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roots of mixed-planting species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saline loess soil 被引量:7
1
作者 LIU Ya-bin HU Xia-song +2 位作者 YU Dong-mei ZHU Hai-li LI Guo-r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806-818,共1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roots of mixed-plantings on soil reinforcement and slope protection,the influence of roots of a mixed-planting with four herb species(Medicago sativa L...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roots of mixed-plantings on soil reinforcement and slope protection,the influence of roots of a mixed-planting with four herb species(Medicago sativa L.,Elymus nutans Griseb.,Puccinellia distanx(L.),and Poa pratensis L.)and one shrub species(Caragana korshinskii Kom.)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aline loess soil.The roo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ssessed via a survey when the plants grew for one year.The effects of the root biomass density,the root mass ratio(RMR)of the fine roots to the coarse roots,the moisture content,and the salt content on the shear strength index of the rooted soil were analyzed via a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se effects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iomass density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depth.The RMR initially decreased with depth and then increased,exhibiting in a quadratic relationship.The cohesion of the rooted soil increased linearly as the biomass density increased.The cohesion of the rooted soil initi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MR and salt content,and then it decreased.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cohesion occurred when the RMR was 0.6 and the salt content was 1.18%.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rooted soil initially increased with biomass density and then decreased,and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ccurred when the biomass density was 0.015 g/cm3.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rooted soil and the RMR and salt content were exponential incremental and linear subtractive relationship,respectively.Both the cohesion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rooted soil linear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oistur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ing Basin Herb species Shrub species Rooted soil Saline loess soil Soil reinforcement shear strength index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Remolded Shear Strength with Intrinsic Strength Line for Dredged Deposits 被引量:9
2
作者 邓东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7年第2期363-369,共7页
Chandler proposed the intrinsic strength line to correlate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f samples one-dimensionally consolidated from slurry with the void index proposed by Burland.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n th... Chandler proposed the intrinsic strength line to correlate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f samples one-dimensionally consolidated from slurry with the void index proposed by Burland. The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n the intrinsic strength line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molded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tha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and reclamation. The void index is used in this study for normalizing the remolded strength behavior of dredged deposits.