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浇铸复合铸造法制备铝包钢双金属导线
1
作者 刘建军 刘燕 李承霖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2-477,共6页
针对包覆焊接法制备铝包钢线工艺复杂、能耗大的缺点,采用连续浇铸复合铸造法制备了铝包钢线,并系统性地研究了浇铸温度对铝包钢线两相结合面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复合材料性能(硬度、导电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浇铸温度为820℃时,在... 针对包覆焊接法制备铝包钢线工艺复杂、能耗大的缺点,采用连续浇铸复合铸造法制备了铝包钢线,并系统性地研究了浇铸温度对铝包钢线两相结合面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复合材料性能(硬度、导电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浇铸温度为820℃时,在铝和铁两相的界面结合处形成的扩散带中,Fe的质量分数为40.3%,Al的质量分数为59.7%,两相结合生成Fe_(2)Al_(5),此时铝包钢线的性能达到最佳,两相界面结合处的显微硬度(HV)为204,样品电导率为53.23%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密度为4.36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包钢线 连续浇铸复合铸造法 硬度 电导率
下载PDF
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法计算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春京 沈定钊 +2 位作者 杨大可 袁鹤清 陈乃琪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24,共6页
通过数值模拟轧辊复合铸造法的温度场,得到了使其复合层与辊芯良好结合的工艺参数。采用控制容积法和分段直线拟合曲线,提高了数值模拟精度,提出了连续铸造轧辊复合层界面良好熔合的判据。采用优选法,模拟反推工艺,获得轧辊复合层... 通过数值模拟轧辊复合铸造法的温度场,得到了使其复合层与辊芯良好结合的工艺参数。采用控制容积法和分段直线拟合曲线,提高了数值模拟精度,提出了连续铸造轧辊复合层界面良好熔合的判据。采用优选法,模拟反推工艺,获得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法生产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模拟得到生产良好复合轧辊的必备生产工艺条件,从理论上解决了漏钢、拉拔不出、界面互熔太多、界面熔合不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轧辊 连续铸造 数值模拟 计算机
下载PDF
仿真技术在冷连轧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建江 吴胜昔 +1 位作者 袁枫华 徐心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6-88,95,共4页
分析了一类冷连轧动态仿真系统,综述了仿真技术在冷连轧中在国内外的应用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冷连轧动态系统的意义。分析了仿真动态系统的建模及实现过程,冷连轧动态仿真的实施包含先进的模型化技术及时间协调调度,多种先进仿真技术... 分析了一类冷连轧动态仿真系统,综述了仿真技术在冷连轧中在国内外的应用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冷连轧动态系统的意义。分析了仿真动态系统的建模及实现过程,冷连轧动态仿真的实施包含先进的模型化技术及时间协调调度,多种先进仿真技术的使用如协调仿真、仿真数据库技术一体化仿真。最后展望了该领域在虚拟现实和智能仿真技术的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连轧系统 轧钢过程 仿真技术 数据库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连轧过程数值仿真系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凤山 于辉 +3 位作者 黄华贵 王敏婷 孙静娜 赵玲玲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针对板、管、棒材连轧过程中出现的工艺制度难以确定、实验研究理论性不强等问题,以非线性有限元为内核,通过机型选择、系统仿真、工艺决策等措施,提出了确定最佳工艺制度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连轧 数值仿真 连轧工艺
下载PDF
重载条件下驼峰调速制式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施卫忠 李秀杰 +1 位作者 胡淼 高立中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本文进行27t轴重货车驼峰试验,发现重载条件下编组站驼峰存在制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将导致驼峰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有所降低。为适应重载运输需求,对驼峰改造提出两个方案:分别在各制动位增加调速设备能力;集中在调车线内增设四部位减速器。... 本文进行27t轴重货车驼峰试验,发现重载条件下编组站驼峰存在制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将导致驼峰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有所降低。为适应重载运输需求,对驼峰改造提出两个方案:分别在各制动位增加调速设备能力;集中在调车线内增设四部位减速器。本文就两种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其优势和不足,选取典型站场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间接验证,重点通过构建仿真测试平台模拟两种方案在27t轴重条件下的溜放作业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方案2在溜放作业效率和安全两方面都比方案1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峰调速制式 点点连式 驼峰溜放仿真
下载PDF
连续退火机组跳动辊区域带钢张力的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7
6
作者 白锐 佟绍成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0-706,共7页
