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itoring seismicity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workflow 被引量:1
1
作者 Kang Wang Jie Zhang +2 位作者 Ji Zhang Zhangyu Wang Huiyu Zhu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Monitoring seismicity in real time provides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timely earthquake warning and analyses.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n automatic workflow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ML)to monitor seismicity in the sout... Monitoring seismicity in real time provides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timely earthquake warning and analyses.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n automatic workflow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ML)to monitor seismicity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of China.This workflow includes coherent event detection,phase picking,and earthquake location using three-component data from a seismic network.By combining Phase Net,we develop an ML-based earthquake location model called Phase Loc,to conduct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local seismicity.The approach allows us to use synthetic samples covering the entire study area to train Phase Loc,addressing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data samples,imbalanced data distribution,and unreliable labels when training with observed data.We apply the trained model to observed data recorded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China,between September 2018 and March 2019.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differences in latitude,longitude,and depth are 5.7 km,6.1 km,and 2 km,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catalog.Phase Loc combines all available phase information to make fast and reliable predictions,even if only a few phases are detected and picked.The proposed workflow may help real-time seismic monitoring in other region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monitoring Machine learning Local seismicity Gaussian waveform Sparse stations
下载PDF
Intelligent Seismic-Acoustic System for Identifying the Location of the Areas of an Expected Earthquake
2
作者 Telman Aliev Qambar Quluyev +2 位作者 Farhad Pashayev Ulkar Sattarova Narmin Rzayev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6年第4期147-162,共16页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study and forecasting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principles of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coordinates of earthquake focuses by m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study and forecasting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principles of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coordinates of earthquake focuses by means of ground seismic st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those methods cannot be used in the system for monitoring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in the network of RNM ASP stations). As we know,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spreading noisy seismic-acoustic signals. Theoretically, the system for monitoring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based on the technologies for seismic-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Robust Noise Monitoring (RNM). Nois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d by RNM technologies indicate the beginning of anomalous seismic processes (ASP) and, consequently, the possibility of ASP monitoring. Considering that the seismic-acoustic signal can be represented as the sum of the useful signal and noise, we present the technologies for determining noi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demonstrated in the paper that a change in the estimate of th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useful signal and the noise, noise variance and the value of noise correlation determine the beginning of ASP. One RNM ASP station determines the beginning of ASP within a radius of about 500 km.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n expected earthquake requires a network of RNM ASP stations. We analyze the results of noise technology-based monitoring of anomalous seismic processes performed from July 2010 to June 2015 on nine seismic-acoustic stations built at the head of 10 m, 200 m, 300 m and 1400 - 5000 m deep well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in the period covering over three years, an intelligent system has been built, which allows for identifying the location of the zone of an earthquake, using the combinations of time of change in the estimate of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useful signal and the noise of the seismic-acoustic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10 - 20 hou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 the long term, the system can be used by seismologists as a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the zone of an expected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Acoustic Signal Robust Noise Technologies RNM ASP station seismic-Acoustic monitoring Centre earthquake Forecasting
