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32 case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1
作者 Yu zhun Hu xue-song Long juan.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Sun Yat-sen Cardiovascular Hospital,ShenZhen,518001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4期187-187,共1页
Abstrac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as evaluated in 32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apectons and 32 control subjects using 24 hour ambulatory ECG.The resuitsshowed that indexes of time-ranged analysis and frequency-ranged a... Abstrac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as evaluated in 32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apectons and 32 control subjects using 24 hour ambulatory ECG.The resuitsshowed that indexes of time-ranged analysis and frequency-ranged analysisin angina pector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group(p【0.01)This indicates disturbance in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y in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TABLE angina peetoris HEART RATE vanabilihy
下载PDF
左卡尼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敏 杨明 +3 位作者 于洋 程波 朱磊 张苏川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520-523,共4页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 mg,po tid,持续30 d...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 mg,po tid,持续30 d;联合治疗组在尼可地尔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0 mg·kg-1·d-1,ivd,连用14 d。三组观察期均为30 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射血分数、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心电图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与尼可地尔组及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并显著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P<0.05);联合治疗组的TC、LDL、TG等低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治疗组与尼可地尔组在改善心绞痛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较安全可靠,为临床医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尼可地尔 联合用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原文传递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俊 王梦洪 +2 位作者 彭小平 危春英 路军 《中国医药》 2006年第8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临床副作用。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治疗6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率、血压、24h心电图情况以...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临床副作用。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治疗6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率、血压、24h心电图情况以及副作用。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减轻,无明显并发症状。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糖尿病 曲美他嗪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肖阳 张艳 孙铭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22-224,共3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临床症状不稳定,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血小板聚集形成动脉斑块,斑块不稳定,极易破裂,以及血管痉挛等而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病机为各...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临床症状不稳定,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血小板聚集形成动脉斑块,斑块不稳定,极易破裂,以及血管痉挛等而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病机为各种病因导致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形成胸痹心痛。其治疗通常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最近几年,临床上加大了对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地效果,该文将对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心痛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聪侠 牛小麟 +4 位作者 李永勤 董新 朱参战 张明娟 梁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心绞痛的机理。方法选择104例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前后分别...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心绞痛的机理。方法选择104例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内皮素-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的变化。结果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升高,内皮素-1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下降,其变化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可明显调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测定的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素-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的活性,从而有效的治疗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尿激酶 内皮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丽军 信栓力 +7 位作者 常超 王桂东 朱洁莹 李敏 李琴 王晓丽 张兰华 裴利敏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70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另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70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另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MCP-1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IL-6、MCP-1水平为(18.12±2.62)pg/L、(25.63±4.76)pg/L,显著高于SAP组的(14.98±2.54)pg/L、(21.78±4.53)pg/L(P<0.01),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11.68±2.51)pg/L、(15.71±4.34)pg/L(P<0.01)。结论血浆IL-6与MCP-1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下载PDF
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以及与混沌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冷永群 李雪松 +2 位作者 涂婉华 李超 谢燕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痰浊内阻型冠心病与混沌理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及中医病房住院的痰浊内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同期本院门诊体检者70例(男32例,女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监测动... 目的 探讨痰浊内阻型冠心病与混沌理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及中医病房住院的痰浊内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同期本院门诊体检者70例(男32例,女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监测动态心电图中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技术进行HRV分析,观察不同性别患者及健康人24 h NN间期标准差(SDNN)、5 min NN间期标准差(SDNN5)、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次数占NN间期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的平方根(RMSSD)、窦性R-R间期总个数除以R-R间期直方图高度得出的三角指数(TRIA)及夜间心率的变化.结果 痰浊内阻型冠心病组SDANN、TRI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DANN(ms):87.9±28.6比107.2±38.6,TRIA:445.5±157.6比523.1±170.4,均P〈0.01],其中以男性人群中SDANN(ms:93.8±29.1比113.7±39.4)降低较为显著,女性人群中SDNN(ms:123.5±43.6比144.3±38.2)、SDANN(ms:82.1±27.5比102.0±37.6)、TRIA(399.7±153.0比507.5±148.1)降低较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痰浊内阻型冠心病与混沌理论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心绞痛 痰浊内阻
