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tructure of the sensilla on antennae and mouthparts of larval and adult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Plutellidae) 被引量:4
1
作者 LI Yi-ping DU Xiao +2 位作者 LIU Fang-fang LI Yin LIU Tong-x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409-1420,共12页
Plutella xylostella(L.)(Plutellidae)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es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antennal and mouthpart sensilla in the larvae and adults of P. xylostella(L.) was observed ... Plutella xylostella(L.)(Plutellidae)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es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antennal and mouthpart sensilla in the larvae and adults of P. xylostella(L.) was observed by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larval antennae possess six sensilla basiconica, two sensilla chaetica and one sensillum styloconicum. Larval mouthparts possess six types of sensilla: sensilla chaetica, sensilla digitiformia, sensilla epipharyngeal, sensilla basiconica, sensilla styloconica and sensilla placodea. In the adult, seven types of sensilla are found on the antennae in males and six types of sensilla(sensilla basiconica absent) occur in females. Sexual dimorphism is also found i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se sensilla on the antennae of adults. We describ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ive types of sensilla on the mouthparts of the adult of P. xylostella.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function of these sensilla,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est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幼虫 天线 超微结构 鳞翅目 电子显微镜观察 农业害虫 害虫控制
下载PD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bservations of Antennal Sensilla of Chrysopa pallens Rambur(Neuroptera:Chrysopidae)
2
作者 Wang Juan Chen Hongyin +3 位作者 Wang Mengqing Liu Chenxi Zhang Haiping Zhang Lishe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2期1-4,19,共5页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ongoing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ll and behavior of the green lacewing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Neuroptera: Chrysopidae). [Methods]The submi... [Objectives]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ongoing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ll and behavior of the green lacewing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Neuroptera: Chrysopidae). [Methods]The 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antennal sensilla of C. pallens was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Antennae of female and male C. pallens were linear in shape and( 1. 52 ± 0. 08) and( 1. 58 ± 0. 23) cm in length,respectively. The scape and pedicel were composed of single sub-segment,while the flagellum consisted of 116 sub-segments,on which most sensilla distributed. The flagella of female and male antennae were( 1. 44 ± 0. 04) and( 1. 47 ± 0. 13) cm in length,respectively. Nine morphological sensilla types were recorded in both sexes,including four types of highly abundant and widely distributed sensilla trichodea( ST Ⅰ,ST Ⅱ,ST Ⅲ and ST Ⅳ),three types of sensilla basiconica( SB Ⅰ,SB Ⅱ,and SB Ⅲ),and one of each type of sensilla chaetica and B9 hm bristles. Although the shape,structure,numbers,and distribution of antennae of females and males were basically similar,major differences were recorded between the sexes in the length of some sensilla types. Both the ST Ⅲ and SB Ⅰ in female adults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male ones. Notably,SB Ⅱ was found only in female. [Conclusions]The paper laid a foundation for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ell and behavior,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important biological control effect of C. pallens in farmland ecologic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触角感器 草蛉科 脉翅目 SEM 亚微观结构 形态类型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
