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le Pesticide Residues in Bananas Sold in Tangshan City and Dietary Risk Assessment
1
作者 Lin LI Huihui LIU +8 位作者 Hefeng ZHANG Yancheng ZHOU Yuping LIU Zhenguo ZHANG Qianqian CONG Liang ZHANG Yajing WANG Ling ZHENG Baiqin ZHE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3年第6期52-57,共6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esticide residue status of bananas in Tangshan area and the dietary intake risk of consumers.[Methods]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esticide residue status of bananas in Tangshan area and the dietary intake risk of consumers.[Methods]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was applied to detect 70 pesticide residues in 191 batches of banana samples extracted from Tangshan area,and chronic and acute risk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Results]Among the 191 batches of bananas,172 batches of samples were detected to contain agrochemicals,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90.05%.Seventeen agrochemicals were detected,accounting for 24.29%of the total agrochemicals tested.There was a phenomenon of multiple pesticide residues in a single sample,and high detection rates were found in carbendazim(49.21%),prochloraz(41.88%),pyraclostrobin(34.03%)and imidacloprid(30.37%).According to GB 2763-2021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Maximum Residue Limits for Pesticides in Food,the over-standard rate of imidacloprid was 17.8%;and the chronic and acute dietary risks of the 17 pesticide residues were all less than 100%.[Conclusions]The pesticide residues in bananas consumed by consumers on a daily basis do not pose unacceptable dietary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anas Pesticide residues dietary intake risk assessment
下载PDF
Residue behaviors and dietary risk of cyazofamid in turnip,onion and romaine lettuce assessed by a QuEChERS-LC-MS/MS methods 被引量:1
2
作者 Ruijuan Li Xue Men +5 位作者 Rumei Li Tongjin Liu Hui Liang Feng Fang Dongxiao Sun-Waterhouse Yongli W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538-1544,共7页
In this study, the dissipation, terminal residues and dietary risk of the cyazofamid residue in three globally consumed minor crops, turnip(Brassica rapa L.), onion(Allium cepa L.)and romaine lettuce(Lactuca sativa L.... In this study, the dissipation, terminal residues and dietary risk of the cyazofamid residue in three globally consumed minor crops, turnip(Brassica rapa L.), onion(Allium cepa L.)and romaine lettuce(Lactuca sativa L.)were assessed by supervised field trials at 6 locations of China in 2020. A reliable QuEChERS-LC-MS/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cyazofamid and its primary metabolite, 4-chloro-5-p-tolylimidazole-2-carbonitrile(CCIM).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cyazofamid and CCIM in turnip, onion and romaine lettuce were 79%–97% and 77%–99%, respectively. The half-lives of cyazofamid in these crops were 5.7–6.5, 5.3–8.7 and 5.8–6.5 days in turnip, onion and romaine lettuce,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nal cyazofamid residues at harvest all lower than limit of quantitation(LOQ, 0.01 mg/kg). The turnip roots, onion bulbs and romaine lettuce leaves grown in China under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conditions and harvested 10, 14 and 5 days, respectively, after the cyazofamid SC(100 g/L)application, would be reasonably safe for consumption by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MRL)values of cyazofamid could be tentatively set as 10 mg/kg for turnip leaves, 0.3 mg/kg for turnip roots, 0.05 mg/kg for onion bulbs, and 10 mg/kg for romaine lettuce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azofamid residue Minor crops Maximum residue limit DISSIPATION dietary risk assessment
下载PDF
Risk assessment and ranking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inese pears 被引量:9
3
作者 LI Zhi-xia NIE Ji-yun +9 位作者 YAN Zhen XU Guo-feng LI Hai-fei KUANG Li-xue PAN Li-gang XIE Han-zhong WANG Cheng LIU Chuan-de ZHAO Xu-bo GUO Yong-z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2328-2339,共12页
