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abilistic tractography of the posterior subthalamic area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1
作者 M.G.GarcIa-Gomar Luis Concha +4 位作者 S.Alcauter J.Soto Abraham J.D.Carrillo-Ruiz G.Castro Farfan Francisco Velasco Campos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is a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its efficacy depends largely on which anatomical structure (target) is stimulated.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is on...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is a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its efficacy depends largely on which anatomical structure (target) is stimulated.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argets, but stimulation of new targets within the posterior sub-thalamic area (PSA), comprising a group of white matter fibers known as prelemniscal radiations (Raprl), as well as the caudal zonaincerta nucleus (Zic), have proven to be superior at improving certain clinical symptoms. Despite their clinical usefulness, their anatomical connectivity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described in humans. We performed constrained spherical deconvolution of the signal in diffusion-weighted images and subsequent tractography as a means to non-invasively defin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Raprl and Zic in a group of five patients with PD. Further, we used track-density imaging, a novel method to improv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acquired images, in order to visualize the small subregions that comprise the PSA with a voxel resolution of 0.2 × 0.2 × 0.2 mm3. Both Raprl and Zic demonstrated high 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 with the dorsal brainstem, cerebellum, subcortical nuclei (globus pallidum ventral, lateral thalamic nuclei), and cortical areas (orbitofrontal cortex, primary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cortex areas). The connectivity patterns were re-producible between patients and were discretely organized as the tracts entered/exited the PSA, depending on their end point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SA is part of the neuronal circuitry controlling movement, and the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connectivity will aid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s involved in PD and how they can be modulated with DBS in order to alleviate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 Disease(PD) posterior Subthalamic area(PSA) TRACTOGRAPHY Track-Density Images(TDI)
下载PDF
倾斜种植在上颌后牙区的应用现状
2
作者 陈娇 雷爱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上颌后牙区缺牙患者通常由于牙槽骨病理性吸收萎缩、增龄性骨丧失、上颌窦气化等原因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时,因骨量的不足,导致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难度增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提出倾斜种植的治疗... 上颌后牙区缺牙患者通常由于牙槽骨病理性吸收萎缩、增龄性骨丧失、上颌窦气化等原因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种植修复时,因骨量的不足,导致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难度增大。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有学者提出倾斜种植的治疗方案来满足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修复需求。文章从应用类型、优势、生物力学等方面出发,对倾斜种植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种植 上颌后牙区 种植牙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C7/T1椎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程天 郭瑞萍 +2 位作者 郭安琪 洪颖 张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721-1727,共7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2018-01/2022-12间接受Phaco+IOL手术且在手术前后愿意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2018-01/2022-12间接受Phaco+IOL手术且在手术前后愿意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白内障患者44例88眼,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轴、角膜曲率和IOL资料。采用UBM测量手术前后各眼前节参数,包括前房深度(ACD)、巩膜睫状突角(SCPA)、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睫状体最大厚度(CBTmax)和巩膜突睫状体厚度(CBT0),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计算后房面积(PCA)。结果:术后ACD为3.50(2.89,3.68)mm,CBTmax为1.199±0.233 mm,CBT0为1.11(0.964,1.23)mm,PCA为1.21(0.926,1.57)mm^(2),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01)。术后ILCD为0.00(0.00,0.794)m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术后SCPA为37.9°(33.4°,46.6°),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908)。PCA增量在性别间存在差异(P=0.045),术后男性平均PCA增量为0.679 mm^(2),女性平均PCA增量为0.304 mm^(2)。年龄与术后SCPA、CBTmax、CBT0显著相关(P=0.002、0.004、0.009)。结论:Phaco+IOL术后后房面积扩大,CBTmax和CBT0均有显著增长,ACD增加,ILCD减小。术后PCA增加量与年龄、术前ACD、SCPA呈正相关,与术前CBT0呈负相关。不同品牌IOL对眼前节结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前节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 后房面积 睫状体厚度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结构及其与上颌后牙显微根尖手术的关系