3
作者 伍俭儿 梁安文 +2 位作者 冯博 胡杨 王方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水稻重要害虫,长翅型成虫能够远距离飞行迁移,扩散其危害的范围。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长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翅的超微特征,发现:前、后翅的翅面中间薄而边缘厚,翅中部到端部的边缘有叠起的褶皱,前翅背面翅面上均匀地分布着许多小刺状突起,长度为(3.07±0.48)μm,而后翅背腹两面均着生有许多小刺状突起。前翅的背面和腹面都存在毛形感器样结构,根据形态可分为TS-I和TS-Ⅱ两种:TS-I分布于腹面翅基部的翅脉处且与翅脉垂直,没有明显的基窝,数量为(4±1.41)根,长为(31.80±2.43)μm;TS-Ⅱ则分布于背面的翅脉上,数量为(5±1.41)根,长度为(57.25±21.84)μm,着生于有明显凹陷的基窝中。前翅腹面边缘以及翅脉处还分布有钟形感器样结构,数量为(5.00±3.46)个;另外还发现一种锥形感器样结构,位于前翅腹面边缘,数量为(21.00±4.36)个,长(8.25±2.09)μm。研究结果有助于从超微水平对白背飞虱翅的形态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其迁飞扩散的能力,为寻找更好的防控措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长翅型 毛形感器样结构 钟形感器样结构 锥形感器样结构
下载PDF
大辟缘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4
作者 陈文华 余胜青 +3 位作者 曹凯红 张晶 钏助涛 柳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具弯钩型感器,其中,以毛型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鞭节上的感器类型较柄节和梗节丰富,雌虫的感器类型多于雄虫,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辟缘蝽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北方毛胸材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5
作者 苏光祥 马玲 +2 位作者 马润平 曹景鑫 马晓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对雌雄北方毛胸材小蠹(Anisandrus dispar)的触角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扫描观察,观察发现:除雄性北方毛胸材小蠹的触角长度约为雌性小蠹触角长度的90%外,两性小蠹的触角在外部形态、感器类型以及分布位置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过程... 对雌雄北方毛胸材小蠹(Anisandrus dispar)的触角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扫描观察,观察发现:除雄性北方毛胸材小蠹的触角长度约为雌性小蠹触角长度的90%外,两性小蠹的触角在外部形态、感器类型以及分布位置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过程中,在小蠹触角上共观察到了5类7种触角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Ⅰ、Ⅱ)、锯齿形感器(Ⅰ、Ⅱ)、锥形感器、芽形感器以及刺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最多,占感器数量总和的60%以上,芽形感器最少,数量不足感器总数的3%;触角各部分分布的感器数量也明显不同,其中,锤头部分布的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88%,且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锤头部末端的感器集中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毛胸材小蠹 扫描电子显微镜 触角 感器
下载PDF
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特征
6
作者 张艳琳 鲁国艳 +2 位作者 向宇涛 杨斌 李宗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3,共11页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蠹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有咀嚼式口器和头部感觉附肢,包括触角、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和下唇须等,共15种感器。触角仅由1节组成,分布有锥形感器Ⅰ~Ⅱ型和末梢锥形感器Ⅰ~Ⅳ型。口器附肢上共有12种感器,包括刺形感器Ⅰ~Ⅴ型、毛形感器Ⅰ~Ⅱ型、锥形感器Ⅱ型、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Ⅱ型、Ⅳ型、Ⅴ型。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表面光滑无孔,广泛分布于头壳及口器各部分,应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的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顶端,是典型的化学感器。指形感器特立于下颚须端部,每一侧仅有1个,可能具有感知声音震动的功能。随着幼虫龄数增加,头部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均保持不变,但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长。【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短毛切梢小蠹头部形态及其感器类型、分布、数量以及不同发育阶段性变化情况。化学感器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顶端处,这一分布模式有助于幼虫在树皮下的坑道内取食和运动。研究还对化学感器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探讨,将为下一步研究短毛切梢小蠹坑道内的信息感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毛切梢小蠹 幼虫头部 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云杉大墨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7
作者 李德斌 李志鹏 +4 位作者 王伟韬 吴昊 王家庆 何姗 姜生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观察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明确云杉大墨天牛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扫描电镜对云杉大墨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共有6种... 为观察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明确云杉大墨天牛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扫描电镜对云杉大墨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共有6种,分别为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水滴形感器、波氏鬃毛。其中,水滴形感器只在雄虫上有分布,其余5种感器雌、雄虫的触角均有分布。雌、雄虫触角感器数量比约为3∶1。各感器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波氏鬃毛、刺形感器,其中,水滴形感器数量与锥形感器的相近。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感器的数量整体呈由基部向末端逐渐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大墨天牛 成虫 触角 感器
