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OPTIMUM DESIGN OF THE SHEARER DRUM
1
作者 陶驰东 陈翀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6年第1期15-27,共13页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experiments, a software for optimum design of the shearer dru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a shearer drum also have been optimiz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chniques of opt...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experiments, a software for optimum design of the shearer dru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a shearer drum also have been optimiz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chniques of optimization with the mod el experiment makes the designing and theoretical systems of the shearer drum more per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er drum model experiment optimum design
下载PDF
Reliability modeling of hydraulic system of drum shearer machine 被引量:8
2
作者 SEYED HADI Hoseinie MOHAMMAD Ataie +1 位作者 REZA Khalookakaei UDAY Kumar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1年第4期450-456,共7页
The hydraulic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lying power and its transition to other working parts of a coal shearer machine. In this pap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of a drum shearer was analyze... The hydraulic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lying power and its transition to other working parts of a coal shearer machine. In this pap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of a drum shearer was analyzed. A case study was done in the Tabas Coal Mine in Iran for failure data colle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ime between failures (TBF) data of this system followed the 3-parameters Weibull distribution. There is about a 54% chance that the hydraulic system of the drum shearer will not fail for the first 50 h of operation. The developed model shows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reduces to a zero value after approximately 1 650 hours of operation. The failure rate of this system decreases when time increases. Therefore, corrective maintenance (run-to-t^ailure) was selected as the best maintenance strategy for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 modeling hydraulic system drum shearer maintenance strategy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analysis of electrical system of drum shearers 被引量:3
3
作者 SEYED Hadi Hoseinie MOHAMMAD Ataei +1 位作者 REZA Khalokakaie UDAY Kumar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The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electrical system of drum shearer at Parvade. 1 Coal Mine in central Iran was analyzed. The maintenance and failur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19 months of shearer operation. Acc... The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electrical system of drum shearer at Parvade. 1 Coal Mine in central Iran was analyzed. The maintenance and failure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19 months of shearer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rend and serial correlation tests, the data were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iid) and therefore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for modeling. The data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ime between failures (TBF) and time to repair (TTR) data obey the lognormal and Weibull 3 parameters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Reliability-based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ime intervals for electrical system of the drum shearer were calculated with regard to reliability plot. The reliability-based maintenance intervals for 90%, 80%, 70% and 50% reliability level are respectively 9.91, 17.96, 27.56 and 56.1 h. Also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ime to repair (TTR) of this system varies in range 0.17-4 h with 1.002 h as 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There is a 80% chance that the electrical system of shearer of Parvade. 1 mine repair will be accomplished within 1.4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m shearer electrical system reliabilitv maintenance
下载PDF
Analysis on vertical steering vibration of drum shearer cutting part 被引量:1
4
作者 YANG Dao-long LI Jian-ping +1 位作者 WANG Yan-xiang JIANG Hong-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22-2732,共11页
