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核酸疫苗对猪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朱荫昌 任建功 +9 位作者 D.A.Harn 徐明 余传信 司进 叶萍 殷旭仁 何伟 许永良 曹国群 华万全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膜蛋白 (Sj C2 3) 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构建并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和 pc DNA3.1- p35 ,pc DNA3.1- p40(小鼠 IL - 12的 2个亚单位 )的 DNA疫苗。 30头 2 .5...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3k Da膜蛋白 (Sj C2 3) DNA疫苗诱导猪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构建并大量制备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和 pc DNA3.1- p35 ,pc DNA3.1- p40(小鼠 IL - 12的 2个亚单位 )的 DNA疫苗。 30头 2 .5月龄的上海松江本地猪 (阉猪 )分为 A、B、C3组 ,每组 10头。 A组 (Sj C2 3组 )于每头猪两侧臀部肌肉注射 5 0 0 μg pc DNA3.1- Sj C2 3质粒 DNA,B组 (Sj C2 3+IL- 12组 ) ,于每头猪肌肉注射 5 0 0 μg pc DNA3.1- Sj C2 3DNA及 5 0 0 μg pc DNA3.1- p35和 5 0 0μg pc DNA 3.1- p40的混和质粒 DNA ;C组 (对照组 )每头猪肌肉注射 5 0 0μg pc DNA3.1质粒DNA。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3周。末次免疫后 30 d,每猪经背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6 0 0条。攻击后 45 d剖杀 ,经胸主动脉灌冲 ,并从门静脉收集计算成虫。从肝脏的同一部位切下小块肝组织 ,置 5 % KOH内消化后 ,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 (EPG)。比较各组间减虫率、减雌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 ,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猪耳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EL ISA检测抗 Sj C2 3抗体。结果 Sj C2 3组与 Sj C2 3+IL - 12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分别获得 2 9.2 %和 5 8.6 %的减虫率、5 0 .8%和5 8.8%的减雌率以及 48.2 %和 5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23kDa膜蛋白 核酸疫苗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DIGFA、ELISA与IHA平行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抗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军虎 闻礼永 +10 位作者 张剑锋 陆绍红 俞丽玲 丁建祖 沈丽英 汪天平 张世清 陈更新 叶昀 周晓农 郑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平行检测居民血清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IGFA、ELISA和IHA平行检测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血清、健康人群及其它3种寄生虫感... 目的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平行检测居民血清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IGFA、ELISA和IHA平行检测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血清、健康人群及其它3种寄生虫感染人群血清、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IGFA、ELISA和IHA检测100例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血清的敏感性均为96.0%;检测188例健康人群及其它3种寄生虫感染人群血清的特异性分别为98.9%、96.8%和97.3%;平行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35%(102/1091)、11.54%(125/1083)和11.00%(120/1091),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IGFA、ELISA和IH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平行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流行区 日本血吸虫 抗体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卵黄培养细胞超微结构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惠芬 蒋明森 +3 位作者 杨孟祥 杨明义 李瑛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9,共5页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细胞培养的动态。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卵黄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改变比日本血吸虫的其它体细胞更加敏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卵黄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成熟卵黄细胞比未成熟卵黄细胞先发生变性。变性...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卵黄细胞培养的动态。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卵黄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改变比日本血吸虫的其它体细胞更加敏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卵黄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成熟卵黄细胞比未成熟卵黄细胞先发生变性。变性主要表现在核和胞质的电子密度降低;卵黄球相互融合,或卵黄球与膜之间的空隙逐步增大,最终卵黄球从中释放出来,变成裸露体;脂滴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大和囊泡变,其上的核糖体脱颗粒等。