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吴玮婷 王雨 +3 位作者 高广磊 张英 丁国栋 曹红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3,共12页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g·kg^(-1)和10g·kg^(...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g·kg^(-1)和10g·kg^(-1))开展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膜形成后植物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1)当菌剂施用量>3 g·kg^(-1)时,固结层硬度、厚度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3~7 g·kg^(-1)菌剂处理组沙打旺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_(2)浓度(Ci)均显著高于沙冬青(P<0.05)。(3)当菌剂施用量>5 g·kg^(-1)时沙打旺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3 g·kg^(-1)处理组之外,沙冬青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于沙打旺。(4)土壤特性、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三者为部分中介模型,土壤特性的改变能直接影响沙冬青和沙打旺叶绿素荧光特性。土壤微生物膜使固结层硬度和厚度平均提高3.84%和152.8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平均增强93.37%、170.68%和256.03%。其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叶片气孔导度从而增强沙冬青和沙打旺光合效率和能力,使沙打旺和沙冬青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28.48%,F_(v)/F_(m)平均提高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膜 沙生植物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Soil Moisture Rather than Soil Nutrient Regulates the Belowground Bud Bank of Rhizomatous Species Psammochloa villosa in Arid Sand Dunes
2
作者 Yawei Dong Ziyue Guo +6 位作者 Qun Ma Zhiming Xin Jin Tao Jiatai Tian Jinlei Zhu Zhiming Zhang Jianqiang Qian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3年第5期1301-1309,共9页
In arid and semi-arid sand dune ecosystems,belowground bud ban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However,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bud bank size and composition to sand ... In arid and semi-arid sand dune ecosystems,belowground bud ban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However,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bud bank size and composition to sand burial and its induced changes in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been rarely studied.In arid sand dunes of Northwestern China,we investigated belowground bud bank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typical rhizomatous psammophyte Psammochloa villosa as well as three key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soil moisture,total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under different depths of sand burial.Total buds and rhizome bu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burial depth,whereas tiller bud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with a peak value at the depth of 20-30 cm.Soil mois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sand burial depth,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all buds and rhizome buds.Soil total carbon concentration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sand burial depth,and tot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under deep sand burial than those at shallow depths,and only the number of tiller bud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il moisture rather than soil nutrient might regulate the belowground bud bank of P.villosa,and that clonal psammophytes could regulate their belowground bud bank in response to sand burial and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stress(i.e.,soil moisture).These responses,as the key adaptive strategy,may ensure clonal plant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rid sand du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strategy clonal plant population regeneration psammophyt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网络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叶 任悦 +4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赵珮杉 王家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7-477,共11页
