”“烧伤”“烧伤创面”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latelet rich plasma”“burn”“burn wound”等,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临床中关于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烧伤创面的试验文章,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查重、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8篇文献,2279例患者,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后显示:试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MD=-4.83,95%CI(-5.65,-4.02),P<0.00001]、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OR=0.42,95%CI(0.42,0.75),P=0.003]、渗湿纱布层数[MD=-5.09,95%CI(-6.42,-3.77),P<0.00001]和1年后VSS评分[MD=-0.77,95%CI(-1.00,-0.55),P<0.00001]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OR=6.03,95%CI(3.33,10.92),P<0.00001]和第1周[MD=8.43,95%CI(7.20,9.66),P<0.00001]、第2周[MD=13.64,95%CI(8.73,18.56),P<0.00001]、第3周[MD=15.84,95%CI(15.05,16.62),P<0.00001]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在移植物黏附率[MD=24.37,95%CI(-19.10,67.84),P=0.27]和过敏反应发生率[OR=0.54,95%CI(-0.18,1.65),P=0.28]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在烧伤创面治疗过程中促进创面愈合,提升治疗有效率和创面愈合率,减少渗出和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远期VSS评分更好;对移植物黏附率和过敏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烧伤 烧伤创面 META分析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清义 白晓丹 +8 位作者 关富龙 张宝第 杨晓霞 李华阳 刘佳佳 王磊 迟剑萍 周斌 高春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大白兔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构建大白兔关节软骨和耳廓软骨损伤模型,每只大白兔本身分左(L)右(R)组,以L组为对照组、R组为治疗组,用大白兔自体的PRP局部注射,2、4、8周后分别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病... 目的:探讨大白兔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构建大白兔关节软骨和耳廓软骨损伤模型,每只大白兔本身分左(L)右(R)组,以L组为对照组、R组为治疗组,用大白兔自体的PRP局部注射,2、4、8周后分别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病理切片、图像分析观察软骨损伤修复情况。结果:各期治疗组(R组)软骨损伤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L组)。结论:PRP对软骨修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PRP可以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为此提示:临床上可使用PRP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病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为临床软骨损伤类疾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富血小板凝胶(PRG) 生长因子 软骨损伤 修复
下载PDF
关节注射PRP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菲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RP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VAS疼痛评分,治疗3周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后VAS评分、Rasmussen分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促进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护理干预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探讨--附2例报道
12
作者 姚红林 齐清 +3 位作者 王淑君 沈硕 栾建凤 叶向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应用于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例应用PRP治疗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并对使用的PRP进行血小板、细菌检测和5种生长因子检测。结合治疗难...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应用于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例应用PRP治疗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并对使用的PRP进行血小板、细菌检测和5种生长因子检测。结合治疗难点与文献内容复习,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予以同种异体PRP治疗肠造口周围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清洁肠造口周围皮肤后,予以每日1次PRP治疗5 d后调整为隔日1次,分别于15 d和18 d达到治愈。结论异体PRP是1种安全、有效的促进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肠造口 造口周围皮肤损伤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急性跟腱损伤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3
作者 杜亚丽 付凯飞 +3 位作者 王燕菊 张蓉 崔成文 蒋学兵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急性跟腱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Cochrane、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截止至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急性跟腱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Cochrane、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截止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有关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急性跟腱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组在常规急性跟腱损伤治疗基础上加用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采用急性跟腱损伤常规治疗。Meta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患者跟腱断裂评分、脚跟最大上升高度、小腿围、踝关节活动范围。使用Cochrane手册评估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包括421例急性跟腱损伤患者,其中,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组212例,对照组2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组较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SMD=-0.44,95%CI:-0.94~0.06,P>0.05),小腿围(MD=1.14,95%CI:-1.56~3.84,P>0.05),踝关节趾屈活动范围(SMD=1.85,95%CI:-1.38~5.09,P>0.05),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SMD=2.61,95%CI:-0.95~6.17,P>0.05),跟腱断裂评分(MD=-5.60,95%CI:-15.36~4.16,P>0.05)与脚跟最大上升高度(MD=-2.48,95%CI:-5.30~0.33,P>0.05)2组间所有评分系统结局无差异,且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χ^(2)=2.455,P>0.05)。结论 PRP注射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结局,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跟腱损伤 富血小板血浆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深二度烧伤合并感染创面的探讨——附1例报道
