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音频谱图在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功能监测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文俐 屈雪蒸 +1 位作者 宋蓓 张瑞岩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期9-12,20,共5页
目的探求使用可穿戴设备获取心音频谱图,观察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患者心音频谱特征在左心室功能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因心血管疾病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2例MR患者,根据心脏超声MR反流束面积... 目的探求使用可穿戴设备获取心音频谱图,观察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患者心音频谱特征在左心室功能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因心血管疾病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2例MR患者,根据心脏超声MR反流束面积/左心房面积比值超过20%将其分为轻度MR组72例和中度及以上MR组30例。基于心音频谱图对心音持续时间、最大声强、最大心音振幅进行分析,并与心脏超声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音频谱图第一心音持续时间与收缩期持续时间比值(S11-S12/S11-S21)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r=-0.535,P<0.01),S11-S12/S11-S21用于判定LVEF降低(LVEF<50%)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56~0.924,P<0.01),截断值是55.50%,敏感度78.6%,特异度83.3%。结论心音频谱图提示,MR患者心脏收缩期第一心音持续时间占比与LVEF呈负相关性,在二尖瓣病患的心功能居家监测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心音频谱图 收缩期持续时间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在评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房功能中的应用
2
作者 程晓萍 万野 +2 位作者 张清连 祝春梅 邱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3D-STI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43例,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IMR分...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3D-STI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43例,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IMR分为冠心病组(55例)和IMR组(88例),另选择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3D-STI参数差异,分析3D-STI参数与左心房射血功能相关性以及诊断IMR的价值。结果 IMR组左心房前后径、左房左右径及左房上下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最大左心房容积,波谷点为最小左心房容积,收缩前左心房容积大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V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及径向应变(GRS)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IMR组患者GLS、GCS、GRS与LATEF、LAVpEF、LAaEF均呈正相关(P<0.05)。GLS诊断IM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5(95%CI:0.633~0.787,P<0.001);GCS诊断IMR的AUC为0.644(95%CI:0.559~0.722,P<0.001);GRS诊断IMR的AUC为0.643(95%CI:0.558~0.721,P<0.001);三者联合诊断IMR的AUC为0.882(95%CI:0.818~0.930,P<0.001);三者联合诊断IMR的AUC高于GLS、GCS、GRS单独诊断(P<0.001)。结论 3D-STI可准确评估冠心病IMR患者左房功能变化,GLS、GCS、GRS可作为鉴别IMR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左房射血分数 心肌应变
下载PDF
各向异性PCL/明胶复合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陈昱欣 王雅娟 +5 位作者 郑小凡 王富军 王璐 侯永泰 王盛章 李超婧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制备模拟人体原生瓣膜层状结构及力学各向异性的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不同质量配比的聚己内酯(PCL)和明胶为原料,通过调整各层纤维膜的纤维排列情况,顺序堆叠纺制3层结构的PCL/明胶复合支架。结果表明,PCL质量体... 为制备模拟人体原生瓣膜层状结构及力学各向异性的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不同质量配比的聚己内酯(PCL)和明胶为原料,通过调整各层纤维膜的纤维排列情况,顺序堆叠纺制3层结构的PCL/明胶复合支架。结果表明,PCL质量体积比为10%时,随着明胶质量分数增加,纤维直径和复合支架厚度随之增加,复合支架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抗拉强度减小。其中,PCL和明胶质量配比为5∶3的复合支架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6.98±3.01)MPa和(3.39±0.36)MPa,各向异性比约为7.96,接近原生主动脉瓣的力学各向异性比,其体外脉动流测试显示有效开口面积(EOA)为1.79 cm^(2)、平均跨瓣压差(MPD)为1.67 kPa(即12.52 mmHg)、反流分数(RF)为24.22%。同时,制备的复合支架溶血率均小于5%,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80%,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有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瓣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各向异性 静电纺丝 层状结构 弹性模量 极限抗拉强度 溶血率 有效开口面积(EOA) 平均跨瓣压差(MPD) 反流分数(rf)
下载PDF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马浩 张世成 +3 位作者 宋仰午 黄思源 赵栋 凤玮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评估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效果,并探讨不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纯行CABG治疗的1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终点为主要... 目的评估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效果,并探讨不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纯行CABG治疗的1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Kaplan-Meier分析评估患者免于MACCE的生存率,亚组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7.1±14.1)个月,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改善。手术死亡率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1年和2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5%和91.6%,免于MACCE的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2.1%。术前少量及中量的二尖瓣反流(2+或3+级)会增加MACCE的发生风险(P=0.021)和死亡率(P=0.007),左室射血分数<40%也增加了MACCE的发生风险(P=0.002)。结论单纯行CABG治疗左心室室壁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术后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室壁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二尖瓣反流
