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ther Possible Causes of a Well-Publicized Outbreak of <i>Pseudomonas aeruginosa</i>Following Arthroscopy in Texas 被引量:1
1
作者 Lawrence F. Muscarella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Background: Seven patients at a hospital in Houston, TX, were diagnosed during a two-week period in 2009 with joint space infection of pansusceptible P. aeruginosa following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of the knee or shou... Background: Seven patients at a hospital in Houston, TX, were diagnosed during a two-week period in 2009 with joint space infection of pansusceptible P. aeruginosa following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of the knee or shoulder. Tosh et al. (2011), who investigated and published the principal report discussing this bacterial outbreak, conclude that its most likely cause was the improper reprocessing of certain reusable, physically-complex, heat-stable arthroscopic instruments used during these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These reusable instruments reportedly remained contaminated with remnant tissue, despite diligent efforts by the hospital to clean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s. This retained bioburden presumably shielded the outbreak’s strain of embedded P. aeruginosa from contact with the pressurized steam, reportedly resulting in ineffective sterilization of these arthroscopic instruments and bacterial transmission. Objectives: First, to clarify which specific sterilization methods, in addition to steam sterilization, Methodist Hospital employed to process its reusable arthroscopic instrumentation at the time of its outbreak, in 2009;second, to evaluate Tosh et al.’s (2011) conclusion that ineffective steam sterilization due to inadequate cleaning was the most likely cause of this hospital’s outbreak;third, to consider whether any other hitherto unrecognized factors could have plausibly contributed to this outbreak;and, fourth, to assess whether any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might be warranted to prevent disease transmission following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Methods: The medical literature was reviewed;some of the principles of 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ing and a root-cause analysis were employed;and Tosh et al.’s (2011)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we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published reports that evaluated the risk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steam sterilization of physically-complex, heat-stable, soiled surgical instrumen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ports documenting outbreaks of P. aeruginosa or another vegetative bacterium associated with the steam sterilization of inadequately cleaned surgical or arthroscopic instruments are scant. This finding—coupled with a number of published studies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ive steam sterilization of complex instruments contaminated with vegetative bacteria mixed with organic debris, or, in one published series of tests, with resistant bacterial endospores coated with hydraulic fluid—raises for discussion whether Methodist Hospital’s outbreak might have been due to one or more factors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that which Tosh et al. (2011) conclude was its most likely cause. An example of such a factor not ruled out by Tosh et al. (2011) findings would be the re-contamination of the implicated arthroscopic instruments after sterilization. The specific methods that Methodist Hospital employed at the time of its outbreak to sterilize some of its arthroscopic instrumentation remain unclear. A number of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to prevent disease transmission following arthroscopic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RTHROSCOPY Disease Transmission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Root Cause Analysis Instrument Reprocessing Bacterial outbreak Sterilization Sterile Technique
下载PDF
某ICU病房内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赖福才 白英明 +2 位作者 牟成惠 彭道波 赵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99-1300,1303,共3页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 目的调查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生物、血清、耐药谱和质粒谱等分型方法对某ICU病房从患者和周围环境分离到的7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7株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粒谱型,说明此次医院内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来源于氧气湿化瓶液体,并通过患者周围物品及陪护人员手接触发生交叉感染的同一克隆菌株。结论质粒分型和血清分型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生物分型和耐药谱分型有不足,但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对早期发现流行株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医疗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和陪护人员管理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交叉感染 流行病学 质粒分型 血清分型 环境消毒
下载PDF
一起疑似医院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暴发的应对 被引量:7
3
作者 谢志毅 周洪柱 +1 位作者 汪涓 姚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报告一起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及防控措施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查和现场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院一起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源和传播途径,评价防控效果。结果 2014年4月21—28日某院神... 目的报告一起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及防控措施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查和现场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院一起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源和传播途径,评价防控效果。结果 2014年4月21—28日某院神经内科病房共6例患者突发寒战、高热,其中4例外周血培养阳性(检出肺炎克雷伯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各1株),确诊为医院血流感染。共采标本170份,集中暴发期采样合格率(64. 91%,37/57)低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之后(93. 81%,10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 675,P=0. 000)。检出的致病菌主要分布在手最常接触的位置,患者周边物体表面、陪护人员手所携带的细菌与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存在一致性。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无新发病例出现,6例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此次事件为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病房环境污染和经手播散是主要传播源和传播途径。实施环境去污染和手卫生管理的针对性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血流感染 疑似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庞杏林 李孝权 +5 位作者 张欣强 胡玉山 刘俊华 邓志爱 陈守义 莫自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5-317,345,共4页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分型,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PA医院感染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13株分离自某院ICU临床诊断为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PA进行分型,并与抗菌药物耐药谱分型比较。结...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分型,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PA医院感染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13株分离自某院ICU临床诊断为医院感染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PA进行分型,并与抗菌药物耐药谱分型比较。结果 13株PA产生A型(12株,92.31%)和B型(1株,7.69%)2种耐药表型,优势耐药表型为A型;RAPD分型可分2型,分别为Ⅰ型(6株,46.15%)和Ⅱ型(7株,53.85%)。7株分子Ⅱ型和5株分子Ⅰ型的耐药A型PA是优势菌株,可判断为引起ICU中PA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原菌。结论 ICU存在PA暴发流行,流行株为耐药A型/分子Ⅱ型、耐药A型/分子Ⅰ型。PA产生多重耐药性,RAPD分型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2004年-2007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5
