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i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rape straw of plants grown in Se-amended soil 被引量:5
1
作者 JIA Wei ZHAO Xiao-hu +4 位作者 ZHAO Yuan-yuan XU Jia-yang MING Jia-jia CAI Miao-miao HU Cheng-xi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876-1884,共9页
Straw return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It not only utilizes agricultural waste but also introduce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into the soil. Selenium(Se)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in the human diet a... Straw return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It not only utilizes agricultural waste but also introduce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into the soil. Selenium(Se)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in the human diet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opularity of Se-enrich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Chinese market. Moreo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e-enrich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at have yet to be utiliz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Se addition in soil caused component changes in the DOM extracted from rape straw. DOM extracted from rape straw grown in soil with four Se levels(0, 0.1, 0.5 and 1.0 mg Se kg-1 soil) was characterized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FTIR spectroscopy. The UVvisible spectra revealed that 0.1 mg Se kg-1 soil reduce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DOM and caused the presence of more irreplaceable aromatic structures in the substituent groups of the DOM, while 0.5 and 1.0 mg Se kg-1 soil only reduced the DOM molecular weight.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Se improved the humification degree but reduced the aromaticity of DOM. FTIR spectra proved that Se altered the contents of carboxylic acids, amino acids, alcohols and aromatic heterocycles in DOM, which were maximized in the 0.5 and 1.0 mg Se kg-1 treatment groups. We concluded that Se application could change the composition of DOM extracted from rape straw, potentially impacting the nutrient bioavailability in soil. This study provides basic data on Se-enriched rape straw utilization for eco-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I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rape straw SELENIUM SPECTROSCOPY
下载PDF
Effects of rape straw and red mud on extract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admium in a calcareous soil 被引量:1
2
作者 Junxing YANG Liqun WANG +4 位作者 Jumei LI Dongpu WEI Shibao CHEN Qingjun GUO Yibing M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19-428,共10页
Screening of cost-effective soil amendments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in situ" remediation techniques for cadmium (Cd) contaminated soils.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soil amendments, including red mud, a by-product o... Screening of cost-effective soil amendments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in situ" remediation techniques for cadmium (Cd) contaminated soils.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soil amendments, including red mud, a by-product of the alumina industry, and acid-treated, nano-treated by nanoparticle milling, nano and acid-treated red muds, zeolite, corn straw, and rape straw, were evaluated to immobilize Cd in two added levels (2 and 5 mg Cd·kg^-1 soil) in a calcareous soil by single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s and by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pot experimen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ruciferous rape straw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soluble, extractable Cd in soils, and Cd in cucumber plants, and i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gramineous corn straw. Also, red mud generally decreased the extracta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d added to calcareous soils more effectively than zeolite. Furthermore, the efficiency of red mud could be increased by the treatment of nano-particle milling due to the increase in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red mud. It is potential to use rape straw and red mud as soil amendments to develop a cost-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 situ" rernediation technology for Cd mildly contaminated calcareous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mud rape straw CADMIUM IMMOBILIZATION calcareous soil
