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王新军小说中的“自然书写” |
谢春丽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4 |
0 |
|
2
|
论诗词英译的诗情传达--以毛泽东词作《虞美人·枕上》英译为例 |
代正利
陈圣白
马欣雨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互联网对文学性的技术祛魅 |
欧阳友权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5
|
|
4
|
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论白居易《长恨歌》的情感指归 |
彭红卫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5
|
信仰的力量:田壮壮电影论 |
韩琛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2
|
|
6
|
明末画家李流芳的“诗意画”创作及审美风貌 |
于广杰
张世斌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5 |
2
|
|
7
|
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诗意回归与精英文化的出路 |
陈元龙
沙莎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8
|
论鹿潭词的感伤特质 |
朱惠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9
|
诗歌视野下的朱熹心态管窥 |
邱蔚华
林富玲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0
|
基于江南水乡环境的教育建筑空间组织分析 |
李宁
董丹申
|
《新建筑》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1
|
论迟子建小说的艺术特色 |
秦殿启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2
|
古诗阐释的多元解读 |
刘晓光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3
|
抒情的放逐与自我的隐遁——论徐迟的战争诗及诗论 |
侯桂新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4
|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试析卡明斯的诗歌 |
周芬
|
《台州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5
|
《诗学》若干关键词语的翻译问题 |
凌继尧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6
|
先秦儒道诸子散文的诗性特征 |
张群
|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7
|
海德格尔技术观的生存视域及其当代启示 |
朱荣英
古海云
|
《青海师专学报》
|
2009 |
1
|
|
18
|
诗学建设的一块丰碑──艾青《诗论》初探 |
骆寒超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19
|
略论刘云若《春风回梦记》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理想 |
宾恩海
|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5
|
|
20
|
相爱与永诀:《聊斋志异》婚恋小说的人生悲情和审美指向 |
虞卓娅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