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rhBMP-2/明胶复合材料的诱导成骨活性:修复兔长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建强 胡蕴玉 +3 位作者 白建萍 吕荣 孙梁 王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rhBMP-2/明胶复合材料修复兔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手术造成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实验组植入rhBMP-2/明胶复合材料片,其中rhBMP-2的含量为1.0mg,对照组植入单纯明胶片。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测定。结果影像... 目的观察rhBMP-2/明胶复合材料修复兔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手术造成桡骨中上段15mm骨缺损,实验组植入rhBMP-2/明胶复合材料片,其中rhBMP-2的含量为1.0mg,对照组植入单纯明胶片。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测定。结果影像学检查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缺损区有大量新生骨痂形成,术后8周时新生骨痂将缺损区桥接,术后12周时达到皮质骨连接;对照组无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的骨痂为编织骨,术后8周时骨痂外层为板层骨,中央为编织骨,内有骨髓组织,术后12周时骨痂外层为皮质骨,中央为髓腔组织;对照组缺损区为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充填。骨密度测定示术后12周时骨痂密度达到正常值的76%。结论rhBMP-2/明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1.0mg的rhBMP-2能够很好的修复兔桡骨15mm的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明胶复合材料 诱导成骨 rhbmp-2 明胶 骨缺损 骨修复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锐 毛天球 +3 位作者 杨耀武 陈富林 程晓兵 吴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358-3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作用BMSCs后对成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对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rhBMP-2作用细... 目的探讨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作用BMSCs后对成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对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rhBMP-2作用细胞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强于单纯rhBMP-2作用后的效果。结论rhBMP-2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强于单纯rhBMP-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成骨标志蛋白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hbmp-2 缓释系统 实验研
下载PDF
HA复合rhBMP-2转染的BMSCs对羊胫骨延长骨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在俊 朱振安 +3 位作者 汤亭亭 戴尅戎 楼觉人 孟凡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价HA复合rhBMP-2的腺病毒(adenovirus mediated rhBMP-2,Adv-rhBMP-2)转染的羊BMSCs对骨痂延长骨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19只,雌雄不限,体重15~20kg。于每只羊髂嵴上穿刺抽取骨髓10mL,常规传代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以感染... 目的评价HA复合rhBMP-2的腺病毒(adenovirus mediated rhBMP-2,Adv-rhBMP-2)转染的羊BMSCs对骨痂延长骨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19只,雌雄不限,体重15~20kg。于每只羊髂嵴上穿刺抽取骨髓10mL,常规传代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以感染复数200转染腺病毒。取0.25%胰蛋白酶消化转染后3d的细胞1×108个,与HA充分混匀制备Adv-rhBMP-2/BMSCs/HA。建立山羊右侧胫骨延长模型,术后立即于截骨部位注射自体细胞复合物。按术后注入物质不同随机分成4组:A组为Adv-rhBMP-2/BMSCs/HA组(n=6),B组为Adv-rhBMP-2/BMSCs组(n=5),C组为Adv-β-gal/BMSCs/HA组(n=4),D组为空白组(n=4)。术后第7天开始行胫骨延长,速度1mm/d,共延长4周。术后5、8、12周摄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分别行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X线片检查示,术后5、8周A、B组骨痂生成量明显多于C、D组,X线片定量评分A、B组明显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各组均在骨延长部位形成连续骨痂。骨密度测定:术后12周A、B、C、D组延长部位骨矿物质含量分别为(4.175±1.921)、(2.600±0.638)、(2.425±0.826)和(1.175±0.574)?g,骨矿物质密度分别为(0.612±0.196)、(0.630±0.159)、(0.450±0.166)和(0.266±0.113)g/cm2,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生物力学测定:A、B、C、D组最大载荷分别为(490.20±155.08)、(350.59±80.48)、(221.95±68.79)和(150.65±92.29)N,弹性模量为(178.24±105.80)、(105.88±27.09)、(81.18±48.67)和(50.35±47.64)MPa,各指标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组织学观察见A组骨延长处大量新生骨组织,骨小梁多为纵行网状排列。骨形态计量分析示A、B、C、D组新骨体积分别为72.35%±5.68%、67.58%±7.42%、49.63%±4.87%和38.87%±2.35%,A组新生骨生成量明显比D组多(P<0.05)。结论HA复合rhBMP-2修饰的BMSCs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羊胫骨延长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HA rhbmp-2 BMSCS 牵引成骨
下载PDF
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建强 胡蕴玉 +4 位作者 徐放 廉凯 吕荣 白建萍 王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 :观察rhBMP -2 /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 ,检验rhBMP -2的诱导成骨活性。方法 :手术造成 2 0mm桡骨中上段骨缺损 ,实验组植入rhBMP -2 /卵磷脂的复合材料片 ,对照组植入单纯卵磷脂片。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 目的 :观察rhBMP -2 /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 ,检验rhBMP -2的诱导成骨活性。方法 :手术造成 2 0mm桡骨中上段骨缺损 ,实验组植入rhBMP -2 /卵磷脂的复合材料片 ,对照组植入单纯卵磷脂片。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测定 ,评价rhBMP -2 /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影像学检查示实验组术后 12周骨痂桥接缺损 ,术后 2 4周皮质骨连接 ;对照组无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术后 12周骨痂外层为板层骨 ,中央为编织骨 ,内有骨髓组织 ,术后 2 4周骨痂外层为皮质骨 ,中央为髓腔组织 ;对照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和肌组织充填。骨密度测定示术后 12周骨痂密度达正常值的 76 % ,2 4周达正常值的 85 %。结论 :rhBMP -2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 ,rhBMP -2 /卵磷脂复合材料能够很好的修复犬桡骨 2 0mm的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卵磷脂 骨缺损 骨修复
