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Physiology of Viola prionantha under Salt Stress 被引量:2
1
作者 Yajie Liu Linlin Fang +1 位作者 Wenna Zhao Chunxue Yang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3年第1期55-69,共15页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fungi distribute widely in natural habits and play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functions.In order to test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mediated by different AM fungi,Viola prionantha...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fungi distribute widely in natural habits and play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functions.In order to test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mediated by different AM fungi,Viola prionantha was selected as the host,the dominant AM fungus in the rhizosphere of V.philippica growing in Songnen saline-alkali grassland,Rhizophagus irregularis,and their mixtures were used as inoculants,and NaCl stress was applied after the roots were colon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philippica could be colonized by AM fungi in the field and the colonization rate ranged from 73.33%to 96.67%,and 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 was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AM fungi spec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V.philippica by morphology combined with sequencing for AM fungal AML1/AML2 target.Inoculation with both the specie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mycorrhizal symbiosis(the colonization rate was more than 70%)and AM fungi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lants’tolerance to salt stress of varying magnitude.Higher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augmented levels of proline and other osmoregulators were observed in AM plants.The content of MDA in CK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oculations with the stress of 100,200,and 250 mM.All indices except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MDA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M fungal colonization indices.The analysis for different AM fungal effects showed that the mixtures and R.irregularis worked even better than C.etunicatum.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screening of salt-tolerant AM fungi species and also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M-ornamental plants in saline-alkali urban gre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t AM fungi species Viola philippica salt stress Viola prionantha physiological response
下载PDF
早开堇菜对镉污染的耐性及其富集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景龙 张帆 +1 位作者 万雪琴 肖朝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研究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对镉(Cd)的耐性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使用盆栽方法对早开堇菜进行不同浓度水平Cd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Cd(≤10 mg·kg-1)促进早开堇菜的生长。当Cd浓度为5 mg·kg-1时,早开堇菜植株地下部分、... 为研究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对镉(Cd)的耐性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使用盆栽方法对早开堇菜进行不同浓度水平Cd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Cd(≤10 mg·kg-1)促进早开堇菜的生长。当Cd浓度为5 mg·kg-1时,早开堇菜植株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达到最大。随Cd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当Cd处理浓度≤10 mg·kg-1时,SOD、POD、CAT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与对照无Cd处理相比,MDA含量未显著增加(P>0.05),叶绿素合成也未受到显著抑制,说明早开堇菜对Cd污染有较强的耐性。本研究中,早开堇菜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0。当Cd处理浓度为5 mg·kg-1时,早开堇菜植株地上部Cd含量为113.083 mg·kg-1,达到了Cd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标准。因此,早开堇菜在修复Cd污染土壤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开堇菜 耐性 富集特征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早开堇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俊强 林利华 +3 位作者 张帆 万雪琴 刘敏 赵景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173,共11页
以野生早开堇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子叶节、叶片、叶柄)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早开堇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诱导子叶节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 以野生早开堇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子叶节、叶片、叶柄)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早开堇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诱导子叶节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 6-BA+0.1mg/L NAA,叶片不适合作为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外植体。2)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叶柄,叶片最晚。子叶节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mg/L 6-BA+0.5mg/L 2,4-D,诱导率分别为98.3%和96.7%;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mg/L 6-BA+0.5mg/L 2,4-D+0.05mg/L NAA,诱导率可达88.3%。3)最适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 mg/L NAA,分化率为100%。4)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mg/L 6-BA+0.075mg/L NAA,增殖率为4.68。5)再生苗移植到添加1.0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92.3%。6)组培苗移栽到珍珠岩∶河沙∶腐殖质(1∶2∶2)的混合基质时,100%成活,且植株长势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开堇菜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持续干旱下四种地被植物对土壤水分利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苏敏 王艳荣 +1 位作者 赵文丽 杨景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70,共6页
