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7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in Kupffer cells following liver ischemia or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5
1
作者 Wei Ma Zuo-Ren Wang +1 位作者 Lei Shi Yue Yu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3854-3858,共5页
瞄准:探索巨噬细胞的表示在在老鼠跟随肝 ischemia/reperfusion 损害 IRI 的 Kupffer 房间(KC ) 的煽动性的 protein-1alpha (MIP-1alpha ) 。方法:四十只男 SD 老鼠随机被划分成五个组。在老鼠肝的部分温暖的 ischemia/reperfusion ... 瞄准:探索巨噬细胞的表示在在老鼠跟随肝 ischemia/reperfusion 损害 IRI 的 Kupffer 房间(KC ) 的煽动性的 protein-1alpha (MIP-1alpha ) 。方法:四十只男 SD 老鼠随机被划分成五个组。在老鼠肝的部分温暖的 ischemia/reperfusion 损害的一个模型被建立。KC 在灌注以后被孤立并且孵化一个小时,六个小时, 12 h,和 24 h。肿瘤坏死因素高山哈(TNF-alpha ) 并且在上层清液的 interleukin-1beta (IL-1beta ) 被 ELISA 测量。在 KC 的 MIP-1alpha 被细胞化学的免疫和 RT-PCR 检测。结果:没有或很少 MIP-1alpha 蛋白质和 mRNA 在控制组的 KC 被表示。它在 IRI 组的表达式在灌注以后有重要增加(P 【 0.05 ) ,它与控制组相反。结论:在 KC 后面的肝 ischemia/reperfusion 损害的 MIP-1alpha 基因的活跃行为被假定是为肝的 ischemia/reperfusion 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肝疾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机制
下载PDF
The action mechanism by which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6 allevi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diabetic mice
2
作者 Bo Zhao Mei Li +6 位作者 Bingyu Li Yanan Li Qianni Shen Jiabao Hou Yang Wu Lijuan Gu Wenwei G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019-2026,共8页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6 (CTRP6) can alleviate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However, its role in the brai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6 (CTRP6) can alleviate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However, its role in the brai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TRP6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 diabetes mellitus mous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as established by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o overexpress CTRP6 in the brain, an adeno-associated virus carrying CTRP6 was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ventricle. The result was that oxygen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in brain tissue were clearly attenuated, and the number of neurons was greatly reduced.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CTRP6 knockout exacerbated oxidative damag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apoptosis in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 in high glucose hypoxia-simulated diabetic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TRP6 overexpression enhanced the sirtuin-1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brains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se effects, we examined mice with depletion of brain tissue-specific sirtuin-1. CTRP6-like protection was achieved by activating the sirtuin-1 signaling pathway.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TRP6 likely attenu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sirtuin-1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6 cerebral apoptosis diabetes inflammati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NEURON NEUROPROTECTION oxidative damage Sirt1
下载PDF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倩 卢子昂 +3 位作者 李利和 吕超亮 王盟 张存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白细胞介素1Β 血红素氧合酶1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活性氧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软骨细胞中SIRT1基因敲减后作用状态不明确信号通路及对相关疾病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海明 曾晖 +3 位作者 杨琪 张耕 翁鉴 于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23-3129,共7页