下载PDF
注射复合rhBMP-2骨水泥制作猕猴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凌泽莎 贾功伟 +3 位作者 谭波涛 郑晓 张安仁 虞乐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5-780,共6页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微创、可信的构建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高频超声监测正常猕猴(6只.雌雄各半,年龄3.5-5.5岁。体质量4~6kg)的椎动脉血流状况,在高频超声的引导下通过骨穿针在猕猴颈C5-6左侧椎动脉旁注...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微创、可信的构建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高频超声监测正常猕猴(6只.雌雄各半,年龄3.5-5.5岁。体质量4~6kg)的椎动脉血流状况,在高频超声的引导下通过骨穿针在猕猴颈C5-6左侧椎动脉旁注射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磷酸钙骨水泥1.5mL来制作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并用高频超声监测造模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vs)、舒张期末峰值血流(VD)、阻力指数(RI)、血管内径(D)并评价猕猴椎动脉血流的改变是否符合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的改变。【结果】发现在造模2个月后猕猴椎动脉的血流变化较明显,且趋于稳定,造模2月后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血管管径变窄,VS(6.30±1.52)cm/s、VD(2.41±0.66)cm/s、RI(0.71±0.04)、O(0.084-0.01)cm,同造模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椎动脉代偿性的血流速增加,管径增粗。RI减低,VS(8.87±0.98)cm/s、VD(4.31±O.12)cm/s、RI(0.57±0.41)、D(0.09±0.01)cm,同造模前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高频超声引导注射骨水泥制作猕猴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高频超声 rhbmp-2 磷酸钙骨水泥 椎动脉
下载PDF
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侯锐 毛天球 +3 位作者 吴道澄 陈富林 陈书军 赵丽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制备rhBMP - 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 ,检测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改良的乳化溶液聚合法制备rhBMP - 2纳米微球 ;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BMSCs的增殖状况的影响 ;碱性磷酸酶 (ALP)检... 目的 制备rhBMP - 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 ,检测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改良的乳化溶液聚合法制备rhBMP - 2纳米微球 ;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BMSCs的增殖状况的影响 ;碱性磷酸酶 (AL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微球对其分化状况的影响 ,并与单纯rhBMP - 2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该微球缓释系统有生物活性 ,能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及分化 ,并呈剂量依赖性。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rhBMP - 2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 缓释系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效应 检测
下载PDF
rhBMP-2、胶原、珊瑚复合骨诱导骨形成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马秦 毛天球 +2 位作者 刘宝林 戴毅敏 韩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珊瑚、胶原、rhBMP 2复合骨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活性和载体在体内降解情况。方法 :选择珊瑚和Ⅰ型胶原作为rhBMP 2的载体 ,采用肌袋异位成骨的动物模型 ,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组织测量等手段 ,研究复合骨诱导新骨形成的特点... 目的 :研究珊瑚、胶原、rhBMP 2复合骨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活性和载体在体内降解情况。方法 :选择珊瑚和Ⅰ型胶原作为rhBMP 2的载体 ,采用肌袋异位成骨的动物模型 ,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组织测量等手段 ,研究复合骨诱导新骨形成的特点、珊瑚降解的过程。结果 :rhBMP 2、珊瑚和胶原复合骨诱导骨组织形成 ,在一定范围内随作用时间延长新骨形成量持续增加 ,其中rhBMP 2含量高时 ,早期新骨形成快 ,成骨量大 ,珊瑚对照组中珊瑚降解较其他组快。结论 :rhBMP 2、胶原、珊瑚复合骨具有骨引导性和骨诱导性 ,珊瑚和胶原在体内可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成骨 人工骨 rhbmp-2 胶原 珊瑚
下载PDF
rhBMP-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智齿牙槽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尉文华 毛天球 +2 位作者 王贺忠 张忠有 陈富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rhBMP - 2 )、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和整复颌面畸形的作用。方法 将rhBMP - 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阻生智齿拔除后的牙槽窝内 ,并设单纯珊瑚和空白对照组 ,术后进行临床和X... 目的 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rhBMP - 2 )、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在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和整复颌面畸形的作用。方法 将rhBMP - 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阻生智齿拔除后的牙槽窝内 ,并设单纯珊瑚和空白对照组 ,术后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 ,记录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的高度。结果 术后 12周复合骨组牙槽窝骨缺损和牙槽嵴高度均得到良好的恢复 ,珊瑚骨组得到较好的恢复 ,而空白对照组结果不明显。结论 rhBMP- 2、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智齿牙槽窝可较好地修复牙槽窝骨缺损及邻近的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胶原 珊瑚 牙槽窝缺损 牙槽骨缺损 复合人工骨植入 临床研究