以连续退火机组跳动辊区域的带钢张力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钢张力的机理模型和状态空间表达式,克服了现有张力模型中的2个缺点.根据现场的控制系统,开发了控制仿真程序,并建立了由张力模型仿真程序和控制仿真程序所组成的带钢张力闭环控... 以连续退火机组跳动辊区域的带钢张力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钢张力的机理模型和状态空间表达式,克服了现有张力模型中的2个缺点.根据现场的控制系统,开发了控制仿真程序,并建立了由张力模型仿真程序和控制仿真程序所组成的带钢张力闭环控制仿真软件.仿真实验表明,所开发的仿真软件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带钢张力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钢张力 连续退火过程 跳动辊 建模 仿真软件
下载PDF
铝合金板带热连轧横向失稳跑偏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先琼 刘义伦 +1 位作者 林丹 周红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3-1347,1352,共6页
板带连轧过程中,有横向非对称诱因扰动时,板带的运动参数会相对轧制中心线失去对称性,产生跑偏,轧制过程失稳。根据JP1235铝合金热连轧的实际生产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设计了合理的基于大型工程分析软件MSC.Marc的有限元热力耦合分析模型... 板带连轧过程中,有横向非对称诱因扰动时,板带的运动参数会相对轧制中心线失去对称性,产生跑偏,轧制过程失稳。根据JP1235铝合金热连轧的实际生产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设计了合理的基于大型工程分析软件MSC.Marc的有限元热力耦合分析模型,模拟了在非对称参数诱因输入下的三维横向非对称轧制状态及板带的跑偏过程,研究跑偏过程中轧制系统力能参数的相关性,得到板带在来料厚度、调整辊缝横向非对称性诱因扰动下的跑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轧制过程 非对称 数值模拟 跑偏
下载PDF
耐硫化氢腐蚀X80管线钢轧制工艺的模拟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健 汪兵 刘清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2-108,共7页
采用热膨胀仪研究了耐硫化氢腐蚀X80管线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绘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且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其轧制工艺进行模拟,研究了变形温度、冷却速率和卷取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得到了较优化的轧... 采用热膨胀仪研究了耐硫化氢腐蚀X80管线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绘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且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其轧制工艺进行模拟,研究了变形温度、冷却速率和卷取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得到了较优化的轧制工艺;最后测试了在优化轧制工艺参数下轧制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和抗氢致开裂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相变温度主要发生在450~780℃之间;随着冷却速率增加,相变开始温度下降,并且当冷速为1.76~8.8℃·s^(-1)时可以得到以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组织;最佳的轧制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830±15)℃、冷却速率15℃·s^(-1)、卷取温度为(400±15)℃;在此工艺参数下轧制得到的试验钢具有优良的抗氢致开裂性能,并可以满足API5L标准对X80管线钢强度级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耐硫化氢腐蚀 CCT曲线 热模拟 轧制工艺
下载PDF
热连轧棒材变形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秋野 唐广波 +3 位作者 刘正东 彭澎 马保国 郑雨旸 《上海金属》 CAS 2006年第6期41-45,共5页
应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开发了轧制过程单道次变形分析的通用程序,与解析法结合对实际热连轧生产GCr15棒材的粗轧和中轧过程中的应变-应变速率进行了计算值与实际应变的对比。结果二者基本一致,但数值有一定偏差,为此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 应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开发了轧制过程单道次变形分析的通用程序,与解析法结合对实际热连轧生产GCr15棒材的粗轧和中轧过程中的应变-应变速率进行了计算值与实际应变的对比。结果二者基本一致,但数值有一定偏差,为此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预计该程序进一步完善后将可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材生产 热连轧 变形过程 模拟研究
下载PDF
冷隔缺陷预测判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永健 孙国雄 +2 位作者 虞维平 章靖国 倪思康 《上海金属》 CAS 1997年第5期23-27,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观察相结合方法确立双辊铸造SUS304不锈钢薄带出现冷隔缺陷的预测判据,并用试验结果对该判据进行考核和验证,结果判据可靠、准确。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铸造缺陷 冷隔 双辊铸造 不锈钢
下载PDF
数值模拟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
11
作者 杨大可 袁鹤清 +2 位作者 陈乃琪 吴春京 沈定钊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7-39,共3页
数值模拟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采用分段直线拟合曲线和控制容积法。提出连续铸造轧辊复合层界面良好熔合的判据。采用直接优选法,反推重要工艺。获得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法生产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模拟得到生产良好复合轧辊、漏钢等不... 数值模拟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采用分段直线拟合曲线和控制容积法。提出连续铸造轧辊复合层界面良好熔合的判据。采用直接优选法,反推重要工艺。获得轧辊复合层连续铸造法生产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模拟得到生产良好复合轧辊、漏钢等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复合轧辊 连续铸造 轧辊