为揭示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相互关系的动态特征,以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分析不同林龄(中龄、近熟和成熟)及其年内生长阶段(生长季初期、旺盛期和末期)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动态特征及其对... 为揭示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相互关系的动态特征,以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分析不同林龄(中龄、近熟和成熟)及其年内生长阶段(生长季初期、旺盛期和末期)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得到如下结果。1)在不同林龄阶段,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共现网络差异不明显;在不同生长季阶段,根内真菌共现网络差异明显,生长季旺盛期,根内真菌共现网络较为复杂。2)在不同林龄和不同生长季阶段,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关键类群差异明显,主要包括地孔菌属(Geopora)、棉革菌属(Tomentella)、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Neocucurbitari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生长季初期和末期关键类群为外生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旺盛期为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中龄林关键类群为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成熟林为外生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3)外生菌根真菌网络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P<0.05),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网络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因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网络在不同生长季阶段的动态变化强于不同林龄阶段,且生长季旺盛期共现网络的结构较复杂;根内真菌网络主要受平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影响。腐生真菌对维持不同林龄和不同生长季阶段真菌网络的稳定性均有重要作用,在较大降水量和湿度的生长季旺盛期,关键类群为腐生真菌和病原真菌,对樟子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有着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林龄 生长季 土壤真菌 共现网络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沙埋对六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荣平 蒋德明 +3 位作者 刘志民 李雪华 李晓兰 闫巧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 6种优势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进行 0、2、4、6、8、10和 12cm等 7个深度沙埋处理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沙埋处理时 ,沙蓬萌发差异显著 ,而差不嘎蒿 2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其他 4种植物 0c...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 6种优势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进行 0、2、4、6、8、10和 12cm等 7个深度沙埋处理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沙埋处理时 ,沙蓬萌发差异显著 ,而差不嘎蒿 2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其他 4种植物 0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沙埋对所有植物幼苗出土均有显著影响 ,埋深增加 ,出苗率减小 ;繁殖体大的物种与繁殖体小的物种相比 ,能从更深沙层中出苗 ,幼苗出土最大深度排序为苦参 >东北木蓼≥沙蓬 >山竹子 >雾冰藜 >差不嘎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种子萌发 沙生植物 出苗
下载PDF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马放 周丹丹 +1 位作者 王宏宇 董双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经测定一株好氧反硝化菌X31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对该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后确定为Pseudomonas chloritidismutans.该菌株在完全好氧的条件下可高效地将NO3^-反硝化为N2,并不产生NO2^-的累积.其... 经测定一株好氧反硝化菌X31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对该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后确定为Pseudomonas chloritidismutans.该菌株在完全好氧的条件下可高效地将NO3^-反硝化为N2,并不产生NO2^-的累积.其培养特征为ORP降低和反硝化产碱.