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 with a Selective Apoptotic-Inducing Curaderm<sup>BEC5</sup>Topical Cream Containing Solasodine Rhamnosides
1
作者 Aruba Cham Bill Ch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5年第5期326-333,共8页
Solasodine rhamnosides produced in plants as secondary metabolite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when treating a variety of cancers, including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They are cytotoxic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tumor... Solasodine rhamnosides produced in plants as secondary metabolites, are safe and effective when treating a variety of cancers, including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They are cytotoxic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tumor cells, stimulate lasting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are not mutagenic and display anti-mutagenic properties. These antineoplastics, through cellular specific receptor-mediated actions, directly induce apoptosis by triggering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s in cancer cells but not normal cells. CuradermBEC5 contains solasodine rhamnosides and is a topical for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keratoses an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The mode of action, together with the selectivity towards cancer cells, with CuradermBEC5 therapy, results in outstanding beneficial outcomes. This study shows graphically and pictorially that CuradermBEC5 seeks and destroys basal cell carcinoma whilst normal skin cells replace the dead cancer cells during therapy, emanating into impressive cosmetic end results.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s with CuradermBEC5 therapy reveal that initially the lesion size increases over four-fol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CuradermBEC5 with deeper and more lateral tumor cells,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size,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the basal cel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Cancer BEC SOLAMARGINE Curaderm Apoptosis SOLASODINE rhamnosides
下载PDF
A new lignan rhamnoside from Bauhinia retusa seed pods(Caesalpiniaceae) 被引量:1
2
作者 Sushma Semwal Rajni Kant Sharm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81-1083,共3页
新 lignan rhamnoside 作为 2,6-di (4,5-dihydroxyphenyl ) 鉴别 -3,7-dioxabicyclo[3.3.0]octane-1-hydroxy-5-O-rhamnopyranoside (1 ) 从 Bauhinia retusa 的种子豆荚的 ethanolic 摘录被孤立。它的结构被广泛的分光镜的技术建立(... 新 lignan rhamnoside 作为 2,6-di (4,5-dihydroxyphenyl ) 鉴别 -3,7-dioxabicyclo[3.3.0]octane-1-hydroxy-5-O-rhamnopyranoside (1 ) 从 Bauhinia retusa 的种子豆荚的 ethanolic 摘录被孤立。它的结构被广泛的分光镜的技术建立(紫外,红外, 1D NMR, 2D NMR, HRESIMS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脂素 糖苷 种子 紫荆 二维核磁共振 二羟基苯基 乙醇提取物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谷子SiYABBYs参与花发育过程中鼠李糖苷的生物合成
3
作者 韩华蕊 杨宇琭 +4 位作者 门艺涵 韩尚玲 韩渊怀 霍轶琼 侯思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9-198,共10页
花器官发育是生殖发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小穗最终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YABBY转录因子在花器官的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谷子YABBY家族成员的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揭示其与谷子穗发育的关系,为阐明谷子YABBY基因家族的功能以及提高谷子产... 花器官发育是生殖发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小穗最终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YABBY转录因子在花器官的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谷子YABBY家族成员的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揭示其与谷子穗发育的关系,为阐明谷子YABBY基因家族的功能以及提高谷子产量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谷子YABBY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分析SiYABBYs的理化性质、组织表达模式,并与拟南芥和水稻YABBY蛋白序列比对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共鉴定8个YABBY家族成员,编码150-303个氨基酸,在抽穗期和授粉期的穗中特异表达,可能参与谷子营养组织的发育和花器官的形成。对谷子抽穗期和授粉期的代谢组数据与SiYABBYs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iYABBY1/SiYABBY5/SiYABBY7/SiYABBY8与鼠李糖苷代谢通路的酶基因紧密关联,表明促进授粉期穗中鼠李糖苷的积累,可能与谷子的成育率及结实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YABBY基因家族 代谢组学 鼠李糖苷
下载PDF
山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孙敬勇 杨书斌 +2 位作者 谢鸿霞 李贵海 邱海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 从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的成熟干燥果实寻找中药山楂中的专属性成分和降血脂的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 ,根据 U V、IR、EI- MS、FAB- MS、1 HNMR、1 3CNMR、HMBC、HMQC和 1 3CGATE... 目的 从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的成熟干燥果实寻找中药山楂中的专属性成分和降血脂的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 ,根据 U V、IR、EI- MS、FAB- MS、1 HNMR、1 3CNMR、HMBC、HMQC和 1 3CGATE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山里红成熟果实中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分别为 :5 ,7,4′-三羟基黄酮 - 8- C-α- L -吡喃鼠李糖基 - (1→ 2 ) -β- D-吡喃葡萄糖苷 ( ) ,即牡荆素鼠李糖苷 (vitexin rham-noside) ,金丝桃苷 (hyperoside, ) ,枸橼酸 (citric acid, ) ,牡荆素 (vitexin, ) ,槲皮素 (quercetin, ) ,熊果酸 (ur-solic acid, )。结论 化合物 为中药山楂中的专属性成分 ,首次由山里红果实中分得 ,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化学成分 山里红 牡荆素鼠李糖苷 金丝桃苷
