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分批发酵与泡沫分离耦合生产多粘菌素E
1
作者 李思雨 孟之超 郑辉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191-198,共8页
该文设计重复分批发酵与泡沫分离相结合的生产分离工艺,并在发酵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以提高多粘菌素E的产量和下游分离工艺的效率。对重复分批发酵和吐温80添加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泡沫分离时的最佳气体体积流量。结果表... 该文设计重复分批发酵与泡沫分离相结合的生产分离工艺,并在发酵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以提高多粘菌素E的产量和下游分离工艺的效率。对重复分批发酵和吐温80添加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泡沫分离时的最佳气体体积流量。结果表明,最适的培养基置换时间为36 h,置换比例为70%,使用重复分批发酵后,每批次的发酵时间从36 h缩短至12 h,可进行6个批次的循环。吐温80在初次发酵的第24小时和置换后的第6小时添加,添加量为0.15%,气体体积流量为80 mL/min。在该优化条件下将重复分批发酵与泡沫分离耦合,在第4批次,多粘菌素E的效价达到28034.4 U/mL,高于对照组(21768.8 U/mL),消泡液中多粘菌素E效价为133706.1 U/mL,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4.77和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e 重复分批发酵 泡沫分离 吐温80 耦合
下载PDF
多黏菌素E联合阿米卡星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莫娜 王彩娥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经多黏菌素E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选取其中49例采用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治疗的设为研究组...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经多黏菌素E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选取其中49例采用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治疗的设为研究组,依据配对原则1∶1选取采用阿米卡星治疗的设为参照组,两组共98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 m最大呼气容积(FEV_(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3.67%)高于参照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温、肺部啰音、咳嗽、咳痰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_(1)、PEF、FEV_(1)/FVC水平分别为(3.12±0.44)L、(2.41±0.31)L、(5.63±0.42)L/s、(77.24±3.85),高于参照组的(2.87±0.35)L、(2.02±0.36)L、(4.28±0.51)L/s、(70.38±4.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WBC、PCT水平[(7.43±1.98)mg/L、(7.62±1.38)×10^(9)/L、(2.63±0.45)ng/mL],低于参照组[(12.55±3.49)mg/L、(10.17±2.03)×10^(9)/L、(5.15±0.6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黏菌素E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肺炎者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 多黏菌素e 阿米卡星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多黏菌素E耐药机制研究
3
作者 郭停停 杨厉颖 +4 位作者 李梦影 杨洁 孙晓利 周娜 李国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4,共8页
为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新的多黏菌素E耐药机制,采用体外诱导法将临床菌株和参考菌株诱导成多黏菌素E耐药株。利用生长曲线、生物膜形成、体外竞争和抗血清试验检测多黏菌素E耐药前后菌株生物学性状变化。PCR和qRT-PCR试验检测多黏菌素E耐... 为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新的多黏菌素E耐药机制,采用体外诱导法将临床菌株和参考菌株诱导成多黏菌素E耐药株。利用生长曲线、生物膜形成、体外竞争和抗血清试验检测多黏菌素E耐药前后菌株生物学性状变化。PCR和qRT-PCR试验检测多黏菌素E耐药后相关基因序列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多黏菌素E耐药前后菌株生长曲线未发现显著差异。AB13-R耐药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另外2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在耐药前后无显著差异。鲍曼不动杆菌获得多黏菌素E耐药后均表现出体外竞争缺陷。AB156-R与其敏感菌相比抗血清增强,而ATCC19606-R和AB13-R与其敏感菌相比抗血清降低。AB13-R中pmrB基因谷氨酸缺失,脂多糖(LPS)合成及脂质A合成基因下调,药物外排泵基因上调,达到LPS合成减少并降低菌体内药物浓度,使AB13-R对多黏菌素E耐药。ATCC19606-R及AB156-R中均无基因突变,可能由其他机制介导菌株对多黏菌素E耐药。综上,鲍曼不动杆菌获得多黏菌素E耐药后会出现适应性改变,pmrB基因中谷氨酸的缺失可能是新的多黏菌素E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黏菌素e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彭希 祝伟 静亮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例患者均使用多黏菌素...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例患者均使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收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后的一系列感染相关指标及器官功能变化资料。