当初始的氧化态氮浓度为150 mg/L左右时,DO值对该菌株的反硝化效果没有影响;而pH值对反硝化效果影响很大,反硝化的最适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反硝化的最适温度为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chloritidismutans 生理生态 好氧反硝化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70种植物繁殖体形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志民 李雪华 +4 位作者 李荣平 骆永明 王红梅 蒋德明 南寅镐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55-61,共7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0种植物的繁殖体(31种为种子,39种为果实)形状。用繁殖体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繁殖体形状。方差越小,繁殖体越接近圆球形;方差越大,繁殖体越细长或扁平。研究结果表明,1)所量测的70种植物的繁殖体(种子或果实)...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0种植物的繁殖体(31种为种子,39种为果实)形状。用繁殖体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繁殖体形状。方差越小,繁殖体越接近圆球形;方差越大,繁殖体越细长或扁平。研究结果表明,1)所量测的70种植物的繁殖体(种子或果实)形状差异很大,最小的方差不足0.03,最大的超过0.18。2)大部分一年生杂草的种子繁殖体近似于圆球形。3)黄蒿、马齿苋、碱地肤、狼尾花、灰绿藜、刺沙蓬、菟丝子、大籽蒿、狗尾草的繁殖体比较接近圆球形(方差小于0.09),它们可能具有持久种子库。4)萝摩科植物萝摩、杠柳、细叶白前繁殖体具绢毛;菊科植物女菀、飞廉、黄金菊、山莴苣、苣荬菜和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有冠毛;石竹科植物石竹和鸢尾科植物野鸢尾有翅;香蒲科植物小香蒲有宿存花柱;可能这些植物都可被风传播。糙隐子草、披碱草、水稗草、牛鞭草、冠芒草具芒,它们可能具有固结自身的作用;苍耳、雾冰藜、鹤虱带钩或刺,易于被动物传播。5)草甸植物野豌豆、海滨天冬、小黄花菜作为传播体的种子较圆;草甸植物女菀、山莴苣、黄金菊、披碱草、野古草、牛鞭草、狼尾草作为传播体的果实扁平或细长;流沙上的先锋植物或沙生系列演替前期植物沙蓬、刺沙篷、乌丹蒿、差巴嘎蒿、狗尾草、雾冰藜、东北木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体 方差 生活型 附属物 传播 沙生植物
下载PDF
沙埋对六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苏延桂 李新荣 +1 位作者 贾荣亮 冯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8-971,共4页
分别对6种植物的种子进行0cm、0.5cm、1cm、2cm、3cm、4cm、6cm、8cm、12cm九个深度的沙埋处理。结果表明:①对于所有的植物种子,0cm沙埋较浅层沙埋有较低的出苗率;②沙埋对所有植物种子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埋沙... 分别对6种植物的种子进行0cm、0.5cm、1cm、2cm、3cm、4cm、6cm、8cm、12cm九个深度的沙埋处理。结果表明:①对于所有的植物种子,0cm沙埋较浅层沙埋有较低的出苗率;②沙埋对所有植物种子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埋沙深度的增加,植物幼苗的出土均显著的下降;③植物种子幼苗出土的最大深度与繁殖体的大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繁殖体大的植物种能从更深的沙层中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种子萌发 休眠 沙生植物
下载PDF
沙生植物的蒸腾耗水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明 李爱德 +2 位作者 王耀琳 张德魁 贾宝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本文阐述了利用非称量测渗仪 ,研究了沙枣、新疆杨、花棒、沙木蓼、柠条、梭梭、白皮沙拐枣等 7种植物的耗水日进程变化和沙枣、沙木蓼、白刺等 3种植物的蒸腾强度变化 ,分析了它们与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气温、风速。
关键词 蒸腾 气象 沙生植物 强度 水分
下载PDF
民勤沙区主要植物的物候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常兆丰 赵明 +2 位作者 韩福贵 仲生年 李发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4,共7页
选择在民勤沙区有代表性的48种植物,利用1985—2004年的观测资料,先就48种植物的9个主要物候期按平均期距进行系统聚类,进而对聚类结果按中生、旱生和沙地旱(中)生植物归并为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再到沙地旱(中)生植... 选择在民勤沙区有代表性的48种植物,利用1985—2004年的观测资料,先就48种植物的9个主要物候期按平均期距进行系统聚类,进而对聚类结果按中生、旱生和沙地旱(中)生植物归并为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再到沙地旱(中)生植物,同一物候期的多年变幅增大;从旱生植物到沙生植物的物候期的多年变幅大于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多年变幅;不同植物的物候期差异主要表现为从花蕾花序期开始到果实脱落末期的各个物候期,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再到沙地旱(中)生植物,这些物候期表现出逐渐延迟的趋势;当地冬季漫长,夏季持续日数较长,秋季最短,春季和秋季物候频数分布较多,植物活动日数相对较短;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包括中生植物、旱生植物和沙地旱(中)生植物的物候特征,能更好的从不同植物类型来揭示植物物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气温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 沙地旱(中)生植物 民勤沙区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69种植物种子重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刘志民 李荣平 +4 位作者 李雪华 骆永明 王红梅 蒋德明 南寅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 6 9种植物的繁殖体 (30种为种子 ,39种为果实 )重量。结果表明 :1 )传播体为果实的植物可分为 4个组别 (即果实单粒重 <0 .1mg、0 .1~ 0 .9999mg、1~ 9.9999mg、1 0~ 99.9999mg) ;黄蒿 (Artemisiasco paria)果实...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 6 9种植物的繁殖体 (30种为种子 ,39种为果实 )重量。