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以去乙酰化的方式调控软骨细胞中相关蛋白的功能,参与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软骨缺损修复。目的:利用高通量技术筛选软骨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敲减后作用状态不明确的信号通路以及产生变化的疾病或功能。... 背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以去乙酰化的方式调控软骨细胞中相关蛋白的功能,参与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软骨缺损修复。目的:利用高通量技术筛选软骨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敲减后作用状态不明确的信号通路以及产生变化的疾病或功能。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ATDC5软骨细胞,分2组转染:对照组转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敲减阴性对照慢病毒,实验组转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敲减慢病毒。转染72 h后,利用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GeneChip®Mouse Genome 4302.0 Array检测mRNA的基因层面变化情况,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激活或抑制不明确的信号通路以及这些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并分析疾病或功能模块的富集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敲减后,小鼠ATDC5软骨细胞中激活或抑制状态不明确的信号通路有245条;②根据-log(P-value)排序选择排前20的激活或抑制状态不明确信号通路中的因子情况进行报道,包括IGFBP4、TGFBR1、CTGF、COL4A5、LHX2、IL1RL1、KLF6等;③根据-log(P-value)进行排序,细胞生长和增殖、生物体存活和细胞死亡与存活等14个疾病和功能密切相关模块明显变化;根据差异基因数量排序,生物体损伤和异常、癌症和细胞死亡与存活3个疾病和功能密切相关模块明显变化;根据-log(P-value)与差异基因数量综合排序,固有免疫应答这一疾病和功能模块被显著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软骨缺损 信号通路 疾病或功能
下载PDF
铁死亡加持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洋 耿依珂 于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23,427,共4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本文将对铁死亡的相关机制、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和PD-1/PD-L1免疫治疗肿瘤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PD-1 PD-L1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miR-141-3p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背根神经节炎症及下肢疼痛的抑制和改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刚 张长春 +2 位作者 朱坤 叶雨辰 周平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93-2598,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有抑制纤维环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41-3p微小RNA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存在一定关系,提示其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靶点。目的:探究m...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有抑制纤维环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41-3p微小RNA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存在一定关系,提示其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靶点。目的:探究miR-141-3p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背根神经节炎症及下肢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NC组、miR-141-3p inhibitor组、miR-141-3p mimics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建模。建模成功后,对miR-NC组、miR-141-3p inhibitor组和miR-141-3p mimics组大鼠鞘内分别注射10μL 20μmol/L miR-NC,miR-141-3p inhibitor,miR-141-3p mimics,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8 d;正常组、模型组同期同位置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热缩足潜伏期阈值评价大鼠下肢疼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miR-141-3p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并分析miR-141-3p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miR-NC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①大鼠热缩足潜伏期阈值: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②背根神经节组织miR-141-3p 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③背根神经节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高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低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④背根神经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miR-141-3p呈正相关(r=0.904,P<0.00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miR-141-3p呈正相关(r=0.879,P<0.001)。⑥结论:miR-141-3p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下肢疼痛,抑制背根神经节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1-3p IGF-1/PDGF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背根神经节炎症 下肢疼痛
下载PDF
