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指示作用
1
作者 逄海明 徐杰 +2 位作者 张玺 李海彬 张大千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4-32,38,共10页
地层水的形成与分布伴随着成盆、生烃、成藏的整个过程,对研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为明确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指示作用,对梨树断陷120余口井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地层水发育特征与油气... 地层水的形成与分布伴随着成盆、生烃、成藏的整个过程,对研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为明确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指示作用,对梨树断陷120余口井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地层水发育特征与油气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内地层水化学特征具明显差异,结合环境差异和保存条件,可将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分为三类六种水动力驱动类型,其演化经历了从大气水下渗→沉积水→内生水的过程。营城组以下地层以压实驱动型和内生驱动型为主,地层水呈现出多沉积中心向周缘泄流补给和内部滞留的特征,有利于隐蔽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以重力驱动型为主,地层水受重力驱动自断陷东南向西北泄流,在断陷东南部和中部发育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发育。该成果对于我国东部其他断陷盆地的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及勘探部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水动力系统 驱动类型 沉积中心 内生驱动型
下载PDF
电压暂降与数据中心监测技术分析
2
作者 李纪鑫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6期386-387,共2页
阐述电压暂降监测技术,探讨电压暂降对设备、数据和服务的影响,提出电压暂降的治理措施,包括备用电源、电压稳定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紧急应对计划,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关键词 电压暂降 数据中心 监测系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沉积体系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3
作者 潘树新 许多年 +5 位作者 唐勇 曲永强 王国栋 董雪梅 胡婷婷 马永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6,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水系起源于扎伊尔山,流经中拐凸起后,在沙湾凹陷中央形成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的曲流河点砂坝、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储集体是油气规模勘探的有利目标。(2)柳树沟河水系自二叠纪到侏罗纪继承性发育,先后经历了二叠纪水进、三叠纪早期水退与中—晚期水进及侏罗纪湖盆水体震荡发育的过程,形成了中、下二叠统规模烃源岩,二叠系—上三叠统大型三角洲扇体、侏罗系多期河道叠置的储集体以及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晚期区域性盖层,构成了纵向上多套生-储-盖优势组合;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构建了沙湾凹陷油气运移、调整的有利输导体系。(3)柳树沟河水系的发现改变了沙湾凹陷没有大型远源水系、仅发育近源扇三角洲的传统认识;凹陷中央及斜坡低部位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规模储层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三角洲扇体 多期河道叠置 凹陷中央 斜坡低部位 远源水系 二叠纪—侏罗纪 柳树沟河沉积体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振动线测量技术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预准直单元中的应用
4
作者 闫路平 刘晓阳 +12 位作者 王小龙 董岚 王铜 门玲鸰 卢尚 韩圆颖 张露彦 闫皓月 马娜 何振强 柯志勇 李波 梁静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5-73,共9页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预准直单元数量庞大,且磁铁准直精度要求极高,为检验HEPS增强器预准直单元磁铁准直精度,需要在实验厅按照一定比例对其进行振动线磁中心验证测量。基于预研阶段已研发的振动线系统,详细介绍了振动线磁中心测量...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预准直单元数量庞大,且磁铁准直精度要求极高,为检验HEPS增强器预准直单元磁铁准直精度,需要在实验厅按照一定比例对其进行振动线磁中心验证测量。基于预研阶段已研发的振动线系统,详细介绍了振动线磁中心测量原理及扫描方法,研究了HEPS增强器两铁单元的磁中心准直精度检测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实验。设计并搭建了振动线高精度重复定位夹持机构装置,研究了振动线下垂量的修正方法,并对增强器两铁单元的磁中心扫描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HEPS增强器两铁单元满足磁铁间相对位置误差优于50μm的预准直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线 定位机构 磁中心测量 下垂量修正 精度分析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琦松 王永诗 +4 位作者 巩建强 岳宇 孟涛 张盛 姜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01-302,共2页