下载PDF
双辊快速凝固过程的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祥松 张福全 +1 位作者 刘金水 王湘 《铸造设备研究》 2001年第2期28-31,共4页
分析了双辊快速凝固的热传输特点 ,着重讨论了薄带凝固壳层的形成情况。本文利用仿真程序分析了双辊快速凝固过程的一些主要工艺参数与凝固壳层的关系 ,以及金属薄带的形成与热量传输和动量传输的关系。
关键词 双辊快速凝固 热量传输 动量传输 计算机仿真 金属薄带 铸造
下载PDF
大规格轴承钢棒材连轧工艺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龙 周敦世 冯亮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20-423,439,共5页
结合现场轧制工艺条件,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大规格轴承钢棒材连轧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热连轧过程中各道次等效应变场和轧制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各道次轧制过程中的变形区域主要集... 结合现场轧制工艺条件,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大规格轴承钢棒材连轧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热连轧过程中各道次等效应变场和轧制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在各道次轧制过程中的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轧件的表层,芯部等效应变较小;各道次之间轧制力急剧变化不利于轧制工艺的改善,同时也会对轧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道次轧制力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由现场轧制工艺规程中各道次轧件压下量分配不当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棒材 轧制工艺 热连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Φ16mm GCr15轴承钢棒材KOCKS轧机热连轧工艺数值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小龙 程卫国 +2 位作者 周立新 周敦世 邹晖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共5页
采用DEFORM-3D三维大变形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对Ф21.5 mm GCr15轴承钢坯料在四架KOCKS轧机连轧成Φ16 mm棒材工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棒材在KOCKS轧机孔型中轧制时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温度场以及轧制力等轧制工艺参数... 采用DEFORM-3D三维大变形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对Ф21.5 mm GCr15轴承钢坯料在四架KOCKS轧机连轧成Φ16 mm棒材工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棒材在KOCKS轧机孔型中轧制时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温度场以及轧制力等轧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棒材在KOCKS机组中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延伸孔型,精轧孔型的变形量较小,尤其在最后一道次;棒材在KOCKS机组中的宽展是不均匀,在靠近轧辊的区域宽展较小,在辊缝处宽展较大并产生鼓形;棒材在KOCKS机组中等效应变已达到芯部渗透,这对保证组织致密度和成品内部质量是非常有利的,现场各道次轧制力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棒材 KOCKS轧机 连轧工艺 数值模拟 现场测试
下载PDF
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过程中的温度场仿真研究
15
作者 陈阳 朱强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06-1708,共3页
以高速钢复合轧辊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连铸过程中的传热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Fluent模拟了辊芯移出预热线圈、辊芯表面附近、移出补热坩埚和水冷铸型几种情况的温度场分布,为连铸复合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可靠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连铸工艺 高速钢复合轧辊
原文传递
棒材五连轧过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章 唐立志 +1 位作者 章小峰 黄贞益 《金属制品》 CAS 2021年第6期32-35,共4页
运用某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仿真软件,对坯型断面为250 mm×300 mm的GCr15钢进行五道次连轧的仿真模拟。对轧件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场、温度场以及轧制力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轧件的变形主要集中在表层区域,轧件头部... 运用某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仿真软件,对坯型断面为250 mm×300 mm的GCr15钢进行五道次连轧的仿真模拟。对轧件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变场、温度场以及轧制力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轧件的变形主要集中在表层区域,轧件头部会出现内凹现象;轧件顶部圆角处可能会在第5道次产生裂纹;各道次轧制力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工艺参数 有限元 模拟分析
下载PDF
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复合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Ⅰ.石墨铸型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95-1502,共8页