下载PDF
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台站勘选方法探讨——以文山和曲靖地区为例
3
作者 毕树伟 张光顺 +5 位作者 高洋 台梓含 黎朕灵 邓存华 李圣 字承柱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20,共11页
地震监测台站勘选的合理性是决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台站功能及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项目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的勘选要求,对云南文山、曲靖地区24个意向台站进行实地勘选,梳理总结了宽频... 地震监测台站勘选的合理性是决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台站功能及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项目云南场区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的勘选要求,对云南文山、曲靖地区24个意向台站进行实地勘选,梳理总结了宽频带地震监测意向台站勘选的重要环节,可划分为室内资料收集、台址图勘、野外踏勘确定意向台址、场地协商及租地意向书签订、室内勘选资料整理5个阶段,其中台址图勘对野外踏勘确定意向台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意向台站勘选的工作效率。以CD151意向台站勘选为例,详细论述了5个阶段的工作方法;同时以4个意向台站噪声水平测试分析验证勘选方法的可行性,勘选的意向台站均符合Ⅰ级台基背景噪声水平,满足按照Ⅲ级地噪声台站勘选的观测环境技术要求,本研究对宽频带地震监测台站勘选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宽频带地震监测 意向台站勘选 工作方法 台址图勘
下载PDF
广东省地震台网地震监测与预警能力评估
4
作者 熊成 梁明 +5 位作者 洪玉清 张严心 叶世山 曾晓燕 汤曜玮 钱银苹 《华南地震》 2024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已建设完成,将显著提升广东省防震减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广东子项目的站网建设情况,分析了广东预警台网的地震预警能力,评估了各项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三网融合后,广...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已建设完成,将显著提升广东省防震减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广东子项目的站网建设情况,分析了广东预警台网的地震预警能力,评估了各项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三网融合后,广东省地震台网的平均台间距为14.1 km,预警重点区内预警台网的平均台间距可达到12.9 km;整个广东预警台网可监测全省1.2级地震,预警重点区1.0级地震,局部重点区域监测能力可达到0.0级;全省范围内预警首报时间平均值为5.2 s,预警重点区为4.3 s;全省范围内烈度速报精度平均值为6.5 km,预警重点区为4.4 km。此研究可以为广东省预警系统的性能和效果提供合理的预期,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预警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震台网 台间距 监测能力 地震预警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速报技术系统
5
作者 戴丹青 徐泰然 +2 位作者 梁皓 刘敬光 邓文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作为我国地震速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速报技术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升级,功能增强。地震参数测定的准确度提高,时效性增强,运行稳定。已建成为以自动速报子系统、人机交互分析子系统、非天然地震分析子系统为核心,其... 作为我国地震速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速报技术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升级,功能增强。地震参数测定的准确度提高,时效性增强,运行稳定。已建成为以自动速报子系统、人机交互分析子系统、非天然地震分析子系统为核心,其他子系统辅助的地震速报系统。实现了震后约2 min发布自动定位结果,国内地震10 min、国外地震30 min内发布人工交互确定的地震时空强参数,震后约30 min产出非天然地震专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震台网 地震监测 地震速报技术系统 非天然地震 预警台站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强震台站与国家强震台站地震记录对比分析
6
作者 黄俊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罗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2-1088,共7页
2016-01-21青海门源发生6.4级地震,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都记录到这次破坏性地震。对比分析2种强震台站的建台方式、观测环境及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互功率密度谱和傅里叶幅值谱等特点发现,随着高频分量的减少,2种台站位... 2016-01-21青海门源发生6.4级地震,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都记录到这次破坏性地震。对比分析2种强震台站的建台方式、观测环境及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互功率密度谱和傅里叶幅值谱等特点发现,随着高频分量的减少,2种台站位移时程的相似性高于速度时程,速度时程的相似性高于加速度时程;与地震破坏性密切相关的0.1~10 Hz频带内,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的UD向地震记录受场地条件的影响都较小。联合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和国家强震台站数据计算地震预警震级和地震仪器烈度,结果发现,高速铁路强震台站可满足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要求,且2种台站数据的融合可有效提高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强震台站 国家强震台站 场地条件 波形相似性 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
下载PDF
湖北宜昌台DZW重力仪观测质量及记录地震特征
7
作者 况春利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了分析湖北宜昌台DZW重力仪2020—2022年观测资料的质量,总结宜昌台重力仪的记录地震能力,为地震预测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首先对宜昌台重力仪2020—2022年观测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M_(2)波潮汐因子和M_(2)波潮汐因子中误差进行了分... 为了分析湖北宜昌台DZW重力仪2020—2022年观测资料的质量,总结宜昌台重力仪的记录地震能力,为地震预测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首先对宜昌台重力仪2020—2022年观测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M_(2)波潮汐因子和M_(2)波潮汐因子中误差进行了分析,再以宜昌台为圆心,对半径5 000 km范围内的2020—2022年重力仪记录的M_(S)≥4.0地震资料和实际地震的对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重力仪对震中距5 000 km范围内地震的记录能力,最后获得震级(M_(S))与震中距(R)的理论拟合关系为M_(S)=1.185 7lg R+2.153 5,进而推导出宜昌台重力仪记录的最小地震为M_(S)2.1。但因受到震源深度、地下传播介质、震源区地质构造共同作用,以及震中距1 000 km内的地震记录有限,导致宜昌台实际记录最小地震与计算结果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观测 震中距 记录地震 宜昌台
下载PDF
基于Zabbix架构的预警系统智能监控平台 被引量:3
8
作者 付琦 张帆 张仁鹏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3期71-76,共6页
介绍了吉林省地震局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利用Zabbix开源监控解决方案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故障消息自动化处理。重点阐述了JOPENS系统、MySQL数据库等重要应用的监控、企业微信自动告警配置,实现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网络智能... 介绍了吉林省地震局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利用Zabbix开源监控解决方案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故障消息自动化处理。重点阐述了JOPENS系统、MySQL数据库等重要应用的监控、企业微信自动告警配置,实现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网络智能监控与自动化处理,有效保障了台网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Zabbix 智能监控
