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单家媛 罗玲 +1 位作者 马燕 秦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术前被诊断为具有高危出血风险,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以及疤痕子宫。依据输血方式不同,自体输血50例为... 目的探究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术前被诊断为具有高危出血风险,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以及疤痕子宫。依据输血方式不同,自体输血50例为观察组,异体输血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血常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血费、总费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输血即刻(T_(1))时,2组产妇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结束(T_(2))及术后24 h(T_(3))时,2组红细胞压积(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2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2组D-二聚体(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48 h,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感染及低血压发生人数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产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高出血风险产妇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式自体输血 高出血风险产妇 剖宫产术 血常规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钰 赵国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160例(收治时间: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160例(收治时间: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凝血功能、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产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 h,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D-二聚体(D-D)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两组D-D水平低于产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PTT、PT短于产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FIB水平高于产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24 h,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产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凝血功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高危妊娠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分析高龄产妇胎儿先天畸形超声筛查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倩 张丽 左云鹏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89-90,97,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前筛查胎儿畸形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中晚孕胎儿产前筛查高龄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畸形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结果,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前筛查胎儿畸形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中晚孕胎儿产前筛查高龄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畸形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结果,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06例孕妇中,胎儿畸形占比11.44%,畸形组和正常组孕妇在文化程度、不良妊娠史、孕期合并症、饮酒/吸烟史、接触有害物质、普通感冒发热、病毒感染、服用叶酸、服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孕期合并症、孕期饮酒/吸烟史、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普通感冒发热、孕期病毒感染、孕期服药是影响胎儿畸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服用叶酸是影响胎儿畸形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高龄产妇畸形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因素众多,临床需要加强高龄孕妇的产前筛查,提前做好防治方案,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产前筛查 胎儿畸形 高危因素
下载PDF
高侧卧位通气对GCS评分≤8分急性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影响
4
作者 许春阳 杨璨宇 +5 位作者 赵珂 王运良 苗旺 王永乐 王志愿 李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早期高侧卧位通气对GCS评分≤8分患者发生S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07—2023-06于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早期高侧卧位通气对GCS评分≤8分患者发生S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07—2023-06于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发病后7 d内是否出现卒中相关性肺炎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评估患者的慢性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史及目前吸烟状况。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入院时GCS评分、入院后是否行高侧卧位通气,7 d内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记录相关实验室数据(入院时随机血糖、肌酐、尿素氮、尿酸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等)。结果共入组71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258例(36.3%)出现SAP。与对照组相比,SAP组患者的GCS评分相对较低[5.0(3.0,7.0)比14.0(10.0,15.0),P<0.05)]。SAP组患者入院时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SAP组[1.07(0.70,1.70)比1.47(1.04,2.0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的多变量分析显示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尿素氮、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表明:GCS评分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95%CI:0.830~0.888,P<0.001),最佳截断值:8分,灵敏度:0.81,特异度:0.81。对GCS评分≤8分患者依据患者是否进行高侧卧位通气进行分组,发现高侧卧位通气组患者发生SAP风险明显下降(62.1%比77.3%,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SAP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尿素氮、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对急性脑出血后SAP发生具有早期的预测价值,同时早期行高侧卧位通气可降低GCS评分≤8分患者SA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高侧卧位通气 危险因素 GCS评分
下载PDF
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吴相伟 孙敏 +1 位作者 叶继辉 朱建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高风险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外伤后4~5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A组(n=100),外伤后6~7 d启... 目的探讨高风险脑外伤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抗凝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高风险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外伤后4~5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A组(n=100),外伤后6~7 d启动抗凝的患者分为B组(n=12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抗凝后脑出血增加、神经功能恶化、再次手术、VTE、其他部位出血、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风险脑外伤患者脑出血增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患者脑出血增加(10.0%vs.3.2%)、再次手术(8.0%vs.1.6%)、神经功能恶化(9.0%vs.2.4%)及病死率(14.0%vs.5.6%)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d:16.0(13.0,19.8)vs.12.0(11.0,15.8),P<0.05],两组VTE及其他部位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B组比较,A组脑出血风险增加(OR=4.715,95%CI 1.316~16.899,P<0.05),死亡风险增加(OR=3.101,95%CI 1.124~8.551,P<0.05)。结论高风险脑外伤患者伤后6~7 d启动抗凝VTE发生率低,预后更优,可作为临床抗凝启动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脑外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后 抗凝时机 脑出血