原文传递
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品质及其牛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赵娜 郭万正 +5 位作者 樊启文 黄静 杜恩存 陈芳 徐志宇 魏金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187,共7页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将油菜秸秆经高压、酶菌协同发酵、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复合法处理,并测定其营养成分,并选用3头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黑安格斯阉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油菜秸秆(RS)、高压...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将油菜秸秆经高压、酶菌协同发酵、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复合法处理,并测定其营养成分,并选用3头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黑安格斯阉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油菜秸秆(RS)、高压油菜秸秆(HPRS)、酶菌协同发酵高压油菜秸秆(SFHPRS)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和动态降解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SFHPRS的总能、粗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RS和HPRS(P<0.05);酶菌协同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油菜籽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相对饲草品质(RFQ)及饲草分级指数(GI)(P<0.05)。RS、HPRS、SFHPRS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72 h瘤胃降解率呈现出一致的规律,即SFHPRS>HPRS>RS,瘤胃消化0~72 h内SFHPRS的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RS、HPRS(P<0.05)。SFHPRS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快速降解部分、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RS、HPRS(P<0.05)。综上可知,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秸秆进行酶菌协同发酵后,总能、粗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采用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的复合法,能够更有效提高油菜秸秆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提升其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高压 酶菌协同发酵 尼龙袋法 瘤胃降解特性
下载PDF
油菜秸秆木质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果研究
4
作者 姜立春 蒋道玉 +3 位作者 唐邻凯 赵冬梅 卿逸 丁浦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9-86,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油菜秸秆木质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果。从油菜秸秆的还田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木质素高效降解菌株MS25,鉴定其为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基于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方法,对MS25菌株进行产酶特性探究及条件优化... 试验旨在研究油菜秸秆木质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效果。从油菜秸秆的还田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木质素高效降解菌株MS25,鉴定其为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基于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方法,对MS25菌株进行产酶特性探究及条件优化,并检验木质素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菌株最佳产漆酶(Lac)时间为5 d,产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时间为7 d,最佳温度为50℃,摇床转速为140 r/min,碳氮比为15,产MnP的最适pH值为5,产Lip和Lac最适pH值为6。优化后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50.22℃、碳氮比12.29、pH值6.21、该条件下Lip、MnP、Lac的活性分别为1984.89、774.87、291.74 U/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33.97%、33.28%、40.35%。最优条件下,秸秆、菌糠中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4.67%、43.29%。研究表明,菌株MS25可有效降解木质素,可作为油菜秸秆发酵的优质微生物,并可应用于饲料生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青霉属 油菜秸秆发酵 饲料生产 响应面优化
原文传递
猪粪油菜秸秆堆肥复合微生物菌系效果研究
5