下载PDF
沙棘果皮水溶性多糖H_n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玉香 张丽萍 +2 位作者 梁忠岩 苗春艳 张翼伸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沙棘果皮水溶性多糖经酸性乙醇分级和DEAE -SephadexA - 2 5柱层析纯化 ,得到多糖Hn.经SepharoseCL - 4B柱层析、玻璃纤维纸电泳、比旋光度测定等方法鉴定Hn 为均一多糖 .经唾液淀粉酶解、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 沙棘果皮水溶性多糖经酸性乙醇分级和DEAE -SephadexA - 2 5柱层析纯化 ,得到多糖Hn.经SepharoseCL - 4B柱层析、玻璃纤维纸电泳、比旋光度测定等方法鉴定Hn 为均一多糖 .经唾液淀粉酶解、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及IR ,1 3C -NMR ,GC和GC -MS等方法 ,确定其基本结构中主链由 1→ 4Glc基、1→ 6Man基和 1→ 6Gal基构成 .三者摩尔比为nGlc∶nMan∶nGal=3∶1 .5∶1 ,分支点在 3—O处 ,分支率为 43% ,侧链由 1→ 6Gal基、1→ 4Glc基、末端Glc或末端Ara基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结构 水溶性多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牡荆素鼠李糖甙对缺氧再给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晓新 李连达 +2 位作者 刘建勋 刘志云 马雪英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观察牡荆素鼠李糖甙对缺氧再给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心肌细胞培养的方法,以缺氧再给氧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分别以组织化学法、TAB反应比色法、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游离Ca2+,酶动力法... 目的:观察牡荆素鼠李糖甙对缺氧再给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心肌细胞培养的方法,以缺氧再给氧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分别以组织化学法、TAB反应比色法、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游离Ca2+,酶动力法、RIA法测定细胞培养中IDH、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膜片钳法测定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及心肌细胞搏动情况等。结果:不同浓度的牡荆素鼠李糖甙均可减少细胞内Ca2+浓度和MDA含量;使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的LDH活性明显降低;对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全细胞方式下可记录到细胞的原始电流和内向钙电流(ICa),并呈电压依赖性,10-3 mol/L的牡荆素鼠李糖甙对豚鼠心肌细胞Ica有增强作用;提高PGI2的含量及PGI2/TXA2比值,降低TXA2的含量。结论:牡荆素鼠李糖甙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轻其损伤,调节PGs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等机制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素鼠李糖甙 缺氧再给氧损伤 心肌细胞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牡荆素鼠李糖苷对内皮细胞血管舒缩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晓新 李连达 +2 位作者 刘建勋 刘志云 马雪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缺氧-再给氧损伤内皮细胞产生血管舒缩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的方法,以缺氧再给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分别以放射免疫、Griess法、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 目的:观察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缺氧-再给氧损伤内皮细胞产生血管舒缩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的方法,以缺氧再给氧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分别以放射免疫、Griess法、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RT-PCR方法测定细胞内ET-1,NOS mR-NA的转录。结果:不同浓度的牡荆素鼠李糖苷均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NOS mRNA的表达和NOS的活性;使内皮细胞血管舒张因子NO产量明显增加;缩血管因子ET-1 mRNA表达及ET-1明显减少。结论:牡荆素鼠李糖苷能通过蛋白及基因水平有效地调节缺氧再给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素鼠李糖苷 内皮细胞 缺氧再给氧损伤 血管舒缩因子
下载PDF
酸枣仁中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苷(英文)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少敏 毕志明 +2 位作者 李萍 叶文才 易玲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对鼠李科植物酸枣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苷类化合物。研究流程如下:药材的 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后得到一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经酸水解和... 对鼠李科植物酸枣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苷类化合物。研究流程如下:药材的 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后得到一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经酸水解和波谱分析,其结构确证为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鼠李糖苷,命名为spinorham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角型呋喃黄酮苷 角型呋喃黄酮鼠李糖苷
下载PDF
岗松中的一个新黄酮醇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22
9
作者 卢文杰 牙启康 +1 位作者 陈家源 刘布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为了研究岗松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6,8-二甲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2)、槲皮素-3-O-α-L... 为了研究岗松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6,8-二甲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3)、杨梅素(4)、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5)、没食子酸(6)、熊果酸(7)和1,3-二羟基-2-(2'-甲基丙酰基)-5-甲氧基-6-甲基苯(8)。其中,化合物1为新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科 岗松 黄酮醇 6 8-二甲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
下载PDF