下载PDF
翅果油树重要害虫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
8
作者 余涛 郑御丰 +1 位作者 杨兆富 董艳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1,118,共6页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数量为56~58小节。共发现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ST-I、ST-II、ST-III)、鳞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I(SAu-I)、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锥形感器数量最少,仅有2~3处分布。除毛形感器III仅分布于雄蛾触角外,其余种类的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均有分布。在感器形态上,鳞形感器端部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其余感器在形态上无较大差异。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感器的长度、基宽,明确了各种类型感器的性二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兴透翅蛾 成虫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性二型差异
下载PDF
艾菊瓢虫口器及其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
9
作者 石亚萍 王科 +3 位作者 刘长仲 郝亚楠 郝昕 马瑞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部分的超微形态,以及口器感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探究植食性瓢虫口器各结构的功能及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结构的超微形态及口器... 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部分的超微形态,以及口器感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探究植食性瓢虫口器各结构的功能及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结构的超微形态及口器感器进行详细观察,并与其他食性瓢虫口器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艾菊瓢虫的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根据感器的形态、长度及分布共鉴定出7种感器,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表皮孔、板形感器以及分枝刷状结构,其中分枝刷状结构在瓢虫中首次报道。艾菊瓢虫口器基本组成及主要形态与其他食性瓢虫种类相似,但在细微形态上均有差别,这些形态差异与取食习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菊瓢虫 口器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形态
下载PDF
广西灰象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10
作者 税骏峰 任立云 +3 位作者 龚丽雯 龚祥皓 郑发娇 孙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广西灰象(Sympiezomias guangxiensis Chao)食性复杂,严重危害多种植物。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信息识别和对外界刺激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了广西灰象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分布情况。雌... 广西灰象(Sympiezomias guangxiensis Chao)食性复杂,严重危害多种植物。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信息识别和对外界刺激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了广西灰象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分布情况。雌虫触角明显长于雄虫,但在宽度上二者差距并不明显(样本数为10,P<0.05);雌雄触角上均分布8类感器:刺形感器(Sc)、毛形感器(St)、叉形感器(Sf)、棒形感器(Sr)、毛板(Hp)、芽孢感器(Sg)、栓锥形感器(SSt)、表皮孔(CP);其中,刺形感器包括4种亚型(ScⅠ、ScⅡ、ScⅢ、ScⅣ),毛形感器包括3种亚型(StⅠ、StⅡ、StⅢ),叉形感器包括2种亚型(SfⅠ、SfⅡ)。对于长度,刺形感器的全部亚型、叉形感器(SfⅠ)、棒形感器、毛形感器(StⅠ)、栓锥形感器在雌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样本数为30,P<0.05);对于宽度,毛形感器的全部亚型、刺形感器(ScⅡ)、棒形感器在雌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样本数为30,P<0.05);对于数量,雌虫触角感器的总数量高于雄虫。广西灰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丰富,雌雄个体间感器分布大体相同,但形态上存在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灰象 感受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黑带蚜蝇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11
作者 贺屹成 周雪梅 +4 位作者 白佳伟 刘静娴 王媛乐 霍科科 赵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触角是昆虫进行觅食、求偶和躲避天敌等行为的重要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性别黑带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1776)成虫的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拍照,分析了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 触角是昆虫进行觅食、求偶和躲避天敌等行为的重要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性别黑带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1776)成虫的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拍照,分析了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以及分布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带蚜蝇的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组成;2)触角感器包括8类13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具3种亚型(STⅠ,STⅡ,STⅢ)、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SB)具两种亚型(SBⅠ,SBⅡ)、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具两种亚型(SCⅠ,SCⅡ)、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CO)具两种亚型(COⅠ,COⅡ)、节间感器(sensilla intersegment,SIn)、棒状感器(sensilla clavate,Cl)、柱形感器(sensilla cylindrical,Cy)和Böhm氏鬃毛(böhm bristle,BB);3)不同性别黑带蚜蝇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明显差异,节间感器、棒状感器和柱形感器只在雌虫触角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带蚜蝇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杜甫诗歌寒热书写的思想蕴涵及诗学史意义