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发育套以红色系为主的红层沉积。红层地层厚度、泥岩颜色,砂体沉积组构在时间和空间上快速变化,洼陷原型及沉积中心迁移规律分析极为困难。基于红层沉积特点,以构造格架为约束,在传统原始沉积厚度... 渤南洼陷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发育套以红色系为主的红层沉积。红层地层厚度、泥岩颜色,砂体沉积组构在时间和空间上快速变化,洼陷原型及沉积中心迁移规律分析极为困难。基于红层沉积特点,以构造格架为约束,在传统原始沉积厚度恢复基础上,通过不同尺度地层厚度分析,结合物源供给与地层厚度相关性分析,明确不同区域尺度厚度中心指示意义,厘定沉积中心迁移规律。沙四下亚段沉积早期孤西断裂控制沉积中心发育,孤西断裂下降盘厚度中心为沉积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红层 沙四下亚段 沉积中心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应力场演化及其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俊良 雷宝华 +2 位作者 郑求根 段亮 闫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1-609,共9页
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晚白垩世–中中新世文昌凹陷的断裂系统和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昌凹陷应力场演化受区域扭张应力场控制,其最小主应力方向沿NWW→NW→SN→NNE向顺时针旋转,整体具有右旋扭张的特征。在该应力场的... 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晚白垩世–中中新世文昌凹陷的断裂系统和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昌凹陷应力场演化受区域扭张应力场控制,其最小主应力方向沿NWW→NW→SN→NNE向顺时针旋转,整体具有右旋扭张的特征。在该应力场的控制作用下,文昌凹陷共发育3种类型的扭张/压扭模式:与文昌A凹形成有关由弯曲断层控制的扭张下沉/差异隆升模式;与文昌B凹形成有关由分支断层控制的扭张楔形下沉模式;和与文昌C凹形成有关由弯曲和分支断层汇合控制的菱形扭张差异隆升/下沉模式。这三种扭张模式不仅控制了凹陷的变形格局,形成3个不同的沉降中心和2个反转构造区,更对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等成藏要素的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凹陷 区域应力场 扭张模式 凹陷格局 沉降中心
下载PDF
沾化凹陷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凡芹 王伟锋 +1 位作者 张晶 李宝钢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共6页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沾化凹陷断层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即在沙三早期断层活动强烈,沙三中、晚期—沙二早期断层活动变弱,沙二晚期—沙一早期断层活动又变强烈,东营早期和晚期断层活动又变弱。断层的...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沾化凹陷断层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断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即在沙三早期断层活动强烈,沙三中、晚期—沙二早期断层活动变弱,沙二晚期—沙一早期断层活动又变强烈,东营早期和晚期断层活动又变弱。断层的幕式活动控制了各时期沉积地层的厚度和空间展布形态,使得沉降中心以五号桩长堤断裂带附近为起点进行顺时针迁移;断层活动的性质控制了沉积物内部的叠加方式,即张性断层活动时期以发育退积式准层序组为主,压性断层活动时期以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为主。同时,断裂的不同组合样式也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和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断层落差 沉降中心 叠加方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变形对沉降中心迁移的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军义 刘志宏 +4 位作者 吴相梅 杨旭 黄超义 梅梅 孙理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4,共10页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的1个二级构造单元,自早白垩世开始,经历了3次伸展作用、2次挤压作用,盆地中地层厚度和沉降中心的迁移主要受同生断层和与之伴生的断...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的1个二级构造单元,自早白垩世开始,经历了3次伸展作用、2次挤压作用,盆地中地层厚度和沉降中心的迁移主要受同生断层和与之伴生的断层相关褶皱所控制。在伸展作用时期:当发育1个犁式正断层,在其上盘形成1个箕状断陷,沉降中心位于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的区域,在伸展量较大的部位形成1个或多个沉降中心;当发育多个控陷正断层,在其上盘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箕状断陷,但每一个断陷都有各自的沉降中心,不同方向断层的交汇部位往往就是断陷的沉降中心。随着伸展量的增大,断陷的沉降中心不断向控陷正断层滑动的相反方向迁移,盆地的规模也随之增大。在第一次挤压作用中,早期NS向控陷断层F1发生反转作用,其上盘靠近断层的部位发生隆升,远离断层的部位作为大型断层传播褶皱背斜前翼也发生旋转式隆升,乌尔逊凹陷成为NS向大型断层传播褶皱背斜的前翼向斜,地层的沉积厚度在靠近断层的部位和远离断层的部位都很薄;向大型断层传播褶皱背斜前翼向斜部位,地层的沉积厚度逐渐增大,盆地的沉降中心向向斜的低洼区域迁移。在第二次挤压作用中,早期NS向控陷断层F2发生反转作用,在乌尔逊凹陷中部形成1个规模较大的NS向断层传播褶皱背斜或突发构造,背斜或突发构造的顶部被剥蚀,盆地的沉降中心位于中部背斜带前、后翼向斜的低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作用 挤压作用 构造变形 地层厚度 沉降中心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构造演化及与油气关系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季东民 韩芸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5,共6页