The impact of the load on the shearer is mainly transmitted through cutting part.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get the vertical steering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tting part of the drum shearer,the working condit... The impact of the load on the shearer is mainly transmitted through cutting part.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get the vertical steering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tting part of the drum shearer,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coal mining machine is simplified.A simplified vertical steering model and the simplified vibration model of the whole cutting part of shearer are established.The vertical steering vibration process of the cutting unit is simplified into a single freedom and one forced vibration system under harmonic excitation.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utting part under sine excitat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Matlab/Simulink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The influence of the support rigidity and damping of the high oil cylinder on the vertical steering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tting part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ping of the cylinder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wing process of cutting the part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m shearer shearer cutting part vertical steering vibration MATLAB/SIMULINK
下载PDF
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齐爱玲 王雨 马宏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定长滑动时间窗法对获取的采煤机滚筒高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连续、大小可调的子序列,同时处理横向、纵向的特征信息。为提高模型预测效率,满足循环截割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用因果卷积改进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CC-GRU),对输入数据进行双重特征提取和双重数据过滤。CC-GRU利用因果卷积提前聚焦序列纵向的局部时间特征,以减少计算成本,提高运算速度;利用门控机制对卷积得到的特征进行序列化建模,以捕捉元素之间的长期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C-GRU模型对采煤机滚筒调高量进行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3.80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0%,均方根误差(RMSE)为50.35 mm,决定系数为0.65,预测时间仅为0.17 s;相比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GRU、时域卷积网络(TCN),CC-GRU模型的预测速度较快且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对采煤机调高轨迹进行实时预测,为工作面煤层模型的建立和采煤机调高轨迹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调高 煤岩识别 深度学习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因果卷积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
6
作者 毛清华 胡鑫 +2 位作者 王孟寒 张旭辉 薛旭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 针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护帮板处于未收回异常状态导致采煤机滚筒与护帮板干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运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基于边界约束和非线性上下文正则化的去雾去尘方法对视频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提高综采工作面监控视频图像质量;对YOLOv5s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将YOLOv5s主干网络中的普通卷积Conv替换为分类效果更佳的Ghost卷积,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提高了模型识别速度,同时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提高了模型对护帮板和滚筒特征提取能力,从而提高模型识别精确率。运用软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的锚框筛选方法,减少因护帮板重叠而发生漏检问题。针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判定问题,提出液压支架护帮板与采煤机滚筒锚框重合度的判定方法。运用本文改进YOLOv5s模型与YOLOv5s、YOLOv3-tiny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原模型相比的识别精确率提高了约8.1%,GFLOPs降低1.86倍;mAP@.5达到97.2%、平均识别速度为检测时间为5.9 ms。运用本文方法对煤矿实际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视频图像进行干涉状态识别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采煤机滚筒与液压支架护帮板干涉状态识别准确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滚筒 液压支架护帮板 YOLOv5s 干涉状态 视频图像 智能识别
下载PDF
采煤机滚筒工作性能优化研究
7
作者 王宏伟 郭军军 +3 位作者 梁威 耿毅德 陶磊 李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在实际生产中,截割破碎过程是多作用耦合的结果,离散元法(DEM)与多体动力学(MBD)双向耦合技术可实现煤机设备与煤壁的信息交互,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为提高采煤机滚筒的工作性能,基于DEM−MBD双向耦合机理,结合力学性能... 在实际生产中,截割破碎过程是多作用耦合的结果,离散元法(DEM)与多体动力学(MBD)双向耦合技术可实现煤机设备与煤壁的信息交互,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为提高采煤机滚筒的工作性能,基于DEM−MBD双向耦合机理,结合力学性能试验和模拟试验得到实际工况参数,采用仿真软件EDEM和RecurDyn建立了采煤机滚筒截割煤壁的双向耦合模型,对仿真过程中滚筒所受的转矩和截割力进行分析,证明耦合效果和截割效果较好。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滚筒运行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SPSS软件得到滚筒转速、截割深度、牵引速度对截割比能耗、装煤率、载荷波动系数的影响程度,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构建了以滚筒转速、截割深度、牵引速度为决策变量,以截割比能耗、装煤率和载荷波动系数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改进多目标灰狼(MOGWO)算法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当滚筒转速为31.12 r/min、截割深度为639.4 mm、牵引速度为5.58 m/min时,采煤机滚筒的工作性能最优,此时截割比能耗为0.4677 kW·h/^(3),装煤率为43.01%,载荷波动系数为0.3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滚筒 双向耦合机理 离散元法 多体动力学 多目标优化 改进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 优劣解距离法