下载PDF
rhBMP-2对兔骨髓基质细胞VEGF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常祺 刘建 +2 位作者 胡蕴玉 孟国林 魏福岭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8期471-473,共3页
目的 :观察经不同剂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 tein 2 ,rhBMP 2 )刺激后的兔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MSC) ,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表达及成骨... 目的 :观察经不同剂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 tein 2 ,rhBMP 2 )刺激后的兔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MSC) ,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表达及成骨潜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 ,分别以不同剂量rhBMP 2刺激细胞 ,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 5d后 ,进行细胞形态 (HE染色 )、增殖情况 (细胞记数法与MTT法 )、碱性磷酸酶 (组化染色与活性测定 )、钙化结节 (图像分析 )、VEGF阳性细胞率 (免疫组化染色 )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不同剂量组间在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三项观测指标上差异显著 ,rhBMP 2剂量为 10 0ng/ml左右时效果最佳 ;在细胞记数与MTT检测上各组差别不显著。结论 :应用rhBMP 2在促进基质细胞成骨潜能的同时 ,还可促进VEGF的表达 ,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应用剂量为 10 0ng/ml左右时 ,其促进VEGF表达及成骨潜能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 ,超过此应用剂量 ,两者则有下降趋势。应用rh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成骨 骨髓基质细胞 VEGF表达 不同剂量 细胞记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潜能 促进 下降趋势
下载PDF
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rhBMP-2人工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亮 毛天球 +3 位作者 戴毅敏 马秦 李峰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寻找新的骨代用材料。方法:采用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石(CHA)作为移植物支架,用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及赋形剂,将三者复合制成新型人工骨,进行了大鼠标准颅骨缺损骨移植实验。结果:CHA/胶原具有良好... 目的:寻找新的骨代用材料。方法:采用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石(CHA)作为移植物支架,用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及赋形剂,将三者复合制成新型人工骨,进行了大鼠标准颅骨缺损骨移植实验。结果:CHA/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rhBMP-2/CHA/胶原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双重特性,其成骨效应明显优于单纯CHA/胶原植入。结论:该复合人工骨有可能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珊瑚羟基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骨移植材料
下载PDF
rhBMP-2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元瑾 章锦才 +1 位作者 刘曙光 蔡德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研究rhBMP-2及不同载体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在beagle犬下颌骨植入种植体,颊侧形成裂开性骨缺损,置入复合了不同浓度rhBMP-2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CHA)或可吸收胶原海绵(ACS)。种植体植入后2、4、8、12周,获取... 目的:研究rhBMP-2及不同载体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在beagle犬下颌骨植入种植体,颊侧形成裂开性骨缺损,置入复合了不同浓度rhBMP-2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CHA)或可吸收胶原海绵(ACS)。种植体植入后2、4、8、12周,获取含种植体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周时,rhBMP-2组可见极少量的新生骨组织。4周时,rhBMP-2/ACS组新骨组织由牙槽骨顶端向缺损区中心方向生长;rhBMP-2/CHA组人造骨颗粒内部和周围出现呈岛状生长的新生骨组织。8周时,rhBMP-2/ACS组的新骨形成大片状结构;rhBMP-2/CHA组人造骨颗粒周围较多骨岛形成。12周时,rhBMP-2组的缺损区内骨量和骨高度进一步增加,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浓度为0.05 mg/ml和0.2 mg/ml,载体为CHA或ACS促进骨再生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HA或ACS为载体rhBMP-2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内的骨组织再生并与种植体表面较好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种植体 骨再生
下载PDF
rhBMP-2/PLA复合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程祥荣 杜兵 韩光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 (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活性。 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 2 ,rhBMP - 2 )和聚乳酸 (polylacticacid ,PLA)复合形成的活性涂层种植体骨内诱导成骨活性。 方法 :将rhBMP - 2与聚乳酸复合构建活性涂层种植体 ,植入兔股骨内 ,分别于 4,8,12 ,16周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及组织化学观察 ,检测其成骨活性。结果 :构建的活性涂层种植体具有骨诱导能力 ,PLA为rhBMP - 2的良好控释载体。结论 :rhBMP - 2 /PLA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是一种理想的种植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种植体 基因重组人内形成蛋白-2 聚乳酸 控释骨架 成骨活性 PLA rhbmp-2
下载PDF