由此认为,未成熟卵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培养条件优劣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卵黄培养细胞 超微结构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IgY的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周银娣 罗庆礼 +3 位作者 余轶婧 张诗海 李静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替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制备并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卵黄抗体IgY和抗SEA的兔多克隆IgG抗体;以抗SEA的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 目的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替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制备并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卵黄抗体IgY和抗SEA的兔多克隆IgG抗体;以抗SEA的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共检测血清443份,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80例,正常人100例,肺吸虫感染者20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8例和钩虫感染者血清27例。探讨基于IgY的循环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成功制备并鉴定了特异性IgY和IgG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64.4%,最低灵敏度为9.3μg/L;正常人血清的阴性率为92%;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钩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0%、20.8%、14.8%。结论建立了基于IgY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日本血吸虫SEA的检测具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诊断
下载PDF
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日本血吸虫IgG抗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兴建 吴成果 +2 位作者 周晓农 肖邦忠 陈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本底分布特征,探讨库区人群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区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本底分布特征,探讨库区人群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区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调查633人,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几何平均数(OD均值)为0.0145,抗体阳性率为3.32%(21/633);男性OD均值为0.0140,女性为0.0150,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3,P=0.587)。男性阳性率为3.103%,女性3.4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76,P=0.782)。70岁以上组OD均值最高(0.0252),10~19岁组最低(0.0058),年龄组与OD均值呈明显的相关(r=0.224,P=0.000);学生OD均值显著低于家庭妇女(P=0.0000)、农民(P=0.0000)和工人(P=0.0000);学历与OD均值存在明显的相关(r=0.199,P=0.000),学历越高,OD值呈下降趋势;抗体水平全频率分布曲线均呈"L"型,OD均值小于0.03者占63.8%,小于0.07者分别为91.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职业(t=2.3221,P=0.0211)和人均年收入(t=-2.2724,P=0.0240)与抗体水平显著相关。结论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低,呈非流行区人群分布特征;三峡库区存在潜在的影响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因素;建议进一步健全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体 特征 因素
下载PDF
东方田鼠组织/器官体外杀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申群喜 胡维新 +1 位作者 许冰 彭兴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筛选东方田鼠特异性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组织 器官。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童虫与东方田鼠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脾脏和肌肉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液以及不同浓度东方田鼠血清混合培养 ,以昆明小鼠相应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及相... 目的 :筛选东方田鼠特异性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组织 器官。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童虫与东方田鼠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脾脏和肌肉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液以及不同浓度东方田鼠血清混合培养 ,以昆明小鼠相应的组织 器官匀浆上清及相应浓度的血清做为对照 ,观察其杀童虫效应。结果 :东方田鼠各组织 器官与昆明小鼠各组织 器官匀浆的杀伤童虫效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东方田鼠血清较昆明小鼠血清的杀伤效应强 (P =0 .0 0 1) ;东方田鼠各组织 器官匀浆之间杀伤效应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东方田鼠血清较东方田鼠各组织 器官的杀伤效应强 (P <0 .0 5 ) ;东方田鼠新鲜血清与灭活补体血清的杀伤效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 4 0 %新鲜血清较2 0 %新鲜血清的杀伤效应强 (P <0 .0 0 1)。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较组织 器官的杀伤效应强 ;也较昆明小鼠血清的杀伤效应强 ,东方田鼠 4 0 %血清浓度较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童虫 杀伤效应 抗性分子机制 血清
下载PDF