结果表明 :1 )传播体为果实的植物可分为 4个组别 (即果实单粒重 <0 .1mg、0 .1~ 0 .9999mg、1~ 9.9999mg、1 0~ 99.9999mg) ;黄蒿 (Artemisiasco paria)果实 (0 .0 5 1 7mg)和小香蒲 (Typhaminima)果实 (0 .0 6 82mg)最轻 ,苍耳 (Xanthiumsibiricum)单个果实 (77.894 3mg)最重 ;2 )传播体为种子的植物可分为 3个组别 (即种子单粒重 0 .1~ 0 .9999mg、1~ 9.9999mg、1 0~ 99.9999mg) ;马齿苋 (Portulacaoleracea)种子 (0 .1 5 1 4mg)最轻 ,苦参 (Sophoraflavescens)种子 (4 6 .781 6mg)最重 ;3)黄蒿、马齿苋、轮叶沙参 (Adenophoratetraphylla)、碱地肤 (Kochiasieversiana)、狼尾花 (Lysimachiabarystachys)、灰绿藜 (Chenopodiumglaucum)、刺沙蓬 (Salsolaruthenica)、菟丝子 (Cuscutachinensis)、大籽蒿 (Artemisiasieversiana)、狗尾草 (Setariaviridis)、野古草 (Arundinellahirta)等植物所以广泛分布可能是因为它们繁殖体轻 (<1mg)且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 ;4 )流沙上的先锋植物或沙生演替系列前期植物沙蓬 (Agriphyllumsquarrosum)、差巴嘎蒿 (Artemisiahalodendron)、乌丹蒿 (Artemisiawudanica)、狗尾草、雾冰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植物 种子重量 生态学 繁殖体 生活型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78种植物繁殖体重量和形状比较 被引量:23
11
作者 闫巧玲 刘志民 +1 位作者 骆永明 王红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22-2429,共8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 78种植物的繁殖体 (2 3种为种子 ,5 5种为果实 )重量和形状 ,其重量差别很大 ,最小的单粒重不足 0 .1mg,最大的超过 130 mg;形状差异也很大 ,最小的方差不足 0 .0 3,最大的超过 0 .18。综合本研究和以前研究的全部 14 ...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 78种植物的繁殖体 (2 3种为种子 ,5 5种为果实 )重量和形状 ,其重量差别很大 ,最小的单粒重不足 0 .1mg,最大的超过 130 mg;形状差异也很大 ,最小的方差不足 0 .0 3,最大的超过 0 .18。综合本研究和以前研究的全部 14 0种植物的研究结果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计有 2 4种植物繁殖体单粒重小于 1mg并接近圆球形 (方差小于 0 .0 9) ,它们可能具有持久种子库 ;2 1年生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0 70 )与 2年生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12 9)间的形状差异显著 (P<0 .0 5 ) ,2年生植物的繁殖体更加扁、长 ;1年生植物也与多年生草本植物 (平均方差为 0 .10 9)之间形状差异显著 (P<0 .0 5 ) ,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体更加扁、长 ;3有 5 5 %的豆科植物、70 %的藜科植物繁殖体接近圆球形 (方差 <0 .0 6 ) ,所有的菊科、萝摩科植物繁殖体都很扁、长 (方差 >0 .0 6 )。豆科植物显著比菊科、禾本科、藜科植物繁殖体的重量大 (P<0 .0 5 ) ;4繁殖体附属物在植物的传播和定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6种萝摩科植物和 3种杨柳科植物具有绢毛 ,6 0 %的菊科植物具有冠毛 ,6种植物有翅 ,8种植物有宿存花柱或宿存花萼 ,这些植物可能易于被风传播 ;5 4 %的禾本科植物具芒 ,减小了传播可能 ;苍耳、雾冰藜、鹤虱、蒺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体 土壤种子库 沙生植物 附属物 生活型 传播
下载PDF
新疆10种沙生植物旱生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黄振英 吴鸿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61,共6页
新疆10种沙生植物的形态解剖研究表明,它们为适应沙生环境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叶器官的形态呈三种类型:叶片退化成膜质或鳞片状,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叶片上下都具栅栏组织,表皮角质膜厚,表皮毛发达,气孔下陷,输导组织和机... 新疆10种沙生植物的形态解剖研究表明,它们为适应沙生环境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叶器官的形态呈三种类型:叶片退化成膜质或鳞片状,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叶片上下都具栅栏组织,表皮角质膜厚,表皮毛发达,气孔下陷,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都发达;叶片肉质化,叶肉组织不分化,贮水组织发达而输导组织不发达。轴器官中厚壁组织发达,围绕维管组织,维管组织内部也有发达的厚壁组织。根中普遍具有周皮,一些植物存在异常的维管组织,部分植物还具有粘液细胞或结晶。沙生植物形成各种旱生结构,以不同的方式适应沙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沙生植物 旱生结构 生态适应
下载PDF
东北沙地7种植物高温时段的生理适应对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瑞莲 解卫海 +2 位作者 侯玉平 王艳芳 黄清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81,共8页