于2010年6~11月期间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对德国景天、中华景天、早开堇菜、草地早熟禾四种地被植物种群的日均蒸腾量及其动态、萎蔫系数、土壤水分利用率、耗水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景天种群的日均蒸腾量都显著低于草... 于2010年6~11月期间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对德国景天、中华景天、早开堇菜、草地早熟禾四种地被植物种群的日均蒸腾量及其动态、萎蔫系数、土壤水分利用率、耗水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景天种群的日均蒸腾量都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和早开堇菜,存活时间都远远大于后两种植物。德国景天、中华景天、草地早熟禾种群的萎蔫系数无显著差异,三者均显著低于早开堇菜。景天种群的平均土壤水分利用率为72.35%,显著高于早开堇菜。德国景天、中华景天的耗水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植物,不同植物的抗旱性为德国景天>中华景天>早开堇菜>草地早熟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天 草地早熟禾 早开堇菜 持续干旱 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早开堇菜与黑麦草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立波 曹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38-41,共4页
为探明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的抗旱机理与抗旱性,为其园林应用及干旱条件下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控水法,与黑麦草(Lolium perenne)进行比较,对干旱胁迫下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超氧化... 为探明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的抗旱机理与抗旱性,为其园林应用及干旱条件下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控水法,与黑麦草(Lolium perenne)进行比较,对干旱胁迫下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2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早开堇菜下降持续时间较长,降幅较大,而黑麦草下降趋势相对较平缓,降幅较小;细胞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早开堇菜开始急剧增加的时间均晚于黑麦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早开堇菜开始下降时间晚于黑麦草,且变化幅度较黑麦草大;游离脯氨酸含量早开堇菜呈上升趋势,而黑麦草呈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黑麦草呈上升趋势,而早开堇菜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早开堇菜与黑麦草相比,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开堇菜 黑麦草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抗旱性
下载PDF
早开堇菜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红英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24,共3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了早开堇菜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了早开堇菜挥发油中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2.3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了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关键词 早开堇菜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早开堇菜根插繁殖形成不定根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军业 王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2期91-92,共2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早开堇菜根插繁殖的过程中不定根的起源和发育,结果表明早开堇菜根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诱发的根原基大多在根段切口处的维管形成层、皮层或初生木质部与次生木质部间的薄壁组织,直接产生不定根原始体,有少部分...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早开堇菜根插繁殖的过程中不定根的起源和发育,结果表明早开堇菜根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诱发的根原基大多在根段切口处的维管形成层、皮层或初生木质部与次生木质部间的薄壁组织,直接产生不定根原始体,有少部分在距离切口1cm左右根的中柱鞘处产生不定根原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开堇菜 根插 不定根 根原基
下载PDF
早开堇菜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军业 王臣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96-100,共5页
对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观察结果显示,早开堇菜子房1室,3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多数胚珠,胚珠为倒生型;侧膜胎座;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线状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或第一大孢子... 对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观察结果显示,早开堇菜子房1室,3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多数胚珠,胚珠为倒生型;侧膜胎座;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线状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或第一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开堇菜 大孢子 雌配子体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早开堇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9
作者 李鹏飞 潘玉莹 +2 位作者 郭子雯 谭可菲 刘大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73-76,共4页
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又名早花地丁,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美丽的早春观赏植物。2020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一种早开堇菜叶斑病,为了明确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形态... 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又名早花地丁,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美丽的早春观赏植物。2020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一种早开堇菜叶斑病,为了明确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再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起哈尔滨地区早开堇菜叶斑病的病原菌为楸子茎点霉(Didymella pomorum),它的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为4.60~8.06μm×2.38~3.81μm,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浓密,呈绒毛状。本研究报道的关于楸子茎点霉引起的早开堇菜叶斑病为首次报道,今后要加强对早开堇菜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开堇菜 叶斑病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两种草坪地被植物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朵珍 高振生 石飞华 《中国草地》 CSCD 1998年第1期48-49,53,共3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种子、叶片及地下茎进行POD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种子SOD、POD同工酶谱相近,而叶部POD同工酶、根部SOD和POD同工酶又存在...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的种子、叶片及地下茎进行POD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种子SOD、POD同工酶谱相近,而叶部POD同工酶、根部SOD和POD同工酶又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这两种植物亲缘关系很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早开堇菜 同功酶 草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