5
作者 成应琪 黄正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解剖结构复杂,因而该区域显微根尖手术难度较大。上颌窦的一些解剖特征也使得显微根尖手术对临近解剖结构造成伤害的风险增加,影响手术的过程和预后。因此,本文对上颌窦的解剖特征包括其形态与发育、上颌窦口、施耐德黏膜、上颌窦分隔、上牙槽后动脉及其与上颌后牙的关系等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就上颌窦对上颌后牙区显微根尖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并发症、手术预后及成功率等的影响进行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手术 上颌窦 上颌后牙区 解剖关系 根尖周疾病 手术入路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对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常跃文 朱文俊 +1 位作者 顾伟 冯俊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 目的探析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接受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局限型OPLL患者105例,按照ACDF治疗过程中是否辅助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组56例和常规组49例,观察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评估量表(SF-36)评分、椎管最狭窄处椎管面积与脊髓前后径、颈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关节功能[日本骨科医师协会评分(JOA)颈椎病评分及颈部障碍指数(NDI)]及并发症风险。结果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41.85±18.35)min、平均住院时间(10.18±1.58)d短于常规组的(159.46±21.42)min、(12.03±1.82)d,显微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0.65±7.28)mL少于常规组的(103.52±10.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2.82±0.53)分、SF-36评分(79.56±5.68)分优于常规组的(3.51±0.60)、(72.35±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上比较[(138.24±24.32)mm^(2)与(123.62±18.74)mm^(2),(5.42±0.46)mm与(4.7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在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上比较[(25.21±3.37)°与(28.6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低于常规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与常规组JOA、NDI评分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型OPLL患者实施ACDF治疗过程中借助显微镜提供清晰视野,并对骨化灶采用磨钻磨除、打薄处理,能更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近期疼痛和关节功能状况,降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显微镜 椎管面积 脊髓前后径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邓大贵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行义齿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期种植,研究组采取即... 目的:分析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泰康拜博口腔医院行义齿种植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期种植,研究组采取即刻种植。比较两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牙体植入6个月与12个月后牙槽骨吸收值均低于对照组,种植总有效率、患者主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结论:即刻种植在后牙区义齿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延期种植,患者牙槽骨吸收值低,主观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延期种植 后牙区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不同针刺方法联合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白晶晶 王向阳 +1 位作者 苏小强 龚福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方法联合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CS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方法联合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CS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颈肩部常规取穴针刺,研究组给予颈肩部及枕后三角区取穴针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肩部及枕后三角区取穴针刺联合西药治疗CSA的效果显著,更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枕后三角区 针刺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邹叶萍 漆柳青 +1 位作者 林建寨 陈景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34-37,共4页
目的 分析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盆底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三明市第二医院接受产后复查的产妇中随机选择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显示,150例产妇患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 目的 分析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盆底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三明市第二医院接受产后复查的产妇中随机选择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显示,150例产妇患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纳入研究组),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产妇有13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状态下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研究组膀胱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能结合患者症状和动态进行无创检测,借助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盆底结构和功能发生的变化,并运用该技术更直观的观察各脏器之间的关系,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 膀胱颈移动度 尿道旋转角 膀胱尿道后角 肛提肌裂孔面积
下载PDF
