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0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pre-warning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of bolt support in deep roadways of mining districts 被引量:9
1
作者 Zhang Houquan Miao Xiexing +2 位作者 Zhang Guimin Wu Yu Chen Yanl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989-998,共10页
The bolt support quality of coal roadway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of coal production. By means of a self-developed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of random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on... The bolt support quality of coal roadway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of coal production. By means of a self-developed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of random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and pre-warning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of bolt support in deep roadways of mining districts were performed in a number of mining areas. The measured data were obtained in the detection instances of abnormal in-situ stress and support invalidation etc.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axial bolt load variation and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was summarized in different mining service stages. Pre-warning technology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axial bolt load. Meanwhile, pre-warning indicators of axial bolt load in different mining service stages are offered and some successful pre-warning cases are also illustrat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rules of axial bolt load in different mining service stages are quite similar in different mining areas. The change of axial bolt load is in accord with the adjust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which can consequently reflect the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state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axial bolt load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roadways, the status of real-time bolt support quality can be reflected; meanwhile, the rationality of bolt support design can be evaluated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bolting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adways BOLT support QUALITY RANDOM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prediction and pre-warning
下载PDF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f theatre staff to preoperative HIV tes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2
作者 Odigie JO Siminialayi I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2期145-147,共3页
Objective:To elucidate the awareness and approach to pre-operativ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testing and emphasis on the attendant components of HIV testing.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theatres of ... Objective:To elucidate the awareness and approach to pre-operativ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testing and emphasis on the attendant components of HIV testing.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theatr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among 123 nursing,anaesthetic,and operating staff.A descriptive cross sectional design was adopted with stratified sampling.The study instrument was a structured,self administered pro forma.Results:All respondents were all aware of HIV infection and all had transmission through infected blood and tissues(100.0%).88.6%had infection through needle stick injuries, 62.6%through vertical transmission,and 98.4%through blood transfusion.Sixty thre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correctly knew what preoperative testing was,while 58.5%were aware of the preoperative testing policy of the hospital.All respondents favoured the policy of preoperative testing.Attitudinal values to seropositive patients were not very different as 72.4%of respondents claimed they treated every patient as high risk,and all respondents use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Conclusions:Routine HIV testing now represents a conventional means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knowledge of their HIV status.Such testing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informed consent,counselling,confidentiality,protection,and access to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pre OPERATIVE HIV testing 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ectant target testing of the patient blood before transfusion and operation
3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44-,共1页
关键词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ectant target testing of the patient blood before transfusion and operation
下载PDF
迟发性溶血反应致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异常与输血策略
4