12
作者 黄小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杜甫在诗中大量书写了个人“寒”“热”之体验。杜诗的寒热书写本于古典诗歌吟咏情性之本质,并受汉魏六朝诗人创作以及杜甫多年坎坷人生所影响。杜诗中的“寒”“热”不仅是对个人体感的描述,也包含了对外物的书写以及自我内心之困的形... 杜甫在诗中大量书写了个人“寒”“热”之体验。杜诗的寒热书写本于古典诗歌吟咏情性之本质,并受汉魏六朝诗人创作以及杜甫多年坎坷人生所影响。杜诗中的“寒”“热”不仅是对个人体感的描述,也包含了对外物的书写以及自我内心之困的形象表达。寒热书写是杜诗抒情之角度,体现杜甫对困顿人生的感叹、对苍生的关切以及自身精神困境的自述。“寒”“热”作为杜甫感物书写之艺术形式,影响了中唐诗人韩愈诗歌体物之书写,对“禁体物”诗歌创作开辟思路;同时白居易等讽喻诗人也学习杜甫以“寒”“热”书写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感物书写
下载PDF
THIRD OLFACTORY RECEPTOR CELL OF SHORT HAIRS OF SENSILLA TRICHODEA ON Antheraea polyphemus AND A. pernyi
13
作者 吴才宏 H.J.BESTMAN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17期1475-1480,共6页
I.INTRODUCTION The sensilla trichodea has been accepted as the receiver of sex pheromone in Lepidotera moths. In Antheraea polyphemus and A. pemyi, there are at least two types of sensilla trichodea with different len... I.INTRODUCTION The sensilla trichodea has been accepted as the receiver of sex pheromone in Lepidotera moths. In Antheraea polyphemus and A. pemyi, there are at least two types of sensilla trichodea with different lengths which are called the long and short sensilla trichodea. Two pheromone components (E-6, Z-11-16 :Ac, E-6, Z-11-16:Al) are known of A. polyphem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illa trichodea receptor CELL PHEROMONE single SENSILLUM RECORDING Antheraea pernyi A polyphenus
下载PDF
Mapping and ultrastructure of antennal chemosensilla of the wheat bug Eurygaster maura 被引量:3
14
作者 Roberto Romani Marco Valerio Rossi Staccon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小麦的天线坏透臭虫 Eurygaster maura L。(半翅类:Scutelleridae ) 被调查阐明在女性的 antennal chemosensilla 的结构和分发。sensilla 的五种类型被识别并且描绘了使用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和一台传播电子显微镜(TEM ) 。类... 小麦的天线坏透臭虫 Eurygaster maura L。(半翅类:Scutelleridae ) 被调查阐明在女性的 antennal chemosensilla 的结构和分发。sensilla 的五种类型被识别并且描绘了使用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和一台传播电子显微镜(TEM ) 。类型 1 sensilla 是机械的并且与一个单个顶端的毛孔联系化学受体。类型 2 和 3 sensilla 与嗅觉的 sensilla 的典型特征两个都是多多孔的化学受体。类型 4 是多多孔的像木钉的 sensilla,突然并且与投出的表面。类型 5 是 sensilla coeloconica 与一光滑并且完全在一个亚 cuticular 房间插入的一个多孔的木钉。所有类型在二个 flagellar 片断上被散布,但是我们考虑了仅仅 sensilla 的最大的数字位于的顶端的 flagellomere。最丰富的 sensilla 是类型 3,当时更少众多是类型 5。除了类型 2,所有类型从尖端在数字减少了到片断的底。sensilla 的更低的密度在顶端的 antennomere 的背面内部的部分上被记录,当更高的密度在相反的方面上被记录时(外部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小麦 触角 化学感受器 类型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绘图
原文传递
Labial tip sensilla of Blissus leucopterus leucopterus (Hemiptera: Blissidae): Ultrastructure and behavior
15
作者 Gerald T. Baker Xiong Chen Peter W.K. Ma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在半翅类昆虫 ans 的阴唇的顶上被发现的表皮的感觉受体在他们的喂的行为起一个重要作用。在这研究,我们在臭虫错误的阴唇顶上描述 sensilla 的超微结构,号码,和分发, Blissus leucopterus leucopterus。阴唇上的 sensilla 的每个... 在半翅类昆虫 ans 的阴唇的顶上被发现的表皮的感觉受体在他们的喂的行为起一个重要作用。在这研究,我们在臭虫错误的阴唇顶上描述 sensilla 的超微结构,号码,和分发, Blissus leucopterus leucopterus。阴唇上的 sensilla 的每个顶端的领域包含 11 uniporous 木钉 sensilla 和一 sensillum chaeticum。uniporous 木钉 sensilla 被把树突放入各个的腔的双极的神经原钉木钉的 4-5 刺激。三个神经原与每 sensillum chaeticum 被联系,二个神经原在 sensillum 的库在管状的身体在 sensillum,和第三树突结束的腔有树突。包含感觉受体的化学阻塞的行为的测试在喂行为显示出唇音 sensilla 的重要性。词法、行为的证据显示唇音 sensilla 让 chemosensitive 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实验 臭虫 电子显微镜 半翅目
原文传递
茶谷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16