下载PDF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5.5级地震震源参数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雅茜 戴丹青 +6 位作者 杨志高 席楠 张建勇 韩光洁 徐泰然 邓文泽 孙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2-912,共11页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预警试运行系统于震后7.5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2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于震后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预警试运行系统于震后7.5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2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于震后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林南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E向,与震中附近断裂方向一致;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区域面积约528km^(2),Ⅶ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694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震 地震速报 震源机制 地震烈度 破裂过程
下载PDF
基于实测波形的地震烈度信息快速确定算法及地震信息在铁路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林 张格明 +1 位作者 胡兆冰 周达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前,铁路系统由于在地震发生后不能快速得到地震烈度破坏信息,只能通过安排全线人工巡检的方式来确定线路受损情况,耗时长、效率低,严重干扰了铁路的正常运输次序。提出一种基于实测波形的地震烈度信息快速确定算法,并对地震信息在铁... 目前,铁路系统由于在地震发生后不能快速得到地震烈度破坏信息,只能通过安排全线人工巡检的方式来确定线路受损情况,耗时长、效率低,严重干扰了铁路的正常运输次序。提出一种基于实测波形的地震烈度信息快速确定算法,并对地震信息在铁路上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该算法可在地震发生后快速计算烈度信息并自动生成局管范围内线路巡检建议。试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耗时小,产出也较为精确,能在19s产出断层长度与走向,其结果与震后调查烈度分布基本一致;设计的地震动参数信息处理软件能计算地震烈度影响铁路范围,实时向铁路运维人员提供烈度及巡检建议,便于运维人员快速掌握灾情,制定巡检策略,有针对性地巡检线路,节省了震后恢复时间,提高了铁路运输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台网 烈度速报 地震断层 信息处理 插值算法
下载PDF
江苏省测震台网地震预警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峰 杨驰 +1 位作者 何奕成 孙小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5期52-58,共7页
对江苏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重新计算了江苏省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并对地震预警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通过该工程建设,使得江苏省测震台网对全省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并具备一定地震预警和信息服务能力,分... 对江苏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重新计算了江苏省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并对地震预警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通过该工程建设,使得江苏省测震台网对全省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并具备一定地震预警和信息服务能力,分析认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子项目的建设实施,能够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地震预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烈度速报
下载PDF
包头地震台网组网技术架构和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12
作者 任忠 丛培历 邱雪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3期49-54,共6页
作为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重要补充,地市级地震台网可为本地区地震速报、地震预警、城市防灾减灾和活断层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基于NetSeis/IP协议的网络组网技术,将单个测震台站组建成台网,形成由16个子台组成的... 作为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重要补充,地市级地震台网可为本地区地震速报、地震预警、城市防灾减灾和活断层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基于NetSeis/IP协议的网络组网技术,将单个测震台站组建成台网,形成由16个子台组成的地市级地震台网。应用专业软件对组网前后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包头主城区及周边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达到M_(L)1.0。同时,以包头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包头地震台网运行以来的地震目录进行检验,证实研究区地震监测能力优于M_(L)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能力 台网密度 地市级地震台网 地震目录 地震速报
下载PDF
依托地震监测中心站提高滁州市地震前兆台网效能研究
13
作者 陈锡晶 于磊 +3 位作者 孙军 陈德兴 陈丽丽 冯然 《科技资讯》 2023年第13期161-164,共4页
目前,滁州市拥有1个监测中心、8个前兆台站(滁州、嘉山一台多测项),大大提高了全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震情响应能力。该课题利用滁州市前兆台网内的观测资料,将该地区符合扫描范围的地震从震前异常和同震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目前,滁州市拥有1个监测中心、8个前兆台站(滁州、嘉山一台多测项),大大提高了全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震情响应能力。该课题利用滁州市前兆台网内的观测资料,将该地区符合扫描范围的地震从震前异常和同震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达到正确认识台网内每一个台站映震效能的目的,这样也将有助于提高以后运用前兆小台网观测资料的能力,以期能够提高地市级监测预报水平并探究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所辖中心站资源提高滁州前兆台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中心站 地震前兆 台网效能
下载PDF
基于通信基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一般站建设
14
作者 李飞 《现代传输》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通信基站分布广泛范围广,且具有供电、通信链路质量、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运维等资源优势,可用于中国地震局部署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一般站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在四川省选择727个通信基站建设地震烈度与预警一般站,并进行相关设备的... 通信基站分布广泛范围广,且具有供电、通信链路质量、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运维等资源优势,可用于中国地震局部署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一般站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在四川省选择727个通信基站建设地震烈度与预警一般站,并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运维,为组建四川地震预警与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基站 地震烈度 烈度速报 地震预警
