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9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铜抗菌不锈钢拉伸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EBSD分析
1
作者 赵广辉 郭淑茜 +3 位作者 薛子腾 王杰 李娟 裴文乐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0,共8页
目的研究含铜抗菌不锈钢拉伸性能,为工业生产中的成形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拉伸应变分别为5%、15%、30%、45%、60%、75%以及最后拉伸断裂时应变为81%条件下,采用岛津AGS-100KN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含铜抗菌不锈钢进行拉伸试... 目的研究含铜抗菌不锈钢拉伸性能,为工业生产中的成形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拉伸应变分别为5%、15%、30%、45%、60%、75%以及最后拉伸断裂时应变为81%条件下,采用岛津AGS-100KN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含铜抗菌不锈钢进行拉伸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分析含铜抗菌不锈钢拉伸断裂后的断口形貌以及拉伸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含铜抗菌不锈钢抗拉强度最大值为587.523 MPa,应变最大值为81%。拉伸断口与拉伸方向呈45°开裂,呈杯锥状,断裂模式是韧性断裂。结论随着应变的增大,低角度晶界逐渐增多,高角度晶界与孪晶逐渐减少,GOS值逐渐增大,Goss织构、S织构和R织构含量逐渐减少,Brass织构含量逐渐增加,拉伸断裂后的体积分数为23.3%。在拉伸后期,Copper织构和Brass织构含量较多,在拉伸过程中起到整体稳定协调微观组织作用的S织构不断减少,随应变的增大,组织内部协调变形加快,变形程度快速增大,从而导致S织构向Copper织构和Brass织构转变,出现板条状马氏体,存在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位错滑移、形变孪晶和形变诱导马氏体等多种变形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含铜抗菌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抗菌不锈钢 拉伸 微观组织 ebsd 织构 TEM
下载PDF
高强双相钢氩离子抛光EBSD制备研究
2
作者 王贞 袁玮 李媛媛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8期86-88,共3页
利用Gatan公司的685型多功能氩离子抛光镀膜仪对铁素体-马氏体高强双相钢EBSD样品进行制备。采用正交法研究了氩离子加速电压、抛光时间以及入射角度对高强双相钢EBSD衍射花样标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速电压、抛光时间及氩离子入... 利用Gatan公司的685型多功能氩离子抛光镀膜仪对铁素体-马氏体高强双相钢EBSD样品进行制备。采用正交法研究了氩离子加速电压、抛光时间以及入射角度对高强双相钢EBSD衍射花样标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速电压、抛光时间及氩离子入射角度的增加,可有效地降低砂纸打磨痕迹对EBSD衍射花样标定的影响,且花样标定率明显提高,试样表面平整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双相钢 ebsd 氩离子抛光 衍射花样
下载PDF
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损伤的EBSD分析
3
作者 车枫 孟亦圆 +1 位作者 林莉 罗忠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3,共7页
针对核电管道用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损伤,研究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采集与后处理参数对局域取向差(local misorientation,ML)的影响,基于优选参数探讨特征取向晶粒的损伤规律。结果表... 针对核电管道用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损伤,研究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采集与后处理参数对局域取向差(local misorientation,ML)的影响,基于优选参数探讨特征取向晶粒的损伤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步长、取向差平均范围(filter)及像素合并参数(binning)均影响ML测试结果,综合考虑晶粒尺寸、测试精度和效率等因素,优选确定binning 2×2,filter 11×11,测试步长为2μm或5μm。选取损伤程度不同的两个区域,〈111〉取向晶粒ΔM_(L)的峰值和平均值变化均高于〈101〉和〈001〉取向,〈101〉取向ΔM_(L)数值最小;同时,ML在小晶粒特别是晶界及交汇处数值较大。结合晶粒尺寸、晶界对变形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证实ML可以有效评价Z2CND18.12N钢的变形损伤,为发展基于多物理参量的材料以及结构损伤评价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疲劳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体取向 局域取向差
下载PDF
电解铜箔截面微观组织的EBSD分析
4
作者 韩俊青 武玉英 +1 位作者 刘树帅 刘相法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238,共6页
目的通过树脂包埋结合离子截面抛光的制备方法,实现铜箔样品的截面EBSD分析,进而利用截面EBSD分析方法探究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对铜箔进行包埋,使用加热平台使胶体凝固,对得到的包埋好的铜箔试样在砂... 目的通过树脂包埋结合离子截面抛光的制备方法,实现铜箔样品的截面EBSD分析,进而利用截面EBSD分析方法探究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对铜箔进行包埋,使用加热平台使胶体凝固,对得到的包埋好的铜箔试样在砂纸上进行截面打磨,放入截面离子抛光仪中进行离子切割,样品制备完成后,将样品取下。使用电子背散射(EBSD)作为电镜附件,进行晶体学取向的表征。结果结合截面微观组织的EBSD分析方法,分析了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解铜箔的晶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孪晶密度和位错密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抗拉强度在45 A/dm^(2)时达到最大547.05 MPa。结论该方法可以利用EBSD分析软件自动分析铜箔截面的晶粒粒度分布、孪晶密度等,并将这些微观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验证了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和性能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样品制备 截面离子抛光 电子背散射衍射 微观组织
下载PDF
Ti60钛合金中等轴α相变形机理的原位EBSD研究
5