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molded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and void index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extensive data of dredged deposits available from sources of literature. Furthermore, the normalized remolded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s compared with intrinsic strength line. The comparison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ratio of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on the intrinsic strength line over remolded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applied consolidated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作用 采沙船 堆积物 剪切力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Axial Pile Bearing Capacity According to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oil 被引量:1
3
作者 Yu, XD Yan, SW Sun, WH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7年第2期235-242,共8页
At pesent,it is very popular to estimate pile bearing capacity by use of empirical formula andphysical indexes of soil provided in the design codes for civil construction in China.This paper attempts toapply mechanica... At pesent,it is very popular to estimate pile bearing capacity by use of empirical formula andphysical indexes of soil provided in the design codes for civil construction in China.This paper attempts toapply mechanical indexes of soil and semi-empirical formulas,which are based on soil mechanical theoriesand wer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by Meyerhof in 1976,to calculate the axial pile bearing capacity.Lo-ading test results of 24 single piles in Tianjin area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roposed cal-ulation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PILE bearing capacity consolidated-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ndex test PILE skin RESISTANCE TIP RESISTANCE
下载PDF
纤维和细粒含量对秸秆纤维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牛雷 毕苏红 +3 位作者 徐丽娜 吴占君 田伟 张海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为了增强秸秆纤维土的抗冻融性能,分别将长9 mm的玉米秸秆和芦苇秸秆纤维掺入到淤泥质土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同时开展细粒含量对纤维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和冻融试验,通过电镜扫描深入分析其内... 为了增强秸秆纤维土的抗冻融性能,分别将长9 mm的玉米秸秆和芦苇秸秆纤维掺入到淤泥质土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同时开展细粒含量对纤维土强度影响的常规试验和冻融试验,通过电镜扫描深入分析其内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对土体强度和黏聚力影响显著,对内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体受到冻胀效应的影响,土颗粒重新排列,土体结构受到破坏,产生裂缝,导致强度和黏聚力降低,经历5次冻融循环后,土体结构达到稳定,强度和黏聚力也趋于稳定。适量的纤维可以明显提高土体抗冻性,冻融后对比两种纤维土的力学性能,玉米秸秆纤维土强度更高,芦苇秸秆纤维土韧性更好。除此之外,细粒含量对土体冻胀敏感性有较大的影响,细粒含量越高,土体冻胀效应越明显,从而导致土体强度的大幅衰减;但在未冻融时,细粒含量的增加反而能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土 抗冻融性能 力学试验 细粒含量 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指标
下载PDF
粤西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5
作者 崔喜友 宋常军 +3 位作者 邵嘉波 徐凤银 肖业铎 刘文劼 《公路工程》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为了研究粤西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对74组花岗岩残积土的原状土及用作比较的重塑土进行了室内物理指标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兼具黏性土和砂土的特性,其黏聚力较大,内摩擦角较小... 为了研究粤西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对74组花岗岩残积土的原状土及用作比较的重塑土进行了室内物理指标试验和室内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兼具黏性土和砂土的特性,其黏聚力较大,内摩擦角较小;原状土的黏聚力高于重塑土,而两者的内摩擦角基本相同;重塑土和原状土的黏聚力都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减小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内摩擦角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在11°~16°的范围内波动,与含水率几乎无相关性;花岗岩残积土的黏聚力受颗粒组成、含水率、孔隙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不同地点原状土的黏聚力和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该结论可为粤西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原状土 重塑土 抗剪强度指标 直剪试验 含水率
下载PDF
北京东部地区非饱和粉砂层原位直剪试验成果分析
