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3
1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7 位作者 刘洪奎 李家顺 侯铁胜 包聚良 袁文 戴力杨 张文明 徐印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ie法固定21...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骨折及横韧带断裂患者,解剖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 寰枢椎不稳 融合术
下载PDF
非融合固定与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Anderson-D'Alonzo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严晓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47-852,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固定与颈椎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Anderson-D'Alonzo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科收治的21例Anderson-D'Alonzo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固定与颈椎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Anderson-D'Alonzo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科收治的21例Anderson-D'Alonzo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采用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固定手术治疗)和前路组(采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后路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2.2±11.8)岁。前路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0.0±9.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颈椎总旋转度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内置物,术中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动静脉血管及脊髓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5±11.3)个月。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内置物,术中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动静脉血管及脊髓、神经损伤。前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8.5±15.9)min]、术中出血量[(48.3±12.2)mL]显著少于后路组患者[(153.9±34.2)min、(275.8±56.0)mL],前路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13.0±2.1)次]显著多于后路组患者[(7.2±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间颈椎总旋转度、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技术能够保留颈椎旋转活动范围、降低颈椎功能障碍。前路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术中接受X线照射次数多。两种手术内固定方法个体化应用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寰枢关节 骨折固定术 非融合 前路 后路
原文传递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3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7 位作者 刘洪奎 侯铁胜 戴力扬 袁文 朱海波 陈德玉 包聚良 赵定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方法 对63 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融合术。其中齿突骨折46 例,横韧带断裂13 例,陈旧性寰椎椎弓骨折4 例。45 例行枕颈融合术,18 例行寰枢椎融合术。 结果 术后颈椎... 目的 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方法 对63 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融合术。其中齿突骨折46 例,横韧带断裂13 例,陈旧性寰椎椎弓骨折4 例。45 例行枕颈融合术,18 例行寰枢椎融合术。 结果 术后颈椎侧位X 线片检查,58 例平均随访8 个月(6 ~96 个月) ,均获得骨性愈合。 结论 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不稳引起神经症状者均适合于后路融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骨折 寰枢椎不稳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