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th Folds Formed Under the Action of Gliding Nappe and Shearing
1
作者 王桂梁 姜波 余志伟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4年第17期1463-1467,共5页
Since J. Carreras’ pioneer work on Hercynian fold belt of Pyreneas, it has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sheath folds are one of the distinguished signs of ductile shearing zone in deep levels. Up to now, on... Since J. Carreras’ pioneer work on Hercynian fold belt of Pyreneas, it has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sheath folds are one of the distinguished signs of ductile shearing zone in deep levels. Up to now, only in plutonic metamorphic rocks were the sheath folds found in the world. Recently, however, w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th fold DUCTILE shear gravity gliding.
下载PDF
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应变不均一分布:来自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记录
2
作者 李沛东 王勤 武梅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78,共29页
俯冲隧道是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之间的剪切带,也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深部流/熔体活动的通道。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分布广泛,变形程度差异很大,是研究大陆俯冲隧道中岩石变质-变形过程的理想地区。本文系统总结了前人对中大别双河... 俯冲隧道是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之间的剪切带,也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和深部流/熔体活动的通道。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分布广泛,变形程度差异很大,是研究大陆俯冲隧道中岩石变质-变形过程的理想地区。本文系统总结了前人对中大别双河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在双河地区开展了地质填图、应变分析和三维构造重建。通过将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特征与P-T-t轨迹结合,识别出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三期韧性变形。在双河北部发现了一个上盘向NW剪切的千米尺度的榴辉岩相鞘褶皱,枢纽向SE倾伏,倾伏角约20°,与榴辉岩、片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的拉伸线理平行,表明超高压变质岩初始折返阶段的流体活动使榴辉岩的强度显著降低,榴辉岩与围岩一起发生韧性变形。该期变形被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上盘向NW的剪切叠加,此时应变集中于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非能干层,强度较高的榴辉岩成为构造透镜体。而绿片岩相变质阶段上盘向SE方向的剪切与早白垩世北大别花岗片麻岩穹隆的形成有关。对双河南部弱变形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揭示了757±14 Ma的原岩年龄和240~216 Ma的变质年龄,与双河北部含柯石英强变形花岗片麻岩类似,暗示其也经历了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及随后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通过计算长英质片麻岩的有效黏度,发现无水碱长花岗片麻岩的有效黏度高于黑云斜长片麻岩,折返阶段的流体活动使超高压变质岩的强度显著降低,当局部的流体活动不足以弱化碱长花岗岩体时,应变集中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因此,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应变分布受矿物组成、流体活动和岩体规模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岩 俯冲隧道 鞘褶皱 有效黏度 流体活动
下载PDF
江西赣中铁矿“红绸带”式铁矿体形态成因及其找矿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正乐 张青 +6 位作者 韩凤彬 陈柏林 孙岳 王学平 潘家永 沈滔 伍俊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江西赣中新余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产于震旦纪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硅铁建造中。铁矿体普遍呈现"红绸带"式形态,前人认为是多期次褶皱叠加的结果。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整个铁矿区发现,区域透入性的拉伸线理、A型褶曲十分发育... 江西赣中新余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产于震旦纪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硅铁建造中。铁矿体普遍呈现"红绸带"式形态,前人认为是多期次褶皱叠加的结果。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整个铁矿区发现,区域透入性的拉伸线理、A型褶曲十分发育,局部地段甚至出现鞘褶皱;系统测量表明,区域拉伸线理、A型褶皱的脊线走向稳定在295°~320°之间,倾角一般小于25°。推测赣中铁矿经历了强烈的塑性流变,"红绸带"式铁矿体是塑性流变,而非多期褶皱叠加变形的结果;整个铁矿区的原始形态应是一个鼻端向南封闭的巨形鞘褶皱,但变形期后不均匀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导致了不同铁矿区现今地表出露了原始形态的不同部位。结合褶皱构造对铁成矿物质的控制作用和矿区的地层出露状态分析,认为大陂-陂头、寨口-太平山-良山一带皆处于鞘褶皱的前缘部位,具有寻找富大厚矿体的找矿前景,松山-杨家桥处于鞘褶皱的西翼,平剖面上都发育小型鞘褶皱和红绸带式重叠矿体,因而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绸带 塑性流变 鞘褶皱 找矿预测 赣中铁矿
下载PDF
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普遍性与生命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志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鞘褶皱式的结构样式和运动方式并非韧性剪切带所独有,在自然界和生物界中也广泛存在,是世间万物表现形式和运动的普遍方式,是无机界与有机界、植物与动物连接的纽带与桥梁。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不断变异,是生命发展与演化的主导因... 鞘褶皱式的结构样式和运动方式并非韧性剪切带所独有,在自然界和生物界中也广泛存在,是世间万物表现形式和运动的普遍方式,是无机界与有机界、植物与动物连接的纽带与桥梁。鞘褶皱式结构和运动方式的不断变异,是生命发展与演化的主导因素,是生命科学中继DNA双螺旋结构之后的又一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褶皱 结构 运动方式 普遍性 生命动力学