作者 张鑫鹏 王信 +4 位作者 王亚艺 李铂坤 孙健 马玲春 李松龄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8,共10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青海地区油菜秸秆降解的复合菌系用于生产秸秆有机肥,对2株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tolerans)、1株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进行不同复合菌系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电导率、种... 为了筛选出适合青海地区油菜秸秆降解的复合菌系用于生产秸秆有机肥,对2株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tolerans)、1株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进行不同复合菌系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电导率、种子发芽指数、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纤维素及半纤维降解率,筛选出堆肥效果最优的复合菌系。结果表明,ABC处理组(耐盐芽孢杆菌H36-7-4:耐盐芽孢杆菌K1:耐寒短杆菌AH-5-1=1∶1∶1)堆体温度较对照组(不添加菌剂)高温期延长1 d,提前11 d进入降温期,堆肥最高温度比对照组高1.4℃;ABC处理组的pH、电导率(EC)值分别为8.04、1.32 mS/cm,较对照组低0.14、0.8 mS/cm;复合菌系ABC处理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肥第16天达到腐熟标准,堆肥结束时ABC处理组的种子发芽指数(129.47%)显著高于对照组(88.53%)(P<0.05);BC处理组(41.59%)和ABC处理组(40.28%)的有机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ABC处理组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2.06%、3.19%、1.63%;堆肥结束时,添加3株菌株的ABC处理组纤维素降解率为14.45%,半纤维素降解率为39.28%,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因而,添加的复合菌系ABC处理为适宜青海地区油菜秸秆堆肥的复合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系 油菜秸秆 堆肥 耐盐芽孢杆菌 耐寒短杆菌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秸秆资源作为生物质产业原料的潜力量化评估
6
作者 何聪彧 陈清健 +3 位作者 伏肖 杨茜云 易自力 薛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4-243,共10页
油菜(Brassica napus L.)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具有高纤维素含量、利用成本低等优点,合理的利用可为相关产业原料的供应提供重要保障。湖南省作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理论上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 油菜(Brassica napus L.)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具有高纤维素含量、利用成本低等优点,合理的利用可为相关产业原料的供应提供重要保障。湖南省作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理论上具备产业化开发的潜力。全面了解生物质产量潜力和原料品质的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该研究对湖南省油菜秸秆资源产量潜力和原料品质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基于此对油菜秸秆作为未来生物质产业原料的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菜秸秆年产量为660.47万t,其中以湘北(35.71%)和湘中地区(32.43%)贡献最大,产量潜力分别达到了235.84万t和214.21万t。湖南省油菜秸秆生物质原料品质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所有表征指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均很高(>0.50)。生物质原料品质差异主要表现在重金属含量方面(CV>5.00)。此外,油菜秸秆生物质在灰分含量(CV=3.02)、木质素含量(CV=1.17)和纤维素聚合度(CV=1.15)方面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基于测定的多项品质指标,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隶属函数的生物质生产潜力指数进行原料品质指标的归一化处理。从生物质生产潜力指数上看,湖南省油菜秸秆最适合生产半纤维素基产品,尤其是湘北地区的油菜秸秆(潜力指数为0.60)。总体上看,具备较高产量潜力和较优原料品质的湘北地区可作为全省油菜秸秆产业的先行原料供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产业 品质 油菜秸秆 生物基产品 生产潜力指数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西藏地区不同油菜品种(系)秸秆饲用品质分析
7
作者 李施蒙 袁玉婷 +1 位作者 王晋雄 南志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西藏不同油菜品种(系)秸秆的饲用品质。以西藏普遍种植的10个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秸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8个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秸秆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试验旨在探究西藏不同油菜品种(系)秸秆的饲用品质。以西藏普遍种植的10个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秸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8个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秸秆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油菜秸秆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粗灰分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钙含量、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磷含量与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秸秆营养品质综合得分排序为:藏油3号>104005>166052-1>京华165>藏油5号>藏油12号>山油2号>彭波黄>湘油420>127025-1。研究表明,初步筛选出了适合西藏地区的优质油菜品种(系)秸秆为藏油3号、104005、166052-1,结果可为西藏地区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油菜秸秆 饲用品质
原文传递
烟区不同类型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8
