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应该如何诠释科学精神?
1
作者 吴致远 赵文君 刘舒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5-49,58,共6页
科学精神可以从多角度得到诠释,但诠释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主观化和随意化。无依据的发挥和不严谨的诠释会造成大众认知上的迷茫,从而不利于科学精神的传播。诠释科学精神须立足于科学本身,但不可把二者混同。科学精神的诠释还应在系统... 科学精神可以从多角度得到诠释,但诠释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主观化和随意化。无依据的发挥和不严谨的诠释会造成大众认知上的迷茫,从而不利于科学精神的传播。诠释科学精神须立足于科学本身,但不可把二者混同。科学精神的诠释还应在系统性与时代性、开放性与原则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正确地诠释科学精神对于公众准确地理解“科学家精神”,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和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科学家 科学精神 科学家精神 科学文化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
2
作者 张晓普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精神对于人和事物的发展具有支撑性、助推性、导向性与凝聚性,积极向上的科学家精神是一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理论武器。内外多种风险并存、困难叠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坚持走中国式科技现代化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 精神对于人和事物的发展具有支撑性、助推性、导向性与凝聚性,积极向上的科学家精神是一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理论武器。内外多种风险并存、困难叠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坚持走中国式科技现代化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道阻且长,需要以科学家精神为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从个人、学校、政府、社会等多个向度分析践行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方式方法,行则必至,科学技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必定会不断实现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科学家精神 科技创新 价值意蕴 实践指向
下载PDF
基于科学家精神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构
3
作者 孙文鑫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课程思政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当前课程思政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思政素材的挖掘和融入,缺乏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以科学家精神为思政目标,首先分析了评价体系搭建的意义;其次讨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准则;最后构建... 课程思政为“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当前课程思政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思政素材的挖掘和融入,缺乏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以科学家精神为思政目标,首先分析了评价体系搭建的意义;其次讨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准则;最后构建了基于科学家精神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制定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高职数学 课程思政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书写
4
作者 汪顺来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蚕丝:钱学森传》是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创作的科学家传记,也是纪念钱学森的红色档案。张纯如以丰富的史料再现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充分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和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她以朴实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智慧非凡、个性鲜明的天才... 《蚕丝:钱学森传》是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创作的科学家传记,也是纪念钱学森的红色档案。张纯如以丰富的史料再现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充分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和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她以朴实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智慧非凡、个性鲜明的天才科学家形象,突出表现了钱学森身上特有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品质——爱国、奉献、求实、创新,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科学家精神提供了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纯如 《蚕丝:钱学森传》 钱学森 中国科学家精神
下载PDF
将破解“钱学森之问”融入“大思政课”:意涵、挑战与路径
5
作者 魏崇辉 朱丽莎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大思政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课程。对“钱学森之问”的破解是“大思政课”的基本使命。阐明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基本价值是“大思政课”首先需要面对的。基于此,“大思政课”要讲清楚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基本意涵、基本挑战和基本... “大思政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课程。对“钱学森之问”的破解是“大思政课”的基本使命。阐明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基本价值是“大思政课”首先需要面对的。基于此,“大思政课”要讲清楚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基本意涵、基本挑战和基本实践。只有讲清楚破解“钱学森之问”的道理,才能有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大思政课 科学家精神 讲道理
下载PDF
科技馆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6
作者 孙天垚 邓兴军 李秀菊 《科技智囊》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科技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凝聚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职责。对科技馆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阐释,有助于提出关于科技馆赋能科... 科技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凝聚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职责。对科技馆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阐释,有助于提出关于科技馆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对策建议,如聚焦科技热点扩大受众面、借助新科技手段打破时空局限、引导“大手拉小手”共同参与、加大馆校结合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学精神 科学家精神传播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机理、嬗变与路径:对科学家精神的三维解读
7
作者 蒋伊柔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支撑。面对科技更迭速度加快和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下功夫是首要举措,以此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发挥引擎作用带动社会发展潮流,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家精神对科技创新起着能动作用,...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支撑。面对科技更迭速度加快和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下功夫是首要举措,以此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发挥引擎作用带动社会发展潮流,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家精神对科技创新起着能动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家将意识能动地转作用于实践,以科学家精神塑造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科研领域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的产生,环环相扣,全面促进全社会精神内核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科学家精神 传承路径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道路下思政案例教学融入环境类主干课的实践研究——以物理性污染控制课堂为例