下载PDF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治疗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进展更新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沁纯 潘文志 周达新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4期310-314,340,共6页
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系指不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或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等相关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进程加速,AFMR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AFMR若不得到及时干预,预后极差,而既往A... 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系指不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或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等相关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进程加速,AFMR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AFMR若不得到及时干预,预后极差,而既往AMFR治疗多局限于药物保守策略,效果有限。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可能成为AFMR的一种有效干预手段。本文就AFMR的流行病学现状、预后结局及TEER在AFMR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心房颤动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下载PDF
二尖瓣反流对主动脉瓣流体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郭剑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有关心脏瓣膜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在临床上开展相对受限,体外测试的数据也尚显不足。该文利用可精细控制反流量的二尖瓣反流模型对一种主动脉瓣膜进行体外流体动力学性能研究。方法在固定心率、每搏输出量以及平均主动脉压的条件下,... 目的有关心脏瓣膜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在临床上开展相对受限,体外测试的数据也尚显不足。该文利用可精细控制反流量的二尖瓣反流模型对一种主动脉瓣膜进行体外流体动力学性能研究。方法在固定心率、每搏输出量以及平均主动脉压的条件下,逐步增加二尖瓣反流模型的反流量,对待测主动脉瓣膜进行流体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借助二尖瓣反流模型对机械式主动脉瓣膜(25AJ-501)的流体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主动脉瓣膜的有效瓣口面积及跨瓣压差均与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建立的借助可精细调节反流量的二尖瓣反流模型的测试方法,可以用于二尖瓣反流对主动脉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性能 二尖瓣反流模型 反流百分比 主动脉瓣 有效瓣口面积 跨瓣压差
下载PDF
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宏 覃军 +3 位作者 李隆贵 黄岚 宋耀明 耿召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701-2702,2705,共3页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合并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R)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初步探讨伴重度MR的巨大PDA介入封堵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行介入封堵合并重度MR的大PDA患者6例。分别于PDA封堵术后1周、1个月、3... 目的观察介入封堵合并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R)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初步探讨伴重度MR的巨大PDA介入封堵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行介入封堵合并重度MR的大PDA患者6例。分别于PDA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左室腔侧值、左室功能参数及二尖瓣返流面积变化。结果6例术前诊断大PDA合并中重度MR患者均行PDA封堵术,仅2例术后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随访至术后3个月消失。全组无溶血、封堵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封堵后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术后1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均较封堵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1个月LVEDD、MRA、LVEF较术后1周有进一步改善(P<0.01);LVEDD在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功能性二尖瓣返流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二尖瓣返流面积
下载PDF
点阵双极射频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成霞 孙林潮 +2 位作者 王一臣 鲁慧 郑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1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观察点阵双极射频在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7例存在面部皮肤老化征并要求改善的患者,采用点阵双极射频治疗仪进行3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治疗过程中记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对比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 目的:观察点阵双极射频在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7例存在面部皮肤老化征并要求改善的患者,采用点阵双极射频治疗仪进行3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治疗过程中记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对比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个月皮肤松弛、皱纹、肤色及光滑度的改变,并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47例患者均完成3次治疗,与治疗前相比,面部皮肤松弛、皱纹、肤色及光滑度改善50%以上者分别占61.70%、72.34%、51.06%及70.21%。共91.49%的患者对治疗满意或非常满意。VAS评分平均3.12分,不良反应限于轻微水肿、红斑、微小结痂,所有患者均无色素沉着、瘢痕等。结论:点阵双极射频用于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双极射频 皮肤年轻化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患者二尖瓣反流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平 龙梅菁 +7 位作者 周颖玲 陈勇驰 张璐 卓胜青 田相亭 杨辉剑 连环 靖林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建立详...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要求患者每年到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复诊并电话随访。随访2年后对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R程度与LVEF均值成负相关,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均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P〈0.05);(2)随访2年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房颤等多因素基础上,IMR组轻、中、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7%(1.4-4.1),2.7%(1.3-4.0),5.2%(3.5-6.9),趋势P值=0.04;NIMR组轻度、中度、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3.2%(1.6-4.8),3.0%(1.4-4.5),1.7%(-0.5-3.9),趋势P值=0.30。