作者 邱芳 张凤青 朱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1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后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结合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制定输血策略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通过Rh血型系统分型,结合患儿输血史、血清胆红素变化、临床症状等资料综合分析1例地中海贫血患... 目的 探讨1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后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结合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制定输血策略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通过Rh血型系统分型,结合患儿输血史、血清胆红素变化、临床症状等资料综合分析1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以明确其是否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并制定适宜的配血策略。结果 入院时患儿血型为B型DccEE,血红蛋白(Hb)38 g/L,网织红细胞比率(Ret%)2.92%,总胆红素(TBil)65.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0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53.8μmol/L,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与B型DCcEe供者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无溶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阴性,乳酸脱氢酶(LDH)1 05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3 U/L,尿潜血2+,尿胆原4+,入院5 d前有红细胞输注史。结合以上结果及对比既往实验室数据,明确患儿发生了迟发性溶血反应,随即筛选B型DccEE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给予输注,输血后各项指标趋好。结论 地贫患儿输血前应综合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和临床其它资料制定合适的配血策略,以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容性检测 迟发性溶血反应 地中海贫血
原文传递
墙顶支撑对开挖前抽水引发基坑变形控制效果研究
5
作者 薛秀丽 朱龙 +3 位作者 曾超峰 王硕 陈秋南 郭志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8-689,共12页
基坑内抽水可诱发基坑围挡向坑内偏转并进而导致坑外土体随动沉降;在基坑土方开挖前,由于基坑内的支撑体系尚不能被完整架设,仅坑内土体可起到约束围挡变形的作用,此时,坑内抽水引起的围挡偏转十分明显。本文系统研究了围挡顶部支撑对... 基坑内抽水可诱发基坑围挡向坑内偏转并进而导致坑外土体随动沉降;在基坑土方开挖前,由于基坑内的支撑体系尚不能被完整架设,仅坑内土体可起到约束围挡变形的作用,此时,坑内抽水引起的围挡偏转十分明显。本文系统研究了围挡顶部支撑对土方开挖前抽水引发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首先通过抽水试验探究了坑内外强水力连通时墙顶支撑对抽水引发基坑变形的影响,并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若干典型参数(如,坑内降水深度等)对围挡顶部支撑控制基坑变形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围挡顶部支撑仅能有效限制浅埋范围内的围挡侧移(本文约埋深11 m范围内),对深埋位置围挡侧移的限制效果十分有限,且随着降水深度的增加,变形控制效果越弱;对于开挖前抽水深度较大的工程,仅采用围挡顶部设置支撑的方法可能无法有效限制围挡侧移的发展;另外,围挡顶部支撑仅能有效限制基坑围挡后方一定范围内(本文约10 m)的地表沉降,且当坑内外有水力联系时,由于坑外水位下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围挡顶部支撑并不能明显体现限制坑外最大地面沉降的作用,此时,应结合坑外地下水回灌进行沉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前抽水 墙顶支撑 围护结构侧移 土体沉降 抽水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应用对比
6
作者 张冰 宋小彦 崔静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治疗前开展凝聚胺技术检验血型配血,研究组输血治疗前开展微柱凝胶技术检验血型配血。比较两组检验符合率、一次性交叉配血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100.00%、100.00%)均高于对照组(86.36%、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交叉配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利于提升输血安全,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ABO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前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肌钙蛋白即时检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疑似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7
作者 陶金喆 张晨 骆睿翔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院前急救车上应用即时检验(POCT)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接诊的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随机分... 目的探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院前急救车上应用即时检验(POCT)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接诊的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测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OCT检测cTnⅠ,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EDLOS)、从首次医疗救治(FMC)到接受血运重建时间、出院45 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EDLOS较对照组更短(P<0.05),试验组从FMC到接受血运重建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试验组出院45 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院前应用POCT检测cTnⅠ能够缩短疑似ACS患者的EDLOS、缩短从FMC到接受血运重建时间、降低出院45 d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院前疑似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检验 院前急救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Ⅰ 随机对照
下载PDF
开采保护层与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效果分析
8
作者 焦先军 童校长 李明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为比较开采保护层与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效果,以1124(3)运顺开采保护层段和预抽煤层瓦斯段煤巷掘进为试验对象,统计了试验地点煤巷掘进期间残余瓦斯含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钻屑量等防突指标,采用假设检验方法推断了各防突指标是否有差... 为比较开采保护层与预抽煤层瓦斯防突效果,以1124(3)运顺开采保护层段和预抽煤层瓦斯段煤巷掘进为试验对象,统计了试验地点煤巷掘进期间残余瓦斯含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钻屑量等防突指标,采用假设检验方法推断了各防突指标是否有差别,分析了开采保护层段和预抽煤层瓦斯段各防突指标产生差别的原因,验证了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比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保护层 预抽煤层瓦斯 瓦斯含量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 钻屑量 假设检验
原文传递
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模态试验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徐猛 杨志永 +2 位作者 翟乃斌 何伟举 张理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7-190,213,共5页
介绍一种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试验方法。首先介绍了Pre-test的理论及激励点与响应点选取原则和流程,通过Lms.Virtual.Lab的预试验功能实际确定车身试验模态中响应点的数目,位置及激励点位置和方向,并通过与Lms.Test.Lab... 介绍一种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试验方法。首先介绍了Pre-test的理论及激励点与响应点选取原则和流程,通过Lms.Virtual.Lab的预试验功能实际确定车身试验模态中响应点的数目,位置及激励点位置和方向,并通过与Lms.Test.Lab的接口功能,导入到Test.Lab进行模态试验,通过合适的试验模态方法与参数的选取,得到准确清晰的模态辨识结果,验证了基于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试验 激励点 车身 试验模态