6
作者 张向营 周玉凤 +2 位作者 杨浩军 冯建洋 程秋实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对北京东部地区典型非饱和粉砂层进行原位直接剪切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指标,其内摩擦角指标相比于传统地区经验值和室内直接快剪试验值分别提高了11.11%~24.4%、3.01%~17.40%;室内直接快剪试验测得粉砂层的黏... 对北京东部地区典型非饱和粉砂层进行原位直接剪切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指标,其内摩擦角指标相比于传统地区经验值和室内直接快剪试验值分别提高了11.11%~24.4%、3.01%~17.40%;室内直接快剪试验测得粉砂层的黏聚力为4.8~7.5 kPa,而原位直剪试验测得该值最高达9.5 kPa。研究成果为该地区非饱和砂土层的剪切指标参数优化提供了试验支撑,节约了基坑支护造价,为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砂土 原位直剪试验 剪切强度指标
下载PDF
软基堤防整体抗滑稳定计算研究
7
作者 郭显顶 韦禹琛 《陕西水利》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针对目前软基堤防稳定计算中淤泥软土抗剪强度指标取值问题,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并依托某软基堤防工程,从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即快剪指标、十字板原位剪切强度)、整体抗滑稳定计算方法(即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 针对目前软基堤防稳定计算中淤泥软土抗剪强度指标取值问题,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并依托某软基堤防工程,从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即快剪指标、十字板原位剪切强度)、整体抗滑稳定计算方法(即瑞典圆弧法和简化毕肖普法)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软基堤防整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情况,认为采用地质工程师建议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值最小,而采用十字板剪切强度值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值稍大;并对稳定安全系不满足规范要求断面采用减少疏浚量方案进行加固处理,可为类似软基堤防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工程 软土地基 抗剪强度指标 十字板剪切强度 整体抗滑安全稳定 水泥搅拌桩
下载PDF
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用胶黏剂固化指标试验研究
8
作者 蒋方新 李仙花 +3 位作者 田清涛 王利民 李佩勋 杜江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9,共6页
近年来缓黏结预应力技术因其优异特性在预应力结构领域深受欢迎。缓黏结预应力技术的关键材料是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技术原理是通过胶黏剂固化后将钢绞线与周围的混凝土融为一体,从而增加结构的黏结锚固性能。当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胶黏... 近年来缓黏结预应力技术因其优异特性在预应力结构领域深受欢迎。缓黏结预应力技术的关键材料是缓黏结预应力钢绞线,技术原理是通过胶黏剂固化后将钢绞线与周围的混凝土融为一体,从而增加结构的黏结锚固性能。当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胶黏剂固化指标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胶黏剂常见的4种固化检测指标进行试验研究,包括邵氏硬度、拉伸剪切强度、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胶黏剂的4种固化指标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固化时间接近相同,所以4种固化指标具有一致性;胶黏剂固化后邵氏硬度最大值的离散系数最小(0.013),邵氏硬度特征值(80 D)是胶黏剂固化完成的最佳固化评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黏结预应力技术 胶黏剂 邵氏硬度 拉伸剪切强度 抗压强度 弯曲强度 固化指标
下载PDF
路液(Roadyes^(TM))固化剂改性黄土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宏儒 赵伟龙 楠钟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6-109,共4页
黄土具有结构性,难以碾压密实,如何解决黄土压实问题一直是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挑战性的技术难题。选取路液(Roadyes^(TM))固化剂分别结合石灰和水泥对黄土进行不同组合方案下的改性处理研究。通过压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添加剂不同组... 黄土具有结构性,难以碾压密实,如何解决黄土压实问题一直是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挑战性的技术难题。选取路液(Roadyes^(TM))固化剂分别结合石灰和水泥对黄土进行不同组合方案下的改性处理研究。通过压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添加剂不同组合下改性黄土的压缩和回弹指数及抗剪强度指标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路液、路液分别结合石灰、水泥改性黄土,发现固化剂并非掺量越大,改性效果越好。综合对比分析后,路液掺量0.25%,并将其分别和7%石灰,3%的水泥组合使用效果最优,改性黄土抗压缩性、抗剪强度指标均远大于未改性黄土,可显著提高重塑黄土的强度指标,并随着养护期延长,改性黄土力学特性向硬脆性发展。研究成果能够为路液结合石灰或水泥改性黄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液 改性黄土 压缩指数 回弹指数 抗剪强度指标
原文传递
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大型叠环式剪切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丹 董建刚 +1 位作者 胡波 李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217,共7页