结论 MR返流程度越大,LVEF均值越低,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针对重度IMR患者的分层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其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左心室射血分数 随访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金文 吴勤 +1 位作者 杨欢 杨一峰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的患者12例。分别于动脉导...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的患者12例。分别于动脉导管结扎术后1周、3个月和1年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左室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MR/LA)的变化。结果:12例术前诊断PDA合并中、重度MR患者均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3月后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MR/L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VEDD术后1年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MR的PD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返流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 二尖瓣返流面积/左房面积
原文传递
斑点追踪技术对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保留左室射血分数患者左室心肌力学评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利霞 丛洪良 +3 位作者 关欣 李锡雪 康彬 彭玲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无症状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并且保留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的左室力学特征的早期变化。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52例无症状慢性重度AR并保留LVEF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时间约2.1~5.2年,中位随访时... 目的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无症状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并且保留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的左室力学特征的早期变化。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52例无症状慢性重度AR并保留LVEF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时间约2.1~5.2年,中位随访时间3.2年。随访主要终点是LVEF<50%。结果21例慢性重度AR患者达到了主要终点。与保留LVEF的重度AR相比,这些患者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17.6±3.3)vs(-19.5±1.3)%,P<0.05]、左室整体周向峰值应变(GCS)[(-18.6±2.1)比(-20.9±1.2)%,P<0.05]显著受损,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GLS是LVEF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当重度AR患者GLS值≥-17.75%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概率显著增加,ROC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在无症状慢性重度AR患者中,GLS、GCS的受损是左室功能障碍的初步迹象,GLS是LVEF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瓣反流 左室射血分数 应变
下载PDF
影响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林根 陈敏 吴旸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左房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返流速度、返流方向等超声参数对二尖瓣返流听诊诊断的可能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的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测定LVEF、返流速度等... 目的探讨左房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返流速度、返流方向等超声参数对二尖瓣返流听诊诊断的可能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的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测定LVEF、返流速度等超声参数,比较其在杂音组及无杂音组间统计学差异,分析其对听诊的可能影响。结果LVEF、最大返流速度、最大返流压差、左房内径、胸壁厚度等在杂音及无杂音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返流束偏心及居中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返流束贴壁与不贴壁返流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心功能低下、返流速度缓慢、胸壁厚、血流方向居中者不易闻及二尖瓣收缩期返流性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返流 收缩期杂音 彩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 射血分数 听诊
下载PDF
PECVD法低温制备纳米晶硅薄膜晶化特性的Raman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胜桦 陈城钊 +3 位作者 刘翠青 吴燕丹 李平 林璇英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以SiH4与H2为气源,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较低的温度(200℃)和较高的压强(230 Pa)下,在普通的玻璃衬底上制备出沉积速率达8×10-10m/s,晶化率大于60%的纳米晶硅薄膜.利用Raman谱分析硅烷浓度和射频功率对纳米晶... 以SiH4与H2为气源,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较低的温度(200℃)和较高的压强(230 Pa)下,在普通的玻璃衬底上制备出沉积速率达8×10-10m/s,晶化率大于60%的纳米晶硅薄膜.利用Raman谱分析硅烷浓度和射频功率对纳米晶硅薄膜的晶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晶化率、沉积速率与硅烷浓度和射频功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硅烷浓度的降低,即氢稀释率的提高,晶化率提高,而沉积速率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硅烷体积浓度为1%、射频功率为70 W时,获得晶化率接近70%的优质纳米晶硅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硅薄膜 晶化率 rf-PECVD RAMAN谱
下载PDF
应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茂贵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究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应用复方利... 目的探究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使用碘伏消毒清洁皮肤。参照组实施点阵激光治疗:设置能量密度10-20 mJ/cm^(2),光斑5 cm×5 cm,调整有关参数。瘢痕较深者,多次治疗,并调整能量密度。在治疗后冰敷2 h,使用湿润乳膏敷用。研究组应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设置频率是8-14 W,射频输出时间是400 ms、500 ms与600 ms,重复率设置为40%-60%,出针长度0.8-1.4 mm。治疗头在患处轻轻放置,不可用力。在治疗以后,贴敷医用面膜,持续20 min;3 d不能沾水,并继续敷医用面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次数,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对比治疗效果,并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瘢痕评分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同时还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微针射频 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 点阵激光