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对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和油气藏的展布起着最基本的决定性作用。从裂陷中心演化史分析入手,阐述了东部凹陷构造演化和油气平面和纵向分布的关系。断裂发育史的差异性造成了东部凹陷与辽河陆上其它两个... 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对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和油气藏的展布起着最基本的决定性作用。从裂陷中心演化史分析入手,阐述了东部凹陷构造演化和油气平面和纵向分布的关系。断裂发育史的差异性造成了东部凹陷与辽河陆上其它两个凹陷在资源潜力上的显著差异;油气富集层位受控于裂陷中心的迁移。从沙三期至东营组裂陷中心由凹陷中部向南北两侧迁移,油气富集层位上表现为沙三期中部油气最为富集,沙一期至东营组油气富集区移向南北部;构造演化还明显控制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据此对西部凹陷火山岩成藏预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凹陷 构造演化 裂陷中心 断裂 火山岩 油气
下载PDF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新生代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玉祥 赵承锦 +3 位作者 朱传真 吴玉琛 李佳 李秀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通过对区域地质、地层厚度、沉积特征以及断裂活动强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特征与沉积中心迁移规律,阐明了其动力学机制,并对沉积中心进行了重新厘定,提出了圈定沉积中心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区域地质、地层厚度、沉积特征以及断裂活动强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特征与沉积中心迁移规律,阐明了其动力学机制,并对沉积中心进行了重新厘定,提出了圈定沉积中心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惠民凹陷新生代存在东、西两个动态变化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除Es4期外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基本吻合,Es4期沉积中心已迁移到临邑西南,而沉降中心仍在滋镇西;Es4—Es3期是沉降中心迁移的重要转折期,主要发生南北向迁移,Ek—Es4和Es3—Ed时期以东西向迁移为主;西区沉积中心的迁移轨迹呈"S"形,东区为逆时针迁移。控凹断裂主要在Ek和Es4期活跃,Es3—Ed期则是控洼断层占据主导。无论是控凹断裂还是控洼断裂均受NNW向伸展构造以及兰聊、郯庐断裂右行走滑作用控制,这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速度和角度变化引起的地幔对流及印度板块的远源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机制 沉积中心 沉降中心 断裂活动 新生代 惠民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如良 宋传春 冯光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31,共4页
从车镇凹陷车西洼陷烃源岩、油气运移、构造及储集层等方面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 ,探讨了构造、烃源岩、沉降中心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油气向洼陷边坡侧向运移 ,呈放射状分布 ;环绕沉降中心分布的断层、岩性尖灭、地层反倾等... 从车镇凹陷车西洼陷烃源岩、油气运移、构造及储集层等方面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 ,探讨了构造、烃源岩、沉降中心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油气向洼陷边坡侧向运移 ,呈放射状分布 ;环绕沉降中心分布的断层、岩性尖灭、地层反倾等构造带与鼻状构造带走向垂直 (或斜交 ) ,油气呈环带状分布 ;其放射状及环带状复合 ,形成了现今点、线、面多种油气分布格局 ;沉降中心及沉积中心不一致 ,位于沉积中心附近的构造带油气最富集。可依据环带状与放射状构造的发育及相交关系、沉降中心与生油中心的位置关系、烃源层有机质丰度及储集层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镇凹陷 车西洼陷 构造带 沉降中心 储集层 油气富集
下载PDF
最不利工况下船用齿轮轴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峰 徐辅仁 刘莹 《机电设备》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系统的分析及研究表明,船舶中垂及中拱弯曲变形对船用齿轮轴中心距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大风浪上航行时,这种影响可能会达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文章提出一项船用齿轮轴最不利工况下的优化设计方法.由于该方法较客观地计及了船舶中垂及中拱... 系统的分析及研究表明,船舶中垂及中拱弯曲变形对船用齿轮轴中心距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大风浪上航行时,这种影响可能会达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文章提出一项船用齿轮轴最不利工况下的优化设计方法.由于该方法较客观地计及了船舶中垂及中拱弯曲变形对船用齿轮轴中心距的影响,因此,按该优化方法,可使船用齿轮轴的设计变得更安全、更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轴 中心距 船舶齿轮 优化设计 船舶中垂 中拱弯曲变形 齿轮轴设计 参数设计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开平 邱歧 叶建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资源探明率仅为12.4%,探明程度很低,还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荆州背斜带南缘斜坡和梅槐桥洼陷内构造—岩性及岩性圈闭、万城断裂上盘白垩系及前白垩系古潜山、公安单斜带火山岩储层及生油洼陷中的页岩油是今后一段时间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油中心 油气富集 勘探方向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滋镇洼陷构造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红 张先平 叶加仁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2期27-31,共5页