14
作者 黄皓 黄峻 +3 位作者 梁群 刘建 李婷 赵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深二度烧伤合并感染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深二度烧伤合并创面细菌感染患者,结合临床治疗要点与门诊随访情况,探讨自体PRP在烧伤创面合并感染的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及...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深二度烧伤合并感染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深二度烧伤合并创面细菌感染患者,结合临床治疗要点与门诊随访情况,探讨自体PRP在烧伤创面合并感染的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左下肢深二度烧伤创面合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经一般换药治疗及抗感染治疗1周,体温降至正常,但创面愈合缓慢且仍有黄色分泌物;后烧伤创面经联合外用自体PRP治疗,创面疼痛评分由8分逐渐下降至1分,2周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18 d后创面完全愈合;PRP治疗后1、3、6个月创面瘢痕评分由5分降至2分,未见明显瘢痕形成;PRP疗程中亦未出现创面炎症反应加重、血常规、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在深二度烧伤患者合并局部创面细菌感染,拒绝手术或不适合手术的情况下,自体PRP是1种较安全的替代方案,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再生和创面愈合,本例患者在短期内达到治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烧伤 创面修复 创面感染
原文传递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研究
15
作者 徐训安 徐同光 +4 位作者 曹鹏飞 黄永丰 王强 何毅 刘勇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48-153,158,共7页
目的:对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及两者联合的膝关节腔注射3种治疗方式对于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兔24只,采用手术在兔膝关节中建造软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软骨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单... 目的:对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及两者联合的膝关节腔注射3种治疗方式对于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兔24只,采用手术在兔膝关节中建造软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软骨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单独SMSCs关节腔注射组(SMSCs组)、单独PRP关节腔注射组(PRP组)和SMSCs联合PRP关节腔注射组(SMSCs+PRP组)4组,每组6只。剔取4组兔关节滑膜进行SMSCs的体外培养,并进行SMSCs的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抽取兔静脉血,离心制备PRP,对比PRP与全血中血小板及生长因子的含量。将SMSCs和PRP注射入已造模的3组兔膝关节腔中,于注射治疗2、4和6周后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软骨修复评分对各组的软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兔膝关节滑膜的原代滑膜细胞分离初为圆形,传代后均为梭形。4组的SMSCs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99.22%和99.99%,CD45检测0.5%,具备干细胞的性质。4组的血小板计数显示PRP中血小板浓度约为全血的6倍。PRP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水平分别为(569.15±57.48)ng/ml、(633.56±63.90)ng/ml和(1243.55±106.04)ng/ml,约为全血中的5倍、6倍、7倍。关节腔注射治疗后2周时,4组的软骨修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治疗4周、6周后,SMSCs+PRP组软骨修复宏观形态学及组织学评分较空白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周=6.35、9.15,t6周=8.16、8.60,P<0.05);结论:SMSCs联合PRP对于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进行PRP和单独SMSCs的治疗,且均优于未进行治疗情况,SMSCs联合PRP能够显著提高软骨损伤自我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 软骨损伤 修复
下载PDF
颗粒脂肪联合PRP及Nanofat治疗面部凹陷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旭冉 刘林嶓 +3 位作者 李广帅 赵红雁 史可 张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及纳米脂肪(Nanofat)治疗面部凹陷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颗粒脂肪与PRP及Nanofat按照7:2:1比例混合,多层次多隧道多平面均匀注射于面部凹陷部位,6个月后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及纳米脂肪(Nanofat)治疗面部凹陷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颗粒脂肪与PRP及Nanofat按照7:2:1比例混合,多层次多隧道多平面均匀注射于面部凹陷部位,6个月后观察注射部位,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治疗的11例患者,仅经1次注射后,面部凹陷部位较术前饱满,圆润,皮肤弹性好,且无感染,硬结,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颗粒脂肪联合PRP及Nanofat治疗面部凹陷脂肪成活率高,感染风险小,效果持久稳定,无需二次注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移植 颗粒脂肪 富血小板血浆 Nanofat 面部凹陷
下载PDF