作者 肖丽霞 张玉琴 +6 位作者 刘春菊 谭效磊 凌爱芬 王德权 韩硕 马茹辉 孙延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28-35,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山东和四川烟区适合与烟草轮作的油菜品种,并分析其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通过采用尼龙网袋法,在室内模拟田间条件下对2种类型(白菜型和甘蓝型)的4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培养,观察秸秆的腐解过程和养分释放情况。结果显示,... 本研究旨在探讨山东和四川烟区适合与烟草轮作的油菜品种,并分析其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通过采用尼龙网袋法,在室内模拟田间条件下对2种类型(白菜型和甘蓝型)的4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培养,观察秸秆的腐解过程和养分释放情况。结果显示,培养前10 d,油菜秸秆快速腐解,各养分也快速释放,养分最终释放率表现为K>N>P>C;腐解进程中,秸秆碳氮比有所波动,但大致呈上升趋势;白菜型油菜秸秆的腐解程度、碳和氮的释放率高于甘蓝型油菜,而钾的释放率低于甘蓝型油菜,磷的释放率表现出地区差异;四川烟区油菜秸秆的腐解程度及碳、氮、磷素的释放率高于山东烟区,钾的释放率高于山东白菜型油菜;油菜秸秆腐解可显著提高供试土壤中有机质、氮、磷和钾素的含量,但不同烟区、不同类型油菜秸秆的增效程度有所差异。从秸秆还田利用的角度来看,2烟区中的白菜型油菜品种更适合与烟草轮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区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油菜秸秆 秸秆腐解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土壤养分 轮作种植 土壤改良
原文传递
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金迪 郭怀刚 +4 位作者 艾堂顺 雷然 孙千涛 朱家成 吴亚滨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为探究油菜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油菜新品系PW-1B的示范推广及油菜与花生的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以5个花生品种豫花22、豫花37、豫花65、远杂9102、濮科花9号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3、0.06、0.10 g/mL)油菜秸秆水浸液... 为探究油菜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油菜新品系PW-1B的示范推广及油菜与花生的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以5个花生品种豫花22、豫花37、豫花65、远杂9102、濮科花9号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3、0.06、0.10 g/mL)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水浸液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会抑制花生种子发芽势;低质量浓度的油菜秸秆水浸液处理增加了豫花22幼苗和濮科花9号幼苗的侧枝长、豫花65和濮科花9号幼苗的主茎高,随着质量浓度增加促进效应不显著,0.10 g/mL的水浸液显著抑制了豫花37幼苗的根长、豫花65幼苗的单株鲜质量;3种质量浓度水浸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远杂9102幼苗的根长。水浸液处理对远杂9102全部表现出化感促进效应,而对其他4个花生品种的化感作用则表现为低促高抑。豫花22、豫花65、远杂9102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豫花37、濮科花9号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水浸液质量浓度为0.03 g/mL时显著高于对照。水浸液处理后豫花22、豫花65幼苗的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降低,豫花37的POD活性降低。综上,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品种的化感效应因受试品种不同存在差异,且水浸液处理对远杂9102全部表现出促进效应,表明远杂9102更适合与油菜新品系PW-1B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水浸液 花生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油菜秸秆和玉米芯不同配比对鸡腿菇栽培的影响
10
作者 唐茂林 张洋 +2 位作者 王亚艺 李铂坤 李松龄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58-62,94,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青海省栽培鸡腿菇的配方,本研究以鸡腿菇Cc-900为试验材料,探究油菜秸秆和玉米芯不同配比对鸡腿菇生长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栽培鸡腿菇的最优配方为油菜秸秆20%、玉米芯68%、麦麸10%、石灰2%,料堆发酵腐熟快,经发酵腐... 为筛选出适宜在青海省栽培鸡腿菇的配方,本研究以鸡腿菇Cc-900为试验材料,探究油菜秸秆和玉米芯不同配比对鸡腿菇生长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栽培鸡腿菇的最优配方为油菜秸秆20%、玉米芯68%、麦麸10%、石灰2%,料堆发酵腐熟快,经发酵腐熟后栽培料的C/N为27.66,发菌期和覆土期分别缩短至11 d、39 d,子实体的农艺性状中单菇重量可达35.87 g,鸡腿菇产量为12.40 kg/m^(2),此配方下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可达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鸡腿菇栽培 产量 生物转化率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娜 魏金涛 +5 位作者 郭万正 樊启文 黄静 陈芳 金枫 徐志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5-64,共10页
利用体外模拟瘤胃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体外瘤胃产气、营养成分体外降解率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将油菜秸秆粉碎(A组)、高压处理(B组)、酶菌协同发酵(C组)、固态二次发酵(D组)。以... 利用体外模拟瘤胃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体外瘤胃产气、营养成分体外降解率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将油菜秸秆粉碎(A组)、高压处理(B组)、酶菌协同发酵(C组)、固态二次发酵(D组)。以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成年黑安格斯阉牛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模拟瘤胃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C、D组的总能、粗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C、D组饲草分级指数显著高于A、B组(P<0.05);B组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显著提升(P<0.05),C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提高55.29%、43.20%、256.62%;D组的粗蛋白体外降解率达到79.31%。D组的12、24、36、48、72 h体外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体外产气的甲烷(CH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组和C组的二氧化碳(CO_(2))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D组(P<0.05)。体外发酵24 h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为D组>B组>C组>A组(P<0.05),体外发酵72 h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A、B组显著高于C、D组。体外发酵24 h时D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处理油菜秸秆均可以使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综上,酶菌协同发酵及固态二次发酵处理均能明显改变油菜秸秆营养成分,其中酶菌协同发酵后的油菜秸秆瘤胃发酵效果较好,更易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处理方式 饲用价值评定 体外产气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镉铅污染下油菜和玉米食用安全性与秸秆资源化利用风险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卫红 梁斌 宋怀庆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55-61,共7页