The presence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pears is a serious health concern.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a 2-year investigation (2013-2014) that used gas chromatography, GS/MS and UPLC/MS-MS to measure the leve... The presence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pears is a serious health concern.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from a 2-year investigation (2013-2014) that used gas chromatography, GS/MS and UPLC/MS-MS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104 pesti- cides in 310 pear samples. In 93.2% of the samples, 43 pesticides were detected, of which the maximum residue levels (MRLs) were exceeded in 2.6% of the samples. Multiple residues (two to eight compounds) were present in 69.7% of the samples; one sample contained nine pesticides and one sample contained 10. Only 6.8% of the samples did not contain residues. To assess the health risks, the pesticide residue data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daily pear consumption data for children and adult populations. A deterministic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hronic and acute exposures based on the Joint Meeting on Pesticide Residues (JMPR) method. A potential acute risk was demonstrated for children in the case of bifenthrin, which was found to be present at 105.36% of the 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 value. The long- term exposure of the Chinese consumer to pesticide residues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raw pears was far below the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criterion. Additionally, the matrix ranking scheme was used to classify risk subgroups of pesticides and pear samples. In general, 95.5% of samples were deemed to be safe and nine pesticides were classified as being of a relatively high risk.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pea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Nevertheless, a more detailed study is required for vulnerable consumer groups, especially children.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pesticides in pears and tighter regul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standards ar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 pesticide residue risk assessment intake risk ranking
下载PDF
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残留及其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红梅 徐玲英 +4 位作者 张昌朋 王祥云 蒋金花 李艳杰 赵学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09,共6页
为探明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浙江、吉林、辽宁和北京4地开展了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田间残留实验。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蓝莓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盐包盐析... 为探明环嗪酮在蓝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浙江、吉林、辽宁和北京4地开展了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田间残留实验。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蓝莓中环嗪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盐包盐析,再用装有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_(18))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材料的净化管净化后测定。考察方法的线性、基质效应、定量限、正确度和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0.0001~0.01 mg/L范围内,环嗪酮的标准曲线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基质效应为-7.7%;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在0.01、0.1mg/kg和1.0mg/kg添加量范围内,环嗪酮在蓝莓中平均回收率为87%~91%,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3.7%。4个实验点(浙江、北京、辽宁、吉林)最终残留实验结果显示:环嗪酮在实验点药后90d和100d的蓝莓样品中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分别为0.6、0.2mg/kg和0.05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环嗪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022mg,膳食摄入风险的风险熵为0.084%,膳食风险小。因此,建议75%的环嗪酮水分散粒剂在蓝莓园使用时,最高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1800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9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嗪酮 蓝莓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重庆市部分区县鸡肉和鸡蛋兽药残留监测分析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健 李世荣 +1 位作者 刘继洋 刘艺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地区鸡肉和鸡蛋食品中15种兽药残留情况,并评估人体摄入健康风险。方法:2021—2023年,在重庆市17个区县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随机抽取鸡肉、鸡蛋样品共计107份,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鸡肉及鸡蛋中6种喹诺酮类... 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地区鸡肉和鸡蛋食品中15种兽药残留情况,并评估人体摄入健康风险。方法:2021—2023年,在重庆市17个区县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随机抽取鸡肉、鸡蛋样品共计107份,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鸡肉及鸡蛋中6种喹诺酮类、2种四环素族类、1种硝基咪唑类、2种酰胺醇类抗生素及4种抗球虫药含量。根据重庆市居民的饮食消费情况,采用点评估法和食品安全指数法对鸡肉和鸡蛋中兽药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76份鸡蛋样品兽药残留检出率为25.00%(19/76),不合格率为2.63%(2/76);鸡肉样品兽药残留检出率为70.97%(22/31),不合格率为0%(0/31);鸡蛋及鸡肉中检出率较高的多西环素,食品安全指数均值分别为0.000 293和0.000 119,最大值分别为0.002 710和0.001 770,均远低于1。结论:重庆市部分区县鸡肉及鸡蛋中兽药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检出,部分样品不合格,但总体风险较低,健康危害在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鸡肉 兽药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6