下载PDF
韧性失稳——北京怀柔神堂峪韧性剪切带和透闪石玻璃
5
作者 邵济安 傅英奇 +1 位作者 臧启家 王玉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6-201,T001,共7页
本文根据神堂峪韧性剪切带中的鞘褶曲以及鞘褶曲中出现的玻璃物质,来讨论岩石在同一深度上由于应变速率的改变而出现的脆-韧性转换现象.划分了不同的变形期次,并讨论了在这些过程中矿物的结构、岩石的构造形态以及物质组分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 韧性 剪切带 透闪石 构造玻璃
下载PDF
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鞘褶皱的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逸鹏 高雪 张祥恒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在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上发现鞘褶皱垂直于最大主应变轴X轴和垂直于中间应变主轴Y轴的切面,并对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鞘褶皱所反映的韧性剪切作用方向大致为SSE方向150°~160°,且晚于铁岭组大理岩的形... 在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上发现鞘褶皱垂直于最大主应变轴X轴和垂直于中间应变主轴Y轴的切面,并对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鞘褶皱所反映的韧性剪切作用方向大致为SSE方向150°~160°,且晚于铁岭组大理岩的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岩体 鞘褶皱 叠加变形 递进剪切作用 褶轴弯曲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源祯 余尚江 +1 位作者 刘稳航 马骁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褶皱是韧性剪切带内普遍发育的构造变形,是研究韧性剪切带乃至造山带构造作用的桥梁,但是对于剪切带中存在的这类褶皱国内尚无统一命名,本文根据剪切带内褶皱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了"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概念。目前,国内外... 褶皱是韧性剪切带内普遍发育的构造变形,是研究韧性剪切带乃至造山带构造作用的桥梁,但是对于剪切带中存在的这类褶皱国内尚无统一命名,本文根据剪切带内褶皱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了"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尤其是鞘褶皱)的研究多集中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本文介绍了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类型及其研究方法,为客观理解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进而为恢复陆内造山作用过程提供了客观的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相关褶皱 鞘褶皱 运动学与动力学 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对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聂淦波 王勇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44-54,共11页
本文对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具“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韧性剪切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它对闽北、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变质岩 鬣刺结构
下载PDF
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谈世刚 夏中元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5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侧卧折刀位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30),即气腹压力为12mmHg(1mmHg=0.133kPa,A组)和气腹压力为15mmH...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侧卧折刀位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30),即气腹压力为12mmHg(1mmHg=0.133kPa,A组)和气腹压力为15mmHg(B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种类和剂量一致,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后1min(T_(0))、侧卧折刀位即刻(T_(1))、气腹后10min(T_(2))、气腹后30min(T_(3))、气腹后60min(T_(4))、手术结束后10min(T_(5))6个时间点MAP、HR、PetCO_(2)、右眼ONSD,同时记录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眼痛、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 0时比较,T_(3~4)时两组MAP、HR、PetCO_(2)、右侧ONSD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T_(3~4)时B组HR、PetCO_(2)、右侧ONSD明显高于A组,T_(2)~4时B组MAP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侧卧折刀位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气腹压力12mmHg和15mmHg均可增加患者视神经鞘直径,但15mmHg气腹压力对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压力 侧卧折刀位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视神经鞘直径
下载PDF
华北南缘太华杂岩构造变形规律及机制:中部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约束
10
作者 李云剑 朱光 +3 位作者 顾承串 董梦龙 尹浩 吴晓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68,共22页
中部造山带是认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针对造山带南段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开展了系统的构造和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太华杂岩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普遍保存有韧性剪切带和同剪切褶皱,特别是鞘褶皱。韧性剪切带和鞘褶... 中部造山带是认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针对造山带南段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开展了系统的构造和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太华杂岩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普遍保存有韧性剪切带和同剪切褶皱,特别是鞘褶皱。韧性剪切带和鞘褶皱具有一致的上盘向WNW剪切的运动学,变形温度为600~650℃。剪切带内同构造混合岩锆石U-Pb年龄将剪切带活动时间限制在1890~1843 Ma。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及变形温度的综合分析表明,韧性剪切带和区域规模的鞘褶皱为同碰撞折返期构造,并支持西部陆块向SE俯冲造山模式。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揭示了中部造山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造山演化过程,1.97~1.89 Ga为大陆深俯冲阶段,1.89~1.84 Ga为高压变质岩石折返阶段,1.84~1.78 Ga对应后造山伸展阶段。中部造山带这一漫长的造山演化过程,为大规模碰撞造山作用可持续超过100 Ma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鞘褶皱 锆石U-PB定年 小秦岭地区 中部造山带