为了研究土工格室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筋土界面剪切特性,采用DW1280L电液伺服直剪拉拔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叠环式剪切试验,分析不同剪切条件下剪切应力、轴向位移变化、叠环水平位移大小及土工格室应力应变规律,并对加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为了研究土工格室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筋土界面剪切特性,采用DW1280L电液伺服直剪拉拔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叠环式剪切试验,分析不同剪切条件下剪切应力、轴向位移变化、叠环水平位移大小及土工格室应力应变规律,并对加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剪切过程中土体形态先剪缩后剪胀直至趋于稳定,且轴向位移与法向应力呈负相关;筋-土界面的剪切带远小于剪切影响范围,且土工格室-砂土界面加筋影响范围更广;在剪切试验中,靠近水平加载位置的土工格室承担荷载时先发挥加筋作用,随着剪切试验的进行其他位置的加筋效果逐渐发挥。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的土工格室应用及理论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室 抗剪强度指标 剪胀性 加筋影响范围 叠环式剪切试验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下海相结构性软土力学特征试验
11
作者 王智超 王炜超 +1 位作者 彭慧良 哈吉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68-2877,共10页
为揭示结构性软土层基坑开挖以及盾构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面临的复杂应力路径状态,设计不同应力路径三轴试验以探究结构性软土在开挖和卸载过程中的强度以及变形特征。选用大阪湾天然结构性软土为参照目标,人工制备海相高液限、大孔隙以... 为揭示结构性软土层基坑开挖以及盾构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面临的复杂应力路径状态,设计不同应力路径三轴试验以探究结构性软土在开挖和卸载过程中的强度以及变形特征。选用大阪湾天然结构性软土为参照目标,人工制备海相高液限、大孔隙以及相似结构性变形特征的软土,克服了天然结构性原状软土取样困难以及试样性状离散性大等问题,并对批量制备的结构性软土试样开展CTC(CTE),RTC(RTE)和PTC(PTE)6种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剪切试验,深入分析基坑开挖以及盾构施工2类典型施工路径对结构性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性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差异显著,且应力应变曲线都存在软化现象,RTC(RTE),CTC(CTE)和PTC(PTE)的峰值强度依次增大,三轴拉伸仅为压缩强度的60%~70%;2)基坑被动区卸载路径下变形和强度显著降低,盾构同步注浆施工路径下峰值强度较高但存在脆性破坏风险;3)结构性软土归一化模量的变化体现了土体渐进破坏过程,且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归一化模量与固结围压相关;4)不同路径对土体黏聚力变化明显,开挖卸载路径下土体抗剪强度降低了80%,说明不同应力路径对结构性软土的强度和变形特征都存在明显劣化作用。研究结果对软土地基中以变形控制为主的基坑开挖和盾构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 应力路径 变形特征 割线模量 抗剪强度指标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岸坡土体宏微观特性及岸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震 冀鸿兰 +2 位作者 李超 牟献友 李扒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6-716,738,共12页
冻融作用是季冻区岸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以黄河内蒙古什四份子弯道岸坡土体为对象,通过三轴剪切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冻融作用下岸坡土体的宏观和微观特性,并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冻融前后岸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 冻融作用是季冻区岸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以黄河内蒙古什四份子弯道岸坡土体为对象,通过三轴剪切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冻融作用下岸坡土体的宏观和微观特性,并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冻融前后岸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体弹性模量、黏聚力和抗剪强度均呈减小趋势,其中弹性模量大小与含水率成反比,黏聚力在15次冻融后降幅达43.6%~60.04%,内摩擦角无明显变化规律;冻融后土体颗粒真圆度和孔隙概率熵随冻融次数增加先下降后上升,颗粒分形维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土体定向性和孔隙率呈增大趋势;黏聚力与土体孔隙率和颗粒真圆度相关,特别是与孔隙率呈高度负相关性,且土体微观参数间有明显的自相关性;冻融后岸坡稳定安全系数降幅达41.8%,说明冻融作用会显著降低岸坡稳定性,冻融后岸坡易发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抗剪强度指标 微观结构 岸坡稳定性 黄河内蒙古段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柠条锦鸡儿根—土界面剪切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川 刘亚斌 +5 位作者 朱海丽 梁燊 薛立夫 王舒 胡夏嵩 李国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为深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根系固土护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区内优势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通过根—土界面直剪试验,分...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为深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根系固土护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区内优势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通过根—土界面直剪试验,分析根径级别为2.20±1.00~32.00±1.80 mm以及土体含水量、干密度和含盐量分别为6.00%~22.00%,1.20~1.60 g/cm^(3),0.59%~2.50%的条件下,各因素对柠条锦鸡儿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在其他影响因素恒定的情况下,根径对根—土界面抗剪强度指标和抗剪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土体含水量由6.00%增大到22.00%,根—土界面黏聚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体含水量达到14.00%时黏聚力达到峰值6.74 kPa;根—土界面摩擦角由21.40°降低至15.75°,呈线性函数降低趋势;根—土界面抗剪强度呈线性函数降低趋势。