作者 唐红霞 李玉博 +4 位作者 张颂函 吴竞 董茂锋 王伟民 赵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38,271,共8页
为明确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上施用后的残留行为和膳食暴露风险,研究基于规范田间残留试验、目标农药在芥蓝上残留分析方法,得到芥蓝中2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合我国膳食结构不同性别/年龄组食物消费量及体重数据评估了高效氯氰菊... 为明确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上施用后的残留行为和膳食暴露风险,研究基于规范田间残留试验、目标农药在芥蓝上残留分析方法,得到芥蓝中2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合我国膳食结构不同性别/年龄组食物消费量及体重数据评估了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对各类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分别在0.01~1.0 mg/L和0.005~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6 7。在3个添加水平下,芥蓝中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0.6%~113.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5%,定量限均为0.01 mg/kg。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以推荐高剂量施药,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3.9~10.1 d和4.8~6.3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最后一次施药3、5、7、10 d后,芥蓝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最终残留量≤0.904 mg/kg,吡丙醚的最终残留量≤0.20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我国不同人群的长期慢性暴露风险最大值为27.26%;短期急性暴露风险最大值为67.17%,表明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高效氯氰菊酯 吡丙醚 膳食摄入评估
下载PDF
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7
作者 刘丹黎 陈贺 +7 位作者 徐长利 安莉 许奕 周娟 陈培玉 马莹 马欢 李萌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研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 研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267~0.888 mg/kg。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1.8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97%左右。甘蔗中吡唑醚菌酯在儿童和成人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短期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D)均<100%。按该试验的施药方式进行施药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一般人群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残留量检测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8
作者 陈勇达 张嘉坤 +2 位作者 李丽梅 郑振山 钱训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2021—2022年在河北黄骅开展了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中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样品采用QuEChERS法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分析,得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2年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显示,... 2021—2022年在河北黄骅开展了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中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样品采用QuEChERS法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分析,得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2年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86、11.8 d,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末次药后14~28 d,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297~0.684 mg/kg,其中,末次药后21 d的残留试验中值为0.432 mg/kg。膳食风险评估得出风险商为0.62%,膳食摄入风险可接受。建议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在冬枣上使用剂量为3000~4000倍液,每季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7 d,安全间隔期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冬枣 残留量 消解规律 安全间隔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枇杷中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及代谢产物残留分析与膳食风险评估
9
作者 王思威 王潇楠 +1 位作者 常虹 刘艳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26-331,共6页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在枇杷上的残留与膳食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了枇杷中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和肟菌酯...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在枇杷上的残留与膳食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了枇杷中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和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在果实生长过程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量,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1~1.00 mg/kg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1.4%~2.8%,定量限均为0.01 mg/kg,方法灵敏度及准确度良好,能够满足枇杷中农药残留检测要求。