VSD序贯结合PRP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照忠 张莉莉 +4 位作者 王彤华 首家保 崔泽龙 宋蕊 吕天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11,125,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序贯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骶尾部压疮患者25例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序贯结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骶尾部压疮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压疮创面面积为8 cm×5 cm~15 cm×11 cm,一期先行创面彻底清创和止血,使用VSD覆盖创面,进行创面床准备至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二期行PRP联合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外观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无一例坏死,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皮瓣弹性、质地良好,无明显瘢痕形成,外观恢复满意。结论:VSD序贯结合富血小板血浆及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创面效果良好,皮瓣存活率高,创面愈合良好,术后供区外观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负压封闭引流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压疮 骶尾部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与自体髂骨移植在治疗颌骨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瑛 闵重函 +4 位作者 周能 俞慧婷 张枢宏 潘劲松 徐昕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与自体髂骨移植在治疗颌骨骨缺损中的疗效和差异。方法将22例上颌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区牙缺失、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1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PRP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粉或自体髂骨移植填充颌骨... 目的观察和比较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与自体髂骨移植在治疗颌骨骨缺损中的疗效和差异。方法将22例上颌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区牙缺失、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1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PRP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粉或自体髂骨移植填充颌骨骨缺损区域。以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时原缺损区域的CT值数据为依据,对照正常骨质,评价填充区域内骨生长变化情况。在行二期牙种植手术时取骨质行病理分析,评价骨质质量,并测量种植体的ISQ值,了解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评估新生骨对种植体的把持能力和生物力学。结果在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A、B两组骨缺损区域植骨术后组内比较的CT值各观察点上数据无统计学意义(A组P=0.98; B组P=0.14),A组CT值高于正常骨质(P=0.02),而B组CT值与正常骨质无显著差异性(P=0.51)。A、B两组牙种植术后的ISQ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7)。新生骨病理切片提示A组新生骨质和纤维组织错杂,内有较多颗粒状钙化,B组标本为典型的松质骨,纤维组织极少,无钙化杂质夹杂。结论PRP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粉填充骨缺损可以避免额外有创操作和手术切口,更加容易被临床治疗接受,而自体髂骨移植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生长,两种方法成骨在进行牙种植时均体现出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质,不影响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根据适应症和临床实际需要选择PRP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粉或自体髂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凝胶(prp) 自体髂骨移植 颌骨缺损 牙种植
下载PDF
PRP联合盐酸川芎嗪对BMSCs体外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树臣 尚绪山 +2 位作者 李东 陈民 龙荫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1-4,I0003,I0004,共6页
目的通过将不同比例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盐酸川芎嗪联合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不同比例对其体外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并签订知情... 目的通过将不同比例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盐酸川芎嗪联合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不同比例对其体外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已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静脉血50m L,分别二次离心法制备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分析。根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是否加入药物为分组依据,分成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入药物,其余三组分别将体积分数为15%、30%、50%的PRP与80%盐酸川芎嗪按照1∶1.5混合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中,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细胞达到80%融合,消化收集细胞;计数确定各组细胞培养情况,确定加入PRP和盐酸川芎嗪组对细胞培养的影响。对加入PRP和盐酸川芎嗪组培养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确定其成骨分化特性。结果各组PRP+盐酸川芎嗪促进MSCs增殖优于对照组。达到80%融合时间更短。随着PRP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效率显著增加。结论 PRP与盐酸川芎嗪对BMSCs的体外增殖有促进作用,与PRP体积分数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盐酸川芎嗪 体外增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对面部年轻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殷文锋 郝甜甜 蔡霞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对患者面部年轻化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以面部凹陷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措施,观察组则为富血小...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对患者面部年轻化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以面部凹陷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措施,观察组则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分析面部情况的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颞部与额部皮下脂肪厚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颞部与额部皮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色斑VISIA评分为(66.91±20.1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RP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方案有利于烧伤患者的面部恢复,治疗效果好,患者整体满意度高,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成效,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早期 面部年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