作者 李新芳 刘月秀 +3 位作者 秦爱兰 甘建和 范斌 邓长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苏州地区2004年-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苏州地区2004年-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7年32所医院共发生院内感染17,668例,其中铜绿假单孢菌1,334例(7.55%),各年度分别为190例(5.78%)、307例(6.91%)、347例(7.81%)、490例(7.55%)鲍曼不动杆菌1,187例(6.72%),各年度分别为210例(6.38%)、275例(6.19%)、309例(6.95%)、373例(6.79%)。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二者分别为85.01%、86.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病房、呼吸内科。从2004年至2006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苏州地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2004年~2006年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各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及耐药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铜绿假单孢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调查与控制对策
6
作者 张敬宁 张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0期3213-3215,共3页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ICU暴发的情况,查找传染源,传播途径,以防暴发的再次发生。方法对ICU中可能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暴发的15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5例ICU管理的重症患者中,有5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与环境...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ICU暴发的情况,查找传染源,传播途径,以防暴发的再次发生。方法对ICU中可能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暴发的15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5例ICU管理的重症患者中,有5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与环境中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基本一致,属同种同源,环境细菌培养结果:均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医护人员及工人带菌的手部引起的传播。结论加强监控力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防止区域性暴发感染,对医护人员及工人手部,床面及公用医疗用品的严格消毒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铜绿假单胞菌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全球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雪玉 田芳英 赵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暴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22年7月18日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PubMed数据库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阅读全文将调查内容录入Excel表,对相...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暴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22年7月18日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PubMed数据库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阅读全文将调查内容录入Excel表,对相关数据汇总分析,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中提取铜绿假单胞菌获得与传播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结果2005年1月1日—2022年7月18日,27个国家发生149起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78起明确了暴发源,主要涉及医院水系统(35.90%)与医疗设备(43.59%);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医疗设备(34.82%)和水系统(32.14%),其次通过接触污染的手(16.96%)和环境物体表面(16.07%);通过对不同暴发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及强化实施基础性措施,79.8%的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终止;脉冲凝胶电泳(86次)、聚合酶链式反应(21次)和全基因组测序(8次)是暴发调查中最广泛使用的分子分型方法;纳入的15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30.87,95%CI:11.89~80.16)、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7.95,95%CI:3.25~19.45)以及医疗设备的使用(OR=6.07,95%CI:1.79~23.49)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与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根据铜绿假单胞菌的暴发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强调在工作中重点监测和在暴发早期检测水系统与医疗设备的污染,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暴发 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
下载PDF
2009~2011年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耐药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有琴 徐凤芹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4期702-702,704,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0例医院内感染PA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耐药性及用药情况。结果:300株医院内感染PA对氯霉素耐药率大于90%,平均耐药率...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0例医院内感染PA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耐药性及用药情况。结果:300株医院内感染PA对氯霉素耐药率大于90%,平均耐药率达80%,其中78株产AmpC酶,42株产ESBLs酶,80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酶。结论:医院感染PA的耐药现象严重,应该引起医生的注意,对感染的患者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筛查,进行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医院 耐药性 调查
下载PDF
某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白红 吉云丽 +3 位作者 杨露琼 郭月珠 赵桂珍 段俊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以临床资料、流行病学、环境监测和药敏试验为依据,核实诊断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医院感染暴发由PA血清Ⅳ型引起,其主要流行因素是所使用的氧气湿化瓶、...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暴发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以临床资料、流行病学、环境监测和药敏试验为依据,核实诊断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医院感染暴发由PA血清Ⅳ型引起,其主要流行因素是所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数量不足,消毒不严。采取相应措施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PA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 疾病暴发流行 呼吸道疾病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致一起“假暴发、真聚集”疫情的调查报告
10
作者 沈先军 张凤娇 +1 位作者 常桂玲 曹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第6期127-128,共2页
目的对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某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结果该医院呼吸内科病区连续发生5例灌洗... 目的对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某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结果该医院呼吸内科病区连续发生5例灌洗液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病例,经调查采取措施后,未再出现类似病例。结论该医院发生了一起因纤支镜室清洗槽被污染引起的疑似院感暴发事件,定性为"假暴发、真聚集",经现场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疑似感染暴发 调查
下载PDF
某医院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
11
作者 王鹏 谢晖 +1 位作者 杨文娟 徐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 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和控制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ICU中检出CRKP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ICU病房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采取相应的... 目的 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和控制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ICU中检出CRKP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ICU病房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8例患者中6例检出的CRKP对抗生素耐药性一致,所有病例住院时间和床位均存在重叠与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均为同一人负责。在保洁员手、呼吸机表面、监护仪表面与窗栏检出的CRKP与6例患者检出的CRKP药敏结果一致。通过采取提高病房环境清洁消毒频率、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以及加强科室人员管控与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等措施后,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保洁人员对手卫生执行不规范以及病房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是导致此次ICU疑似CRKP院内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为及时研判疫情性质,开展暴发原因调查,并采取相应防控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调查