测定我国东北松嫩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自然生境中不同科属7种沙生植物高温时段叶抗氧化酶活力、渗透调节物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7种沙生植物所测定指标的日均最高和最低值,叶丙二醛含量相差2~3倍;超氧化物歧化... 测定我国东北松嫩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自然生境中不同科属7种沙生植物高温时段叶抗氧化酶活力、渗透调节物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7种沙生植物所测定指标的日均最高和最低值,叶丙二醛含量相差2~3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分别相差2.2,7.5,2.5倍;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相差35,1.0,2.0倍。2)猪毛菜和差不嘎蒿日均 MDA 含量较低,日均 SOD,POD,CAT 活力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也较低;扁蓿豆和小叶锦鸡儿日均 MDA 含量较高,日均POD和 CAT活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叶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与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含量正相关。3)在渗透调节物种类上,豆科植物依靠脯氨酸,黄柳和冰草依靠可溶性糖;在抗氧化酶种类上,扁蓿豆、小叶锦鸡儿和冰草依靠 POD和 CAT,胡枝子和黄柳依靠 SOD。可见,东北沙地7种植物通过维持高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以适应风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生理调节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
下载PDF
30种新疆沙生植物的结构及其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28
14
作者 黄振英 吴鸿 胡正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1-530,共10页
新疆30种沙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结构为适应沙漠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叶片表面积/体积比普遍小于中生植物;表皮细胞外壁具厚的角质膜,并覆盖毛状体,气孔下陷,具有孔下室;按叶肉结构的差别,30种沙生植物... 新疆30种沙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结构为适应沙漠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叶片表面积/体积比普遍小于中生植物;表皮细胞外壁具厚的角质膜,并覆盖毛状体,气孔下陷,具有孔下室;按叶肉结构的差别,30种沙生植物的叶片可归为正常型、全栅型、环栅型、不规则型、禾草型、退化型等6类。轴器官中普遍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一些植物形成异常结构;根的周皮发达;茎中基本组织/半径比率较大;部分植物形成同化枝,有的茎、叶中存在粘液细胞或结晶。按其适应沙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分为薄叶植物、多浆植物、肉茎植物以及卷叶植物等4类。沙生植物以不同的旱生结构特征和不同的方式适应沙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旱生结构 新疆 沙漠环境 生态适应
下载PDF
五种沙生植物根际土壤的盐分状况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49-4655,共7页
以根袋模拟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种常见沙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ge)、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ge)、刺沙蓬(Salsola Rathenica Iljin)、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根际土壤... 以根袋模拟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种常见沙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ge)、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ge)、刺沙蓬(Salsola Rathenica Iljin)、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根际土壤的pH值和盐分状况,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际土壤的pH值均小于非根际土壤,其中梭梭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差值最大,达0.3个单位;5种供试植物根际土壤的电导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除刺沙蓬外其它供试植物均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总盐含量在根际土壤中均出现了聚集的现象,主要是SO42-、Ca2+和Mg2在根际的聚集,Cl-主要在骆驼刺根际中出现了聚集现象,在其他植物根际和非根际中没有显著变化;5种供试植物中骆驼刺根际土壤盐分聚集最为明显;从Cl-/SO42-、Na+/K+、Na+/Ca2+和Na+/Mg2+的值可以看出,沙生植物根际土壤主要是硫酸钙、镁盐的聚集,而非氯化钠的聚集。以上结果说明,沙生植物能够通过根际调节降低根际土壤的pH值,从而促进植物对土壤中养分以及水分的利用,同时沙生植物根际土壤中盐分聚集的现象为植物根际的"盐岛"效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沙生植物 PH值 盐分
下载PDF
油蒿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德魁 王继和 +1 位作者 马全林 刘虎俊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30-35,共6页
油蒿Arternisia ordosic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对北方干旱区的沙地生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促进植物群落演替、保护荒漠区生态环境和改善荒漠环境条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重要的沙区灌木饲料植物,因此对油蒿的... 油蒿Arternisia ordosic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对北方干旱区的沙地生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促进植物群落演替、保护荒漠区生态环境和改善荒漠环境条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重要的沙区灌木饲料植物,因此对油蒿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特性、生态学效应、化学成分组成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加深对油蒿的进一步认识,为荒漠区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植物 油蒿 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规律 生态学效应
下载PDF