下载PDF
含夹矸煤层条件下采煤机螺旋滚筒优化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明昊 郝哲 +2 位作者 范佳艺 赵丽娟 乔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采煤机截割夹矸煤层时,螺旋滚筒易失效。为提高螺旋滚筒的可靠性,基于刚柔耦合技术、灵敏度设计理论和相关失效性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破煤机理,对螺旋滚筒的瞬时负载进行数值模拟,建立采煤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刚柔耦... 采煤机截割夹矸煤层时,螺旋滚筒易失效。为提高螺旋滚筒的可靠性,基于刚柔耦合技术、灵敏度设计理论和相关失效性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破煤机理,对螺旋滚筒的瞬时负载进行数值模拟,建立采煤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刚柔耦合虚拟样机仿真获得螺旋滚筒的薄弱区域、应力和振动性能指标;结合可靠性灵敏度理论,分析了关键零件的应力可靠度、振幅可靠度及其动态与渐变灵敏度结果;基于相关失效性理论,得到了螺旋滚筒相关多失效模式可靠度及螺旋滚筒设计变量的可靠性灵敏度,建立改进遗传算法对螺旋滚筒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滚筒综合可靠度由0.888 5提高到0.977 5。优化后的螺旋滚筒设计变量灵敏度绝对值均降低,综合可靠性得到提升。将刚柔耦合技术、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理论和相关失效性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含夹矸煤层的采煤机螺旋滚筒优化设计方法,为设计高效螺旋滚筒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夹矸煤层 采煤机 螺旋滚筒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下载PDF
采煤机滚筒调高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鹏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
针对采煤机滚筒调高系统自动化水平低、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微控制器处理器、先进控制算法的采煤机滚筒调高系统设计方案。以STM32F103RCT6为中央处理器,采用预见前馈补偿控制算法对采煤机滚筒进行精确控制;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 针对采煤机滚筒调高系统自动化水平低、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微控制器处理器、先进控制算法的采煤机滚筒调高系统设计方案。以STM32F103RCT6为中央处理器,采用预见前馈补偿控制算法对采煤机滚筒进行精确控制;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给定目标路径斜率跟踪实验、给定目标路径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采煤机滚筒调高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高、响应快、控制精度高,稳态时跟踪误差满足采煤机调高控制系统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调高 微控制器 预见前馈补偿 模糊PID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驱动的采煤机滚筒轴承故障诊断
10
作者 李合菊 李素叶 +1 位作者 魏珑 吴晓燕 《煤矿机械》 2024年第8期184-186,共3页
对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采煤机滚筒轴承组成、故障类型进行分析,运用试验的方法对轴承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振动信号分解,建立GA-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对轴承故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轴承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9.8%,为采煤机滚筒轴承... 对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采煤机滚筒轴承组成、故障类型进行分析,运用试验的方法对轴承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振动信号分解,建立GA-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对轴承故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轴承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9.8%,为采煤机滚筒轴承故障诊断及使用寿命延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采煤机 滚筒轴承 GA-BP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原文传递
采煤机滚筒焊接用调心定位装置液压系统仿真研究
11
作者 赵佳伟 王向琦 +2 位作者 武熙 孟庆灵 杨茂杰 《山东工业技术》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解决自动焊接机器人系统在采煤机滚筒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滚筒姿态不确定的问题,设计一种调心定位装置对滚筒进行准确定位,此装置的研发是焊接机器人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液压系统是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验证定位装置液压系统... 为解决自动焊接机器人系统在采煤机滚筒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滚筒姿态不确定的问题,设计一种调心定位装置对滚筒进行准确定位,此装置的研发是焊接机器人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液压系统是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验证定位装置液压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仿真分析,该液压系统的设计符合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机器人 采煤机滚筒 调心定位 液压系统
下载PDF
采煤机滚筒结构对装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璐 段延安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5期160-162,共3页
针对采煤机滚筒截割硬煤、装煤效率低的问题,对设计的鼓形滚筒开展了装煤效率验证工作。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截割相同质量的煤炭,鼓形滚筒的有效装煤效率优于普通滚筒。分析了锥顶角对鼓形滚筒有效装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筒毂锥顶... 针对采煤机滚筒截割硬煤、装煤效率低的问题,对设计的鼓形滚筒开展了装煤效率验证工作。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截割相同质量的煤炭,鼓形滚筒的有效装煤效率优于普通滚筒。分析了锥顶角对鼓形滚筒有效装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筒毂锥顶角的增大,有效装煤效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锥顶角为10°的有效装煤效率最大,数值为72.3%。采用旋转截割试验台验证了鼓形滚筒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证实了与普通滚筒相比,鼓形滚筒在装煤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采煤机 滚筒结构 装煤性能