作者 谭海兵 钟世林 +5 位作者 邓远灏 刘振 钟燕 田伟 李姝 汪亮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本文通过热处理得到了具有等轴状α相的Ti60钛合金,并用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in-situ EBSD)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合金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机制。结果表明:该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以滑移为主导,主要滑移系为{0001}<1ˉ2ˉ1ˉ0>和{01... 本文通过热处理得到了具有等轴状α相的Ti60钛合金,并用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in-situ EBSD)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合金单轴拉伸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机制。结果表明:该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以滑移为主导,主要滑移系为{0001}<1ˉ2ˉ1ˉ0>和{011ˉ0}<112ˉ0>,且前者早于后者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当拉伸应变超过10%时,{101ˉ2}<1ˉ011>孪晶开始启动,并进一步协调基体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0合金 原位ebsd 变形机制 滑移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Orange Peel Defect in St14 Steel Sheet by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被引量:7
6
作者 ShengquanCAO JinxuZHANG +1 位作者 JianshengWU JiaguangCHE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orange peel defect in the surface range of the st14 steel sheet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techniqu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orange peel defect in ... In this paper, the orange peel defect in the surface range of the st14 steel sheet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techniqu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orange peel defect in the st14 steel sheet was resulted from the local coarse grains which were produced during hot-rolling due to the critical deformation in dual-phase zone. During deep drawing, the coarse grains with {100}<001> microtexture can slip on the {112}<111> slip system to form bulging and yields orange peel defects, while the coarse grains with {112}<110> orientation do not form the defect as the Schmid factor of {112}<111> slip system in it equals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 Orange peel defect Stl4 steel MICROTEXTURE
下载PDF
Analysis of surface orange peel of aluminum-alloy automobile sheet by using of EBSD and X-ray diffraction 被引量:7
7
作者 Ma Mingtu Sun Zhifu +2 位作者 Wang Zhiwen Lu Hongzhou Zhou Mingbo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2年第6期7-11,37,共6页
The formation cause of orange peel of aluminum-alloy automotive sheet after tensile deformation was analys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format... The formation cause of orange peel of aluminum-alloy automotive sheet after tensile deformation was analys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formation cause of surface orange peel after tensile deformation related to product texture and nonuniform deformation during the tensile process.The grain size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deformation uniform and texture formation.Coarse grains were easy to produce nonuniform deformation and texture,which would produce surface orange peel after tensile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ALLOY automotive sheet orange peel TEXTURE ebsd X-ray diffraction
下载PDF
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南东缘红山岩体“拖尾”构造的成因探究——基于石英EBSD组构的分析
8
作者 杜勇 王国灿 +2 位作者 晏文博 杨习俊 叶修锋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地质填图厘清了达尔布特断裂为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的左行走滑断裂,红山岩体侵入于晚石炭世早期,前者左行错移改造红山岩体形成了“拖尾”构造。采用野外观察达尔布特断裂伴生构造和红山岩体中发育的剪切构造特征,与基于岩体碱长花... 通过地质填图厘清了达尔布特断裂为形成于晚石炭世晚期的左行走滑断裂,红山岩体侵入于晚石炭世早期,前者左行错移改造红山岩体形成了“拖尾”构造。采用野外观察达尔布特断裂伴生构造和红山岩体中发育的剪切构造特征,与基于岩体碱长花岗岩石英EBSD组构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红山岩体“拖尾”构造的成因进行探究。探究结果表明,红山岩体“拖尾”变形构造是达尔布特断裂左行走滑脆性剪切错移红山岩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布特断裂 左行走滑 脆性剪切 “拖尾” ebsd组构分析
下载PDF
Twin-twin geometric structure effect on the twinning behavior of an Mg-4Y-3Nd-2Sm-0.5Zr alloy traced by quasi-in-situ EBSD
9
作者 Yunwei Gui Quanan Li +1 位作者 Yibei Xue Lingxiao Ouyang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381-1392,共12页
