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胺类抗氧剂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薛卫国 李涛 +3 位作者 徐小红 周旭光 仇建伟 火鹏飞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8,共7页
选用旋转氧弹法、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烘箱氧化法考察了不同结构的二苯胺类和萘胺类抗氧剂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3种二苯胺类抗氧剂中,丁辛基二苯胺(BODPA)的抗氧化效果最好。3种苯基-α-萘胺类抗氧剂中,壬基化产品(NP... 选用旋转氧弹法、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烘箱氧化法考察了不同结构的二苯胺类和萘胺类抗氧剂在加氢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3种二苯胺类抗氧剂中,丁辛基二苯胺(BODPA)的抗氧化效果最好。3种苯基-α-萘胺类抗氧剂中,壬基化产品(NPAN)在旋转氧弹实验和烘箱氧化实验(两种方法都是厚油层氧化)中性能突出;辛基化产品(OPAN)在薄油层氧化实验中表现优异;两种类型的胺类抗氧剂复配后均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芳胺 性能 氧化 旋转氧弹法 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 烘箱氧化法
下载PDF
铜离子对直链烯烃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潘燕 王月行 朱伟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132,148,共5页
采用旋转氧弹法、热氧化法研究含Cu^+/Cu^(2+)的直链烯烃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考察反应温度、金属离子质量分数对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0℃下Cu^+/Cu^(2+)的氧化作用大于120℃下;金属离子在诱导期促进氧化反应速率,其中Cu^+存... 采用旋转氧弹法、热氧化法研究含Cu^+/Cu^(2+)的直链烯烃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考察反应温度、金属离子质量分数对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0℃下Cu^+/Cu^(2+)的氧化作用大于120℃下;金属离子在诱导期促进氧化反应速率,其中Cu^+存在时的氧化反应速率大于Cu^(2+),但随着氧化的进行,金属离子抑制烯烃氧化反应速率。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u^(2+)的存在促进了醛、酮及羧酸类化合物的生成,质量分数低于8×10^(-5)的Cu^+抑制了醛、酮及羧酸类化合物的生成。通过热力学计算解释了含Cu^+时直链烯烃氧化反应速率大的原因并证实了烯烃分子簇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 旋转氧弹法
下载PDF
用旋转氧弹法老化后的变压器油性能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海燕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15年第2期10-13,共4页
用旋转氧弹法加速了变压器油的老化。动态地测定了老化后的加氢变压器油和环烷基变压器油的碳族组成,T501含量和界面张力的变化,发现加氢变压器油的抗氧化性能优于环烷基变压器油。
关键词 加氢变压器油 环烷基变压器油 旋转氧弹法 老化 抗氧化性能 碳族组成 抗氧剂 界面张力
下载PDF
用于稳定工业润滑油的改良抗氧剂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8
4
作者 VincentJ.Gatto 刘波 王嵩森 《润滑油》 CAS 2011年第2期36-43,共8页
近年来,汽轮涡动机中的油泥和沉积物所产生的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汽轮涡动机本身的设计缺陷,采取了不适宜的润滑油氧化测试,基础油有明显改变以及所采用的抗氧剂配方不合适等等。文章对这些问题做了深... 近年来,汽轮涡动机中的油泥和沉积物所产生的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汽轮涡动机本身的设计缺陷,采取了不适宜的润滑油氧化测试,基础油有明显改变以及所采用的抗氧剂配方不合适等等。文章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并且对改良的抗氧化剂系统用于延长润滑油脂的寿命和提高对油泥沉积物的抑制方面进行阐述。旋转氧弹试验和辛辛纳提机械热稳定性测试的数据表明特定的受阻酚和胺类抗氧剂的复配不仅在旋转氧弹试验中有优秀的表现,并且可以显著降低油泥沉积物的产生。另外,介绍了几种新型抗氧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润滑油 抗氧剂 旋转氧弹试验 辛辛纳提机械(CM-A)热稳定性测试 油泥控制 沉积物抑制
下载PDF
旋转氧弹法评价半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守杰 古力扎尔 +1 位作者 蒙猛 张秀娟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半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氧弹法考察了抗氧剂种类和添加量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并与氧化管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酚型抗氧剂T 501和胺型抗氧剂L 57时,半合成基础油的旋转氧弹时间分别... 以半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氧弹法考察了抗氧剂种类和添加量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并与氧化管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酚型抗氧剂T 501和胺型抗氧剂L 57时,半合成基础油的旋转氧弹时间分别延长了566%和262%,酚型抗氧剂T 501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胺型抗氧剂L 57;半合成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随着T 501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T 501的质量分数为0.3%时较佳。旋转氧弹法和氧化管法实验结果呈指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974,旋转氧弹法重复性实验结果可满足SH/T 0193—2008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半合成基础油 旋转氧弹法 氧化安定性 抗氧剂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血管的先兆指征和规避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滑炜 高怀新 《华夏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观察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血管的先兆指征和规避方法。方法:1 698例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施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时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遇到阻力分组。置管过程顺畅未遇明显阻力者归入A组;置管过程不顺畅遇到明显阻... 目的:通过大样本观察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血管的先兆指征和规避方法。方法:1 698例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施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时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遇到阻力分组。置管过程顺畅未遇明显阻力者归入A组;置管过程不顺畅遇到明显阻力者,暂停置管,依据该患者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性分别归组(设定0为偶数),奇数者归入B组,偶数者归入C组。B组采用加压平推法置管,C组采用旋入法置管。置管完成后,观察各组患者的例数及导管误入血管的阳性率。结果:A组患者1 574例,B组患者54例,C组患者70例。B组导管误入血管的阳性率非常明显地高于A、C两组(P<0.01),A、C两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置管过程不顺畅遇到阻力可作为导管误入血管的先兆指征,在置管过程中遇到阻力后采用旋入法置管可有效避免导管误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入血管 平推法 旋入法
下载PDF
环烷基油烃组成与氧化安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守杰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0年第2期15-17,共3页
氧化安定性是基础油的重要性能,对3种环烷基油烃组成与氧化安定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3种环烷基油的烃组成进行了分析,其饱和烃的含量依次为66.4%,87.5%和99.2%,双环芳香烃和稠环芳香烃总含量依次为25.8%,3.4%... 氧化安定性是基础油的重要性能,对3种环烷基油烃组成与氧化安定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3种环烷基油的烃组成进行了分析,其饱和烃的含量依次为66.4%,87.5%和99.2%,双环芳香烃和稠环芳香烃总含量依次为25.8%,3.4%和0%,单环芳香烃的含量次为7.6%,8.7%和0%。用旋转氧弹法对3种环烷基油的氧化安定性进行了评价,其对应的氧化诱导期依次为78 min,43 min和52 min。加入0.3%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T501)后,3种环烷基油的氧化诱导期依次为124 min,130 min和210 min,相应提高了59.0%,202.3%和303.8%。说明环烷基油中的双环芳香烃和稠环芳香烃总含量越高,其氧化安定性越好。单环芳香烃的含量越高,氧化安定性越差。饱和烃含量越高,对抗氧剂的感受性越好。环烷基油的氧化诱导期随抗氧剂的增加而增加,抗氧剂的最佳添加量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氧弹法 氧化诱导期 感受性 芳香烃 饱和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