下载PDF
基于海洋捕猎者算法优化的采煤过程截割干涉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跃武 廉鹏 马战鹏 《陕西煤炭》 2024年第4期113-118,共6页
采煤机和液压支架作为综采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的核心和基础,两者的协调可靠作业是综采智能化实现的关键前提。在实际生产中,液压支架护帮板和采煤机截割滚筒之间常发生截割干涉,大大增加了装备的维护成本,严重时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 采煤机和液压支架作为综采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的核心和基础,两者的协调可靠作业是综采智能化实现的关键前提。在实际生产中,液压支架护帮板和采煤机截割滚筒之间常发生截割干涉,大大增加了装备的维护成本,严重时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所提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采煤过程截割干涉检测方法虽然能实现基本的截割干涉检测功能,但是难以根据所处环境自适应的调节截割干涉检测系统关键参数,导致其工业适应性及稳定性较低。通过引入海洋捕猎者算法对截割干涉检测系统关键参数进行动态优化,自适应调节截割干涉检测系统性能,有效提升了其适应性与稳定性。工业性试验表明,基于海洋捕猎者算法该优化后的截割干涉检测系统相比原系统截割检测准确性提升了16.67%,达到了92.36%,大幅提升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采煤过程截割干涉检测方法的工业可靠性,具有更强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护帮板 海洋捕猎者算法 采煤机滚筒 机器视觉 空间干涉
下载PDF
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学权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对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变频调速过程进行节能控制,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的能耗,提出一种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选择MG180/435-W型电牵引滚筒采煤机为实验对象,利用变频调速装... 对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变频调速过程进行节能控制,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的能耗,提出一种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技术。选择MG180/435-W型电牵引滚筒采煤机为实验对象,利用变频调速装置实现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能耗控制。通过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运动学分析,制定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装置的能耗控制方案,在不同方案下,启动采煤机变频器,通过调速实现变频调速装置的能耗控制,测试了转速和频率对电牵引滚筒采煤机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矢量控制方案下,将牵引转速和滚筒转速设定为400 r/min、频率为62 Hz时,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能耗最低;在恒压控制方案下,将牵引转速和滚筒转速设定为600 r/min、频率为135 Hz时,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能耗最低,通过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的变频调速,降低电牵引滚筒采煤机变频调速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采煤机 节能控制 动力学分析 变频调速 电牵引 能耗
下载PDF
基于工况触发的采煤机滚筒截割高度模板生成方法
15
作者 李重重 姚钰鹏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2,共9页
针对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易受不同工况条件的影响导致滚筒调高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触发的采煤机滚筒截割高度模板生成方法。对采煤机历史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选择影响滚筒高度调节的截割电动机电流、截割电动机... 针对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易受不同工况条件的影响导致滚筒调高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况触发的采煤机滚筒截割高度模板生成方法。对采煤机历史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选择影响滚筒高度调节的截割电动机电流、截割电动机温度、俯仰角、横滚角、牵引速度5维特征数据,构建用于生成滚筒截割高度模板的补偿回声状态网络(C−ESN)模型;建立工况触发机制,将采煤机传感器实时数据输入C−ESN模型,以测试误差为判断准则,识别当前采煤机的工况为正常区域、三角煤区域或异常工况;最后,C−ESN模型生成相应的滚筒截割高度模板。当三角煤区域和正常区域测试误差都大于阈值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对测试误差小的截割高度模板参数进行修正,以保证异常工况下截割高度模板的精度。基于现场采煤机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左右滚筒截割高度模板与实际截割高度相比,在正常区域的最大误差分别为11.47,9.96 cm,在三角煤区域最大误差分别为12.91,7.94 cm,能够满足工程实际要求;与传统回声状态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相比,C−ESN模型的精度在正常区域分别提升了54%和57%,在三角煤区域分别提升了10%和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高度 截割高度模板 补偿回声状态网络 工况触发 迁移学习
下载PDF
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重重 刘清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传统的煤层截割路径规划通过几何控制、规划计算等方式对采煤机滚筒高度进行预测,但存在预测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 传统的煤层截割路径规划通过几何控制、规划计算等方式对采煤机滚筒高度进行预测,但存在预测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适应地质条件变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的采煤机自动调高技术。首先,分析了影响截割顶底板高度的因素,指出影响顶底板高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煤层的起伏变化数据、历史截割数据、刮板输送机的高程数据及人工操作记录,将上述4类数据融合处理,建立以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为基础的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模型,通过算法模型预测出截割顶底板的高度。然后,以截割顶底板的高度数据为基础,结合采煤机位姿和空间坐标,建立计算滚筒高度的几何模型,同时依据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量及是否执行加减刀工艺等因素进行修正,最终将顶底板高度序列转换为滚筒高度序列,即将截割顶底板高度转换为采煤机滚筒的目标高度,由采煤机执行到目标高度,实现滚筒自动调高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1)在自动调高技术的控制下,顶滚筒和底滚筒的预测高度与实际高度偏差值有90%的数据量均在10 cm以内,滚筒的预测高度和实际高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2)与传统手动控制方式相比,中部截割一刀煤的人工干预调高次数由49次下降为21次,说明截割顶底板的高度预测模型和计算滚筒高度的几何模型是准确合理的,采煤机滚筒的自动调高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自动调高 截割顶底板高度预测 长短期记忆 灰色马尔可夫 采煤机位姿 人工干预