作者 王雪松 曲浩 +6 位作者 罗梓文 李晓霞 龚雪娜 玉香甩 罗美云 龙丽雪 龙亚芹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o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 【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o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4种亚型)、舌形感器。【结论】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雌雄蛾感器种类相同,但在感器亚型和数量上,雄蛾多于雌蛾。研究结果将为茶谷蛾通讯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触角 扫描电镜 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榛实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分布及超微结构
17
作者 马晓乾 马玲 +3 位作者 王琪 高宇 尚尔雨 申国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7,共10页
为了明确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在头部的位置及形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结构特征,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结... 为了明确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在头部的位置及形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结构特征,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榛实象成虫触角上共发现10种类型感器,包括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镰刀形感器、表皮孔、鳞形感器、孢子囊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雌雄成虫触角各类感器总数分别为2392、2131个,雌成虫触角上的各类感器总数显著多于雄成虫(P<0.05)。锥形感器亚型Sb1和Sb2、毛形感器亚型St1和St2、刺形感器亚型Sc2和Sc3、栓锥形感器Ss1和Ss2、镰刀形感器亚型Sf2、表皮孔亚型Cp1在雌雄成虫触角f7节均有分布,刺形感器Sc1在雌雄触角f6、f7节上分布,刺形感器亚型Sc4、Sc6在雌雄触角的梗节、索节f1~f6分布,刺形感器亚型Sc5在雌雄触角的索节f1~f6、棒节f7分布。鳞形感器分布于雌雄触角的柄节、梗节;B9hm氏鬃毛分布于雌雄触角的梗节近柄节处。毛形感器亚型St3、栓锥形感器亚型Ss3、镰刀型感器亚型Sf1、孢子囊形感器1分布于雌性触角的棒节f7。表皮孔亚型Cp2仅分布于雄性触角的棒节f7,腔锥形感器分布于雄性触角的索节f5、f6节。在雌雄触角各节中,棒节f7中分布感器数量最多,雌雄分别1338、1198个;柄节分布感器数量最少,雌雄分别为66、58个。在雌雄触角感器中,刺形感器亚型Sc5分布最多,雌雄分别为477、433个;锥形感器亚型Sb2分布最少,雌雄均为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实象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形态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梨星毛虫虫龄的划分及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和感器观察
18
作者 张婷 师文丽 +3 位作者 樊楠楠 杨美红 张仙红 郑海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5-1763,共9页
为明确梨星毛虫Illidcris pruni的龄期,了解其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通过测量梨星毛虫的头壳宽度与体长两项指标,根据所得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结合Dyar定律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得出的... 为明确梨星毛虫Illidcris pruni的龄期,了解其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通过测量梨星毛虫的头壳宽度与体长两项指标,根据所得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结合Dyar定律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梨星毛虫体长和头壳宽的频次分布均呈显著的5个峰,因此推断梨星毛虫为5个虫龄。各龄的体长变幅分别为2.96~4.04 mm、5.27~6.27 mm、7.76~8.36 mm、9.47~10.45 mm和11.83~12.11 mm,头壳宽变幅分别为0.316~0.358 mm、0.397~0.459 mm、0.538~0.598 mm、0.687~0.735 mm和0.947~1.011 mm。头壳宽符合戴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头壳宽可作为梨星毛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体长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指标。梨星毛虫末龄幼虫头部感器共有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3种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口器、上颚和下颚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星毛虫 虫龄 头壳宽 体长 感器
下载PDF
柚木驼蛾雌雄成虫形态及其触角感器识别
19
作者 常明山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柚木驼蛾Hyblaea puera Cramer是红树林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和珍贵树种柚木Tectonagrandis L.f.等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对柚木驼蛾雌雄成虫形态及其触角感器的研究,掌握雌雄成虫快速识别技术,了解害虫主要... 【目的】柚木驼蛾Hyblaea puera Cramer是红树林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和珍贵树种柚木Tectonagrandis L.f.等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对柚木驼蛾雌雄成虫形态及其触角感器的研究,掌握雌雄成虫快速识别技术,了解害虫主要触角感器的类型。【方法】对红树林植物白骨壤的重要害虫柚木驼蛾雌雄成虫特征和触角感器进行了描述,应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检测了柚木驼蛾雌雄成虫外形鉴别特征以及触角感受器种类、形态和分布等。【结果】成虫触角细丝状,头、胸部灰色略带红褐色。雌成虫腹部粗壮,末端有一圆形环毛。雄成虫腹部尖细,末端鳞毛较长,可见两丛分叉,呈短钳状。触角主要分布的感器有5种: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型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数量最多;腔形感器仅在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其它4种感器在雌雄触角上均有分布。【意义】通过腹部末端形态识别害虫技术,为快速识别害虫,及时掌握害虫种群动态、种群性比等提供技术支撑。掌握雌雄成虫触角分布类型,为开展该虫的生殖生物学、触角行为学等化学生态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驼蛾 形态特征 触角感器 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