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最终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可靠,但与有潜在肾功能损害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及多黏菌素E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郭晨雪 刘笑芬 +5 位作者 曲星伊 李婉贞 王雨 范亚新 郭蓓宁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5,共9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及其活性成分多黏菌素E并进行应用。方法通过多黏菌素E主成分E1及E2浓度之和间接得到多黏菌素E的浓度。在大鼠血浆样品中加入硫酸对CMS进行水解,通过测定水...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及其活性成分多黏菌素E并进行应用。方法通过多黏菌素E主成分E1及E2浓度之和间接得到多黏菌素E的浓度。在大鼠血浆样品中加入硫酸对CMS进行水解,通过测定水解后与水解前血浆样品中多黏菌素E的浓度差间接测定CMS浓度。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色谱柱选择Phonomenex Kinetex XB-C18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及多反应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其中待测物质多黏菌素E1、多黏菌素E2、内标多黏菌素B1的离子通道分别为m/z390.7→101.3、m/z 386.0→101.2、m/z 402.3→101.2。结果多黏菌素E1及E2的测定不受大鼠血浆中内源物质的影响,且分别在0.187~6.24 mg/L、0.0370~1.23 mg/L内线性良好,批内与批间精密度良好,变异系数均<15%。多黏菌素E1、E2准确度范围分别为100.1%~113.3%和94.9%~107.3%。多黏菌素E1、E2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21.8%、22.0%。CMS血浆样品室温下放置100 min稳定,多黏菌素E血浆样品室温下放置120 min稳定,以上样品均可在-20℃放置7 d,-70℃放置28 d,预处理后样品在自动进样器中放置24 h,在-20℃及-70℃下反复冻融3次后均稳定。对CMS样品进行1∶10(v/v)的稀释不影响该方法的检测。该方法对于CMS的水解稳定性良好,批内及批间平均水解率分别为73.9%、71.9%。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准确、采样量小的LC-MS/MS方法,通过测定水解后的多黏菌素E1及E2,间接测定大鼠血浆中CMS及其多黏菌素E的浓度。在降低采样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该方法适用于大鼠CMS的PK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 多黏菌素e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D152树脂对多粘菌素E的提取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振中 李海超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3期63-68,共6页
多粘菌素E由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产生,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提纯。研究了D152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多粘菌素E的各项指标,并将D152树脂与现有工艺设备进行匹配,得到了提取过程中吸附量、洗脱速率、收率等指标。多粘菌素E过滤液pH为6.0~7.0... 多粘菌素E由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产生,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提纯。研究了D152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多粘菌素E的各项指标,并将D152树脂与现有工艺设备进行匹配,得到了提取过程中吸附量、洗脱速率、收率等指标。多粘菌素E过滤液pH为6.0~7.0,色谱效价30万U/mL,采用3柱串联吸附工艺,在吸附流速1.0 BV/h、硫酸洗脱流速1.0~1.5 BV/h条件下,D152树脂吸附量可达680万U/mL(湿树脂),总收率≥98.0%。连续运行6个月,D152树脂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e D152树脂 离子交换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组织中阿莫西林与多粘菌素E的残留量 被引量:8
7
作者 毕言锋 汪霞 +3 位作者 何家康 李兰 徐士新 肖希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3-867,共5页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阿莫西林和多粘菌素E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组织样品经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同时用乙酸铅沉淀蛋白,经正己烷除脂后,再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阿莫西林和多粘菌素E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组织样品经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同时用乙酸铅沉淀蛋白,经正己烷除脂后,再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和多粘菌素E的检出限(LOD,S/N>3)分别为6、15μg/kg,定量下限(LOQ,S/N>10)分别为20、50μg/kg。以猪肉、猪肝、猪肾和脂肪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阿莫西林、多粘菌素E的回收率分别为76%~96%和74%~92%,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方法应用于阿莫西林和多粘菌素E复方制剂的残留消除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药物的休药期。结果证明,该法前处理简单易行,稳定性好,适用于大量样品中阿莫西林和多粘菌素E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多粘菌素e 残留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泡沫分离提取多粘菌素E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佟斌 刘桂敏 +2 位作者 吴兆亮 周丽亚 赵艳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3-155,共3页