不同剂量TSH抑制疗法对围绝经期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骨密度及血清Tg、MIP-1α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林庆军 杜丽 +2 位作者 林燕晖 林燕纯 陈业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疗法对围绝经期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alpha,MIP-1α)水平的影...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疗法对围绝经期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alpha,MIP-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围绝经期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TSH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55例。治疗后观察评估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TSH、Tg、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MIP-1α、钙、磷及骨密度水平。结果高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27%,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70.91%(P<0.05);治疗后,两组TSH水平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FT3及FT4水平均上升,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血清Tg、CEA及MIP-1α水平明显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钙、磷及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TSH抑制疗法相比低剂量的疗效更好,能更有效地抑制患者TSH的分泌,间接降低血清Tg和MIP-1α水平,且两种疗法均对患者的骨代谢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H抑制疗法 围绝经期 甲状腺癌 骨密度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下载PDF
姜黄素调控转录因子FOXP3影响HIV-1感染辅助受体CCR5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冯龙 李青雅 +5 位作者 李寒冰 王白燕 曹珊 郑文锦 耿宇轩 李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2-779,共8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调控转录因子FOXP3影响HIV-1感染辅助受体CCR5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转录因子FOXP3与CCR5启动子的结合位点;采用AutoDock 4.2软件对姜黄素与FOXP3进行柔性对接;MTT法检测姜黄素对Jurkat细...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调控转录因子FOXP3影响HIV-1感染辅助受体CCR5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转录因子FOXP3与CCR5启动子的结合位点;采用AutoDock 4.2软件对姜黄素与FOXP3进行柔性对接;MTT法检测姜黄素对Jurkat细胞活性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Jurkat细胞后CCR5和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pcDNA3.1-FOXP3真核表达载体;结合转录因子预测结果,运用Overlap PCR法扩增突变型CCR5基因片段,构建突变型CCR5启动子报告载体pFireRluc-Mt-CCR5;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转录因子FOXP3与CCR5的启动子结合位点。结果:JASPAR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CCR5启动子区与转录因子FOXP3存在结合位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与FOXP3的酶活区域结合;MTT结果显示,姜黄素作用24 h后对Jurkat细胞活性产生抑制作用,IC50为34.48μmol/L;qRT-PCR和Western b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Jurkat细胞后,CCR5和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证实FOXP3能够与CCR5启动子结合,且转录因子FOXP3可调控CCR5启动子活性;过表达FOXP3后,姜黄素对CCR5的作用结果显示:当姜黄素浓度为60μmol/L时,作用于共转染pcDNA3.1-FOXP3和pFireRluc-Wt-CCR5的HEK293T细胞CCR5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相对值明显高于pFireRluc-Wt-CCR5+curcumin-60组(P<0.01)。结论:FOXP3能够调控CCR5启动子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姜黄素通过作用于FOXP3与CCR5启动子结合位点影响CCR5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FOXP3 CCR5 HIV-1 调控
下载PDF
岛叶通过GluA1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1参与调控大鼠头痛及相关焦虑行为
9
作者 李扬 李晨浩 +7 位作者 毛静瑞 张雯雯 马真捷 韩珣 唐闻晶 刘若卓 于生元 刘颖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2,共10页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明确岛叶是否参与偏头痛发病并探索其机制。方法:连续硬膜外注射炎症汤建立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大鼠模型。von Frey纤维丝评估眶周机械阈值。通过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动物焦虑行为。使用免疫印迹...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明确岛叶是否参与偏头痛发病并探索其机制。方法:连续硬膜外注射炎症汤建立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大鼠模型。von Frey纤维丝评估眶周机械阈值。通过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动物焦虑行为。使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岛叶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基1-Glu A1受体及腺苷酸环化酶1(adenylate cyclase 1,AC1)的表达。通过双侧岛叶注射AC1抑制剂探索可能的机制。结果:连续炎症汤刺激硬脑膜可诱导大鼠产生偏头痛样头痛及焦虑行为。与对照组相比,CM组岛叶的c-Fos、Glu A1及其磷酸化(p-Glu A1-S845)和AC1的表达显著增加。岛叶注射AC1抑制剂可缓解大鼠的痛觉过敏和焦虑行为,降低岛叶AC1和Glu A1表达量及p-Glu A1-S845水平。结论:岛叶可能通过Glu A1及AC1参与调控大鼠偏头痛样头痛及焦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偏头痛 焦虑 腺苷酸环化酶1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SDF-1、HO-1及MDA水平变化及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
10