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雷黎 赵志荣 +4 位作者 朱绍春 刘淼 卞茂红 张林杰 沈际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利用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RT-PCR从对血吸虫感染有一定抗性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人IgG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Comb3中,构建人源性Fab段噬菌体抗体库... 目的利用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RT-PCR从对血吸虫感染有一定抗性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人IgG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Comb3中,构建人源性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并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序列分析、DOT-BLOT以及SDS-PAGE等方法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噬菌体抗体库的滴度为6.2ⅹ1011/L,库容量为1.2ⅹ107,酶切鉴定结果显示噬菌体抗体库轻重链重组率达到66.6%,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入PComb3的是人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基因,DOT-BLOT实验证明该抗体库表达了人源性的抗体,而SDS-PAGE证实了免疫球蛋白Fab段的可溶性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段噬菌体抗体库,为筛选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的抗体、研究这些抗体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人源性 噬菌体抗体库 Fab段抗体
下载PDF
胶体金SPA双联抗体检测试纸条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喻鑫玲 何永康 +3 位作者 杨瑞清 罗新松 赵雅琴 李岳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21-523,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且可同时检测两种抗体的试纸条免疫诊断方法。方法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童虫抗原(SSA)作检测抗原,建立胶体金SPA双联抗体检测试纸条法(F-SPA-dipstick),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胶体金染料试纸条法(SEA-DDIA)及间接...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且可同时检测两种抗体的试纸条免疫诊断方法。方法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童虫抗原(SSA)作检测抗原,建立胶体金SPA双联抗体检测试纸条法(F-SPA-dipstick),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胶体金染料试纸条法(SEA-DDIA)及间接血凝试验(IHA)作对比检测观察。结果用F-SPA-dipstick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32份、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8份,其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4.87%;检测健康人血清85份,其特异性为97.65%;检测肝吸虫病人血清和肺吸虫病人各35份,其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86%和5.71%。检测结果与SEA-DDIA及IHA相似。结论F-SPA-dipstick法可作为一种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着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胶体金标记SPA 试纸条 可溶性虫卵抗原 可溶性童虫抗原
下载PDF
三峡库区流动人员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兴建 吴成果 +1 位作者 肖邦忠 陈伟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681-3684,共4页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流动人员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布特征,探讨流动人员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从血吸虫病疫区到重庆市的流动人员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流动人员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布特征,探讨流动人员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从血吸虫病疫区到重庆市的流动人员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本次调查241人,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几何平均数(OD均值)为0.0092,抗体阳性率为4.15%(10/241);男性OD均值为0.0073,女性为0.013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15)。男性阳性率为3.38%,女性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P=0.449)。10~19岁组OD均值最高(0.0128),年龄组O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3,P=0.586),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6,P=0.005);男性人群中30岁以下人群OD均值显著高于30岁以上(F=9.369,P=0.003),在3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OD均值显著高于男性(F=13.783,P=0.000);来渝前工人OD均值显著低于农民(P=0.002)、学生(P=0.004)、商人(P=0.046)和其他职业人群(P=0.014),来渝后各职业O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4,P=0.282);学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3,P=0.604);疫情未控制地区人群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传播阻断地区(Z=2.204,P=0.028)。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来渝前职业(t=-3.6675,P=0.0003)、患病情况(t=1.9301,P=0.0555)、流动原因(t=-2.6106,P=0.0100)和原居住地(t=-2.2180,P=0.0281)与抗体水平明显关联。[结论]疫区来渝人群可能对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带来潜在危险;建议进一步健全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体 特征 因素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槲皮素对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c-fos、c-jun 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标 韩春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与吡喹酮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槲皮素30mg/(kg·d)治疗8周、以吡喹酮500mg/(kg·d)治疗2d及不作任...