W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Mg-4Y-3Nd-2Sm-0.5Zr alloy by quasi-in-situ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along with several strains under compression tests,which provided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inf... W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Mg-4Y-3Nd-2Sm-0.5Zr alloy by quasi-in-situ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along with several strains under compression tests,which provided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win-twin geometric structure on the twinning behavi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were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magnesium alloys(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ngth reaches 402.5 MPa)due to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Sm and Nd elements addition on solution strengthening,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and grain refinement.Combined with the quasi-in-situ EBSD technique,two different twin-twin geometric structures,‘parallel structure’and‘cross structure’,were observed directly in the alloy.In the later stage of deformation,for‘parallel structure’,residual stress and a large number of dislocations mainly existed in the twin boundary and tip position.For the‘cross structure’,there was a lot of dislocation density in the interior of twins after fusion.The twin growth rate of‘parallel structure’wa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cross structure’because the stress of twin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tip of twin.When the movement for the tip of twin was blocked,the growth rate of twin would be obviously decreased.Moreover,the‘cross structure’was easy to produce closed space.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surrounding twins,the confined space was easy to stress concentration,thus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twins.At the same time,the‘cross structure’of twins needed a more external force to continue to deform,which also served as a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RE alloy Mechanical testing TWINNING Quasi-in-situ ebsd
下载PDF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magnesium bicrystals with symmetrical 90°<1120>tilt grain boundaries analysed by large area EBSD mapping
10
作者 Kevin Bissa Talal Al-Samman Dmitri A.Molodov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56-1566,共11页
Grain boundari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s.Their response to deformation is however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how they accommodate lattice rotation of adjo... Grain boundari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formation of polycrystals.Their response to deformation is however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how they accommodate lattice rotation of adjoining crystallites by changing their structure and geometry.The current study thus investigates the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Mg bicrystals with 90°<1120>symmetric tilt boundary strained in plane-strain compression up to different final strains.Due to the initial soft orientation of the two crystals,activation of basal slip in each crystal gave rise to lattice rotation around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towards the compression direction of the channel-die.Hundreds of single EBSD maps with a small step siz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GB region and stitched together to produce large panoramic maps of a macroscopic scale.Although very time-consuming,this technique has proven useful in clarifying the origin of the non-uniform deformation zone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grain boundary and explains the mechanisms,by which the grain boundary was able to cope with the imposed strain before fracture.Interestingly,several variants of extension twins were observed as an addition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despite having negative Schmid factors.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ir resulting combined shea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sample coordinate system revealed an alignment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channel-die,therefore justifying their nucl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orama ebsd Plain strain compression Lattice rotation Magnesium bicrystal Anomalous twins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1例