rhBMP-2/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费正奇 胡蕴玉 +2 位作者 吴道澄 吴红 蒲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21-124,F0003,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学评价载体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载药微球粒径为(253±64)μm,载药率0.52%±0.14%,载药微球rhBMP-2体外释放24h时为15.2%±0.8%,随后呈持续缓慢释放,28d时总计达48.6%±5.3%。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4周,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载有rhBMP-2的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 rhbmp-2 载药微球 异位成骨能力
下载PDF
rhBMP-2及rhbFGF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锐 毛天球 +3 位作者 陶凯 陈书军 陈富林 赵丽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检测rhBMP-2和rhbFGF单独、联合及序贯作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作用的长期效应。方法:在细胞培养技术下,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单独、联合及序贯施加rhBMP-2和rhbFGF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2、5、7及10天时... 目的:检测rhBMP-2和rhbFGF单独、联合及序贯作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作用的长期效应。方法:在细胞培养技术下,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单独、联合及序贯施加rhBMP-2和rhbFGF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2、5、7及10天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水平,以反映对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hBMP-2能长期显著地促进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而rhbFGF则起到抑制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rhBMP-2单独作用与2种生长因子联合作用的效应相近,且均高于rhbFGF单独作用或2种因子序贯作用的效应。结论:不同生长因子的不同应用方式.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作用的长期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RHBFG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磷酸酶 长期效应
下载PDF
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和rhBMP-2对兔骨质疏松模型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小梁生长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旭光 孟国林 +5 位作者 徐放 刘建 胡腾龙 隋天棋 王军 吕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和rh BMP-2对兔骨质疏松模型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小梁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 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取24只摘除双侧卵巢制造骨质疏松模型,另外6只切开暴露卵巢后即关腹,作为假手术对照组。造模成功后,2...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和rh BMP-2对兔骨质疏松模型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小梁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 30只5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取24只摘除双侧卵巢制造骨质疏松模型,另外6只切开暴露卵巢后即关腹,作为假手术对照组。造模成功后,24只骨质疏松兔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BMP组(rh BMP-2)、ZOL组(唑来膦酸)、B+Z组(rh BMP-2+ZOL)、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及假手术组,每组6只动物。分别在注射后当天、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由兔耳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使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同时应用四环素-钙黄绿素荧光标记在第6周、第12周处死取材,观察并测量骨小梁生长速率。结果 1注射后第4周,BMP、B+Z组ALP活性均明显高于ZOL组和NON组(P<0.05);从第6周开始,BMP与B+Z组的ALP活性与假手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第8、10周,B+Z组TRACP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ZOL和B+Z组TRACP活性较早即开始下降,并且与BMP组相比下降更快(P<0.05)。3 BMP组骨小梁生长速率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rh BMP-2+ZOL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而rh BMP-2则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提高骨小梁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射 rhbmp-2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血生化指标 骨小梁生长速率
下载PDF
bFGF增强rhBMP-2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俊杰 罗卓荆 +3 位作者 胡蕴玉 曹艳杰 袁志 吕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对bFGF增强rhBMP 2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及碱性磷酸酶 (ALP)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1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5 5只 ,rhBMP 2 /bFGF为实验组 ,rhBMP 2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3~ 2 1d 8个时间点取材 ,用免疫组化法... 目的 :对bFGF增强rhBMP 2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及碱性磷酸酶 (ALP)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1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5 5只 ,rhBMP 2 /bFGF为实验组 ,rhBMP 2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3~ 2 1d 8个时间点取材 ,用免疫组化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进行检测 ;对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 ,观察 2组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及ALP的表达情况。结果 :( 1)Ⅱ型胶原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 ,但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Ⅱ型胶原。 ( 2 )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 ,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 ,但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 ,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表现为高表达 ,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 ( 3)实验组CollagenⅠ、Ⅱ及ALP的表达早于对照组。结论 :bFGF增强了rhBMP 2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碱性磷酸酶 骨生成