长期使用功能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修复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耿冰 郭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3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长期使用功能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使用功能>3年的460例患者(682颗种植修复体),对修复并发症进行观... 目的分析长期使用功能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修复、使用功能>3年的460例患者(682颗种植修复体),对修复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对种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修复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部682颗种植体中,在种植7~12年后,种植体存留率为98.83%,修复成功率为85.04%,修复体存留率为85.92%。全部682颗种植体中,发生修复并发症102颗,修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4.96%(102/682)。出现崩瓷52颗,发生率为7.62%(52/682)。粘结固位修复体503颗,其中出现脱粘结32颗,发生率为6.36%(32/503)。发生基台及螺丝松动26颗,发生率为3.81%(26/68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绷瓷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偏侧咀嚼、夜磨牙、常咬硬物(P<0.05);发生脱粘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磨牙牙位、偏侧咀嚼、夜磨牙、常咬硬物(P<0.05);发生基台及螺丝松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55岁、偏侧咀嚼、夜磨牙、常咬硬物、种植体直径、角度基台(P<0.05)。结论长期使用功能的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修复效果比较理想,但是需要及早发现和处理相关的修复并发症,以保证修复效果。此文的研究结果为长期使用功能的后牙区种植支持单冠的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使用功能 后牙区 种植支持单冠 修复并发症 种植体存留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应用于后牙区即刻种植5~7年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碧晖 郭水根 +2 位作者 徐业豪 戴婕婷 魏洪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9,共9页
目的评估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在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后5~7年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患者共38名,53枚种植体,均为深部植入(骨下≥2 mm),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 目的评估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在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后5~7年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患者共38名,53枚种植体,均为深部植入(骨下≥2 mm),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追踪观察60~90个月,记录并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健康状况。结果随访5~7年间,有1枚种植体失败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98.1%;种植体修复后5~7年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16±0.94)、(−0.01±1.29)mm,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与修复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种植位点炎症、吸烟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扩宽了后牙区即刻种植适应证,其骨下深部植入方式(骨下≥2 mm)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种植体受到外界刺激干扰及种植体颈部基台暴露,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长期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锥度固位 后牙区 即刻种植 骨吸收
下载PDF
119颗后牙区多生牙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琳 王泽琛 +4 位作者 任群 刘潇 刘文静 冯莹 冯晓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后牙区多生牙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55例患者的119颗后牙区多生牙的临床资料,从多生牙数目、位置、形态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 目的:探讨后牙区多生牙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55例患者的119颗后牙区多生牙的临床资料,从多生牙数目、位置、形态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男女比1.62:1;1颗多生牙最多,为29例(52.73%),其次为2颗和3颗,分别为11例(20.0%)和8例(14.55%)。119颗多生牙中,84.87%位于前磨牙区,57.98%发生于下颌,78.16%位于舌(腭)侧,63.02%为类前磨牙形,97.48%为未萌出状态,27.73%影响邻近恒牙萌出。结论:后牙区多生牙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颗最为多见,下颌多于上颌,舌(腭)侧多于颊侧,以前磨牙区多见,主要形态为类前磨牙形,有些多生牙会对周围牙的萌出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区 多生牙 数目 位置 CBCT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不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祥柏 黄小淦 +2 位作者 王诒田 李俊驹 赵建农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1664-1670,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证明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PD患者是有效治疗方法。PD的DBS靶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丘脑底核(STN)、苍白球(GPi)、丘脑腹中间核(VIM...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证明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PD患者是有效治疗方法。PD的DBS靶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丘脑底核(STN)、苍白球(GPi)、丘脑腹中间核(VIM)、桥脑脚核(PPN)、后丘脑底区(PSA)和无定带(ZI)。本文归纳了各靶点在DBS治疗PD中的疗效,不仅对运动性症状作出系统分析对比,且对于非运动性症状的疗效也作出详细说明,为PD患者在DBS选择合适目标靶点提供个性化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苍白球 丘脑腹中间核 桥脑脚核 后丘脑底区 无定带
下载PDF
藏族正常成人头颅正中矢状面幕上和幕下面积的磁共振成像测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芃 李玮 +1 位作者 钟铧 王展飞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7-574,共8页