下载PDF
一种用于误差通道预辨识的气动冲击锤特性分析
10
作者 李锋 杨铁军 +4 位作者 吴磊 徐阳 黎文科 李新辉 朱明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2,共7页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的误差通道预辨识问题,研制了一种气动冲击锤作为激励力源。为了解气锤的特性,对其开展仿真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建立气锤气体做功过程的热-机耦合模型和锤头冲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得到锤头冲击速度、冲击...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的误差通道预辨识问题,研制了一种气动冲击锤作为激励力源。为了解气锤的特性,对其开展仿真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建立气锤气体做功过程的热-机耦合模型和锤头冲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得到锤头冲击速度、冲击力及冲击时间之间的数学物理关系,对比分析活塞组件工作过程的仿真和试验测试结果;然后探讨复位弹簧刚度、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黏性阻尼、气缸内的死区容积等结构动力学参数对锤头冲击速度的影响。最后对气锤冲击力的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应用气锤对弹性结构进行传递函数测试,与传统力锤激励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气锤对结构动力学特性参数测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减振 误差通道预辨识 气动冲击锤 仿真和试验研究
下载PDF
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联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袁振亚 袁牧 +2 位作者 朱云霞 宋雪梅 林继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评估联用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T)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的RIF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评... 目的评估联用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T)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的RIF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评估检测不同分为4组:接受ERT评估(基于转录组测序的ERT技术模型)后移植经PGT检测筛选的整倍体囊胚RIF患者(联用组,n=138)、均未接受ERT评估和PGT检测移植RIF患者(RIF组,n=324)、仅接受ERT评估后移植RIF患者(ERT组,n=147)和仅接受PGT检测筛选整倍体囊胚移植RIF患者(PGT组,n=121),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FET结局,并对RIF患者活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79%(273/285)接受ERT评估的RIF患者的内膜容受期会推迟1~2 d,根据ERT评估结果相应调整了移植时间。各组患者的FET结果显示,联用组的胚胎种植率、宫内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PGT组、ERT组与RIF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实施PGT、接受ERT、接受优质囊胚移植、女方年龄4个变量是获得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联用ERT与PGT是治疗RIF的一次成功尝试,可在单独应用ERT、PGT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RIF患者的FET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活产率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竖向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12
作者 周佳锦 马俊杰 +2 位作者 俞建霖 龚晓南 张日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7,共8页
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同一场地内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试桩均加载至极限状态。通过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对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的抗压承载性能相比传统钻孔灌注桩有显... 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同一场地内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试桩均加载至极限状态。通过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对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的抗压承载性能相比传统钻孔灌注桩有显著提高,本次试验场地各土层中静钻根植桩的桩侧摩阻力是规范建议的钻孔灌注桩极限侧摩阻力的1.49~3.21倍;静钻根植桩抗拔承载性能也明显优于钻孔灌注桩,抗拔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是根据规范计算的钻孔灌注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1.52~1.55倍;静钻根植桩抗拔状态下桩侧摩阻力明显小于抗压状态下的桩侧摩擦力,即静钻根植桩也存在侧阻抗拔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现场试验 承载特性 侧摩阻力 侧阻抗拔系数
原文传递
广州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特点分析
13
作者 张秀芝 黄清平 张镜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谱、病情分诊级别、来诊高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4370例,其中男性患者2287例(占52.3%),女性患者2083例(占47.7%);患者年龄0.1~106.0岁,其中以66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占比62.5%;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系统疾病(1529例,占比35.0%)、创伤(797例,占比18.2%)、呼吸系统疾病(555例,占比12.7%);预检分诊级别为Ⅰ级患者300例(占6.9%),Ⅱ级1248例(占28.6%)、Ⅲ级2806例(占64.2%)、Ⅳ级16例(占0.4%);来诊的高峰时段为9:00—12:00,779例,占比17.8%。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经120来诊患者特征,合理调配急诊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接诊流程,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院前急救 120救护车 流行病学 疾病谱 预检分诊
下载PDF
基于常规岩心物性资料预测T2谱的方法
14
作者 许傲 何宗斌 +1 位作者 叶才骏 叶宇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0,共6页
核磁共振测井对于地层流体的综合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储层开采以及解释疑难井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井下核磁共振测井作业的参数选取问题,提高并增强井下作业的速度和效率,考虑到岩石孔隙内各流体的不同弛豫机理,开发一种预测核磁... 核磁共振测井对于地层流体的综合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储层开采以及解释疑难井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井下核磁共振测井作业的参数选取问题,提高并增强井下作业的速度和效率,考虑到岩石孔隙内各流体的不同弛豫机理,开发一种预测核磁共振T_(2)谱的测前设计软件。测前设计软件由T_(2)谱构造、回波生成加噪、反演生成以及参数建议4个模块构成,能够预测地层的T_(2)谱形态,对提前认识待测量地层有重要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软件操作简单、结果精确,可为核磁共振测井测前设计优化以及正反演等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T_(2)谱 弛豫信号 回波串 反演生成模块 测前设计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节理峰前循环剪切疲劳损伤机理研究
15