重点研究了泡沫分离提取多粘菌素E的工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溶液pH、气速、SDS浓度、无机盐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使用SDS作为静电亲和物质,pH4~5,气速220mL/min,SDS浓度0.06g/L,此条件下收率达... 重点研究了泡沫分离提取多粘菌素E的工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溶液pH、气速、SDS浓度、无机盐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使用SDS作为静电亲和物质,pH4~5,气速220mL/min,SDS浓度0.06g/L,此条件下收率达到80%,富集比达到4.2。通过微生物实验证明本方法分离多粘菌素E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使用正丁醇萃取泡沫液中的SDS,脱除率达到99.4%,使目标产物多粘菌素E得到较好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e 静电亲和 十二烷基硫酸钠 泡沫分离
原文传递
比浊法快速测定硫酸多黏菌素E效价 被引量:6
9
作者 佟斌 吴兆亮 +1 位作者 殷昊 赵艳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研究比浊法测定硫酸多黏菌素E效价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建立了硫酸多黏菌素E的比浊法快速测定方法,检测时间由杯碟法的20h缩短到4h。当硫酸多黏菌素E的效价为30~100u/ml时,检测菌液接种浓度为5%,培养时间为4h,吸光度对数值与抗生... 研究比浊法测定硫酸多黏菌素E效价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建立了硫酸多黏菌素E的比浊法快速测定方法,检测时间由杯碟法的20h缩短到4h。当硫酸多黏菌素E的效价为30~100u/ml时,检测菌液接种浓度为5%,培养时间为4h,吸光度对数值与抗生素效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法重现性好,相对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黏菌素e 比浊法 效价
下载PDF
硫酸多粘菌素E脂质体的制备及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蓓 王东凯 +2 位作者 刘淑平 孔俐文 徐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20-923,共4页
目的:建立硫酸多粘菌素 E 脂质体的含量测定和包封率的 RP-HPLC 方法。方法:Diamonsil C_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mol·L^(-1)三氟乙酸-乙腈,从77%~75.5%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 目的:建立硫酸多粘菌素 E 脂质体的含量测定和包封率的 RP-HPLC 方法。方法:Diamonsil C_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mol·L^(-1)三氟乙酸-乙腈,从77%~75.5%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05nm;进样量:20μL;柱温:30℃。采用5%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乙醇溶液对硫酸多粘菌素 E 脂质体进行破乳测定含量,用透析法分离硫酸多粘菌素 E 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结果:硫酸多粘菌素 E_1在50~3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n=5),日内精密度的 RSD 分别为1.34%,1.53%,1.97%(n=5),日间精密度的 RSD 分别为1.46%,1.62%,2.05%(n=5)。高、中、低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2%,99.6%,98.5%;RSD 分别为0.49%,0.61%,0.36%(n=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硫酸多粘菌素 E 脂质体的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粘菌素e脂质体 含量 包封率 RP—HPLC 硫酸多粘菌素e 含量测定 脂质体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制备 HPLC方法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多粘菌素E1和E2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永娜 王利娟 +2 位作者 杨更亮 侯文欣 张巧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0-863,共4页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对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多粘菌素E1和E2进行了分离,并测定了多粘菌素E1、E2的含量。分别考察了电泳电压、表面活性剂种类、Brij-35(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浓度、乙腈含量、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氯...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对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多粘菌素E1和E2进行了分离,并测定了多粘菌素E1、E2的含量。分别考察了电泳电压、表面活性剂种类、Brij-35(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浓度、乙腈含量、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氯化钠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分离条件:电泳电压为10kV,运行缓冲液为含有30mmol/L Brij-35、5%(体积分数)乙腈、0.167mol/L氯化钠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01mol/L,pH4.1)。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E1和E2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分离度达到1.94。以多粘菌素E1为例,柱效和峰面积的日间及日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E1和E2在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67%和3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多粘菌素e1 多粘菌素e2 硫酸多粘菌素e