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与吡喹酮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槲皮素30mg/(kg·d)治疗8周、以吡喹酮500mg/(kg·d)治疗2d及不作任何治疗(模型组),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组。应用HE染色法、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分析槲皮素及吡喹酮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c-fos和c-jun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槲皮素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中c-fos、c-junmRNA以及TGF-β1和、型胶原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吡喹酮组相比,c-junmRNA、和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c-fosmRNA和TGF-β1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槲皮素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远期抗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吡喹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c—fos C-JUN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水牛感染血吸虫后病原消亡时间与防制对策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永康 刘述先 +8 位作者 喻鑫玲 李岳生 宋光承 徐裕信 候循亚 曹建平 刘宗传 赵雅琴 Donald P.McManus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 观察水牛感染血吸虫后排卵量和毛蚴出孵规律及其消失时间。 方法 选择购自血吸虫病非流行区8~ 10月龄水牛 9头 ,每头水牛感染血吸虫尾蚴 2 0 0 0条。从感染后第 5 0d开始定期收集粪便作定量检查血吸虫卵和毛蚴 ,连续观察 3 2... 目的 观察水牛感染血吸虫后排卵量和毛蚴出孵规律及其消失时间。 方法 选择购自血吸虫病非流行区8~ 10月龄水牛 9头 ,每头水牛感染血吸虫尾蚴 2 0 0 0条。从感染后第 5 0d开始定期收集粪便作定量检查血吸虫卵和毛蚴 ,连续观察 3 2个月。 结果 在感染血吸虫后第 5 0d 9头水牛均在粪便中发现血吸虫卵和毛蚴 ,平均EPG和MPG分别为 4.65± 2 .0 8和 4.3 6± 2 .19;感染后第 60d分别达 41.0 5± 2 .0 9和 2 5 .97± 2 .45 ,显著高于第 5 0d。感染后第 80d ,MPG为最高 41.73± 3 .2 9,感染后第 90d ,EPG达最高 5 5 .0 4± 1.44。以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 ,EPG和MPG逐渐降低 ,至 3 3 0d全部为阴性。感染后第 5 0d毛蚴孵出率最高 94.45± 6.412 % ,第 60d降为 65 .89± 19.0 1% ,第 80d有所回升85 .76± 10 .5 0 % ,以后逐渐降低 ,至 3 3 0d全部为 0。感染后 1年 ,粪便中未再检出血吸虫卵。肝、脾和肠组织中的虫卵不能孵出毛蚴 ,但沉积在组织中的血吸虫卵仍可造成该组织损害。 结论  1岁以内的水牛感染血吸虫后 1年无需治疗虫体均可消亡 ,粪卵排出消失 ,但在肝脾组织中的血吸虫卵沉着所致病变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血吸虫病 病原消亡
下载PDF
2007年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兴建 吴成果 +1 位作者 肖邦忠 罗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9-962,共4页
摘要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中段6个区县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本次调查3003... 摘要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当地人群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中段6个区县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集2~3mL静脉血,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结果本次调查3003人,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几何平均数(OD均值)为0.0172,抗体阳性率为0.87%(26/3003)。男0D均值为0.0159,女为0.0183,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49,P〈0.05);男抗体阳性率为0.70%,女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8,P〉0.05)。70岁以上组0D均值最高(0.0245),50~59岁组滴度最低(O.0146),各年龄组0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6,P〈0.05),呈正相关(R=0.043,P〈O.05);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553,P〉0.05)。农民和学生OD均值分别为0.0177和0.0161,职业人群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5,P〉O.05)。初中和文盲0D均值较高,分别为0.0185和0.0173,学历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0,P〉0.05)。不同收入人群0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2,P〈0.05),明显相关(R=0.046,P〈0.05),低收入者(〈3000元)与高收入者(≥300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8,P〈0.05)。耕种方式不同人群O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58,P〈0.05),牛耕者显著高于机耕者和人耕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用水不同人群0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07,P〈0.05),饮用河沟水者OD均值显著高于饮用井水者和自来水者(P〈0.05)。抗体水平全频率分布曲线均呈“L”型,0D均值小于0.04者占64.97%,小于0.08者占92.64%。结论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呈非流行区人群分布特征,人群存在血吸虫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危行为因素。建议进一步健全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体 特征 三峡库区
下载PDF