作者 许彬 刘新荣 +4 位作者 周小涵 韩亚峰 刘俊 谢应坤 邓志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三峡库区频发微小地震下岩体节理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峰前循环剪切试验和PFC2D细观数值计算,研究了考虑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法向应力及循环剪切次数影响的软-硬互层岩体节理... 三峡库区频发微小地震下岩体节理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峰前循环剪切试验和PFC2D细观数值计算,研究了考虑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法向应力及循环剪切次数影响的软-硬互层岩体节理宏细观疲劳损伤机理。研究表明:①岩体节理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历经初始非线性压剪变形、近似线弹性压剪变形、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变形、应力缓升压剪变形、应力陡升压剪变形及应力脆性跌落压剪变形六个演化阶段。②岩体节理峰值(残余)剪切强度和疲劳剪切(法向)位移在相同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或法向应力下随循环剪切次增多而分别降低和增大;且其在相同循环剪切次数下随一阶起伏角或法向应力变大而分别增大和降低,而随含水率、剪切速率或剪切幅度变大则分别降低和增大。③宏细观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且岩体节理细观剪切疲劳损伤裂纹数量随剪切位移变化呈前期微增-陡增、中期缓增及后期陡增-缓增-陡增的发展特征,而其随循环剪切次数变化则呈前期陡增和后期缓增的发展特征。④岩体节理宏细观剪切疲劳损伤典型演化过程可概述为压密-起裂破坏、循环错动-贯通破坏及分离-啃断破坏3个渐进性发展阶段,且宏细观剪切疲劳损伤裂纹近似呈“倒U形”密集分布于岩体节理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岩体节理 峰前循环剪切试验 PFC2D细观数值计算 演化过程 疲劳损伤机理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刘祎 桑列勇 傅立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1,共5页
目的:分析绍兴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情况。方法:对2017-2021年共257145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HCV、HIV、TP、ALT、HTLV、NAT检测,并对所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平均不合格率为1.22%... 目的:分析绍兴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情况。方法:对2017-2021年共257145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HCV、HIV、TP、ALT、HTLV、NAT检测,并对所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平均不合格率为1.22%。其中各检测项目阳性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LT为0.32%,HBsAg为0.25%,NAT为0.20%,TP为0.19%,HCV为0.17%,HIV为0.07%,HTLV为0.01%。其中HBsAg(χ^(2)=65.23),ALT(χ^(2)=47.32),HCV(χ^(2)=12.73),此3项年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TP(χ^(2)=4.19),HIV(χ^(2)=7.58),NAT(χ^(2)=7.62),HTLV(χ^(2)=6.75)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HBsAg和HCV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比核酸和酶免阳性检测情况,两方法有相互补充作用。经过对这部分阳性人群的年龄走势和性别分布分析,可以更好保障血液的安全招募。结论:加强血液检测工作及持续关注血源性疾病的阳性率变化规律是提高血液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传播疾病 血液检测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17
作者 孙金元 杨毅 +2 位作者 罗文浩 张洪 罗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2,共9页
精准输血对疾病治疗、急诊抢救意义重大。开展输血前多项标志物检测是保障精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前提。输血前检测主要是指为保证输血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从而对血型、凝血、感染等进行检测。其常规检测指标包括血型、交叉配... 精准输血对疾病治疗、急诊抢救意义重大。开展输血前多项标志物检测是保障精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前提。输血前检测主要是指为保证输血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从而对血型、凝血、感染等进行检测。其常规检测指标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纤维蛋白原、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等。传统的临床输血前检测技术以免疫分析为主。随着临床救治需求由院内向现场救治拓展,电化学传感技术、微流控技术、光谱技术等新技术也逐步发展用于输血前快速检测。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不同输血前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了系列新技术在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输血前检测乃至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安全 检测技术 便携式 化学传感 即时检测
原文传递
临床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
18
作者 张文杰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6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输血前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及阳性分...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6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输血前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及阳性分型。结果2260例输血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40例,阳性检出率为1.77%,其中抗-M分型29例,占比最高,可达72.50%,其次是抗-E分型5例,占比为12.5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23/2260)。女性、有妊娠史女性、有输血史人群的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5%(28/1098)、3.53%(21/1595)、3.24%(29/895)]均明显高于男性、无妊娠史女性和无输血史人群[分别为1.03%(12/1162)、1.39%(7/503)、0.81%(11/1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意义重大,可准确检出不规则抗体,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避免严重输血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验 抗体阳性率 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李瑾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探究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在检查时间、检验结果... 目的分析探究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在检查时间、检验结果以及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凝聚胺法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微柱凝胶法。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发现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凝聚胺法未配血合格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液疾病在不合中占比25.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而在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情况下,血液疾病占比50.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25.00%,肾病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这表明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凝聚胺法的检验时间较短,而微柱凝胶法的阳性不合格检出率较高。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节省时间并提高阳性检出率,从而增加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输血检验 检查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