山楂鉴别用对照品牡荆素鼠李糖苷的专属性考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敬勇 杨书斌 +1 位作者 李贵海 杨振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山楂甲醇提取物经DM130型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小柱净化,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鉴别山楂中的牡荆素鼠李糖苷(Ⅰ),并采用该法对伪品山楂和含牡荆素的常用中药进行了专属性考察。结果表明,Ⅰ是山楂的专属性成分,用其作对照品鉴别山楂更具专属... 山楂甲醇提取物经DM130型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小柱净化,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鉴别山楂中的牡荆素鼠李糖苷(Ⅰ),并采用该法对伪品山楂和含牡荆素的常用中药进行了专属性考察。结果表明,Ⅰ是山楂的专属性成分,用其作对照品鉴别山楂更具专属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聚酰胺薄膜层析 鉴别 牡荆素鼠李糖苷
下载PDF
合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李作平 张嫚丽 +1 位作者 刘伟娜 毛知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85-587,共3页
从合欢花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波谱法鉴定为:二十四烷酸(1)、二十八烷醇(2)、α-菠甾醇(3)、山奈酚(4)、槲皮素(5)、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7)。除二十四... 从合欢花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波谱法鉴定为:二十四烷酸(1)、二十八烷醇(2)、α-菠甾醇(3)、山奈酚(4)、槲皮素(5)、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7)。除二十四烷酸以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α-菠甾醇 二十八烷醇 山奈酚-3-O-鼠李糖苷
下载PDF
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类成分 被引量:83
12
作者 唐于平 王颖 +2 位作者 楼凤昌 李延芳 王景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 对银杏 (GinkgobilobaL .)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用IR ,UV ,MS ,1HNMR ,13 CNMR和 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得 8个黄酮醇苷类成分 :槲皮素 3 O β D 葡糖苷 (1) ,山奈酚... 目的 对银杏 (GinkgobilobaL .)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用IR ,UV ,MS ,1HNMR ,13 CNMR和 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得 8个黄酮醇苷类成分 :槲皮素 3 O β D 葡糖苷 (1) ,山奈酚 3 O β D 葡糖苷 (2 ) ,芦丁 (3) ,山奈酚 3 O β D 芸香糖苷 (4) ,异鼠李素 3 O β D 芸香糖苷 (5 ) ,槲皮素 3 O β D 葡萄糖基 (1 2 ) α L 鼠李糖苷 (6 ) ,山奈酚 3 O β D 葡萄糖基 (1 2 ) α L 鼠李糖苷 (7) ,异鼠李素 3 O β D 葡萄糖基 (1 2 ) α L 鼠李糖苷 (8)。 结论 化合物 8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时 黄酮醇苷 化学成分 分离 中药
下载PDF
板栗花中一个新木脂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文照 丁杏苞 辛一周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1-533,共3页
目的 研究板栗花的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 ,利用波谱数据综合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杨梅树皮素 (I)、槲皮素 (II)、没食子酸 (III)、4 喹啉酮 2 羧酸(IV)和 (+) 异落叶... 目的 研究板栗花的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 ,利用波谱数据综合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杨梅树皮素 (I)、槲皮素 (II)、没食子酸 (III)、4 喹啉酮 2 羧酸(IV)和 (+) 异落叶松树脂醇 9′ O α L 鼠李糖苷 (V)。结论 IV均为首次从板栗花中得到 ,其中化合物V为新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花 栗木脂苷 (+)-异落叶松树脂醇-9’-O-α-L-鼠李糖苷
下载PDF
山柰酚-3-O-鼠李糖苷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曦 陈斌 +1 位作者 李楠 雍小兰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研究山柰酚-3-O-鼠李糖苷的体内外抗炎作用。方法体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山柰酚-3-O-鼠李糖苷对脂多糖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264.7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体内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 目的研究山柰酚-3-O-鼠李糖苷的体内外抗炎作用。方法体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山柰酚-3-O-鼠李糖苷对脂多糖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264.7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体内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评价山柰酚-3-O-鼠李糖苷的抗炎作用。结果山柰酚-3-O-鼠李糖苷在50~200μg·ml^(-1)浓度范围内,可显著抑制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释放,且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山柰酚-3-O-鼠李糖苷200、400 mg·kg^(-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山柰酚-3-O-鼠李糖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柰酚-3-O-鼠李糖苷 抗炎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软蒺藜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杨 赵毅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79-681,共3页
目的:对软蒺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有机溶剂提取,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为异鼠李素(Ⅰ),苜蓿素(Ⅱ),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Ⅲ),异荭草苷(Ⅳ),β谷甾醇(Ⅴ),β胡萝卜苷(Ⅵ)。结论:... 目的:对软蒺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有机溶剂提取,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为异鼠李素(Ⅰ),苜蓿素(Ⅱ),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Ⅲ),异荭草苷(Ⅳ),β谷甾醇(Ⅴ),β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滨藜属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软蒺藜 β-胡萝卜苷 Β-谷甾醇 溶剂提取 分离纯化 色谱技术 光谱数据 分离鉴定 异鼠李素 鼠李糖苷 异荭草苷 化合物Ⅰ 苜蓿素 槲皮素
下载PDF
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海青 刘春兰 杨万政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27-329,335,共4页
通过采用热水提取和乙醇沉淀获得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再经酸性乙醇分级,将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分为3个级分SJI、SJ2和SJ3,将SJ2脱蛋白后经DEAE-Sephadex A-25进行分离纯化得SJ21和SJ22,经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arose CL-4B柱层... 通过采用热水提取和乙醇沉淀获得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再经酸性乙醇分级,将沙棘叶水溶性粗多糖分为3个级分SJI、SJ2和SJ3,将SJ2脱蛋白后经DEAE-Sephadex A-25进行分离纯化得SJ21和SJ22,经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arose CL-4B柱层析纯度鉴定表明:SJ21和SJ2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约为7×104,为首次从沙棘叶中分离得到的纯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多糖 分离