11
作者 胡婷婷 王后云 +2 位作者 徐小雯 王芳 杨俊鸿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40-945,共6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思路,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方法依据文献证据制定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过程1例,并进行相应的文献...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思路,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方法依据文献证据制定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过程1例,并进行相应的文献复习。结果通过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施行护理干预后,献血者感受良好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未再出现红细胞溢出,血小板成功采集。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系统性总结红细胞溢出的发生率、原理、原因、处理方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及心理护理方法等。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红细胞溢出偶有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可帮助血站工作人员快速鉴别出原因并正确处理,避免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以获得良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红细胞溢出 不良反应 护理
原文传递
单晶铜拉拔过程组织及织构演变
12
作者 刘劲松 周岩 +4 位作者 王松伟 宋鸿武 彭庶瑶 霍建平 彭晓飞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3,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单晶铜线材在冷拉拔过程中不同位置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到变形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冷型下引连铸装置制备得到ϕ8 mm高纯铜铸态杆坯,并在大拉机中进行多道次拉拔,获得了真应变分别为0.5、1.3、2、2.7和3.... 目的通过分析单晶铜线材在冷拉拔过程中不同位置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到变形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冷型下引连铸装置制备得到ϕ8 mm高纯铜铸态杆坯,并在大拉机中进行多道次拉拔,获得了真应变分别为0.5、1.3、2、2.7和3.4的铜线样品;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别对铸态及拉拔态试样纵截面的显微组织以及织构进行观测。结果拉拔开始后,在试样纵截面上部的次表层率先观察到与轴向呈45°的滑移带,试样下部开始分裂出平行于拉拔方向的柱状晶。随着应变的增加,位于次表层的滑移线数目显著增多,滑移带间距更加紧密,随后在试样芯部也观察到与轴向呈30°的滑移带,试样边部晶粒的裂化程度更加显著,形成大量平行于轴向的纤维晶粒。当真应变增加至3.4时,少量倾斜于轴向的晶粒在外力作用下被拉至与轴向平行,最终形成致密的纤维组织。在整个拉拔过程中,铜线纵截面上下2个边部由初始的<001>织构先后演化出<114>、<112>、<433>、<111>织构,芯部演化出<112>、<111>织构。结论在拉拔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变形程度不同,组织及织构的演变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总体表现为,线材边部比芯部变形程度更加剧烈,组织纤维化程度更高,织构演变也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铜 冷拉拔 微观组织 织构演变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下载PDF
HR3C奥氏体耐热钢晶界蠕变损伤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13
作者 胡正飞 张家乐 张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18,共8页
对不同条件下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蠕变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蠕变沿晶破坏行为和损伤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蠕变速度下材料的晶粒尺寸基本不变,未产生择优取向,但高蠕变速度条件下... 对不同条件下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蠕变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蠕变沿晶破坏行为和损伤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蠕变速度下材料的晶粒尺寸基本不变,未产生择优取向,但高蠕变速度条件下部分孪晶界演变成一般晶界,而低蠕变速度下原始孪晶结构基本保持不变。EBSD分析结果清楚地反映了微观蠕变应变的不均匀性。沿晶微裂纹和蠕变空洞的产生和扩展是最显著的损伤特征,这些损伤现象与不同蠕变速度下的蠕变机制及晶界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耐热钢 蠕变 损伤特征 晶界 电子背散射衍射
下载PDF
EBSD技术结合背散射电子成像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宁 黄天林 +2 位作者 周正 栾佰峰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以桥梁用过共析珠光体钢微观组织结构和冷轧高纯镍退火再结晶行为的研究为例,系统阐明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背散射电子(BSE)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在EBSD面扫之前,先用BSE成像技术观察晶粒尺寸,发现缺陷、形变区... 本文以桥梁用过共析珠光体钢微观组织结构和冷轧高纯镍退火再结晶行为的研究为例,系统阐明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结合背散射电子(BSE)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在EBSD面扫之前,先用BSE成像技术观察晶粒尺寸,发现缺陷、形变区及再结晶晶粒等区域,然后用EBSD技术设定合理的扫描区域大小及扫描步长对感兴趣区域进行晶体取向标定。EBSD与BSE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晶体取向成像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BSE ECC SEM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岩石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组构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68