针对镉、铅污染土壤种植的油菜和玉米存在食用安全性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风险问题,进行了土壤镉浓度梯度为0.3,2,3,25,50,75,100,125 mg/kg与铅浓度梯度为100,200,400,800,1600,2200 mg/kg的盆栽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条件下油菜籽镉含量... 针对镉、铅污染土壤种植的油菜和玉米存在食用安全性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风险问题,进行了土壤镉浓度梯度为0.3,2,3,25,50,75,100,125 mg/kg与铅浓度梯度为100,200,400,800,1600,2200 mg/kg的盆栽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条件下油菜籽镉含量最高为7.03 mg/kg,低于安全临界值18.33 mg/kg;但浓度为25~125 mg/kg的土壤镉污染可能会造成玉米籽粒镉超标。即使在铅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情况下,菜籽油的铅含量超标风险也较大;但浓度为100~2200 mg/kg的土壤铅污染下,玉米籽粒的铅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2)油菜和玉米秸秆满足植物性饲料原料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上限分别为0.93,1.60 mg/kg;而满足有机肥料限量标准对应的土壤镉含量临界值分别为2.53,3.05 mg/kg。要保证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主料的安全,种植油菜和玉米的土壤镉含量应分别低于0.61,1.31 mg/kg。(3)油菜和玉米秸秆的铅含量最低分别为54.77,101.29 mg/kg,最高分别为146.81,153.64 mg/kg,均超过了饲料和有机肥料的铅含量标准,但低于作为食用菌培养主料的铅含量临界值240 mg/kg。研究表明:(1)从食用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应重点关注玉米籽粒的镉含量和菜籽油的铅含量是否超标。(2)对土壤镉污染比较严重地区的油菜和玉米秸秆最好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避免养畜、还田和种植食用菌之类的资源化利用。(3)铅污染下油菜和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和有机肥料均存在较高风险,但其作为食用菌培养主料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铅污染 油菜 玉米 食用安全性 秸秆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油菜秸秆对置双螺旋埋覆还田装置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方 邓玮鸿 +2 位作者 罗历强 王俊凯 展森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17,共8页
为提升油菜秸秆还田埋覆均匀性,该研究结合油菜秸秆留茬高、秆茎粗、腐解难的特点,采用粉碎-旋耕-埋覆还田组合工艺,设计油菜秸秆对置双螺旋埋覆还田装置。以埋覆秸秆质量分布变异系数和不同深度秸秆质量占比作为还田均匀性评价指标,采... 为提升油菜秸秆还田埋覆均匀性,该研究结合油菜秸秆留茬高、秆茎粗、腐解难的特点,采用粉碎-旋耕-埋覆还田组合工艺,设计油菜秸秆对置双螺旋埋覆还田装置。以埋覆秸秆质量分布变异系数和不同深度秸秆质量占比作为还田均匀性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对置双螺旋埋覆装置螺旋升角、转速、机具前进速度等参数及秸秆粉碎长度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埋覆秸秆质量分布变异系数影响的显著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秸秆粉碎长度、螺旋升角、转速、机具前进速度;上层土壤0~50 mm中的秸秆质量占比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秸秆质量逐渐减少;当螺旋升角为60°、埋覆辊转速为210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0.6 m/s、秸秆长度为6 cm时,0~50、>50~100和>100~150 mm土层土壤中秸秆含量分别为15.34、11.61和7.9 kg/m3,秸秆质量占比分别为43.97%、33.28%和22.75%,秸秆质量分布变异系数为26.43%,与正交试验的最好结果相比,上层土壤中秸秆质量占比降低2.36个百分点,下层秸秆质量占比提高7.18个百分点,秸秆质量分布变异系数降低12.6个百分点,秸秆还田均匀性和种床质量均有提高。研究结果为提高油菜秸秆还田均匀性提供了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秸秆 油菜 埋覆还田装置 优化
下载PDF
水稻秸秆和脲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宏 姚莉 +6 位作者 张奇 林超文 刘海涛 罗付香 王谢 杨璇 章淑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9-776,共8页
【目的】探讨紫色丘陵区水稻秸秆还田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磷酰三胺[NBPT, N-(n-butyl)thiophosphrictriamide]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通量、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定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 【目的】探讨紫色丘陵区水稻秸秆还田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磷酰三胺[NBPT, N-(n-butyl)thiophosphrictriamide]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通量、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定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尿素、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和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分两次施用,基肥期施60%,薹肥期施40%。通过通气法测定油菜地氨挥发量,并且分小区测定油菜产量。【结果】水稻秸秆用量从0增加到8000 kg/hm^(2)时,油菜地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由4.67 kg/hm^(2)增加到8.60 kg/hm^(2),而且随着秸秆用量的增加,氨挥发的损失也增加。