原文传递
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报道 被引量:5
12
作者 左改珍 谢少清 +5 位作者 范恒梅 张亮 王丽红 梅雪飞 张莉莉 荚恒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06-1807,共2页
目的调查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方法对血液内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进行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调查,并行环境微生物监测、分子流行学调查。结果环境微生物采样中48份标本共检出3株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调查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方法对血液内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进行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调查,并行环境微生物监测、分子流行学调查。结果环境微生物采样中48份标本共检出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患者口腔溃疡面1株,治疗室水龙头1株,拖把池排水口1株;对分离出的3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例患者的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另两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未保留)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显示2株为Ⅰ型,Ⅱ、Ⅲ型各1株,1例患者口腔溃疡面和血培养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相同,而与拖把池排水口和治疗室水龙头的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都不相同。结论该次血液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不能断定为医院感染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调查报告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的调查及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伶莉 关小彬 吴小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样,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病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占同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样,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病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占同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46.7%,检测医务人员的手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为38.5%,从患者暴露时间、区域分布和相同病原菌等可判断感染符合局部同源性暴发。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重症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做好患者的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等措施达到控制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暴发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暴发流行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娟 兰海丽 +4 位作者 张秀明 吴秀娟 慕月晶 严海忠 苏丹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757-3758,3761,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对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暴发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30日-2月3日分离于神经外科的4例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耐药...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对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暴发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30日-2月3日分离于神经外科的4例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耐药表型,并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基因(MLVA)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4例铜绿假单胞菌株均有相同耐药菌谱,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外,对其余药物均耐药,包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药物;MLVA基因分型中,4株细菌具有相同的基因图谱,说明4株菌株为同一流行株;4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均属于同一医师治疗组,且均有脑部手术史,住院时间>8个月。结论此次分离于神经外科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医师与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MLVA基因分型 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文娟 邓文琳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了解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控制其感染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此次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胸外科ICU在20日之内连续发生7例铜... 目的了解一起疑似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控制其感染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此次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该医院胸外科ICU在20日之内连续发生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从患者的痰标本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在该病房环境和医务人员手上检出同源铜绿假单胞菌。患有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是本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经采取积极救治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的发展。结论该医院胸外科ICU铜绿假单胞菌引起住院患儿感染为一起医院感染暴发,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了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 调查 干预
原文传递
苏州地区2004年至2007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16
作者 秦爱兰 熊桂珍 +4 位作者 范斌 李新芳 邓长卿 甘建和 刘月秀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状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地区2O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结果20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共发...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状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地区2O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结果20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共发生院内感染17668例,其中铜绿假单孢菌1334例(7.55%),鲍曼不动杆菌1187例(6.72%)。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两者分别占85.01%、86.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病房、呼吸内科。从2004年至2006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苏州地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及耐药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铜绿假单孢菌 鲍曼不动杆菌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昆 韩秀娟 +1 位作者 赖晓全 马思旻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 对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11月某三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5例CRAB感染患者进行流行... 目的 对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11月某三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5例CRAB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例CRAB医院感染的住院时间和床位存在重叠或相邻,护理人员存在交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较高;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CRAB检出率为5.97%(4/67),检出部位为监护仪面板、吸氧仪、床头柜和加压袋;5株患者检出的CRAB菌株和4株环境检出的CRAB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加强接触隔离措施落实,规范手卫生的正确执行,定时对环境物表采取有效的清洁消毒措施并进行主动监测评价,以及联合多部门规范医生抗菌药物的使用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内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不及时不彻底,医务人员接触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可能是导致此次疑似CRAB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重症监护病房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