15
作者 刘俊来 曹淑云 +1 位作者 邹运鑫 宋志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38-1645,共8页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现代构造地质学与显微构造分析领域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与现代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设备结合,可以对块状样品中微米或纳米级尺度的颗粒进行晶体结构分析,从而使微观结构、微区成分与结晶学优选数...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现代构造地质学与显微构造分析领域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与现代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设备结合,可以对块状样品中微米或纳米级尺度的颗粒进行晶体结构分析,从而使微观结构、微区成分与结晶学优选数据结合起来,能够更精细地对比研究矿物和岩石显微构造,为岩石显微构造分析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分析了EBSD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样品制备和工作程序。介绍了石英组构测量,极细粒物质(微角砾岩)的组构特点,二轴晶矿物(角闪石)的组构、变形机制和金属硫化物组构分析的应用实例,对于应用EBSD系统开展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显微构造 组构 造岩矿物 硫化物
下载PDF
岩石组构学研究的最新技术——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被引量:56
16
作者 徐海军 金淑燕 郑伯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岩石组构分析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理解许多地质过程非常关键。岩石组构学的理论研究和测试技术手段都有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近十几年来,装备在扫描电镜上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新技术日臻成熟,已经成为地球... 岩石组构分析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理解许多地质过程非常关键。岩石组构学的理论研究和测试技术手段都有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最近十几年来,装备在扫描电镜上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新技术日臻成熟,已经成为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组构分析的强有力手段。作为革命性的新技术,EBSD的量化显微构造数据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相鉴定、变形机制、位错滑移系、结晶学优选方位(CPO)和变质过程研究等。本文介绍了池际尚教授在开拓我国岩石组构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贡献,同时阐述了EBSD的仪器组成、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及其与费氏台、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和透射电镜优缺点的对比,并展示了该方法在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组构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构 ebsd CPO 榴辉岩 石榴石 绿辉石
下载PDF
EBSD及其在钢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小立 庄传晶 +3 位作者 吉玲康 冯耀荣 霍春勇 赵文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9,共4页
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材料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钢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利用其在高钢级管线钢领域进行研究的切入点和一些研究结论,并介绍了原位EBSD新技术。
关键词 ebsd 取向 织构 管线钢
下载PDF
EBSD分析技术在镁合金晶粒尺寸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汪炳叔 辛仁龙 +2 位作者 黄光杰 陈兴品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分别使用金相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自动分析技术对AZ31镁合金轧制退火态样品进行晶粒尺寸表征,发现用金相法统计晶粒尺寸时,受制样手段和相机分辨率的影响,有些晶界很模糊,造成统计的晶粒度偏大。而用EBSD技术可重构出清晰的晶界,... 分别使用金相法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自动分析技术对AZ31镁合金轧制退火态样品进行晶粒尺寸表征,发现用金相法统计晶粒尺寸时,受制样手段和相机分辨率的影响,有些晶界很模糊,造成统计的晶粒度偏大。而用EBSD技术可重构出清晰的晶界,进行快速便捷的自动表征。在处理EBSD数据时,对如何消除取向噪声及伪对称性对晶粒尺寸表征中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晶粒尺寸 取向噪声 伪对称性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19
作者 陈绍楷 李晴宇 +1 位作者 苗壮 许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0-504,共5页
论述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的形成原理、花样包含的物理意义,并给出了EBSD在测定晶体取向、织构、取向关系、物相鉴定、应变分布、晶格常数及晶界性质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晶体取向 织构
下载PDF
轧制变形铝合金微观组织与织构的EBSD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永皞 姚宗勇 +1 位作者 黄光杰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通过EBSD技术对两种典型铝合金冷轧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进行了表征,分析概括了合金在不同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织构及取向差等的演变规律。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形变铝合金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形变铝合金 ebsd 微观组织 织构 取向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