作者 赵玉杰 王敏 +3 位作者 刘钰凤 刘学晶 钟胜楠 李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39-542,552,共5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例DR患者为DR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非DR组。比较两组SDF-1、HO-1、MDA水平;比较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DR患者SDF-1、HO-1、MD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DR组患者SDF-1、HO-1、MDA水平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结果 DR组SDF-1、HO-1水平比非DR组低,MDA水平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IL-6、TNF-α、CRP水平均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HO-1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MDA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为女、BMI≥24 km/m2、合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IL-6>1.17 mg/mL、TNF-α>30 ng/L、CRP>10 ng/mL、SDF-1>2 ng/mL、HO-1<125 ng/mL、MDA>4.06μmol/mL均是影响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与SDF-1、HO-1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且均为中度相关(P<0.05)。结论 SDF-1、HO-1、MDA、IL-6、CRP、TNF-α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D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DF-1 HO-1 MDA IL-6 CRP TNF-α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柯志强 马倩倩 +3 位作者 李丹 赵辛元 刘超 苏正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0,共5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促进葡萄糖相关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GLP-1RAs还能抑制胃排空、食物摄入和限制体质量增加。...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促进葡萄糖相关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GLP-1RAs还能抑制胃排空、食物摄入和限制体质量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GLP-1RAs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口服小分子GLP-1RAs具有潜在优势,可以提高该类药物的应用。该文综述了GLP-1RAs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多种作用,为GLP-1RAs的心血管获益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GLP-1 心血管疾病 GLP-1受体激动剂 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 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下载PDF
梨杂交F_(1)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
12
作者 卢明艳 王强 +3 位作者 闫兴凯 武春昊 赵滢 张茂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以延边大香水为母本,红香酥、早酥、红茄、晋酥、晋密、鄂梨1号和云红1号为父本的7个梨杂交组合F_(1)为试材,对果实性状进行连续3年调查,总结分析果实性状遗传倾向,以期为梨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杂种F_(1)单果重、果实横径... 以延边大香水为母本,红香酥、早酥、红茄、晋酥、晋密、鄂梨1号和云红1号为父本的7个梨杂交组合F_(1)为试材,对果实性状进行连续3年调查,总结分析果实性状遗传倾向,以期为梨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杂种F_(1)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形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等7个性状都有趋中遗传倾向。其中,单果重产生退化,向小果遗传趋势强;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小,遗传传递力较高;果柄粗度呈趋中偏低遗传,果柄长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趋中偏高遗传。对不同组合果实性状遗传倾向研究认为果实底色、萼片类型、萼洼深度、质地、汁液、风味等性状受母本影响较大,为母性遗传;萼洼广度有趋中遗传倾向;果实香气受父本影响较大;果实面色可隔代遗传。以上研究结果为梨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研究及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选配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F_(1) 果实性状 遗传倾向
原文传递
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PD-L1/TTF-1表达及应用分析
13
作者 刘菲菲 姚健楠 +4 位作者 谷雨妹 赵宏颖 曹勍 金木兰 李雪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05-409,420,共6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D-L1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及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及其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符合入...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D-L1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及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及其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同一病例组织标本中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和胸水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的PD-L1、PD-L1/TTF-1表达情况,评估它们之间表达的一致性。结果50例肺腺癌组织标本PD-L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标本类型、病灶性质、标本来源和EGFR突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PD-L1/TTF-1免疫组化双染的表达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的一致性较好(κ=0.846,P<0.05),明显高于PD-L1免疫组化单染(κ=0.754,P<0.05),与手术或活检切除标本一致性较好(κ=0.90,P<0.05),高于胸腔镜或穿刺小标本(κ=0.82,P<0.05),与原发病灶标本的一致性适中(κ=0.689,P<0.05),与转移病灶标本的一致性较好(κ=0.779,P<0.05)。结论胸水细胞学标本采用PD-L1/TTF-1免疫组化双染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较高,细胞蜡块PD-L1/TTF-1双染可在组织不易获取时作为一种有益补充,供临床制定免疫治疗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胸水细胞学 PD-L1 TTF-1