济阳坳陷的滋镇洼陷勘探程度比较低,文章从滋镇洼陷的形成演化、边界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性和沉降中心的迁移等三个方面来刻画其构造特征,认为滋镇洼陷形成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孔店-东营阶段的三个断陷期及新近系-第四系的坳陷期;基山... 济阳坳陷的滋镇洼陷勘探程度比较低,文章从滋镇洼陷的形成演化、边界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性和沉降中心的迁移等三个方面来刻画其构造特征,认为滋镇洼陷形成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孔店-东营阶段的三个断陷期及新近系-第四系的坳陷期;基山边界断层活动的时空差异性导致了沉降中心的迁移,形成了东西两个次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济阳坳陷 洼陷 时空差异性 形成演化 沉降中心 断层活动 勘探程度 坳陷期 第四系 新近系 断陷期 迁移 边界
下载PDF
东营凹陷高青-平南走滑断裂特征解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继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0,共6页
走滑构造逐渐成为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重要的勘探领域,对走滑构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勘探实践与理论意义。针对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是否具有走滑性质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其构造属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古近... 走滑构造逐渐成为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重要的勘探领域,对走滑构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勘探实践与理论意义。针对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是否具有走滑性质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其构造属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高青-平南断裂中段具有右行走滑迹象,平面和剖面分别表现为"帚状"和"似花状"断裂组合特征,其控制下的博兴洼陷沙四段-东营组沉积中心发生了自南向北迁移。野外踏勘证实,高青-平南断裂中段是区域性磁村走滑断裂向东营凹陷的延伸部分。高青-平南断裂东、西段与中段之间发育有2个变换带,为凹陷内油气和深层幔源流体的有利指向。该研究可为济阳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中与油气相关的走滑构造体系研究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沉积中心 磁村断裂 高青-平南断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三段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锋 张虹 +2 位作者 王萍霞 任松岩 任松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24,107,共4页
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是一个多物源、近物源、具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的内陆盐湖盆地。其分布规律以围绕主要生油洼陷周边分布为特色,形成了三大有利富集区带:东部洼陷带(环濮城-前梨园洼陷)、西部洼陷带(环柳屯-海通... 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是一个多物源、近物源、具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的内陆盐湖盆地。其分布规律以围绕主要生油洼陷周边分布为特色,形成了三大有利富集区带:东部洼陷带(环濮城-前梨园洼陷)、西部洼陷带(环柳屯-海通集洼陷)和濮卫环洼带(环濮城-卫城次洼带)。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证实了这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层序地层学 沉积沉降中心 分布规律 有利富集区带 东濮凹陷沙三段
下载PDF
内陆湖盆“深水成盐”形成条件和识别标志:以东濮凹陷与现代盐湖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禚喜准 郑旭 +2 位作者 陈骁帅 徐田武 崔建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9,共17页
位于我国东部的许多新生代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发育了巨厚的岩盐沉积。尽管这些盆地的成盐模式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但由于缺乏“深水成盐”的现代沉积模式,到底是“深盆深水”还是“深盆浅水”成盐,一直难以定论。为了理解“深水成盐”... 位于我国东部的许多新生代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发育了巨厚的岩盐沉积。尽管这些盆地的成盐模式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但由于缺乏“深水成盐”的现代沉积模式,到底是“深盆深水”还是“深盆浅水”成盐,一直难以定论。为了理解“深水成盐”的控制因素,很多现代盐湖开展了水文学和水化学调查,然而这些湖盆的矿物组合各不相同,“深水成盐”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尚不清楚。本文对死海、佛瑞湖等“深水成盐”的现代盐湖以及我国东濮凹陷沙三段的成盐特征进行了解剖,从盐度、水深、湖平面波动以及卤水分层等角度探讨了“深水成盐”的形成条件,对比分析了“深水成盐”的相对位置以及沉积物特征,总结了“深水成盐”的识别标志。研究表明,盐岩层系在岩心和测井资料上显示出多尺度的旋回性。“深水成盐”为水深较大的洼陷中心成盐,与盆缘的“浅水成盐”同盆共存。沉积相对岩盐层系的结构和组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洼陷带的“深水成盐”,主要在洼陷带的卤水湖底沉积物界面附近,析出和增生粗晶的盐类矿物,常与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的暗色泥岩共存;而湖滨附近的“浅水成盐”,单层厚度薄,结晶粒度细小,通常含有较多的陆源碎屑。死海为代表的现代盐湖以及东濮凹陷等古代成盐盆地的沉积特征表明,“深水成盐”发生于湖平面的下降期,而且卤水剖面的厚度对蒸发岩的形成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具有“深水”和“深盆”特征的内陆盐湖更容易形成单层厚度大、横向稳定的岩盐沉积。本研究有助于改变人们以往对内陆湖盆成盐机理的认知,尤其是现代盐湖的卤水分层析盐特征,对解读地质历史中的其他成盐事件具有重要启示。基于现代沉积实例的“深水成盐”识别标志,可以为古代岩盐沉积模式的建立提供限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 深水成盐 洼陷中心成盐 卤水分层 形成条件 东濮凹陷 死海