8
作者 刘亚曦 于晨 +2 位作者 冯华仲 刘京 闫松显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168-172,共5页
大学生群体往往处于身心易波动的年龄阶段,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师生互动大多聚焦于课堂,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讲授知识点时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传播正能量、疏导其身心压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该研究通过将中外现实的思... 大学生群体往往处于身心易波动的年龄阶段,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师生互动大多聚焦于课堂,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讲授知识点时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传播正能量、疏导其身心压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该研究通过将中外现实的思政案例融入环境类主干课物理性污染控制的课堂,激励学生争当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感受为国造重器的科学家精神,鼓励其敢于质疑、勇于推陈出新,引导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等。为调研上述教学研究实践效果,教研团队针对参与思政案例教学融入课堂的全体学生展开调查问卷,并收集学生反馈,结果表明96%的学生对融入思政案例的授课方式感兴趣,98%的学生认为课程中融入的思政案例能对其产生积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案例 教研实践 复合型人才 科学家精神 物理性污染控制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的具象化传播:叙事体系、媒体矩阵与互动机制
9
作者 张新俏 杜智涛 《科技智囊》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具象化传播的趋势下,科学家精神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中仍存在传播范围有限、针对性与传播力不强的现实困境。因此,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跨媒介叙事体系应当建立“元叙事体系搭建—跨媒介传播调试—自互动参与机制”的... 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具象化传播的趋势下,科学家精神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中仍存在传播范围有限、针对性与传播力不强的现实困境。因此,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跨媒介叙事体系应当建立“元叙事体系搭建—跨媒介传播调试—自互动参与机制”的科学家精神传播路线,搭建有效的叙事框架,建立起跨媒介、多模态的科学家精神传播渠道,构建科学家精神传承与传播的互动参与机制,将叙事体系、媒体矩阵、互动机制有机结合,以达到对科学家精神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具象化传播 跨媒介叙事 媒体矩阵
下载PDF
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融入涉农高职院校职业理想教育研究
10
作者 覃婷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72-175,180,共5页
职业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探讨袁隆平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的价值内涵,对涉农学生的职业理想培育及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因此,该文立足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充分挖掘其与... 职业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探讨袁隆平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的价值内涵,对涉农学生的职业理想培育及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因此,该文立足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充分挖掘其与涉农院校职业理想培养之间的耦合性,探寻两者之间融合的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升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内容与路径,以期形成一套专业适配度更高的职业理想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乡村的农业发展,同时促进涉农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隆平 科学家精神 涉农高职院校 职业理想 教育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的分层传播策略
11
作者 李舒沁 林腾 严佳君 《科技智囊》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和塑造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以产生协同效应。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受众也是多元化的,由于不同受众追求不同的传播效果,需要构建分层传播和协同推进机制。基于科学家精神形成的生命周期,科学家精神传播的PESI模型得以提出,它... 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和塑造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以产生协同效应。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受众也是多元化的,由于不同受众追求不同的传播效果,需要构建分层传播和协同推进机制。基于科学家精神形成的生命周期,科学家精神传播的PESI模型得以提出,它分别针对社会大众、教育系统、科学共同体和产业系统,明确了传播和塑造科学家精神的任务、方式和预期效果,通过“五不一有”原则构建科学家精神塑造与传播的协同推进机制,从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体系、培育体系、传播体系和转化体系四个方面建立了科学家精神分层传播矩阵,由此形成了科学家精神分层传播的策略体系,它可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主流价值观 分层传播 PESI模型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研究
12
作者 马肖华 王宁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1期29-31,共3页
科学家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方法体系,其与新时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高度契合。理工科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有利于涵... 科学家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方法体系,其与新时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高度契合。理工科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有利于涵养其科学家精神,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针对当前科学家精神融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融入方式单一、融入内容浅显、融入支持不足等困境,从课堂教学、科研育人、校园文化建设、新媒体建设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家精神融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实现路径,以促进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科学家精神 理工科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科学家精神”在高校的传播路径探索
13
作者 赵晖 《天津科技》 2024年第S01期99-102,共4页
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探索媒体融合传播体系下“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路径,提升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可及性,让“科学家精神”在青年群体中实现应有的影响力... 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探索媒体融合传播体系下“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路径,提升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可及性,让“科学家精神”在青年群体中实现应有的影响力。通过相应的具体实践,认为应在内容为王、资源协同、多元表达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科普品牌,破解“科学家精神”的流量密码,让“科学家精神”火在青年朋友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众传播 科学家精神 科普品牌建设
下载PDF
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正严 陈霞玲 《教师教育学报》 2023年第6期56-67,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共同的使命。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时代诉求、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共同的使命。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时代诉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促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旨在改善青少年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增强青少年的科学从业意愿、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青少年的跨学科实践能力。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政策制定、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科学教师培训等。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投入中小学科学教育,坚持走一条“科教融合”之路,让科学教育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科学教育 科学家形象 科学家精神 科学从业意愿 跨学科实践能力 科教融合