九种海滨沙生植物解剖构造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广爽 石雪芹 +4 位作者 古松 许珂 程小东 陈旭辉 江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生长于北戴河海滨沙地的9种沙生植物的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叶结构出现各种旱生和盐生植物特征,如一些植物叶的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多数植物的叶片较小;多数植物支脉和侧脉多等;(2...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生长于北戴河海滨沙地的9种沙生植物的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叶结构出现各种旱生和盐生植物特征,如一些植物叶的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多数植物的叶片较小;多数植物支脉和侧脉多等;(2)轴器官具有发达的表皮和机械组织,有异常结构的出现。说明北戴河海滨沙滩生长的9种植物的营养器官存在一系列的旱生结构特征,这些结构在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储存水分,增强器官的机械强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戴河 沙生植物 形态结构 营养器官
下载PDF
三种固沙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热性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周智彬 徐新文 杨兰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4-830,共7页
通过实验测定热胁迫过程中多枝柽柳、梭梭和头状沙拐枣三种植物叶或同化枝外部形态、相对含水量(RWC)、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物(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研究三种植... 通过实验测定热胁迫过程中多枝柽柳、梭梭和头状沙拐枣三种植物叶或同化枝外部形态、相对含水量(RWC)、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物(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研究三种植物对沙地高温逆境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强度增加,三种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同时植物保护酶系统活性上升,但在变化趋势和幅度上有显著差异。三种固沙植物中,多枝柽柳具有最强的耐热性,梭梭次之,头状沙拐枣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植物 高温胁迫 生理变化
下载PDF
沙生饲用灌木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玉魁 安守芹 +3 位作者 张建平 郝玉光 张庆琼 方天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1-26,共6页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树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性、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拐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树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性、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拐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显著;乔木状沙拐枣和杨柴的地上生物量低于多枝怪柳(对照)10.69%和18.87%,花棒、梭梭、毛条分别高于对照16.98%、27.04%和2.64%。所选5个树种7项生态生理综合指标反映的抗旱性均高于对照树种二白杨和小叶杨;适于在乌兰布和干旱环境中生长;粗脂肪、租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高于传统饲料汤、柳、榆树叶;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高于玉米秸和小麦秸;11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毛条12.53%,花棒10.91%,传统饲料多枝栓柳为7.8%,紫花苜蓿1.18%,沙打旺1.24%,玉米秸0.82%,小麦秸1.05%.栽培沙生饲用灌木是沙区发展畜牧业的一条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饲用灌木 适应性 树种
下载PDF
沙埋对几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丽娅 赵锦慧 李锋瑞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4,204,共4页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7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9个沙埋处理深度为1、2、3、45、、6、7、8和10 cm.结果表明,在不同沙埋处理下,7种植物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除山竹岩黄芪外,其他6种植物的萌发趋势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下...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7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9个沙埋处理深度为1、2、3、45、、6、7、8和10 cm.结果表明,在不同沙埋处理下,7种植物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除山竹岩黄芪外,其他6种植物的萌发趋势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山竹岩黄芪在不同沙埋处理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在8 cm埋深处萌发率最小.沙埋对7种植物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影响,埋深增加,出苗率减小,幼苗出土与植物繁殖体的大小有关,繁殖体大的物种具有较深沙层的幼苗出土,幼苗出土的沙埋深度顺序为小叶锦鸡儿≥沙米>山竹岩黄芪≥大果虫实>地肤≥灰绿藜>差巴嘎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种子萌发 幼苗 沙生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