下载PDF
双液系相图实验中回流时间的摸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庆水 董金刚 叶霞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9-90,94,共3页
通过对双液系相图回流终点的探索,揭示了回流的规律,提出了实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相图 分馏效应 组分 沸点仪
下载PDF
低温高压快速生长纳米晶硅薄膜中氢的作用
16
作者 邱胜桦 陈城钊 +5 位作者 刘翠青 吴燕丹 李平 林璇英 黄翀 余楚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39-1842,共4页
以SiH4/H2为气源,用PECVD沉积技术,在低温(200℃)、高压下(230Pa)下制备出优质纳米晶硅薄膜。研究氢在高速生长纳米晶硅薄膜材料中的作用。实验表明,氢对纳米晶硅薄膜的高速生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氢稀释率由95%提高至99%,薄膜的... 以SiH4/H2为气源,用PECVD沉积技术,在低温(200℃)、高压下(230Pa)下制备出优质纳米晶硅薄膜。研究氢在高速生长纳米晶硅薄膜材料中的作用。实验表明,氢对纳米晶硅薄膜的高速生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氢稀释率由95%提高至99%,薄膜的晶化率由30%增大到70%,晶粒尺寸由3.0nm增大至6.0nm,而沉积速率却由0.8nm/s降低至0.3n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硅薄膜 氢稀释 晶化率 rf-PECVD
下载PDF
剩余分数在膀胱出口梗阻中应用的评价
17
作者 程文 周四维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评价剩余分数在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B型超声波检测仪及尿流参数自动检测仪对60名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门诊患者(尿潴留及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除外)进行排尿前尿量、剩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测定。分别用剩余分数、剩余尿... 目的 评价剩余分数在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B型超声波检测仪及尿流参数自动检测仪对60名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门诊患者(尿潴留及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除外)进行排尿前尿量、剩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测定。分别用剩余分数、剩余尿量与最大尿流率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剩余分数与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有极显著意义(r=-0.3425,P<0.01),剩余尿量与最大尿流率也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意义(r=-0.2587,p<0.05)。结论 剩余分数值越大,膀胱出口梗阻愈严重,膀胱排尿功能愈差。剩余分数较剩余尿量更能准确地反映膀胱出口梗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分数 膀胱出口梗阻 剩余尿量 最大尿流率 排尿功能 直线相关 神经原性膀胱 负相关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气液两相低温流体空泡率测量技术及其进展
18
作者 徐冬 龚领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7,共6页
对目前几种用于测量低温气液两相流空泡率方法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结构及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辐射法(射线吸收法)、微波法、射频法、电容法,分析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比较4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采用电容传感器测量气液两... 对目前几种用于测量低温气液两相流空泡率方法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结构及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辐射法(射线吸收法)、微波法、射频法、电容法,分析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比较4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采用电容传感器测量气液两相低温液体空泡率的优势及设计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空泡率 射线吸收法 微波法 射频法 电容法
下载PDF
二尖瓣反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大小及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喻丽华 哈玲梅 李学文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缺血性二尖瓣反流(mural regurgita-tion,MR)与左心室大小和功能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2000年3月-2006年2月共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5 d内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缺血性二尖瓣反流(mural regurgita-tion,MR)与左心室大小和功能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2000年3月-2006年2月共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5 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彩色多普勒定量测定其MR。根据彩超结果分为MR组81例及无MR组101例,分别对两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组81例患者中轻度反流70例,中、重度反流11例。MR组左心室内径显著高于无MR组(P<0.05),EF值显著降低(P<0.05)。MR组30 d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无MR组(P<0.05和P<0.01)。【结论】AMI患者MR的出现是左心室扩张和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超声心动图证实的MR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内径 心功能不全 射血分数
下载PDF
高电导率高晶化率P型微晶硅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尚丽 杨仕娥 +3 位作者 张丽伟 陈永生 陈庆东 卢景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6-118,134,共4页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B2H6为掺杂剂,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厚度为40nm左右的p型微晶硅薄膜。为获得高电导率高晶化率的薄膜,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衬底温度、氢稀释比及硼烷掺杂比等主要沉积参数进行初步优化。Ra...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B2H6为掺杂剂,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厚度为40nm左右的p型微晶硅薄膜。为获得高电导率高晶化率的薄膜,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衬底温度、氢稀释比及硼烷掺杂比等主要沉积参数进行初步优化。Raman光谱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1)在实验选取的参数范围内,衬底温度是影响薄膜暗电导率和晶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氢稀释比,硼烷掺杂比的影响相对较小;(2)通过正交优化,获得了暗电导率为2.05S·cm-1、晶化率为86%的p型微晶硅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PECVD P型微晶硅薄膜 暗电导率 晶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