随着土体干密度由1.20 g/cm^(3)增长至1.60 g/cm^(3),根—土界面黏聚力由5.70 kPa增大至6.85 kPa,呈指数函数增长趋势;根—土界面摩擦角由20.67°增大至21.67°,呈线性函数增长趋势;根—土界面抗剪强度呈线性函数增大趋势。随着土体含盐量由0.59%增大至2.50%,根—土界面黏聚力由6.71 kPa增大至7.31 kPa,呈线性函数增长趋势;根—土界面摩擦角无显著变化(p>0.05);根—土界面抗剪强度呈线性函数增长趋势。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土体干密度对根—土界面黏聚力、摩擦角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土体含水量、干密度和含盐量均能够影响根—土界面抗剪切特性,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评价植物根系对黄土斜(边)坡浅层土体的防护效果时,必须充分考虑降雨入渗对根—土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柠条锦鸡儿 根系 黄土状盐渍土 根—土界面 抗剪强度指标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非饱和红黏土裂隙演化及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常留成 王红雨 薛凯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温度作为重要外界因素,对红黏土的强度特性和裂隙性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干燥温度、含水率和干密度对非饱和红黏土强度特性和裂隙发育的影响,对不同蒸发温度条件下不同初始状态的非饱和红黏土进行直剪试验和干燥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 温度作为重要外界因素,对红黏土的强度特性和裂隙性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干燥温度、含水率和干密度对非饱和红黏土强度特性和裂隙发育的影响,对不同蒸发温度条件下不同初始状态的非饱和红黏土进行直剪试验和干燥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红黏土的强度特性,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裂隙的发育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对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和裂隙形态参数(裂隙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裂隙几何参数(裂隙总长度、节点数和裂隙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干密度越低,含水率越大,裂隙指标随温度的变化幅度越大,裂隙也越发育。张拉应力的存在是裂隙产生的主要力学原因。黏聚力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衰减的幅度和干密度有关。随着温度升高,内摩擦角先缓慢增长,而后增速加快,含水率越低,变化越明显。随着裂隙率的增加,黏聚力先增多后减小,内摩擦角则不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温度 非饱和红黏土 裂隙 裂隙指标 抗剪强度指标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模型的正常固结土抗剪强度指标预测方法
15
作者 王钰轲 冯爽 +1 位作者 钟燕辉 张蓓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83-188,共6页
抗剪强度指标的准确获取对工程设计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试验方法确定的强度指标过于依靠工程经验,导致最终的取值具有不确定性。集成学习模型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类,在处理复杂的数据和任务时表现出强大的性能。为了能更准确地获得抗剪... 抗剪强度指标的准确获取对工程设计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试验方法确定的强度指标过于依靠工程经验,导致最终的取值具有不确定性。集成学习模型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类,在处理复杂的数据和任务时表现出强大的性能。为了能更准确地获得抗剪强度指标,以正常固结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的集成学习算法建立其抗剪强度指标的预测模型。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可决系数(R^(2))、绝对值误差(MAE)评估不同模型的泛化能力,并采用Adaboost算法进行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剪强度采用Adaboost、内摩擦角采用RF、黏聚力采用Adaboost算法具有最佳的泛化能力,其测试集R^(2)可分别达到0.925,0.965,0.942。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抗剪强度影响最大的参数为干密度、含水率和法向应力;对内摩擦角影响最大的参数为曲率系数、黏粒含量和含水率;对黏聚力影响最大的参数为含水率、干密度和液限。本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为工程中抗剪强度指标的选取及运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土体强度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固结土 抗剪强度指标 集成学习 机器学习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煤矸石-磷石膏-菌渣混合基质与黑麦草根系复合体抗剪性能的差异性
16
作者 赵菊 刘方 +2 位作者 朱健 刘元生 陈祖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究黑麦草生长对混合基质物理性质与抗剪性能的影响,为煤矸石山植被快速恢复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煤矸石物理结构差和养分含量少等特点,通过在煤矸石中添加磷石膏和菌渣形成混合植生基质,在盆栽条件下种植黑麦... [目的]探究黑麦草生长对混合基质物理性质与抗剪性能的影响,为煤矸石山植被快速恢复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煤矸石物理结构差和养分含量少等特点,通过在煤矸石中添加磷石膏和菌渣形成混合植生基质,在盆栽条件下种植黑麦草,探讨黑麦草生长对混合基质物理性质与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①添加不同比例的磷石膏、菌渣改良煤矸石均可以明显促进黑麦草生长,其中在添加20%磷石膏和10%菌渣的煤矸石混合基质上黑麦草株高、地上部干生物量、根重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指标改善效果最好,其次是添加10%磷石膏和10%菌渣的煤矸石。②添加磷石膏和菌渣可明显改善煤矸石混合基质的通气持水能力,其中添加20%磷石膏和10%菌渣处理组相对于只添加10%菌渣处理组煤矸石混合基质的自然含水率、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8.88%,14.18%,13.12%和18.08%,而容重降低了24.76%。③添加磷石膏和菌渣的煤矸石混合基质有利于黑麦草根系的发育生长,相对于只添加10%菌渣处理组,添加20%磷石膏和10%菌渣处理组的煤矸石混合基质各级垂直荷载下的抗剪强度平均提高了71.71%,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高了102.84%,45.05%。[结论]添加20%磷石膏和10%菌渣的煤矸石混合基质与黑麦草根系复合体抗剪性能最好,有利于控制煤矸石山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改良剂 黑麦草生长指标 抗剪强度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水盐含量对寒旱区黄土状盐渍土强度特性和渗透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马欢欢 常立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2193-12203,共11页