下载PDF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薛鸿群 陈亚君 侯爱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 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口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3次/d,联合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片、长效硝酸脂类、辛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51例,予口服倍他乐克、肠溶... 目的 观察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口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3次/d,联合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片、长效硝酸脂类、辛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51例,予口服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片、长效硝酸脂类、辛伐他汀等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均减少,心电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美他嗪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曲美他嗪 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评价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丹 马延 +1 位作者 吴嘉瑞 张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6月1日,全面搜集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通过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累计876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可提高心绞痛疗效(RR=1.31,95%CI:1.22~1.40,P<0.000 01)和心电图疗效(RR=1.40,95%CI:1.24~1.59,P<0.000 01);但红花注射液不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浆黏度。仅4篇文献记录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刁利红 严洁 +2 位作者 易受乡 常小荣 林亚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3种不同治疗方法记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缺血性ST-T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3种不同治疗方法记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缺血性ST-T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电针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依据。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和Holter缺血性ST-T,尤以针药组疗效显著(P<0.05或P<0.01)。结论(1)单纯运用电针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有较好疗效,但针药结合效果更好;(2)电针内关穴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敬博 王孟赞 +3 位作者 孔祥泉 徐清波 肖庆忠 陈双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 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初步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方法选择老年SA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中CD... 目的观察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 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初步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方法选择老年SA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中CD+34细胞以鉴定EPC s,并进一步用倒置荧光显微镜鉴定F 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 ITC-UEAⅠ-)和D 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 i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 s。采用黏附能力测定试验、改良Boyden小室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分别观察EPC 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结果老年SA患者外周血中EPC s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也明显受损。SA组患者EPC s数量与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SA患者外周血中EPC s数量降低且功能减退,其数量降低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干细胞 心绞痛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及MMP-2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泰然 马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5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连续应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6和MMP-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均明显改善,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和MMP-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和MMP-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疗效确切,其作用基质可能与其显著降低炎性因子IL-6和MMP-2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栓通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凤兰 侯士瑞 +1 位作者 王秋芬 马利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S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7例符合ACS(不稳定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4例)。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共...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S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7例符合ACS(不稳定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4例)。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共1个月。对照组应用低分于肝素、阿斯匹林及调脂治疗,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等药物。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症状控制、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1个月内心肌梗塞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 心绞痛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楠楠 徐郡玲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观察盐酸伊伐布雷定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本院门诊就诊(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的24例SAP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各1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静息及最大运动量时... 目的 观察盐酸伊伐布雷定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本院门诊就诊(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的24例SAP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各12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静息及最大运动量时心率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 ①盐酸伊伐布雷定组的静息心率治疗前后分别为(75.4±2.5)次/min和(63.7±3.3)次/min(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治疗前(122.8±4.6)次/min降低至(105.4±5.1)次/min(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后的静息心率由(74.8±3.6)次/min降低至(64.5±4.1)次/min (P<0.05),最大运动量心率由(127.5±5.3)次/min降低至(114.8±6.4)次/min(P<0.05).静息心率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盐酸伊伐布雷定降低最大运动量时心率优于阿替洛尔组(P<0.05).