原文传递
Meso-and Micro-structures of Foliated Eclogites in Dabie-Sulu UHP Bel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arliest Stages of Exhumation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An Example from Taohang,Southeastern Shandong,China 被引量:2
11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2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张利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649-658,共10页
The sub-vertical meso-and micro-structures and fabrics developed in coesite-bearing foliated eclogites in the Taohang (桃行) area,southeastern Shandong (山东),China. The diagnostic structures and fabrics,including pen... The sub-vertical meso-and micro-structures and fabrics developed in coesite-bearing foliated eclogites in the Taohang (桃行) area,southeastern Shandong (山东),China. The diagnostic structures and fabrics,including penetrative foliation or mylonitic foliation containing mineral and stretching lineations,as well as sheath-like folds,appear to be the development of anastomosing UHP eclogite-facies shear belt arrays hosting massive eclogites. Textural relationship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indicate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foliated eclogites developed closely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massive eclogite,pri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anulite/amphibolite-facies symplectites and coronas,occurring over a very wide pressure range of (31-8)×102 MPa. It presents the structural records of the tectonometamorphic processes a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earliest stages of exhumation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Extensive regional field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meso-and micro-structures and fabrics recognized in the foliated eclogites at Taohang are remarkably similar or consistent in the whole Dabie (大别)-Sulu (苏鲁) UHP metamorphic belt. This article,thus,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e earliest stages of exhumation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from mantle depths to the Moho or the mantle-crust boundary layering,may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a sub-vertical extrusion and ductile flow along the subduction channel,belonging to a syn-collision exhumation at about 235 to 2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微观结构 岩石学 山东
原文传递
不同呼气末正压对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晓龙 谈世刚 甘国胜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3709-3713,372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 cm H_(2)O(C组)和PEEP 5 cm H_(2)O(P... 目的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 cm H_(2)O(C组)和PEEP 5 cm H_(2)O(P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C组设置PEEP为0 cm H_(2)O,P组设置呼气末正压为5 cm H_(2)O。记录入室时(T_(0))、侧卧折刀位5 min(T_(1))、气腹后10 min(T_(2))、气腹后30 min(T_(3))、手术结束恢复体位后10 min(T_(4))5个时间点右眼ONSD;在各时间点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通过动脉血气结果计算各时间点氧合指数(OI);记录T_(1)~T_(4)时气道峰压(Ppeak);记录患者术后7 d内恶心呕吐、眼痛、头痛、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2组T_(2)、T_(3)时右眼ONSD明显增加(P<0.05);与T_(1)时比较,C组T_(3)、T_(4)时OI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2组T_(2)~T_(4)时PaCO_(2)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2组T_(2)、T_(3) Ppeak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T_(2)~T_(4)时OI明显升高,T_(2)、T_(3)时Ppeak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术后7 d恶心呕吐、眼痛、头痛、肺部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中,侧卧折刀位和应用PEEP 5 cm H_(2)O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改善患者氧合同时对患者ONSD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折刀位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视神经鞘直径 呼气末正压 保护性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