添加1%NBPT后,油菜地氨挥发损失率显著下降,而且基肥期相比于薹肥期下降更明显。与传统施肥对比,秸秆用量为8000 kg/hm^(2)时才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但是水稻秸秆还田联合添加1%NBPT之后,水稻秸秆还田量为2000~8000 kg/hm^(2)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而且秸秆用量越多产量越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NBPT用量为1%时,水稻秸秆还田量8000 kg/hm^(2)左右时,油菜产量和环境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水稻秸秆 脲酶抑制剂 油菜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粗饲料组合添加支链挥发性脂肪酸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秀莲 姜菲 +6 位作者 高彦华 彭忠利 黄艳玲 黎小银 胡志斌 李博为 张康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70-7283,共1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不同比例油菜秸秆(RAS)和稻草(RIS)替代全株玉米青贮(WCS)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筛选出1种适宜组合后,继续研究添加不同种类支链挥发性脂肪酸(BCVFA)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1设置12个组,每组4个重...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不同比例油菜秸秆(RAS)和稻草(RIS)替代全株玉米青贮(WCS)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筛选出1种适宜组合后,继续研究添加不同种类支链挥发性脂肪酸(BCVFA)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1设置12个组,每组4个重复,各组底物组成分别为100%WCS、100%RAS、100%RIS、90%WCS+10%RAS、80%WCS+20%RAS、70%WCS+30%RAS、90%WCS+10%RIS、80%WCS+20%RIS、70%WCS+30%RIS、80%WCS+10%RAS+10%RIS、70%WCS+10%RAS+20%RIS及70%WCS+20%RAS+10%RIS,经体外发酵72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确定1种适宜组合。试验2选择1种适宜组合(70%WCS+20%RAS+10%RIS)为底物,添加0.3%BCVFA(干物质基础),设置对照组(不添加BCVFA)及7个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各试验组分别添加异丁酸(IB)、异戊酸(IV)、2-甲基丁酸(ME)、IB∶IV=1∶1、IB∶ME=1∶1、IV∶ME=1∶1及IB∶IV∶ME=1∶1∶1,经体外发酵72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及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RAS组和RIS组相比,70%WCS+30%RAS组pH显著降低(P<0.05),微生物蛋白(MCP)和丁酸含量以及干物质降解率(DMD)均显著提高(P<0.05),且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显著高于RAS组(P<0.05);80%WCS+20%RIS组pH显著降低(P<0.05),MCP、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DMD均显著提高(P<0.05),且NDFD显著高于RAS组(P<0.05);70%WCS+10%RAS+20%RIS组pH显著降低(P<0.05),MCP含量和DMD均显著提高(P<0.05);70%WCS+20%RAS+10%RIS组pH显著降低(P<0.05),MCP含量和DMD均显著提高(P<0.05)。综合比较,70%WCS+20%RAS+10%RIS组为适宜组合。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MC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IV∶ME组最高;挥发性脂肪酸方面,IB∶IV组和IB∶ME组丙酸和戊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养分降解率方面,对照组和IB∶IV∶ME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纤维素酶活性方面,IB∶ME组、IV∶ME组及IB∶IV∶ME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V∶ME组最高。综上所述,以70%WCS+20%RAS+10%RIS为底物添加0.3%BCVFA(IV∶IB∶ME=1∶1∶1)能有效改善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稻草 支链挥发性脂肪酸 体外瘤胃发酵 牦牛
下载PDF
不同制备条件下油菜秸秆生物炭用作缓释载体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洋 任奕林 +3 位作者 王浩杰 黄秋航 邢博源 曹红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3-902,共10页
为量化评价油菜秸秆生物炭用作缓释载体的潜力,采用高温裂解法,在不同磷酸体积分数(5%、10%、15%)、热解温度(450、550、650℃)和保温时长(40、80、120 min)下制备生物炭,探究其表面形态、官能团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 为量化评价油菜秸秆生物炭用作缓释载体的潜力,采用高温裂解法,在不同磷酸体积分数(5%、10%、15%)、热解温度(450、550、650℃)和保温时长(40、80、120 min)下制备生物炭,探究其表面形态、官能团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入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其用作缓释载体的潜力。结果表明,随着磷酸体积分数、热解温度和保温时长的增加,生物炭的炭得率、含水率、挥发分逐渐减小,而灰分、固定碳逐渐增大。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当磷酸的体积分数为10%、热解温度为450℃、保温时长为80 min时,制备的生物炭用作缓释载体的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理化性质 缓释潜力 灰色关联法 油菜秸秆
下载PDF
油菜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佼 李晓媛 +3 位作者 李滨伶 刘欢 刘钰洁 陆一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66-2476,共11页