按照良好农业规范要求,在枇杷上施用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当剂量为333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10~15 d,距末次施药后28、35 d时,枇杷中氟吡菌酰胺残留量为<0.01~0.03 mg/kg、消解率>90%;肟菌酯的残留量为<0.02~0.04 mg/kg、消解率>85%,肟菌酯的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7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枇杷中氟吡菌酰胺残留水平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在枇杷树上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氟吡菌酰胺 肟菌酯 残留分析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欧将 梁骥 +5 位作者 宋强勇 晏姣 杨志富 熊锋 陈力华 欧晓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5、0.50 mg·kg^(-1)和2.00 mg·kg^(-1)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1%~112.3%和90.5%~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8.2%和3.5%~9.1%,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16 mg·kg^(-1)和0.12 mg·kg^(-1),最高残留值(HR)分别为1.44 mg·kg^(-1)和1.48 mg·kg^(-1)。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对一般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142%和0.036%,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7.8%和5.7%,对1~6岁儿童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19.6%和14.4%。研究表明,按照推荐剂量规范使用,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残留量对1~6岁儿童和一般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吡唑醚菌酯 葡萄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浙江省韭菜中常用杀菌剂多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11
作者 潘丽英 虞益江 +6 位作者 杨桂玲 杜雨婷 李金玲 王强 潘道东 王豆 褚田芬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295,共10页
评估浙江省内生产基地与市场环节韭菜的杀菌剂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浙江省内采集的213个韭菜样品中39种杀菌剂进行残留检测分析,并对检出杀菌剂... 评估浙江省内生产基地与市场环节韭菜的杀菌剂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浙江省内采集的213个韭菜样品中39种杀菌剂进行残留检测分析,并对检出杀菌剂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残留杀菌剂共19种,总检出率为48.83%(104/213),其中腐霉利(15.02%)、多菌灵(13.15%)、啶酰菌胺(13.15%)、烯酰吗啉(11.74%)、吡唑醚菌酯(11.27%)、百菌清(10.80%)检出率较高;检出2种及2种以上杀菌剂残留的样品占总样品量的25.82%(55/213)。1个样品中的嘧霉胺残留量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鳞茎类蔬菜最大残留限量(3 mg/kg),超标率为0.47%,样品合格率达99.53%。该实验韭菜中腐霉利按现有标准GB 2763.1-2022(5 mg/kg)判定,则无样品超标,但依据原有标准GB 2763-2021(0.20 mg/kg),腐霉利超标率达7.04%(15/213)。急性和慢性风险范围分别为0.004%~5.546%和0.000%~9.654%,均小于1,摄入风险处在可接受水平。该结果说明浙江省内韭菜中农药多残留情况较突出,应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确保韭菜消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杀菌剂 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与膳食风险
12
作者 王晓梅 骆玉琴 +7 位作者 赵学平 陆兰菲 方楠 王祥云 蒋金花 何红梅 张昌朋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6-1676,共11页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2-(三氯甲基)苯甲酰胺(BZM)在铁皮石斛(鲜样和干样)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实验探究氟吡菌酰胺和BZM在铁皮石斛上的残留行为,评估氟吡菌酰胺的长期膳食风险。建立的检测方法为样品经乙腈提...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氟吡菌酰胺及其代谢物2-(三氯甲基)苯甲酰胺(BZM)在铁皮石斛(鲜样和干样)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实验探究氟吡菌酰胺和BZM在铁皮石斛上的残留行为,评估氟吡菌酰胺的长期膳食风险。建立的检测方法为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碳净化,之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在0.001~0.1 mg·L^(-1)范围内,所建立的氟吡菌酰胺和BZM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81。在0.01、0.1、15 mg·kg^(-1)的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和BZM在铁皮石斛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97.98%、94.14%~112.2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9%~5.93%、1.22%~6.73%。41.7%的氟吡菌酰胺悬浮剂以推荐剂量(有效成分375.3 g·hm^(-2))或2倍推荐剂量施用1次,氟吡菌酰胺在铁皮石斛鲜茎和干茎上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19.20~28.76 d,属于易降解农药。在实验条件下,施药后75 d,氟吡菌酰胺和BZM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量分别不超过1.98、0.09 mg·kg^(-1)。经测算,氟吡菌酰胺的全膳食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3806 mg,对应的风险商为60.41%,说明41.7%的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在推荐剂量下施用于铁皮石斛上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铁皮石斛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京津冀产区梨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3
作者 李悦清 尤帅 +3 位作者 张嘉坤 郑振山 林冬梅 程玉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28-35,共8页
目的明确京津冀产区梨农药残留问题,开展农药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对采自京津冀产区的187份梨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和分析,通过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借鉴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 目的明确京津冀产区梨农药残留问题,开展农药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对采自京津冀产区的187份梨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和分析,通过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借鉴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进行农药风险排序。结果187份梨样品中有19种农药检出,检出率为0.53%~64.71%;其中未登记农药有10种,无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的农药有5种,超标农药有3种;检出率在25%以上的农药有3种,分别是多菌灵、噻虫胺和噻虫嗪。检出的19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1.44%,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4%~9.96%。根据各农药的残留风险得分,农药残留风险较高的为克百威、敌敌畏、毒死蜱和吡虫啉。结论京津冀产区梨样品的农药残留合格率较高(97.86%),整体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远低于100%,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膳食摄入