下载PDF
火炸药和化学
15
作者 杨德红 杨洋 +4 位作者 王坤 范文捷 何方 张留学 赵尧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6-922,共7页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格局和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明末清初之后火药火器在中国却日益衰落。火药随战争移步西方,变身黑火药,促进了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火炸药大家族意义非凡,二者之间彼...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格局和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明末清初之后火药火器在中国却日益衰落。火药随战争移步西方,变身黑火药,促进了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火炸药大家族意义非凡,二者之间彼此成就,缘分匪浅。中国现代火炸药王的辉煌成就重焕中国火药之荣光。论文回顾了火炸药的传奇发展历程和开天辟地的作用,讲述其特种化学能源的属性、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工作原理,并努力追溯火药燃烧和爆炸的内在机制。旨在凸显科学思维方式及化学学科的发展对火炸药研究的重要性,从而不断丰富化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热忱,增强化学人的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弘扬科学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炸药 化学 燃烧爆炸 发展史 逻辑思维 科学家精神
下载PDF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初探
16
作者 邹斌 渠朕 +2 位作者 崔彬 杨玉平 张谷令 《物理与工程》 2023年第4期52-59,共8页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是目前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科学界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并将其划分为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是目前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科学界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并将其划分为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个一级指标,编制的调查问卷初步检测信度和效度良好。通过对比研究部分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前和结课后的情况,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希望本研究的相关问卷工具和调研结果为各高校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科学家精神 大学物理 教学评价
下载PDF
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明娥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4期92-95,共4页
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存在专业认可度低、“三农”情怀薄弱等问题,而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蕴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加强对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宣传,并将其融入农业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可以... 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存在专业认可度低、“三农”情怀薄弱等问题,而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蕴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加强对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宣传,并将其融入农业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可以坚定农学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其“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其文化自信、强化其兴农强农的责任担当,从而提高其对专业的认可度,形成亲农、爱农、敬农、知农、用农、强农和兴农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社会培养“一懂两爱”的新型农业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隆平 科学家精神 农业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内涵、价值、路径: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8
作者 李志飞 张继珍 +1 位作者 王龙淼 滕婉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2-135,共4页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品质、能力素养和道德情操。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大学生全课程教学,在大...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品质、能力素养和道德情操。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大学生全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内涵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学家精神培育研究
19
作者 崔玉宝 陆瑶 王晓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62-66,共5页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筚路蓝缕的科学实践中积累的伟大精神,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和育人价值,用科学家精神感召青年大学生投身科学事业、勇攀科技高峰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文章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责任入手...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筚路蓝缕的科学实践中积累的伟大精神,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和育人价值,用科学家精神感召青年大学生投身科学事业、勇攀科技高峰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文章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责任入手,阐述了科学家精神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必要性。基于河北省七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科学家精神培育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给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科学家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应用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传承视角下地球物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调整——基于8位两院院士培养的实践经验
20
作者 韩复兴 曾昭发 +3 位作者 卜力平 马国庆 徐驰 李洪丽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0期24-27,共4页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持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熏染的学生就具有什么价值判断,就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打铁必须自身硬,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励精...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持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熏染的学生就具有什么价值判断,就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打铁必须自身硬,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励精图治、潜心教学、刻苦钻研的良好传统。数十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人才辈出,培养多名院士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地学中流砥柱,也拥有黄大年老师这样的“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到目前为止,学院毕业的校友有8位成为两院院士,这还不包括曾经在我院工作的老师、外籍院士和外国院士。该文从院士的培养来简单论述学院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方面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培养 地球物理 人才培养 科学家精神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