下载PDF
颅内出血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预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国军 王刚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01-404,408,共5页
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 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及检查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最终建立预警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D-二聚体、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颅内出血后发生VTE与脱水剂使用、卧床时间、骨盆或下肢骨折、肌力大小、中心静脉置管、下肢肌张力增高、手术及心脑血管病史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17,95%CI:1.234~23.775)、D-二聚体(OR=10.402,95%CI:2.081~52.001)、肌力≤3级(OR=5.426,95%CI:1.314~24.083)、骨盆或下肢骨折(OR=6.901,95%CI:1.090~43.672)、中心静脉置管(OR=4.489,95%CI:1.024~20.554)、心脑血管病史(OR=5.165,95%CI:1.020~26.166)是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各OR值取整后建立预警模型,该模型总评分为36分,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后发现评分>14分时为高风险。结论 该颅内出血后VTE预警模型预测准确性较好,对于高风险评分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能降低VTE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静脉血栓栓塞 高危因素 预警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妊娠晚期血浆PDW、D-D及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研究
7
作者 李英 郭玲利 钟卿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索妊娠晚期血浆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2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8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临床资料,均行PDW、D-D、FIB检测,... 目的:探索妊娠晚期血浆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2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8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临床资料,均行PDW、D-D、FIB检测,根据观察组产妇产后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比较两组血清指标,经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W、D-D、FIB预测效能。结果:共46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出血组PDW(16.89±1.43)%、FIB(2.16±0.25)g/L均低于未出血组,D-D(0.71±0.15)mg/L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PDW、D-D、FIB分别预测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0.917、0.92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DW、D-D、FIB是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检测妊娠晚期高危产妇PDW、D-D、FIB能够较好预测产后出血情况,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小板分布宽度 高危产妇 产后出血
下载PDF
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护理在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张青永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护理在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大方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日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0... 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护理在高危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大方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日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后24 h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产妇的产科护理中实施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及AIDET沟通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的负性情绪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最终达到改善产妇预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产妇 分级护理 AIDET沟通护理 分娩
下载PDF
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减少高危妊娠剖宫产出血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珊 张劲宜 +1 位作者 李月芬 刘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减少高危妊娠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2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高危妊娠孕妇,均经剖宫产终止妊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术前20 min观察组将1....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减少高危妊娠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2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高危妊娠孕妇,均经剖宫产终止妊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术前20 min观察组将1.0 g氨甲环酸注射液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20 mL,断脐后均宫体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 U。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产后出血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等]差异,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而子宫底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术后2 h、术后24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均高于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均短于术前,D-D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24 h FIB、FDP均高于对照组,APTT、PT均短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可促进产后恢复,明显减少出血,调节凝血功能,而不增加新生儿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氨甲环酸 高危妊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下载PDF
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危出血风险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抗凝应用
10
作者 丁家荣 张欢 +3 位作者 谌卫 赵君花 梁新蕊 郭志勇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2,共7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危出血倾向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中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具有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RRT治疗... 目的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危出血倾向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中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具有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RRT治疗的成年患者,共计61例。根据是否使用抗凝剂及抗凝剂种类分为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无抗凝组。观察抗凝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结果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组患者33例、无抗凝组患者28例,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将滤器和静脉壶中度以下凝血视为抗凝有效,其中甲磺酸萘莫司他组抗凝有效率明显高于无抗凝组(93.9%比28.6%,P<0.001),治疗过程中静脉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高于治疗前外周血APTT[(72.9±8.9)s比(42.3±6.6)s,P<0.001],同时也高于治疗过程中外周血APTT[(72.9±8.9)s比(43.0±5.5)s,P<0.001],而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外周血APT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6.6)s、(43.0±5.5)s、(42.3±5.6)s,P>0.05]。无肝素抗凝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静脉压升高值明显高于甲磺酸萘莫司他组(P=0.001),同时结束时跨膜压水平也高于甲磺酸萘莫司他组(P=0.003)。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中,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萘莫司他可用作高危出血倾向患者CRRT治疗安全且有效的抗凝剂,不会增加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出血风险 连续性血液净化 甲磺酸萘莫司他 抗凝药