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循亚 李岳生 +9 位作者 罗新松 何永康 喻鑫玲 付晓 周杰 石孟芝 刘宗传 王媛园 李英 魏望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用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评估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蒿甲醚6mg/kg加吡喹酮120mg/kg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口服安慰剂加吡喹酮120mg/kg。比较两组... 目的用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评估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蒿甲醚6mg/kg加吡喹酮120mg/kg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口服安慰剂加吡喹酮120mg/kg。比较两组治愈率、治后21、45天粪便虫卵阴转率及减卵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采用双盲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7.7%和95.7%,治后45天粪便减卵率分别为99.1%和97.7%,治疗后平均发热天数分别为5.1d和4.5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9.4d和8.9d,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2例病人口服蒿甲醚后腹部和背部出现荨麻疹,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呕吐。结论蒿甲醚与吡喹酮联合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单用吡喹酮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 蒿甲醚 吡喹酮 联合用药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26ku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特性分析用于急性血吸虫病免疫诊断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庆礼 沈继龙 +5 位作者 汪学龙 刘淼 胡元生 钟政荣 王家传 袁小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6ku谷胱甘肽硫转移酶(26kuSjGST)基因克隆入pET28a(+)并诱导表达26kurSjGST蛋白,纯化并用于急性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jGST,转化到E.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变性蛋白质电泳... 目的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6ku谷胱甘肽硫转移酶(26kuSjGST)基因克隆入pET28a(+)并诱导表达26kurSjGST蛋白,纯化并用于急性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jGST,转化到E.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SDS变性蛋白质电泳,以小鼠抗GST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blot分析。用His·BandPurificationKit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以此重组蛋白作为抗原,用ELISA法检测急性血吸虫患者血清和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SjGST,SDS变性蛋白质电泳显示可见一与预期分子量大小相符的特异蛋白条带的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能被小鼠抗GST单克隆抗体识别。ELISA结果表明,rSjGST用于急性血吸虫患者血清中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92.3%。结论rSjGST得到表达和纯化,该重组蛋白用于急性血吸虫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谷胱甘肽转移酶 血吸虫病/诊断 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抗rSjCTPI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荫昌 管晓虹 +5 位作者 杨小红 仇镇宁 余传信 何伟 梁幼生 殷旭仁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为探讨抗重组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 (r Sj CTPI)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酶抗原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和疗效考核中的价值。制备日本血吸虫 r Sj CTPI表达蛋白 ,以此重组蛋白免疫小鼠 ,筛选出高效价的抗 r Sj CTPI单抗 ,建立以纯化的抗... 为探讨抗重组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 (r Sj CTPI)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血吸虫循环酶抗原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和疗效考核中的价值。制备日本血吸虫 r Sj CTPI表达蛋白 ,以此重组蛋白免疫小鼠 ,筛选出高效价的抗 r Sj CTPI单抗 ,建立以纯化的抗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的多克隆抗体 (Ig G)为捕捉系统 ,以酶标的抗 r Sj CTPI单抗为检测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 M- EL ISA)法检测血吸虫病人等血清。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交叉反应以及疗效考核与常规的 SEA- EL ISA比较。结果获得了一株抗 r Sj CTPI的单克隆抗体 ,其抗体同型为 Ig G1。P- M- EL ISA检测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健康人以及华枝睾吸虫病人、肺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91.7%、 0、0和0。而 SEA- EL TSA为 10 0 %、98.3%、6 .6 9%、10 %和 2 0 %。P- M- EL ISA法对 30例同批血吸虫病人治疗前的阳性率和治愈后 4个月的阴转率分别为 10 0 %和 30 % ;而 SEA- EL TSA分别为 10 0 %和 10 %。结果表明 ,应用抗 r Sj CT-PI单抗检测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 P- M- EL 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免疫诊断 循环抗原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萍 傅志强 +7 位作者 刘金明 李浩 钱承贵 石耀军 施福恢 李万友 彭立斌 吴宏春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为了观察疫区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本试验将血吸虫病非疫区的水、黄牛各10头,转运至安徽省血吸虫病疫区,接受为期8周的自然感染。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牛血清循环抗原。结果,水、黄牛血清循环抗... 为了观察疫区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本试验将血吸虫病非疫区的水、黄牛各10头,转运至安徽省血吸虫病疫区,接受为期8周的自然感染。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牛血清循环抗原。结果,水、黄牛血清循环抗原滴度均于自然感染第4周后明显上升,水、黄牛自然感染第8周的血清循环抗原最高滴度分为1∶10240和1∶5120,最低滴度则分别为1∶1280和1∶640,水牛循环抗原滴度高于黄牛。