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河道窄缝挑流轨迹及冲刷规律试验研究
1
作者 徐礼哲 袁浩 何小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97,105,共6页
基于某水电站模型试验,系统探究了非对称河道内不同收缩比窄缝消能工的挑流轨迹和冲刷规律。研究表明窄缝挑坎出口的收缩比对冲刷坑的形态影响明显,随着收缩比的减小,挑坎两边的侧墙将水流向中间挤压,同时出射水舌在空气中充分扩散,进... 基于某水电站模型试验,系统探究了非对称河道内不同收缩比窄缝消能工的挑流轨迹和冲刷规律。研究表明窄缝挑坎出口的收缩比对冲刷坑的形态影响明显,随着收缩比的减小,挑坎两边的侧墙将水流向中间挤压,同时出射水舌在空气中充分扩散,进一步掺气消能,导致冲刷坑的深度降低、范围增大。对于非对称河床,相同流量下河床冲深会随着β增大而加大,但其冲刷横向扩散范围会显著减小。对水舌外缘挑距的公式开展了对比研究,当收缩比β>0.2时,陈忠儒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当β=0.2时挑流轨迹计算应采用修正后的水工计算手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缝消能工 收缩比 水舌轨迹 冲刷地形 非对称河道
下载PDF
河道淤泥烧结多孔砖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蒋正武 王君若 孙振平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28,共3页
研究了上海金山区河道淤泥的材料特性、干燥处理工艺,工业化生产出100%河道淤泥替代黏土原材料的烧结多孔砖,并系统研究了河道淤泥烧结多孔砖的外观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环境安全性。研究表明,河道淤泥属于以SiO2为主的黏土质材料。采... 研究了上海金山区河道淤泥的材料特性、干燥处理工艺,工业化生产出100%河道淤泥替代黏土原材料的烧结多孔砖,并系统研究了河道淤泥烧结多孔砖的外观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环境安全性。研究表明,河道淤泥属于以SiO2为主的黏土质材料。采用合理的混合料配合比与生产工艺可制备出强度等级达到MU20以上的100%河道淤泥烧结多孔砖,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 烧结多孔砖 放射性 重金属
下载PDF
河道淤泥自保温烧结多孔砖生产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蒋正武 田润竹 +1 位作者 严希凡 陈文光 《新型建筑材料》 2012年第3期17-19,39,共4页
研究并提出了利用河道淤泥生产烧结自保温多孔砖的产品配方设计、孔结构优化设计、生产工艺及实际生产关键技术,并在砖厂成功烧制出性能符合GB 13544—2000《烧结多孔砖》要求的河道淤泥自保温烧结多孔砖。
关键词 河道淤泥 自保温 烧结多孔砖 配方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上海地区河道淤泥及淤泥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缪群 张永明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4-47,共4页
测试了上海地区河道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热工性能和微观形貌等材料特性。同时还测试了河道淤泥烧结多孔砖的外观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放射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河道淤泥烧结制成的多孔砖符合GB 13544—2011《烧结多孔砖和多孔... 测试了上海地区河道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热工性能和微观形貌等材料特性。同时还测试了河道淤泥烧结多孔砖的外观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放射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河道淤泥烧结制成的多孔砖符合GB 13544—2011《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标准要求,能够替代黏土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淤泥 河道淤泥烧结多孔砖 性能
下载PDF
长江上游的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 被引量:32
5
作者 余剑如 史立人 +1 位作者 冯明汉 李仁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系统的分析研究了长江上游地面侵蚀和河流泥沙两个系统。认为长江上游地面侵蚀的发展主要受人类在农业耕作、林业开采、草原开发、修路、基建等方面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作者还分析... 本文系统的分析研究了长江上游地面侵蚀和河流泥沙两个系统。认为长江上游地面侵蚀的发展主要受人类在农业耕作、林业开采、草原开发、修路、基建等方面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作者还分析和预测了在禁止各种新的破坏情况下,预计到2000年按现有的治理速度,上游地区侵蚀量将由15.68亿t降到10.22亿t。分析表明:长江上游地区输移比远小于1,且受流域面积、地质地貌、地面物质组成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分区预测地面侵蚀对河流泥沙的影响,认为今后在上游通过治理,使地面侵蚀量虽有较大减少,但河流泥沙的变化仍然较小,到2000年宜昌站平均悬移质输沙量将在4.88~5.02亿t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侵蚀 河流泥沙 长江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