目的探讨藏族正常成人幕上面积、幕下面积和颅腔面积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以生活在拉萨市自愿参加的世居藏族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有效调查对象15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6.60±10.75)岁,其中男性64例,女性94例。利用西门子MAGN... 目的探讨藏族正常成人幕上面积、幕下面积和颅腔面积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以生活在拉萨市自愿参加的世居藏族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有效调查对象15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6.60±10.75)岁,其中男性64例,女性94例。利用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 1.5T磁共振扫描仪,使用3D-fSPGR序列扫描,将扫描获取的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导入到3D Medical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利用软件自带的工具包,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勾画。在T1WI正中矢状位成像上,测量幕上面积、幕下面积和颅腔面积,并计算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值,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值,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值。为消除头颅大小的个体差异对脑结构的影响,本研究用同层面颅腔面积,对幕上面积和幕下面积进行校正。结果藏族男性幕上面积为(127.91±9.84)cm^(2),幕下面积为(33.96±3.27)cm^(2),颅腔面积为(161.86±10.83)cm^(2);藏族女性幕上面积为(118.75±8.04)cm^(2),幕下面积为(32.19±3.00)cm^(2),颅腔面积为(150.94±8.90)cm^(2),不同性别间幕上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6.408,P<0.01),幕下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3.508,P<0.01),颅腔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6.679,P<0.01)。校正后,藏族男性幕上面积为(122.75±2.96)cm^(2),幕下面积为(32.66±2.96)cm^(2);藏族女性幕上面积为(122.23±2.85)cm^(2),幕下面积为(33.18±2.85)cm^(2),校正后不同性别幕上面积和幕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藏族男性除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校正后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3个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显著均存在差异性(P<0.05)。藏族女性各测量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藏族男性与年龄成正相关的指标为实测幕上面积、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校正后幕上面积(r=0.258、0.363、0.363,P<0.05或P<0.01),与年龄成负相关的指标为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校正后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校正后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r=-0.363、-0.363、-0.363、-0.312,P<0.05或P<0.01);藏族女性各测量值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藏族正常成年人群平均颅腔面积男性比女性大10.7%,幕上面积男性略大于女性,幕下面积男性略小于女性,校正后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头颅 幕上面积 幕下面积 颅腔面积 磁共振成像 成人
原文传递
氧化锆全瓷和EMAX铸瓷的高嵌体及邻颌部分嵌体在后牙不同釉质存留面积下的粘接强度分析
15
作者 黄河 王拓 +3 位作者 乔宁 孙晶晶 刘晶 齐艳云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分析氧化锆全瓷和EMAX铸瓷的高嵌体及邻颌部分嵌体在后牙不同釉质存留面积下的粘接强度。方法本研究选取治疗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的120例后牙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氧化锆全瓷)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氧化锆全瓷和EMAX铸瓷的高嵌体及邻颌部分嵌体在后牙不同釉质存留面积下的粘接强度。方法本研究选取治疗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的120例后牙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氧化锆全瓷)和对照组(EMAX铸瓷),每组60例。收集患者后牙粘结强度指标。结果研究组修复体完整性、牙龈健康状况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邻牙间隙大于对照组(P<0.05);在后牙不同釉质存留面积下,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颌侧、舌侧、咬合面的粘结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和EMAX铸瓷在后牙不同釉质存留面积下的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全瓷 EMAX铸瓷 后牙 釉质存留面积 粘接强度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fficacy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targets in Parkinson's disease
16
作者 AI Xiang-bai HUANG Xiao-gan +2 位作者 WANG Yi-tian LI Jun-ju ZHAO Jian-no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21期53-59,共7页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hronic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D.There are many DBS targets for PD,including subthalamic ...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hronic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D.There are many DBS targets for PD,including subthalamic nucleus(STN),globus pallidus(GPi),meso-ventral thalamic nucleus(VIM),pontine peduncle nucleus(PPN),posterior subthalamic region(PSA)and zonation of undetermined zone(ZI).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fficacy of each target in the treatment of PD with DBS,not only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otor symptoms,but also mak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fficacy of non-motor symptoms,so as to provide a personalized treatment basis for PD patients to select appropriate target targets in D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Subthalamic nucleus Globus pallidus Ventral thalamic nucleus Pontine peduncle nucleus posterior subthalamic areas Zonation of undetermined zone
下载PDF
探究后牙区拟种植位点牙槽嵴顶CBCT影像的判读误差
17