下载PDF
莱阳凹陷原型盆地恢复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逄建东 薛兆杰 +1 位作者 李晶晶 赵云斌 《中外能源》 CAS 2015年第11期53-58,共6页
莱阳凹陷作为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属于典型的中生代残留盆地,由于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构造运动,盆地现构造形态异于原型盆地结构形态,可能经历了局部原生油藏的破坏和次生油藏的形成,仍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目前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凹陷... 莱阳凹陷作为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属于典型的中生代残留盆地,由于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构造运动,盆地现构造形态异于原型盆地结构形态,可能经历了局部原生油藏的破坏和次生油藏的形成,仍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目前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凹陷内油气显示频繁,在野外地质调查、参数井钻探基础上,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识到研究区具备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该区油气勘探重点在于恢复盆地原型,明确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带。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沃尔索相律法恢复盆地边界,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地层剥蚀量,对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剖析。盆地的东部边界在朱吴、店集一带,野外地质研究证实该带发育边缘相的冲积扇沉积,盆地的西北部莱阳组各段与胶北隆起呈超覆沉积,而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姜疃、万第一带,山前店以及莱阳西大部分地区则发育半深湖到浅湖相沉积。山前店背斜带古油藏形成条件优越,其翼部保存条件较好,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凹陷 残余盆地 原型盆地恢复 成藏条件 沉积中心 有利区带
原文传递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魏恒飞 陈践发 陈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7-1517,共11页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 实际勘探证实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表现为南多北少。通过西湖凹陷凝析油和凝析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认为西湖凹陷的凝析油和凝析气具有相同的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均为平湖组煤系源岩生成的油气。根据西部斜坡带和中央反转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期次及圈闭形成时间研究成果,认为:西部斜坡带油气首先充注在平湖组中,后期由于断层开启调整至花港组中,因压力降低油气分离和天然气散失而在花港组中形成凝析油藏;在中央反转带,由于圈闭定型时间晚,油气主要经历一期成藏再通过断层运移至花港组,花港组上部压力低,使油气分离、天然气散失而形成纯凝析油藏。通过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生烃中心的分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断层分布和断穿层位控制着油气藏丰度,超压控制着西部斜坡带凝析油和凝析气藏的分布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凝析油气藏 成藏特征 生烃中心 断层分布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烃源岩有机相与测井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哲 彭靖淞 +2 位作者 江尚昆 叶涛 郭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0,共9页
针对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勘探程度低,烃源岩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基于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和改进后的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及沉积体系特征,刻画了庙西中南洼围区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 针对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勘探程度低,烃源岩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基于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和改进后的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及沉积体系特征,刻画了庙西中南洼围区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以C相和D/E相为主,烃源岩品质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C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中南洼南次洼及黄河口东洼东部与庙西中南洼结合部,北次洼分布相对局限;沙四段烃源岩以F相为主,优质烃源岩发育局限,C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中南洼南次洼。此次研究认为,庙西中南洼南次洼是沙三段和沙四段优质烃源岩叠合发育区,是下一步勘探应重点关注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洼陷 烃源岩评价 有机相 庙西中南洼 渤海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