下载PDF
多黏菌素E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对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宏刚 张伟 +1 位作者 朱维铭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应用多黏菌素E给小鼠灌胃诱导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多黏菌素E按0.2 g/kg加入0.2 ml等渗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对照组用... 目的:应用多黏菌素E给小鼠灌胃诱导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多黏菌素E按0.2 g/kg加入0.2 ml等渗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对照组用等剂量等渗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实验结束次日观察两组小鼠回肠黏膜病理形态、肠道菌群、回肠黏膜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表达和器官(肝、脾、肾、淋巴结)细菌易位率等。结果:实验组小鼠盲肠黏膜和盲肠内容物的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常规病理检查发现,实验组小鼠回肠黏膜充血明显,绒毛稀疏,尖端有少量上皮坏死脱落,与对照组比损伤明显。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小鼠回肠上皮TJ的电子致密物质明显减少,TJ破坏。回肠黏膜组织中TJ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显著下降,器官细菌易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多黏菌素E灌胃能够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且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和细菌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e 肠道菌群 肠屏障功能 紧密连接 细菌易位
原文传递
两级泡沫分离回收多粘菌素E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艳丽 吴兆亮 +1 位作者 佟斌 郑辉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6,共5页
研究两级泡沫分离提取多粘菌素E的工艺。考察溶液初始装液量、分离时间、溶液pH值、氯化钠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第一级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级分离在最佳工艺为装液量1000mL,气速0.10m3/h,pH为5.0,NaCl浓度5g/L,分离时间2.5h时,多... 研究两级泡沫分离提取多粘菌素E的工艺。考察溶液初始装液量、分离时间、溶液pH值、氯化钠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第一级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级分离在最佳工艺为装液量1000mL,气速0.10m3/h,pH为5.0,NaCl浓度5g/L,分离时间2.5h时,多粘菌素E收率为90.00%,富集比为4.00。通过正交试验对第二级分离参数优化,其最佳工艺为气速0.05m3/h,装液量600mL,pH为5.0,分离时间2h时,第二级分离回收率为75.62%,富集比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e 表面活性 泡沫分离
下载PDF
硫酸多黏菌素E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杰 刘桂敏 +2 位作者 赵艳丽 卢珂 吴兆亮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69-671,692,共4页
探讨泡沫分离技术有效应用于生物分离过程,指出被分离的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在体系中的性能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以硫酸多黏菌素E水溶液为体系,研究硫酸多黏菌素E浓度、杂蛋白、无机离子、pH值和温度对硫酸多黏菌素E溶液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 探讨泡沫分离技术有效应用于生物分离过程,指出被分离的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在体系中的性能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以硫酸多黏菌素E水溶液为体系,研究硫酸多黏菌素E浓度、杂蛋白、无机离子、pH值和温度对硫酸多黏菌素E溶液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的影响,为硫酸多黏菌素E实现泡沫分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黏菌素e 表面张力 泡沫性能 泡沫分离
下载PDF
电喷雾质谱(ESI-MS)法测定多组分抗菌素中的成分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国华 罗国安 章杰兵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2-225,共4页
为测定乙酰螺旋霉素、庆大霉素、制霉素、麦白霉素、多粘菌素E和B等多组分抗生素中的有效成分及杂质,本文采用了电喷雾质谱技术(ESI-MS)。测定结果表明ESI-MS法不需标准品即可对上述混合物中除同分异构体外的各组分进... 为测定乙酰螺旋霉素、庆大霉素、制霉素、麦白霉素、多粘菌素E和B等多组分抗生素中的有效成分及杂质,本文采用了电喷雾质谱技术(ESI-MS)。测定结果表明ESI-MS法不需标准品即可对上述混合物中除同分异构体外的各组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螺旋霉素 庆大霉素 制霉素 电喷雾质谱
下载PDF
治疗肾萎缩合并多部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析
16
作者 罗程佳 徐佳 +1 位作者 江妮 杨志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29,共5页