下载PDF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许国磊 吴宝 +3 位作者 吴欣芳 王吉元 姜北 侯玮琼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42-547,共6页
目的 分析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表达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病人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CAS病人129... 目的 分析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表达水平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病人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CAS病人129例作为CA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同期该院健康志愿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人口学资料、超声及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AFAP1-AS1诊断CAS效能。结果 对照组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1.15±0.18)低于CAS组(1.58±0.30)(P<0.001)。轻度狭窄者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1.37±0.26)低于中、重度狭窄者,而中度狭窄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1.59±0.30)低于重度狭窄者(1.79±0.34)(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lncRNA AFAP1-AS1诊断CAS、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5%CI:(0.82,0.91)]、0.88[95%CI:(0.82,0.94)]。CAS组AV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前后径(LAD)、主动脉瓣平均压差(PGmean)、主动脉瓣峰值流速(Vmax)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AFAP1-AS1与LVEDD、Vmax、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LVEDV、PGmean、LVESD呈正相关(r=0.60、0.66、0.72、0.68、0.56、0.57、0.50,均P<0.001),与LVEF、AVA呈负相关(r=-0.78、-0.62,均P<0.001)。结论 CAS病人血清lncRNA AFAP1-AS1表达水平升高,与CAS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有关,并可作为无创血清标志物辅助临床诊断C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 钙质沉着症 左心室功能 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HMGB1及sTREM-1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5
作者 王晓林 李静 +2 位作者 范志强 佟庆 黄艳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ICAM-1)水平与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脓毒症ALI患者为研究对象(ALI组),以肺部超声评分(LUS)将其分... 目的: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ICAM-1)水平与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脓毒症ALI患者为研究对象(ALI组),以肺部超声评分(LUS)将其分为轻度组(n=50)、中度组(n=36)、重度组(n=18);另选取80例单纯性脓毒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HMGB1、sICAM-1水平,以脓毒症ALI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T-proBNP、HMGB1、sICAM-1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ALI组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ALI组患者NT-proBNP、HMGB1、sTREM-1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为脓毒症ALI轻度组患者<中度组<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HMGB1、sTREM-1与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生存组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脓毒症ALI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NT-PROBNP HMGB1 STREM-1 预后
下载PDF
甜香型毛花猕猴桃新品种赣绿1号的选育
16
作者 徐小彪 廖光联 +5 位作者 黄春辉 贾东峰 钟敏 曲雪艳 刘青 高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1,共4页
赣绿1号系从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自然变异群体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果实长圆柱形至长卵圆形,果喙微钝凸,果面密被白色短茸毛。果实大小中等,均匀一致,平均单果质量为46.22 g,最大单果质量为73.50 g。果肉翠绿,肉... 赣绿1号系从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自然变异群体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果实长圆柱形至长卵圆形,果喙微钝凸,果面密被白色短茸毛。果实大小中等,均匀一致,平均单果质量为46.22 g,最大单果质量为73.50 g。果肉翠绿,肉质细嫩,风味香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8.4%~22.2%,可滴定酸含量为0.94%,可溶性糖含量为9.25%,干物质含量为21.74%,抗坏血酸含量为662.6 mg·100 g^(-1)。在江西省宜春市,盛花期为5月上旬,果实成熟期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植株树势较强,耐热抗旱,适应性强,果实均匀一致,富含抗坏血酸,易剥皮,鲜食品质佳,果实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30~50 d,综合性状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猕猴桃 新品种 赣绿1 甜香型
下载PDF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17