下载PDF
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孙书光 麻来峰 仝朋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06-710,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01—2022-12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Hunt-Hess分级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的3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01—2022-12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Hunt-Hess分级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的3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7例,预后不良组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3个月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GCS评分(P=0.007)、Hunt-Hess分级(P=0.012)、改良Fisher分级(P=0.024)是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显示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改良Fisher分级越高,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预后越差;入院GCS评分越低,出院后3个月预后越差。结论患者入院GCS评分低、Hunt-Hess分级与改良Fisher分级高是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手术 高分级 HUNT-HESS分级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对高危产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及凝血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杨春杏 甘成亮 张莹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8期18-22,共5页
目的 研究高危产妇自然分娩后使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的作用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高危产妇,均行自然分娩,按入院顺序及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分娩后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分娩后给予... 目的 研究高危产妇自然分娩后使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的作用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高危产妇,均行自然分娩,按入院顺序及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分娩后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分娩后给予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比较两组产后30 min、2 h、12 h、24 h的出血量,产后1、3、5 d的宫底高度,产后恶露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观察组产后30 min、2 h、1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251.33±7.29)、(298.25±12.38)、(322.30±16.25)、(339.63±23.09)ml,少于对照组的(282.56±10.23)、(345.13±18.09)、(386.31±20.32)、(426.52±29.57)ml(P<0.05)。观察组产后3、5 d的宫底高度分别为(15.92±2.55)、(13.72±2.31)cm,均低于对照组的(18.13±2.23)、(15.63±2.52)cm(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TT均较本组治疗前缩短, FIB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PTT、PT、TT短于对照组, 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6.16±1.03)d、恶露完全消失时间(5.46±0.75)周均短于对照组的(8.27±1.16)d、(6.33±1.02)周(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结论 高危产妇自然分娩后使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凝血因子,促进子宫复旧,改善恶露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产妇 自然分娩 缩宫素 马来酸麦角新碱 产后出血 凝血因子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出血情况的影响
13
作者 黄雪浪 谢林娜 石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就诊的100例高危妊娠且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就诊的100例高危妊娠且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经相关药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及出血情况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后1、2、24 h的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且产后出血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产后出血情况,同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高危妊娠
下载PDF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田延收 杨姣姣 +1 位作者 周丽华 王炳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888-3892,共5页
目的构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对临床的启发。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初诊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发生组,以1∶1比例同期选取门诊复查的未发生脑出... 目的构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对临床的启发。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初诊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发生组,以1∶1比例同期选取门诊复查的未发生脑出血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8例纳入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脑出血发生的可能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与验证。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分级、H型高血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病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自我损耗源量表(ED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分级、H型高血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EDS-S评分、PSQI评分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HPLP-Ⅱ评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评价与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校准度为0.874。结论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分级、H型高血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EDS-S评分、PSQI评分及HPLP-Ⅱ评分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独立相关,基于上述指标构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对脑出血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模型,并指导后续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中老年 风险因素 nomogram模型 预测
下载PDF
甲磺酸萘莫司他对高出血风险血液净化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15
作者 孙梦 那雪凝 冯婷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5期91-94,共4页