下载PDF
菊状千里光中的酚类成分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琳 张朝凤 张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4期294-297,共4页
从菊科植物菊状千里光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2种成分:丁二酸(1)、对羟基-肉桂酸(2)、对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醛(4)、4-羟基-3-乙酰基苯甲酸(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奈酚(7)、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8)、芦丁(9)、槲... 从菊科植物菊状千里光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2种成分:丁二酸(1)、对羟基-肉桂酸(2)、对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醛(4)、4-羟基-3-乙酰基苯甲酸(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奈酚(7)、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8)、芦丁(9)、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10)、胡萝卜苷(11)和α-羟基-二十四烷酸(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状千里光 酚酸 黄酮 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 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山葛降脂分散片中葛根素和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岚 王博 +2 位作者 张海燕 陈翠英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548-549,共2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葛降脂分散片中葛根素和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5μm(20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以流速1.0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为268n...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葛降脂分散片中葛根素和牡荆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5μm(20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以流速1.0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为268nm。结果:葛根素在0.076125~0.380625μg(r=0.9993)、牡荆素鼠李糖苷在0.055~0.275μg(r=0.9998)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分别98.08%和98.82%,RSD分别为2.2%和2.2%。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山葛降脂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山葛降脂分散片 葛根素 牡荆素鼠李糖苷
原文传递
骨碎补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的NMR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双 韩立峰 +2 位作者 刘二伟 张祎 王涛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从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ESI-MS,IR,1 H NMR,13 C NMR,1 H-1 H COSY,HSQC,HMBC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化合物1和2分别为山奈酚-3-O-β-D-6″′-乙... 从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ESI-MS,IR,1 H NMR,13 C NMR,1 H-1 H COSY,HSQC,HMBC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化合物1和2分别为山奈酚-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及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并对二者的1 H NMR化学位移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文献中C-5和C-9的归属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2D NMR 山奈酚-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 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 骨碎补 归属
下载PDF
山楂叶提取物及其制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澎 付建华 +3 位作者 李欣志 尚晓泓 王建农 刘建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6-720,共5页
目的研究山楂叶提取物(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时中性粒细胞(PMN)黏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HUVEC为实验对象,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检测山楂叶提取... 目的研究山楂叶提取物(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时中性粒细胞(PMN)黏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HUVEC为实验对象,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检测山楂叶提取物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对HUVEC缺氧60min复氧30min和复氧240min时PMN黏附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方法,观察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奥沙恩注射液对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CD18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60min后可见HUVEC皱缩,变形;复氧30min,模型组PMN-HUVEC之间有明显的细胞黏附现象,正常组细胞之间黏附较少,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MN-HUVEC黏附较少。复氧240min处理的细胞各组情况与复氧30min相似。山楂叶提取物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均可显著抑制复氧30min和240min时PMN-HUVEC之间的黏附,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可显著抑制HUVEC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PMN表面CD11/CD18分子表达,且奥沙恩注射液和牡荆素葡萄糖苷均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在静息状态下,PMN表面几乎不表达CD11/CD18分子,但缺氧复氧30min和240min处理的HUVEC上清液孵育中性粒细胞30min,可增强PMN表面CD11/CD18分子表达的增加。且第1个时相即复氧后30min时PMN-HUVEC的黏附比第2个时相点更为明显。复氧时经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葡萄糖苷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处理的HUVEC上清液可抑制PMN表面CD11/CD18分子表达的增加,降低PMN-HUVEC黏附,这可能是山楂叶提取物及其制剂奥沙恩注射液保护心脏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提取物 牡荆素鼠李糖苷 牡荆素葡萄糖苷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