下载PDF
滚筒采煤机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探讨
17
作者 张强 刘文卓 +7 位作者 田莹 刘峻铭 顾颉颖 刘春生 陈宏伟 胡成军 陈锐 崔志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63,共16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背景下,采煤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机械化、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关键阶段。文章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滚筒采煤机及其智能化发展历程:国外,以英国安德森公司、德国艾柯夫公司、美国久益公司为代表在采煤机及智能化...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背景下,采煤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机械化、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的关键阶段。文章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滚筒采煤机及其智能化发展历程:国外,以英国安德森公司、德国艾柯夫公司、美国久益公司为代表在采煤机及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尤其是在记忆截割和远程监控等技术领域;我国滚筒采煤机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在采煤机高端装备和智能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从采煤机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通讯技术以及智能诊断运维技术4个方面介绍了采煤机智能化关键技术,指出高效智能采煤机可靠性保障技术、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高压供电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感知与交互技术、采煤机强人工智能技术、采煤工作面数字孪生技术以及采煤机组机器人化技术是未来采煤机的重要趋势,对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采煤机 采煤机智能化 智能感知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通讯技术 智能诊断运维技术
下载PDF
基于记忆截割的采煤机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文杰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87-189,共3页
随着煤炭行业发展,煤炭智能化开采技术已不断应用于实践中,采煤机作为煤矿主要开采设备,其智能化功能及控制方式成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针对西铭矿现有采煤机在智能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了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电牵引采煤机分布式自适应... 随着煤炭行业发展,煤炭智能化开采技术已不断应用于实践中,采煤机作为煤矿主要开采设备,其智能化功能及控制方式成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针对西铭矿现有采煤机在智能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了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电牵引采煤机分布式自适应控制方案,采用GIS系统对采煤机及煤层进行定位识别,并通过记忆截割模型与人工修正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根据煤层变化自动调节滚筒高度及摇臂角度,对于提高采煤机智能化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牵引采煤机 自适应控制 地理信息(GIS)系统 滚筒自动调节
下载PDF
采煤机螺旋滚筒的设计及改进方法
19
作者 肖伟高 周琪 高冠顺 《煤矿机械》 2024年第8期133-135,共3页
总结了采煤机螺旋滚筒的设计经验,阐述了对滚筒转速、切削厚度、螺旋升角、叶片头数和导程等参数的计算,同时对截齿的排列、截线距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对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小直径螺旋滚筒装煤效果差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通过实际生产验证,... 总结了采煤机螺旋滚筒的设计经验,阐述了对滚筒转速、切削厚度、螺旋升角、叶片头数和导程等参数的计算,同时对截齿的排列、截线距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对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小直径螺旋滚筒装煤效果差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通过实际生产验证,极大地改善滚筒装煤效果,可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为行业中此类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螺旋滚筒 参数计算 装煤效果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he memory cutting path of shearer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20
作者 MI Jin-peng TAN Chao +1 位作者 ZHANG Li-li SUN Dong-pei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0年第3期333-336,共4页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emory cutting of a shearer, made use of the memorizedcutting path and acquisitioned cutting parameters, and realized the teaching and playbackof the cutting path.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memo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emory cutting of a shearer, made use of the memorizedcutting path and acquisitioned cutting parameters, and realized the teaching and playbackof the cutting path.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memory cutting path of a shearer, took intoaccount the constraints of coal mining craft, coal quality and the adaption faculty of coalmining equipments.Genetic algorithm theor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memory cutting ofshearer and simulate with Matlab, and realized the most valuable mining recovery rat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emory cutting path of ashearer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feasible and obtains the most valuable memorycutting path,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hearer automatic cu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er drums automatic adjustment height memory cutting cutting path optimize genetic algorith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