目的 研究高出血风险血液净化患者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3年7—12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出血风险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4%枸橼酸钠抗凝... 目的 研究高出血风险血液净化患者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3年7—12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出血风险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4%枸橼酸钠抗凝,观察组予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相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管路与透析器凝血状况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净化患者的滤器平均寿命较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 甲磺酸萘莫司他可降低高危出血风险血液净化患者的出凝血风险,延长滤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高出血风险 凝血功能 甲磺酸萘莫司他 枸橼酸钠 出血性并发症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联合氨甲环酸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
16
作者 马丽 张玉坤 张瑞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联合氨甲环酸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两组均常规使用缩宫素预...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联合氨甲环酸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两组均常规使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产后2、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TT、PT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宫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氨甲环酸能有效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可促进子宫收缩,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单用氨甲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氨甲环酸 高危妊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风险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司海霞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高危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2022年9月于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18例产后出血高风险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高危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2022年9月于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18例产后出血高风险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20U静脉滴注联合米索前列醇0.6mg口服,观察组予以缩宫素20u静脉滴注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体注射或臀部肌肉注射。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凝血因子和凝血功能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4.95,P<0.001),产后24h和2h出血量差值比较无明显差别(t=0.86,P=0.39);经治疗后两组间凝血因子和凝血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FⅦ、FⅧ和F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T和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9.79,P<0.001)。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降低产后出血高风险患者的2h产后出血量,调节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高危孕妇 产后出血 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高危初产妇剖宫产后发生PPH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吴葵艳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8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高危初产妇剖宫产后引发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富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高危初产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PPH分为发生组(19例)与未发生组(59例)。对两组患... 目的探究高危初产妇剖宫产后引发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富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高危初产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PPH分为发生组(19例)与未发生组(59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给予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通过自变量赋值后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回归方程以验证模型拟合度,在模型拟合度较好的情况下,提出预防性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体质量指数、学历、妊娠期糖尿病、孕周、人血白蛋白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血小板水平与PPH发生有关(P<0.05)。将以上差异项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前置胎盘、存在宫缩乏力、血小板水平≤100×10^(9)/L是高危初产妇剖宫产后发生PPH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高危初产妇剖宫产后发生PPH的危险因素方程,得到Logit(P)=-5.204+1.623×(年龄≥35岁)+0.824×(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715×(存在前置胎盘)+0.769×(存在宫缩乏力)+0.803×(血小板水平≤100×10^(9)/L)。利用模型系数Omnibus检验评价模型总体,χ^(2)=76.298,自由度=5,P<0.001,提示模型总体有意义;利用Hosmer-Lemesho检验对拟合优度效果予以质性评价,χ^(2)=7.601,DF=8,P=0.533,说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结论存在年龄≥35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血小板水平≤100×10^(9)/L因素的高危初产妇剖宫产后发生PPH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对其多加注意,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PPH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初产妇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T型橡胶引流管捆绑子宫下段联合多种子宫缝扎术在产后出血高危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9
作者 邝娟 张珍 +2 位作者 谢辉 陈瑜 杨津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T型橡胶引流管捆绑子宫下段联合多种子宫缝扎术在产后出血高危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行剖宫产手术的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止血... 目的 探讨T型橡胶引流管捆绑子宫下段联合多种子宫缝扎术在产后出血高危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行剖宫产手术的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止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止血处理,观察组采取T型橡胶引流管捆绑子宫下段联合多种子宫缝扎术处理。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橡胶引流管捆绑子宫下段联合多种子宫缝扎术能够提高产后出血高危剖宫产术中止血效果,降低近远期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高危 剖宫产 T型橡胶引流管捆绑子宫下段 子宫缝扎术
下载PDF
关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探讨
20
作者 王加青 李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兖州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 目的探讨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兖州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缩宫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后2、24 h出血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凝血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后2、24 h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热、恶心呕吐以及血压升高)总发生率(7.50%)低于参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PT、APTT、D-D以及Fbg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产后2、24 h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凝血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缩宫素注射液 高危妊娠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量 不良反应 凝血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