作者 刘亚 魏路明 +3 位作者 李晓飞 李晓明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究后牙区拟种植位点拔牙3个月后,牙槽嵴顶CBCT影像边界不连续伴模糊时的显影误差。方法:选择2022年4~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主诉后牙区单牙拔除后3个月,且CBCT检查显示缺牙区牙槽嵴顶影像不连续伴模糊的40... 目的:探究后牙区拟种植位点拔牙3个月后,牙槽嵴顶CBCT影像边界不连续伴模糊时的显影误差。方法:选择2022年4~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主诉后牙区单牙拔除后3个月,且CBCT检查显示缺牙区牙槽嵴顶影像不连续伴模糊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所提供的骨阈值自动分割功能,提取拟种植位点牙槽骨影像的2D蒙版,对照组采用人工判读的方法,提取拟种植位点牙槽骨影像的2D蒙版。最后,基于2D蒙版三维重建出术区牙槽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与术中所获取的牙槽嵴顶光学模型进行三维比较,运用偏差分析算法计算出二者间差异的平均偏差(AVG)与均方根值(RMS)。结果:试验组拟种植位点牙槽嵴顶的CBCT重建模型与术中光学扫描模型间差异的AVG与RMS分别为(2.26±0.36)mm和(2.35±0.26)mm,均大于对照组[AVG为(1.25±0.21)mm,RMS为(1.31±0.20)m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3个月后,当牙槽嵴顶的CBCT影像不连续伴模糊时,人工判读的牙槽嵴顶位置,其误差小于经软件自动判读得到的结果,并且二者均与牙槽嵴顶的实际边界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在规划种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术前规划 牙槽嵴顶 偏差分析 后牙区
下载PDF
MRI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面积对产后盆底肌收缩力低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之涵 崔璨 +1 位作者 崔大伟 傅洁婷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2278-2282,2288,共6页
目的探讨MRI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 ap)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 area)对产后盆底肌收缩力低下(LPFM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后1个月经盆底肌... 目的探讨MRI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 ap)和肛提肌裂孔面积(LH area)对产后盆底肌收缩力低下(LPFM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的10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后1个月经盆底肌触诊改良牛津评分(MOS)分为LPFMC组(MOS 0~3分)39例,正常组(MOS 4~5分)63例。采用3.0T T_(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静息态和单次激发TSE动态MRI成像,在静息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测量肛提肌裂孔形态(包括V形、U形、O形和不规则形4种)、髂尾肌形态(包括穹隆状、漏斗状和凹槽状3种)以及MRI参数[包括LH ap、LH are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肛提肌起始处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H-S)、肛提肌板角度(LPA)以及各参数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拉长百分比]。采用ROC曲线分析LH ap和LH area对LPFMC的诊断效能。结果LPFMC组患者静息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MRI成像显示肛提肌裂孔形态U+O以及髂尾肌形态漏斗+凹槽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且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静息态(均P<0.05)。LPFMC组静息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LH ap、LH area以及两者拉长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患者静息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LH-W、LH-S、LPA以及3者拉长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静息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LH ap、LH area诊断LPFMC的AUC分别为0.656、0.798和0.689、0.836,LH ap、LH area拉长百分比诊断LPFMC的AUC分别为0.869和0.923。结论静息态和动态MRI是评估产后LPFMC的重要无创检查方法,其中LH ap和LH area拉长百分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肛提肌裂孔 肛提肌裂孔前后径 肛提肌裂孔面积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收缩力低下
下载PDF
纤维桩核冠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菲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目的:比较纤维桩核冠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 目的:比较纤维桩核冠与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桩核冠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效率、龈沟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龈沟液IL-6、IL-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核冠修复治疗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核冠,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咀嚼效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核冠 铸造金属桩核冠 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 咀嚼效率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
20
作者 鲍昌珅 罗建 +1 位作者 戴丹锋 孟永骏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3.5 mm纵向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1个月。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解... 目的 探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3.5 mm纵向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1个月。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2例,良好5例,差1例。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0~14周。骨折均愈合,时间12~20周。术后1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慢性疼痛,于术后1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再移位、切口深部感染、螺钉穿透、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d′Aubigne-Postal评分评价患髋功能: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15/18。结论 在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中,对累及负重区的后壁骨折块加用管型钢板固定,有利于中和该区域巨大的应力,减少内固定失效的风险,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壁骨折 髋臼负重区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