原文传递
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及膳食风险评估
14
作者 卢莉娜 高美静 +5 位作者 仲建锋 卢飞 黄海韵 郑尊涛 沈燕 张志勇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73-77,共5页
为明确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上的残留和膳食风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江苏、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鲜百合和干百合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并对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江苏和湖南食用百合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2 d和... 为明确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上的残留和膳食风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江苏、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鲜百合和干百合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并对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江苏和湖南食用百合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2 d和5.5 d,其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最后1次药后7、10和14 d,啶虫脒在四地鲜百合和干百合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低于啶虫脒在我国鲜百合和干百合中最大残留限量(MRL)0.02和0.05 mg/kg。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显示,啶虫脒对膳食风险贡献小。因此,根据推荐方式规范施药,啶虫脒在食用百合上的残留符合国家农药残留相关标准,且残留量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百合 啶虫脒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
下载PDF
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5
作者 金翔 李娜 +3 位作者 绳慧珊 张玉婷 郭永泽 李存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公众的膳食摄入风险,以胺鲜酯为研究对象,在辽宁、甘肃等10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建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风险...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公众的膳食摄入风险,以胺鲜酯为研究对象,在辽宁、甘肃等10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建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风险熵对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胺鲜酯在0.000 3~0.030 0 mg·kg^(-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1、0.05、0.20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2.7%~94.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8%~3.6%,定量限为0.01 mg·kg^(-1)。胺鲜酯在大白菜上的膳食摄入风险熵值为1.36%,表示为可接受的风险。综上,10%胺鲜酯可溶液剂在大白菜上按推荐有效施药剂量稀释倍数2 000倍施药3次,不会造成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超标,且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群众对农药胺鲜酯的摄入量远远小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大白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设施芹菜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连续施用后消散、积累与风险评估
16
作者 黄艳萍 王新全 +4 位作者 堵紫妍 楚瀚 樊华 韩吉昌 汪志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1,共8页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3种连续施药方式(组合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交替I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III: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下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连续施药方式下,均在第2次施药(定植后22 d)后原始沉积量最高,首次施药后原始沉积量最低,而芹菜叶面积指数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因素。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获得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5~3.63 d和2.33~3.11 d。连续3次施药达到安全间隔期(PHI)(7 d)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组合I中的残留量仅在首次施药后低于MRL (噻虫嗪:1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0.5 mg/kg);而交替II中2种农药残留量在3次施药后均低于MRL;交替III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在第3次施药后超过了MRL。鉴于噻虫嗪施药后可代谢为噻虫胺,本研究亦对噻虫胺残留量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在施药后3~5 d达到最大值,但在达到安全间隔期后,噻虫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其MRL (0.04mg/kg),表明由噻虫嗪代谢导致噻虫胺残留超标的风险较低。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本次于浙江绍兴进行的田间规范残留试验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组合和交替连续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7 d后,所采集的芹菜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对风险商的贡献率(0.11%~3.76%)低于100%,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研究表明,相较于组合施药,交替用药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施用表现出最低的残留水平和膳食摄入风险贡献率,是相对最佳的施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胺 设施农业 芹菜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我国葡萄产区单氰胺残留特征评估膳食暴露风险
17
作者 李素贞 康珊珊 +4 位作者 刘凤娇 李莉 赵莉蔺 李薇 陈增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1,共9页