②盐酸伊伐布雷定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3.45±1.24)次/周减少至(1.87±1.31)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7.55±3.88)min缩短为(2.13±4.11)min(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由(3.61±1.41)次/周减少至(2.11±1.53)次/周(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由(8.01±3.24)min缩短为(2.75±3.37)min(P<0.05).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运动耐量方面,盐酸伊伐布雷定组服药前为(368.65±122.32)s,服药12周后增加至(501.39±131.63)s(P<0.05);阿替洛尔组服药前为(371.35± 113.45)s,服药12周后增加至(467.49± 142.54)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同阿替洛尔一样可显著降低SAP患者心率、减少心绞痛发作,增加运动耐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阿替洛尔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旭燕 刘惠亮 +2 位作者 马春梅 荆丽敏 邱雪梅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诊断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4例冠脉造影阳性的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心绞痛类型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稳定...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诊断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4例冠脉造影阳性的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心绞痛类型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4例);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和三支病变组(64例),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测定各组患者hs-CRP和PWV,并将其分别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hs-CRP和PWV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的hs-CRP和PWV均显著高于SAP组[(6.86±1.36)mg/L:(3.75±1.03)mg/L,(11.59±1.32)m/s:(9.60±1.75)m/s,P均<0.05];双支病变组的hs-CRP和PWV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5.32±1.17)mg/L:(3.05±0.95)mg/L,(10.51±1.23)m/s:(9.84±1.62)m/s,P均<0.05],三支病变组的hs-CRP和PWV较双支病变组明显升高[(7.21±1.13)mg/L:(5.32±1.17)mg/L,(11.30±2.65)m/s:(10.51±1.23)m/s,P均<0.05]。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56,0.32,P均<0.01);PWV与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29,0.37,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PWV对诊断冠心病、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C+1444T与UAP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国平 沈丹丹 +7 位作者 戚猛 高磊 杨进 戴健 金鸣锋 戚传平 杨笛 张寄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相关性。方法:以142例UAP患者和307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相关性。方法:以142例UAP患者和307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CRP基因C+1444T多态性。结果: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17、0.061和0.131)。C等位基因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5%和92.8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结论: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CRP基因+1444C/T多态性与UA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基因多态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
原文传递
冠心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建军 冀秀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对照组单... 目的:观察冠心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2周为1个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服量)治疗前后心电图、24hHolte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冠心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 冠心病 不稳定型 心绞痛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建宁 王炎炎 《护理管理杂志》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关系及对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健康行为量表测量调查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评分分别为(106.46&#...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关系及对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健康行为量表测量调查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评分分别为(106.46±18.21)分和(128.08±23.25)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r=0.322,P<0.01)。结论应重视患者的压力调节、人际关系、躯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自我护理 健康行为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兰唐 曹树军 +4 位作者 胡硕强 王立中 王文斌 程国杰 韩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96-98,100,共4页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比分析36例VAP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AG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与SAP组比较,VAP组患者年龄较小(P<0.01),男性、吸烟、...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比分析36例VAP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CAG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与SAP组比较,VAP组患者年龄较小(P<0.01),男性、吸烟、合并心律失常的比率较高(P<0.05);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比率较低(P<0.05)。36例VAP患者中CAG显示有冠状动脉病变者32例(88.9%),其中固定狭窄≥50%者28例(77.8%),"正常"者仅4例(11.1%)。VAP组中下壁和后壁ST段抬高亚组24例,是前壁和高侧壁ST段提高亚组(12例)的2倍,缓慢性心律失常更多见(P<0.05)。VAP组中5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三支病变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36例VAP患者均完成了随访,2例患者仍偶有心绞痛发作,1例患者于出院后8个月时发生了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另1例患者于出院后15个月时猝死。结论 VAP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可发生于CAG正常的冠状动脉,更多发生于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少数VAP患者即使规范药物治疗,仍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变异型 冠脉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Ⅰ水平与心电图变化及冠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宁 周友根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肌钙蛋白Ⅰ(TnI)水平与心电图、冠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定量测定血TnI水平,分析其与患者ECG中ST段改变、冠脉造影中病变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随着ST段压低程度的加...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肌钙蛋白Ⅰ(TnI)水平与心电图、冠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定量测定血TnI水平,分析其与患者ECG中ST段改变、冠脉造影中病变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随着ST段压低程度的加深,TnI水平由0.30±0.08ng/ml升至0.82±0.09ng/ml(P<0.05);TnI水平与冠脉病变血管的支数无关,但随着狭窄的加重,其水平由0.38±0.09ng/ml升至0.78±0.26ng/ml(P<0.05)。结论TnI评价UAP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它与ST段压低程度呈正相关,并可提示冠脉狭窄程度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冠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