以废弃油菜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分别在450℃、550℃、650℃条件下制备油菜秸秆生物炭(Rape Straw Biochar,RSB)RSB_(450)、RSB_(550)、RSB_(650),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序批试验研究了3种RSB吸附水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并结合... 以废弃油菜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分别在450℃、550℃、650℃条件下制备油菜秸秆生物炭(Rape Straw Biochar,RSB)RSB_(450)、RSB_(550)、RSB_(650),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序批试验研究了3种RSB吸附水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动力学、等温线、热力学分析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RSB的碳化、芳香化程度随着热解温度的提升而增加,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孔径也随之增大。当溶液初始pH值为8,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RSB_(450)、RSB_(550)、RSB_(650)投加质量分别为0.7 g、0.6 g、0.4 g时,经过21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氨氮去除率均超过95%。3种RSB对氨氮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ΔG^(θ)<0、ΔH^(θ)>0、ΔS^(θ)>0,表明吸附是自发、吸热、熵增推动的过程。吸附机理涉及静电引力、离子交换、阳离子-π键作用、氢键作用、孔隙填充等。RSB_(650)对氨氮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2.508~20.092 mg/g,比RSB_(450)、RSB_(550)分别提高了1.39~1.76倍、0.49~0.66倍,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可作为高效去除水中氨氮的优势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油菜秸秆生物炭 热解温度 氨氮 吸附
原文传递
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悦 刘保华 +3 位作者 张繁 曹琛 张施龙 廖贤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3-608,共6页
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纤维切成10~15 mm、>15~20 mm、>20~25 mm、>25~30 mm等4种长度,以体积掺量分别为0.2%、0.4%、0.6%、0.8%掺入混凝土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观察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25、50、75、100次的表观形貌,测定... 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纤维切成10~15 mm、>15~20 mm、>20~25 mm、>25~30 mm等4种长度,以体积掺量分别为0.2%、0.4%、0.6%、0.8%掺入混凝土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观察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25、50、75、100次的表观形貌,测定其质量和动弹性模量,研究油菜秸秆纤维长度和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对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油菜秸秆纤维长度>15~20 mm、体积掺量为0.2%时,混凝土的抗剥落能力最强,冻融循环100次后,其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93.1%,较普通混凝土的提高34.4%,抗冻性能最佳;威布尔分布模型和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过程,一元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精度均大于0.98;仅考虑冻融劣化作用,抗冻性能最佳组的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4倍,在哈尔滨使用寿命可达16.7 a、拉萨可达17.3 a、石家庄可达36.7 a、长沙可达136.1 a、上海可达189.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 抗冻性能 相对动弹性模量
下载PDF
油菜秸秆生物炭强化好氧活性污泥体系污水脱氮效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佼 李舒昕 +4 位作者 陆艳红 唐艺 李雪梅 黄琴 陆一新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7,12,共8页
为提高好氧活性污泥体系的污水脱氮效能,向序批式反应器内分别投加300,500,700℃条件下热解制备的油菜秸秆生物炭(RBC_(300)、RBC_(500)、RBC_(700)),并考察其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RBC_(700)投加量为1.0 g/L时,好氧活性污泥体系的... 为提高好氧活性污泥体系的污水脱氮效能,向序批式反应器内分别投加300,500,700℃条件下热解制备的油菜秸秆生物炭(RBC_(300)、RBC_(500)、RBC_(700)),并考察其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RBC_(700)投加量为1.0 g/L时,好氧活性污泥体系的平均NH_(4)^(+)-N、TN去除率分别为95.1%、84.5%,比未投加RBC_(700)时分别提升了19.2,51.8个百分点。RBC_(700)对NH_(4)^(+)-N的吸附量分别是RBC_(300)、RBC_(500)的1.8,1.3倍,载膜量分别是RBC_(300)、RBC_(500)的4.5,1.9倍,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投加RBC_(700)的好氧活性污泥体系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脱氮效率和更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因此,700℃条件下热解制备的油菜秸秆生物炭应用于好氧活性污泥体系强化脱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活性污泥 生物炭 油菜秸秆 脱氮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油菜秸秆饲料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战霞 李斌斌 +1 位作者 郭慧静 贾文婷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5期5-10,共6页
为提升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营养水平,本研究选择不同益生菌混合发酵,对油菜秸秆与苜蓿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饲料进行发酵试验并优化工艺,并利用相关性综合评价对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油菜秸秆饲料最佳工艺为:苜蓿/油菜... 为提升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营养水平,本研究选择不同益生菌混合发酵,对油菜秸秆与苜蓿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饲料进行发酵试验并优化工艺,并利用相关性综合评价对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油菜秸秆饲料最佳工艺为:苜蓿/油菜秸秆为1∶2,接种量5%,菌种比例2∶1,发酵温度为20℃;经过优化后的发酵油菜秸秆,除缬氨酸外,苦味氨基酸含量均降低,而甜味氨基酸含量均升高,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均有明显的增加。该研究结果为油菜秸秆高值化利用、产业链延伸开辟新途径和新疆油菜秸秆饲料综合利用、产品升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益生菌 发酵 饲料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