根据全国范围内葡萄主产区中单氰胺的残留特征,评估不同膳食消费人群的长、短期暴露风险,对于维护居民生命健康、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立了单氰胺在葡萄基质中的快速、痕量分析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 根据全国范围内葡萄主产区中单氰胺的残留特征,评估不同膳食消费人群的长、短期暴露风险,对于维护居民生命健康、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立了单氰胺在葡萄基质中的快速、痕量分析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分析。葡萄样品中单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2.0%,相对标准偏差为(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3.3%~10.5%,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 RT)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1.2 min和0.001 mg·kg^(-1)。冷冻避光条件下单氰胺在葡萄样品中能够稳定储藏至少184 d,降解率为13.9%~24.1%;单氰胺在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1~0.003 mg·kg^(-1),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 STMR)为0.002 mg·kg^(-1),最大残留量(highest residue, HR)为0.003 mg·kg^(-1),低于国内外已有最大限量标准(MRLs, 0.05 mg·kg^(-1))。单氰胺在葡萄中的急性膳食风险商为1.600%~25.346%,其中儿童暴露风险最高(ARfD%, 25.346%),依次高于一般人群(ARfD%, 3.623%)和育龄妇女(ARfD%, 1.600%);在登记作物(樱桃、猕猴桃、葡萄)中的慢性膳食风险商为0.290%~4.275%,城镇居民的暴露风险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2~6岁儿童群体风险最高(ADI%, 2.763%~4.275%),不同性别间风险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目前单氰胺的短期与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水平,但考虑到环境投入量增加及其生物链累积作用,未来需警惕多作物、多途径联合暴露风险放大,特别是易感城镇儿童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氰胺 膳食群体 风险评估 残留行为 储藏稳定性
下载PDF
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8
作者 臧娅磊 周娟 +2 位作者 陈贺 张可松 郑先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43-48,共6页
建立了胺鲜酯和甲哌鎓在棉籽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胺鲜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6%~7.3%;甲哌鎓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 建立了胺鲜酯和甲哌鎓在棉籽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胺鲜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6%~7.3%;甲哌鎓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9.4%;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残留量分别为≤0.01 mg/kg和≤0.48 mg/kg。胺鲜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047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左右;甲哌鎓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3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2.7%。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甲哌鎓 棉籽 残留检测 膳食摄入评估
下载PDF
乙氧氟草醚在姜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9
作者 王彬 曹俊丽 齐艳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为探究乙氧氟草醚在姜中的最终残留风险及安全性,建立姜中的乙氧氟草醚残留检测方法,并开展240 g·L^(-1)乙氧氟草醚乳油在姜上的残留试验,获得最终残留数据,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数据及风险评估模型对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 为探究乙氧氟草醚在姜中的最终残留风险及安全性,建立姜中的乙氧氟草醚残留检测方法,并开展240 g·L^(-1)乙氧氟草醚乳油在姜上的残留试验,获得最终残留数据,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数据及风险评估模型对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姜中的乙氧氟草醚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C18及石墨化碳黑(GCB)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在0.01、0.05、0.1 mg·L^(-1)的添加水平下,乙氧氟草醚的添加回收率在93%~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6%~8.1%范围内。在山东、安徽、湖南和贵州4地,240 g·L^(-1)乙氧氟草醚乳油以180 g·hm^(-2)于播后苗前喷雾施药1次,收获期姜中乙氧氟草醚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及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1 mg·kg^(-1))。一般人群乙氧氟草醚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19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03%,姜中乙氧氟草醚的残留对慢性膳食风险的贡献仅为0.46%,表明不会对普通人群健康产生风险。研究结果为我国特色小宗作物姜中乙氧氟草醚制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氧氟草醚 残留 慢性膳食摄入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鸡蛋中土霉素和强力霉素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20
作者 高珊 田岳申 +2 位作者 吕薇 索晓敏 燕思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122-127,共6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鸡蛋中土霉素和强力霉素残留情况,并评估膳食风险。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农贸市场、商店、网店等采集共180份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鸡蛋中土霉素和强力霉素残留情况,并评估膳食风险。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农贸市场、商店、网店等采集共180份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进行检测,分析鸡蛋中的土霉素、强力霉素残留含量,根据内蒙古居民的饮食消费情况,采用点评估法和食品安全指数法对鸡蛋中兽药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022—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土霉素、强力霉素总体样本检出率为24.44%(44/180),超标率为12.22%(22/180)。强力霉素检出42份,检出率为23.33%(42/180),超标率为12.22%(22/180);土霉素检出3份,检出率为1.67%(3/180),此次调查中无超标样本;鸡蛋中强力霉素食品安全指数均值为0.001851,最大值为0.2137,均小于1。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鸡蛋样本中存在少量的土霉素和强力霉素残留,暴露风险较低,对人体健康危害处在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土霉素 强力霉素 兽药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