作者 朱永朝 李莉 +5 位作者 王拯 谭希鹏 陶金 丁璐 董辉 叶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 CD200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原文传递
1-MCP缓释水凝胶对采后草莓果实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英文)
18
作者 罗自生 姜柔王 +7 位作者 李贞彪 肖韵 龚晓惠 侯东园 黄静 陈彦培 林星宇 徐艳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3,共8页
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探究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在水果保鲜方面的应用,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呼吸跃变型果实。然而,对于1-MCP的保鲜应用仍缺乏高效缓释产品,且其在草莓等典型非呼吸跃变果实中的作用仍待进一步探... 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探究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在水果保鲜方面的应用,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呼吸跃变型果实。然而,对于1-MCP的保鲜应用仍缺乏高效缓释产品,且其在草莓等典型非呼吸跃变果实中的作用仍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基于水凝胶体系开发了一种用于草莓保鲜的1-MCP水凝胶控释保鲜剂。该保鲜剂的水凝胶体系利用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AA)两种单体和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在二苯基氧化磷(TPO)的引发下,于水溶性体系中,将1-MCP粉末包裹在多孔水凝胶体系内,制得1-MCP缓释水凝胶,并将其用于常温下草莓保鲜。结果显示,该凝胶具有优异的1-MCP缓释性能,能够均匀且缓慢地释放1-MCP气体,其第12 h的释放率分别是1-MCP粉末组和1-MCP水溶液的7%和3%,达到长期有效释放的效果。果实保鲜实验表明,该凝胶能使草莓果实实现更低的失重率、腐烂率,在第6 d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低了20%和21%。除此之外,1-MCP缓释水凝胶能使草莓维持更好的果实色泽、更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和可滴定酸含量(TA),实验组在第2 d时,其a*值、b*值和L*值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1%、11%和6%,第6 d的硬度、TSS和TA分别比对照组高了21%、15%和18%。综上,1-MCP水凝胶具有缓释1-MCP、提高果实品质等多种功能,且制备方便,可用于草莓等水果的采后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1-MCP)水凝胶 缓释 草莓 果实品质 抗病性
下载PDF
STXBP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
19
作者 李小丽 张晓莉 +4 位作者 李肖 韩瑞 徐丹 甘玲 贾天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例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基因结果、治疗及疗效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4例,女7例,10例患儿存在... 目的探讨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例STXBP 1基因相关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基因结果、治疗及疗效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4例,女7例,10例患儿存在癫痫发作伴发育迟缓,1例患儿仅表现为发育迟缓。癫痫首发年龄为3天~1岁半,3个月以内起病者6例,3~12个月起病者3例,1岁以上起病者1例。常见的发作类型为痉挛和局灶发作。11例患儿均存在脑电图异常包括背景慢、多灶放电、爆发抑制和高度失律等。2例早期为大田原综合征,后期演变为婴儿痉挛症,5例为婴儿痉挛症,余为不能分型的癫痫综合征。4例患儿头颅MRI存在非特异性异常,包括髓鞘化发育落后、额颞部蛛网膜下隙增宽。所有患儿均存在STXBP1基因变异,共有11种突变类型,其中错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1例、剪切突变1例、缺失突变2例,7例患儿的突变位点尚未见文献报道,分别为c.1694T>A、c.1115T>G、C.133_135del、C.1543 dupG、6-17号外显子杂合缺失、C.429+1 G>C、C.855 C>G及c.842_843 insGGACGACGGCCTGTGGATAGC ACT。随访中11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发育迟缓,2例患儿已死亡,4例患儿存在孤独症样表现。10例癫痫患儿均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1例为单独应用完全缓解,5例患儿部分有效,4例患儿无效。3例患儿癫痫发作完全缓解,余7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结论STXBP1脑病患儿发育迟缓相对严重,婴儿痉挛症表型最常见,癫痫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7个未报道突变位点丰富了STXBP1脑病的基因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XBP1基因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发育迟缓
下载PDF
伏马菌素B_(1)脱毒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露露 王硕 +1 位作者 王晓萱 龙淼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伏马菌素B_(1)(FB_(1))是由镰刀菌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存在于镰刀菌污染了的谷物、油料作物、坚果、饲草和饲料中,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FB_(1)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同毒性作用,给农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 伏马菌素B_(1)(FB_(1))是由镰刀菌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存在于镰刀菌污染了的谷物、油料作物、坚果、饲草和饲料中,是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FB_(1)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同毒性作用,给农牧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对FB_(1)进行脱毒,以降低其毒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对FB_(1)的物理脱毒、化学脱毒、生物脱毒及其应用进行综述,重点对常用于FB_(1)生物脱毒的菌株和酶及其脱毒效果、脱毒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FB_(1)脱毒效率和开发新的FB_(1)脱毒方法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_(1) 饲料 脱毒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