目的分析肾萎缩合并多部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为此类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结合实践经验,参考最新文献,参与1例肾萎缩合并多部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提出调整美罗培南用法用量、... 目的分析肾萎缩合并多部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为此类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结合实践经验,参考最新文献,参与1例肾萎缩合并多部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提出调整美罗培南用法用量、联用多粘菌素E、及时降阶梯治疗等建议。结果医师采纳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症状和感染指标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与大剂量美罗培南协同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及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 血流感染 尿路感染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对硫酸多黏菌素E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俐文 王东凯 +3 位作者 王晶 常笛 刘显钢 艾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7-730,共4页
目的筛选硫酸多黏菌素E脂质体2种制备方法的最优处方,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方法薄膜分散-超声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HPLC测定硫酸多黏菌素E脂质体包封率,正交设计法优化脂质体处方。结果制得的脂质体形状均匀、粒径适宜,包封率较高... 目的筛选硫酸多黏菌素E脂质体2种制备方法的最优处方,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方法薄膜分散-超声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HPLC测定硫酸多黏菌素E脂质体包封率,正交设计法优化脂质体处方。结果制得的脂质体形状均匀、粒径适宜,包封率较高。结论逆相蒸发法较薄膜分散-超声法更适合于硫酸多黏菌素E脂质体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黏菌素e脂质体 正交设计 薄膜分散-超声法 逆相蒸发法
下载PDF
畜禽养殖场附近污水中多粘菌素E耐药性肠杆菌的分离分析及内源质粒检测
18
作者 钟传青 宗工理 +3 位作者 张超 付加芳 姜天翼 曹广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1-675,共5页
畜禽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了广泛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研究抗生素耐药菌株可以了解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和抗性基因的传播机制。采集畜禽养殖场周边的污水,分析了污水中多粘菌素E耐药性细菌和耐药性肠杆菌的丰度;同时以一株具有较... 畜禽养殖业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了广泛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研究抗生素耐药菌株可以了解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和抗性基因的传播机制。采集畜禽养殖场周边的污水,分析了污水中多粘菌素E耐药性细菌和耐药性肠杆菌的丰度;同时以一株具有较高多粘菌素E耐药水平的肠杆菌R11为例,首先进行16S r DNA测序和抗生素耐药谱分析,然后通过质粒提取、酶切电泳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内源性质粒等情况。结果表明:在畜禽养殖场周边污水环境中,多粘菌素E耐药性细菌占细菌总数的0.14%~0.35%,多粘菌素E耐药性肠杆菌占肠杆菌总数的1.50%~7.40%,而肠杆菌占细菌总数的1.13%~2.45%,说明肠杆菌可能是携带多粘菌素E抗性基因的主要细菌种类,同时也是养殖业污水中细菌的主要组成部分。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R11是一株Enterobacter cloacae,抗生素耐药谱分析R11具有多重耐药性,除对林可霉素敏感外,阿米卡星、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为10μg?m L^(-1),阿莫西林的MICs为25μg?m L^(-1),磺胺甲恶唑的MICs为32μg?m L^(-1),氨苄西林的MICs为40μg?m L^(-1),链霉素的MICs为90μg?m L^(-1),而多粘菌素E的MICs最高,达到96μg?m L^(-1)。质粒提取酶切和PFGE分离鉴定结果显示,R11菌株可能有多个内源性质粒。综上所述,R11菌株具有较高水平的多粘菌素E耐药性,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和多个内源性质粒,对于研究多粘菌素E耐药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场 肠杆菌 多粘菌素e 多重耐药性 质粒
下载PDF
NH_4^+对多黏菌素4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赞 詹良静 +3 位作者 翟龙飞 张新宜 王欣荣 沙菁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研究NH_4^+对多黏菌素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向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_4^+,分析其代谢产物及其产量的变化,对于多黏菌素E以外的目标产物进... 目的研究NH_4^+对多黏菌素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向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_4^+,分析其代谢产物及其产量的变化,对于多黏菌素E以外的目标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其结构,通过前体的添加和中间代谢产物的验证,确定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初始培养基中不添加NH_4^+或添加低浓度的NH_4^+主要产物为(S)-2-羟基-3-苯基丙酸,当NH_4^+的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主要产物为多黏菌素E。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H_4^+促进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生物合成多黏菌素E,抑制其将苯丙氨酸转化(S)-2-羟基-3-苯基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 NH4+ 苯乳酸 多黏菌素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