为探究含盐量和含水率对黄土状盐渍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人工配制不同含盐量的黄土状盐渍土进行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含盐量和含水率条件下黄土状盐渍土抗剪强度参数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含水率时,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参... 为探究含盐量和含水率对黄土状盐渍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人工配制不同含盐量的黄土状盐渍土进行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含盐量和含水率条件下黄土状盐渍土抗剪强度参数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含水率时,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随含盐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无水硫酸钠掺量为3.2%时,抗剪强度指标达到最低;高含水率下,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而减小;在含盐量一定的条件下,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含盐量越高,抗剪强度指标随含水率的变化越明显。另外,含盐量一定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盐渍土的渗透系数呈现明显增大趋势;在含水率一定的条件下,盐渍土的渗透系数随含盐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含水率越高,渗透系数随含盐量的变化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含盐量 黄土状盐渍土 抗剪强度指标 渗透系数 微观分析
下载PDF
重金属离子对高岭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孙甜新 艾英钵 +1 位作者 曹炜炜 徐庆杰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期144-149,共6页
通过试验分析了三种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重金属离子(Pb2+、Zn2+、Cu2+)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时,其对高岭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单一重金属离子污染高岭土还是多种重金属离子污染高岭土,其液塑限、塑性指数、抗剪强... 通过试验分析了三种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重金属离子(Pb2+、Zn2+、Cu2+)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时,其对高岭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单一重金属离子污染高岭土还是多种重金属离子污染高岭土,其液塑限、塑性指数、抗剪强度均会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渗透系数则均会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多种重金属离子对高岭土液塑限、抗剪强度以及渗透性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单一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程度,但要小于单一重金属离子影响程度的总和,且重金属离子浓度越大,这种效应就越明显,因此不能用单一重金属离子污染土的工程特性推求多种重金属离子污染土的工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高岭土 塑性指数 抗剪强度 渗透系数
下载PDF
考虑物理指标的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分析
19
作者 张庆贺 吴明明 +2 位作者 张岗平 康宝祥 徐日庆 《地基处理》 2023年第5期391-397,共7页
以杭州某地区的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UU、CU、CD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内摩擦角、黏聚力与塑性指数、含水率、液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黏聚力与塑性指数具有较高的线性负相关性,斜率范围为-3.88~-3.34。内摩擦角与液性指数的相关性... 以杭州某地区的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UU、CU、CD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内摩擦角、黏聚力与塑性指数、含水率、液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黏聚力与塑性指数具有较高的线性负相关性,斜率范围为-3.88~-3.34。内摩擦角与液性指数的相关性比其与其他物理指标相关性高。c_(cu)/c_(uu)和c_(cd)/c_(uu)随着含水率、塑性指数增加呈增大趋势。c_(cu)/c_(uu)范围在1.1~1.9之间;c_(cd)/c_(uu)范围在1.2~2.0之间。c_(cd)-c_(cu)范围在1~4 kPa之间;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c_(cd)-c_(cu)减小。φ_(cd)/φ_(cu)值接近于1。φ_(cd)-φ_(cu)范围在2°~6°之间,随着塑性指数增大呈下降趋势;当I_(p)>18时,φ_(cd)-φ_(cu)的值不再随塑性指数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预估黏性土的强度参数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指标 黏性土 含水率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