下载PDF
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宽海 裴国献 +2 位作者 金丹 王珂 陈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16-417,共2页
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与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别用0、50、100、500、1000ng/ml的rh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48h。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 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与培养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别用0、50、100、500、1000ng/ml的rh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48h。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荧光法测定接种后1h的粘附细胞率。结果: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这种作用从BMP浓度为500ng/ml即可表现出来,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明显。在rhBMP-2作用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粘附率增高,在500ng/ml的浓度时达最高,但当BMP浓度进一步增加时,细胞粘附率却不再增加。结论:rhBMP-2可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增强其粘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 粘附 影响
下载PDF
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复合rhBMP-2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智勇 廖威明 +6 位作者 李佛保 王迎军 吴建青 宁成云 刘康 盛璞仪 何爱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 :检验双梯度生物活性涂层假体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检测rhBMP 2对HA涂层与骨界面之间生物连接的影响。方法 :将同一规格的 3种不同植入体 (Ti、Hati、rhBmp 2HaTi)植入狗股骨 ,术后 3、6、16周分别处死三组动物 ,通过X线照片、不脱... 目的 :检验双梯度生物活性涂层假体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检测rhBMP 2对HA涂层与骨界面之间生物连接的影响。方法 :将同一规格的 3种不同植入体 (Ti、Hati、rhBmp 2HaTi)植入狗股骨 ,术后 3、6、16周分别处死三组动物 ,通过X线照片、不脱钙带植入体的组织切片、计算机图像分析、顶出试验、扫描电镜等检查手段进行观察。结果 :早期骨 -假体界面骨性结合率比较 :Ti <HaTi <rhBmp 2HaTi;早期界面抗剪切强度比较 :Ti <HaTi <rhBmp 2HaTi;6、16周组rhBmp 2HaTi与HaTi植入体界面分离、破坏发生在新生骨内部和骨 -涂层两部分 ,涂层内部无破坏。各种植入体的组织切片均未发现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该种生物活性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 ;rhBMP 2能促进界面的早期骨性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梯度 羟基磷灰石涂层 rhbmp-2 研究 人工关节假体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rhBMP-2/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缓释微粒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素祥 吴小涛 +4 位作者 张绍东 王皓宇 李延报 杨惠林 唐天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75-17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情况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缓释微粒对其分化的影响,并与ACP的作用进行比较;将缓释微粒植入大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缓释微粒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缓释微粒大小为100nm左右,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球形面貌。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呈缓慢持续释放。缓释微粒能显著促进MSC的增殖和分化,植入大鼠股部肌袋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ACP可作为rhBMP-2合适的缓释载体材料,生成的纳米缓释微粒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无定形磷酸钙 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异位成骨能力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rhBMP-2修复犬股骨头坏死软骨下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鹏德 裴福兴 +1 位作者 杨静 王坤正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后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对侧作为C组。用活门法(Trapdoor)造骨缺损模型,通过活门在骨缺损区A组植入多孔磷酸钙骨水泥/rhBMP-2,B组植入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组缺损... 目的:研究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后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对侧作为C组。用活门法(Trapdoor)造骨缺损模型,通过活门在骨缺损区A组植入多孔磷酸钙骨水泥/rhBMP-2,B组植入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组缺损区不做处理。回植活门区软骨瓣与骨关节面平齐。16周后进行组织标本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A组,关节面光滑,无活门区软骨瓣塌陷,活门区软骨瓣色泽与周围关节软骨相近,缺损区磷酸钙骨水泥几乎完全吸收由新生骨且织替代,力学强度明显高于B、C组;B组,6只(6/10)软骨瓣塌陷(1mm~3.6mm),软骨瓣色苍白,质软易碎,力学强度低于A组,骨缺损区尚残存部分磷酸钙骨水泥;C组,几乎所有软骨瓣塌陷(1.6mm~5.5mm),色灰白,软易碎,表面有细小的裂纹,力学强度最低,缺损区有纤维组织填充。结论: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多孔磷酸钙骨水泥/rhBMP-2能明显加快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的修复并有效地恢复股骨头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缺损 磷酸钙骨水泥 重组人骨形态生成蛋白 生物力学 rhbmp-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