虫荷数与血清循环抗原滴度未见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牛 日本血吸虫病 循环抗原 消长规律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鉴别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郑志国 楼涤 +5 位作者 张素娥 蒋建敏 汤益 沈炳荣 屠乐鸣 娄文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在筛选McAb与受检钉螺样本的基础上,建立了McAb-ELISA,鉴别钉螺体内日本血吸虫抗原。每只受检钉螺.事先镜检作为对照,感染血吸虫钉螺36只,血吸虫抗原阳性检出率97.22%(35/36)。合并感染其他寄生生钉螺7只,其阳性检出率为100... 在筛选McAb与受检钉螺样本的基础上,建立了McAb-ELISA,鉴别钉螺体内日本血吸虫抗原。每只受检钉螺.事先镜检作为对照,感染血吸虫钉螺36只,血吸虫抗原阳性检出率97.22%(35/36)。合并感染其他寄生生钉螺7只,其阳性检出率为100%(7/7)。感染其他寄生虫钉螺8只,无感染钉螺22只,血吸虫抗原阴性符合率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McAb-ELISA与镜检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为现场检测钉螺感染血吸虫与否将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钉螺 单克隆抗体 ELISA 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童虫作用
18
作者 任翠平 程晓虎 +6 位作者 童晶晶 汪洁 成晓 廖法学 雷黎 刘森 沈际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观察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伤血吸虫童虫作用。方法利用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Sj myosin)对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获得抗Sjmyosin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将该抗体和巨噬细胞或补体与... 目的观察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伤血吸虫童虫作用。方法利用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Sj myosin)对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获得抗Sjmyosin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将该抗体和巨噬细胞或补体与日本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测定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结果将抗Sj myosin噬菌体抗体和巨噬细胞及补体与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时,在培养后24h即出现杀伤作用(童虫死亡率为4.69%),48h童虫死亡率达84.06%,96h童虫死亡率达89.38%。结论人源性抗Sj myosin Fab噬菌体抗体具有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噬菌体抗体 血吸虫童虫 体外杀伤作用
下载PDF
SPA金标试纸与MPAIA试剂盒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应用方向探讨
19
作者 李超伟 黄进 +1 位作者 魏兰英 姜昌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9-1121,1125,共4页
目的评价SPA金标试纸条和MPAIA试剂盒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方向。方法使用SPA金标试纸和MPAIA试剂盒检测376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100例健康人血清及120例蠕虫病患者血清,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的评价SPA金标试纸条和MPAIA试剂盒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方向。方法使用SPA金标试纸和MPAIA试剂盒检测376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100例健康人血清及120例蠕虫病患者血清,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PA金标试纸条灵敏度为95.21%(359/376),特异度为97.00%(97/100),MPAIA试剂盒灵敏度为97.61%(367/376),特异度为100%(100/100);两者检测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日本血吸虫病患者:χ2=2.23,P>0.05;健康人:χ2=0,P>0.05),且呈高度一致(kappa=0.88);SPA金标试纸交叉反应率为7.5%(9/120),MPAIA试剂盒仅为2.5%(3/120)。结论 SPA金标试纸和MPAIA试剂盒均可作为理想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试剂;前者操作简便、反应迅速、利于基层及普查使用;后者准确性较高,更适于临床确诊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金标试纸 MPAIA试剂盒 日本血吸虫病 血清抗体
下载PDF
三种试验检测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分析
20
作者 何艳燕 李浩 +8 位作者 魏梅雄 张述义 蒋守富 林邦发 林矫矫 潘彩娥 曹琳 邱倩雯 王梅芳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应用薄膜尾蚴抗原片的免疫酶染色试验 (IEST)、可溶性尾蚴抗原的 EL ISA(SCA- EL IS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的 EL ISA(SAA- EL ISA)对人工繁育东方田鼠的抗日本血吸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 :SCA - EL ISA(71.6 % ,4... 应用薄膜尾蚴抗原片的免疫酶染色试验 (IEST)、可溶性尾蚴抗原的 EL ISA(SCA- EL IS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的 EL ISA(SAA- EL ISA)对人工繁育东方田鼠的抗日本血吸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 :SCA - EL ISA(71.6 % ,48/ 6 7)、IEST(71.4% ,5 0 / 70 )和 SAA - EL ISA(6 8.7% ,46 / 6 7)。三种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180 ,P>0 .0 5 )。IEST与 SCA- EL ISA、IEST与 SAA- EL ISA及 SCA- EL ISA与 SAA- EL IS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 91.2 % (6 2 / 6 8)、86 .6 % (5 8/ 6 7)和 89.2 % (5 8/ 6 5 )。卡方配对检验结果表明 ,三种试验中任何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相比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 IEST SAA-ELISA SCA-ELISA 抗体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