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G-CSF动员健康供者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玲 周立坤 +5 位作者 薛梅 闫洪敏 刘静 王志东 丁丽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41-1545,共5页
为探讨rhG-CSF动员健康供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采集物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分析61例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CD34+细胞数量与自身特点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供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采集时间作为研究参数... 为探讨rhG-CSF动员健康供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采集物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分析61例健康供者外周血采集物CD34+细胞数量与自身特点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供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采集时间作为研究参数,外周血采集物单核细胞计数、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CD34+细胞计数、CD34+细胞每公斤体重(供者)计数的均值作为研究变量。结果表明,供者年龄是影响CD34+细胞产率主要因素,呈中等负相关(-0.60<r<-0.45,p<0.005)。偏相关分析排除身高、体重、BMI的影响,年龄仍和CD34+细胞产率呈中等负相关(-0.50<r<-0.35,p<0.02)。BMI仅与CD34+细胞每公斤体重计数呈微弱负相关(r=-0.297,p<0.05),性别对CD34+细胞产率无明显影响,CD34+细胞计数的差别仅出现在男性和女性低龄组(年龄<35岁)间,男性身高、体重、BMI为CD34+细胞计数增加的有利因素。供者采集时间为给药后第4天采集,70%供者CD34+细胞产率达峰值。结论:年龄应作为供者选择的首要因素,性别、身高、体重和BMI对CD34+细胞产率的影响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动员 健康供者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rhG-CSF动员对供者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文荣 王立生 +4 位作者 高春记 鲁茁壮 王华 段海峰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95-998,共4页
为了解rhG-CSF动员对供者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的影响,在rh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抽取供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在PBMNC中加入CD3单克隆抗体和rhIL-2以激活T细胞,培养96小时后检测T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并进一步对动员前后激活... 为了解rhG-CSF动员对供者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的影响,在rhG-CSF动员前和动员后第5天抽取供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在PBMNC中加入CD3单克隆抗体和rhIL-2以激活T细胞,培养96小时后检测T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并进一步对动员前后激活的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表达率,用RT-PCR检测穿孔素(perforin)和Fas配体(FasL)mRNA表达情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分泌情况。结果发现,供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能力在应用rhG-CSF后下降(68.5±15.1)%(P<0.05);动员后CD3单克隆抗体和rhIL-2激活后T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性均比动员前细胞有显著减弱(P<0.05);动员前后T细胞在激活后的Fas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10);动员前后T细胞在激活后均表达perforinmRNA,不表达FasLmRNA;动员前T细胞激活后分泌IFN-γ的能力明显高于动员后(P<0.01)。结论:rhG-CSF动员致使供者T细胞在CD3单克隆抗体与rhIL-2激活后的增殖率和细胞毒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动员 T细胞增殖 细胞毒性
下载PDF
rhG-CSF动员的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冻存后回输的毒副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文 唐锁勤 +4 位作者 吕善根 冉崇容 扬光 刘英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04-40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儿童患者中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的相关毒性。对35例恶性肿瘤患儿经大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加放疗的预处理后,进行解冻后的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快速回输,对70例次输注进行了毒性评定。全部病人采用化疗加重... 本研究探讨儿童患者中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的相关毒性。对35例恶性肿瘤患儿经大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加放疗的预处理后,进行解冻后的冻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快速回输,对70例次输注进行了毒性评定。全部病人采用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动员,以CS-3000 plus型或COBE spec-tra-4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置于10%二甲亚砜(DMSO)中冷冻,并保存在液氮中。35例恶性肿瘤患儿输注总量190-420ml(265±73ml,相当于13.7±4.2ml/kg),含干细胞数(4.43±1.91)×108/kg,DMSO平均输注总量0.94±0.18g/kg。单次输注量90-300ml(132±37ml,相当于6.6±5.2ml/kg),DMSO0.68±0.12g/kg,同时观察并记录输注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并监测输注后24小时内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每15分钟记录1次。输注前、后检测血清钾、钠、肌酐、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和丙氨酸转移酶及尿液检测。结果表明:回输后出现轻微相关毒性,诸如血红蛋白尿(77.1%)、头痛(40.0%)、恶心(34.3%)、呕吐(24.3%)、腹痛(11.4%)、心动过速(10.0%)、心动过缓(5.7%),但无休克等严重毒性反应。血胆红素在输注后有所升高。输注量>200ml的患者,其血红蛋白尿、头痛、恶心、呕吐和腹痛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P<0.01),仍可迅速消失。首次输注后总胆红素有升高(P<0.01),并观察到输注后胆红素升高程度与输注量明显相关(r=0.8977,P<0.01)。结论:冻存的儿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次回输的相关毒副作用较轻,发生率较低,头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单次回输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rhg—csf动员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 儿童血液病
下载PDF
骨骼肌被动收缩和rhG-CSF动员对骨折大鼠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文红 田振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骨折大鼠愈合过程中骨折部位CD34、FⅧ-RAg及血管再生通路VEGF/VEGFR-2的影响,为加速骨折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骨折模型组;骨折+动员剂组;骨折+被动收缩组;骨折+动员...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骨折大鼠愈合过程中骨折部位CD34、FⅧ-RAg及血管再生通路VEGF/VEGFR-2的影响,为加速骨折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骨折模型组;骨折+动员剂组;骨折+被动收缩组;骨折+动员剂+被动收缩组。骨折后分别在2、4、6、8周取材,制成脱钙骨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试骨折愈合过程骨痂处CD34、FⅧ-RAg及血管再生通路VEGF/VEGFR-2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干预手段均可增加CD34、FⅧ-RAg、VEGF、VEGFR-2在大鼠骨折部位的表达量。且动员剂+被动收缩组>被动收缩组>动员剂组>模型组。结论:骨骼肌被动收缩和(或)rhG-CSF干预均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HSCs/EPCs)的动员,促进血管再生通路VEGF/VEGFR-2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且被动收缩协同rhG-CSF动员的双重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方法简单、易行,为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手段与方法的筛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被动收缩 骨折愈合 干细胞动员 rhg—csf动员 血管再生 VEGF VEGFR-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