以Ansys 10.0和Fluent 6.3为计算平台,利用2者之间的接口和Fluent 6.3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功能,研究了辊芯初预热温度、拉坯速度、预热和补热功率等因素对石墨铸型连续铸造复合成型法制备高速钢复合轧辊坯内非稳态温度场的影响,并... 以Ansys 10.0和Fluent 6.3为计算平台,利用2者之间的接口和Fluent 6.3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功能,研究了辊芯初预热温度、拉坯速度、预热和补热功率等因素对石墨铸型连续铸造复合成型法制备高速钢复合轧辊坯内非稳态温度场的影响,并对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辊芯表面的终预热温度一定时,所需的感应预热功率随拉坯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初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辊芯移出线圈时,高温区仅限于表层附近,芯内大部分区域几乎不受感应预热的影响.进入预热坩埚后,随着辊芯的下移,辊芯表面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及在固相线温度以上持续的时间随补热功率的增大和拉坯速度的减小而相应升高或增长;拉坯速度和补热功率之间存在严格的匹配关系,当2者匹配得当时,辊芯和外层高速钢之间可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复合轧辊 温度场 连铸复合 冶金结合
原文传递
连续过程生产调度5日滚动作业计划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锋 杨家本 +5 位作者 兰鸿森 黄河清 毛福忠 胡鑫 肖纲 苏晓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1-19,共9页
生产调度是CIMS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它决定了整个CIMS开发的水平。本文用“过程优化”与“系统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连续过程生产调度系统的优化问题。将系统优化的结果反馈给过程模型,指导局部装置优化的思... 生产调度是CIMS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它决定了整个CIMS开发的水平。本文用“过程优化”与“系统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连续过程生产调度系统的优化问题。将系统优化的结果反馈给过程模型,指导局部装置优化的思想为大系统的总体优化探索了一个新方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并给出了生产调度系统的框架结构、大系统的优化原理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过程 过程仿真 滚动分解 调度 线性规划
原文传递
采用CA-FE法模拟双辊连铸纯铝凝固微观组织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守东 陈敬超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使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中的元胞自动机-有限元模型,建立了一个模拟双辊连续铸轧纯铝凝固微观组织形成的随机性模型。综合考虑了溶质再分配、界面曲率、晶粒择优生长的作用,基于有限元建立了宏观温度场计算和一个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使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中的元胞自动机-有限元模型,建立了一个模拟双辊连续铸轧纯铝凝固微观组织形成的随机性模型。综合考虑了溶质再分配、界面曲率、晶粒择优生长的作用,基于有限元建立了宏观温度场计算和一个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基于高斯分布的连续性形核模型,辊面和熔体内部的形核分别采用两种形核分布函数;枝晶尖端生长速度采用与局部过冷度有关的修正KGT模型。利用软件计算结果模拟了不同浇注温度和熔液内部平均形核过冷度对凝固微观组织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连续铸轧 凝固组织 元胞自动机 数值模型 工艺参数
原文传递
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复合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Ⅱ.铜结晶器法
20
作者 冯明杰 王恩刚 赫冀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03-1512,共10页
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铜结晶器下浇注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参数对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坯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探求了适宜的连铸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拉坯实验,结果表明,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是决定铜结晶器下辊... 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铜结晶器下浇注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参数对高速钢复合轧辊连铸坯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探求了适宜的连铸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拉坯实验,结果表明,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是决定铜结晶器下辊坯能否顺利拉出和界面结合质量好坏的两个重要参数,提高浇注温度和增大拉坯速度都利于实现两种金属之间的冶金结合,但随着高速钢浇注温度的提高和拉坯速度的增大,辊坯的液穴深度逐渐增长,离开结晶器时的坯壳减薄,拉漏的几率增大,拉坯速度和浇注温度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匹配关系,适宜的浇注温度位于1873—1923 K之间,适宜的拉坯速度位于0.3—0.5 m/min之间,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在参数匹配得当的情况下,采用铜结晶器连铸法可以制备出高速钢复合轧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复合轧辊 连铸复合 温度场 复合界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