下载PDF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 6.0地震的快速测定与数据产品产出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邹立晔 黄志斌 +5 位作者 周静 梁姗姗 赵博 杜广宝 刘敬光 陈宏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3-583,共11页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北京时间),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6.0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用时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并开展余震监测和统计。同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各有关单位,对台网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出10类19种数据产品。产品结...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北京时间),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6.0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用时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并开展余震监测和统计。同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各有关单位,对台网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出10类19种数据产品。产品结果显示:四川长宁M6.0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Ⅶ度,为一次逆冲型为主的事件,余震呈NWW向展布。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方向,由区域地震构造图可初步推测,发震断层为NW向隐伏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长宁地震 地震速报 余震监测 数据产品
下载PDF
从三次地震来讨论厦门台地形变仪器的监测能力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先保 黄晓华 +2 位作者 杨婕 林立峰 徐智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分析了发生在厦门地震台周边的三次地震在地形变仪器上的不同反映,探讨了倾斜仪与伸缩仪对同一地震的监测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①同一异常并非在所有的仪器上都能表现出来,即使在同一观测仪器的不同分量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②不同的地... 分析了发生在厦门地震台周边的三次地震在地形变仪器上的不同反映,探讨了倾斜仪与伸缩仪对同一地震的监测能力的差别。结果表明:①同一异常并非在所有的仪器上都能表现出来,即使在同一观测仪器的不同分量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②不同的地震在同一仪器上表现出来的异常是不同的,厦门地震台水平摆的异常形式有两种——日均值曲线畸变与记录曲线错动;③仪器的监测范围与未来震级的大小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范围 地形变 地震异常 曲线畸变 曲线错动 厦门台
下载PDF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测震台网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22
17
作者 蒋长胜 刘瑞丰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6年第3期250-257,共8页
我国已启动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总数超过10000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这将显著提升国家防震减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建设中的国家烈预工程与现有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关系进... 我国已启动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将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总数超过10000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这将显著提升国家防震减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建设中的国家烈预工程与现有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国家烈预工程将在地球科学研究、地震速报与地震应急处置、地震预测预报等方面为现有地震监测台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烈预工程建设中已显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包括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烈度仪数据的可用性、观测数据的综合利用、以及跨学科数据共享服务等。此外,为做好国家烈预工程建成后的运行和服务工作,需要从地震观测学科角度开展大型观测台网的运行模式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测震台站布局;同时,需要开展地震预警关键技术和检测系统等实用化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早期预警 烈度速报 地震监测 测震台网
下载PDF
新疆数字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尹光华 段天山 +3 位作者 刘平仁 吴国栋 上官文明 袁顺 《内陆地震》 2010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新疆地震监测台网从1970年前的4个台发展到2008年数字测震台网建设完成以后,共有测震台站63个,结合邻省的15个地震台站的实时数据,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阿勒泰构造小区、西准噶尔小区、北天山西段、南天山东段和西段现今的... 新疆地震监测台网从1970年前的4个台发展到2008年数字测震台网建设完成以后,共有测震台站63个,结合邻省的15个地震台站的实时数据,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阿勒泰构造小区、西准噶尔小区、北天山西段、南天山东段和西段现今的地震监测能力为1.5~2.0级,东天山为2.0~2.5级,西昆仑、阿尔金和交汇区为2.5—3.0级,乌鲁木齐和喀什附近地区的现今监测能力为0.5—1级。新疆数字测震台网的建设着重考虑了对新疆活动构造的监测,目前对新疆大部分活动断裂带的监测能力都在1.0~1.5级,这对今后的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震台站 数字测震台网 地震活动构造小区 小震分区监测能力
下载PDF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朝军 宋春燕 +1 位作者 张琳琳 郭寅 《内陆地震》 201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次地震前,波速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的低值异常区,其值在1.6左右,地震发生在该异常区的东北缘;地...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次地震前,波速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的低值异常区,其值在1.6左右,地震发生在该异常区的东北缘;地震发生后,震区周围波速比在1.8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报告 多台和达法 6 6级地震 波速比异常
下载PDF
河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大震速报震级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从珍 赵明淳 高景春 《华北地震科学》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选取河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2001年11月正式运行至2004年5月所记录到的河北省及邻区64次较大的速报地震事件,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计算震级并与全国地震月报目录和全国基本台网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计算机自动读取2个水平分向S... 选取河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2001年11月正式运行至2004年5月所记录到的河北省及邻区64次较大的速报地震事件,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计算震级并与全国地震月报目录和全国基本台网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计算机自动读取2个水平分向S波段的振幅和相应周期的最大乘积方法测定速度震级稳定性较好,偏差较小,计算简便,适于大震速报快速有效测定震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网 大震速报 震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