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7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A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lu W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11期9-15,共7页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 in China,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economic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are important tasks to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echnologic...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 in China,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economic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are important tasks to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 for industrial upgrading,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found ou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faced by Henan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of Henan Province,and then propose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driven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New urbanization
下载PDF
ACF Artificial Cartilage Biomimetic Energy-Absorbing Material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ourney,Transformation Practices,and Deep Insights and Paradigm Construction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2
作者 Bowei Wang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5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ACF artificial cartilage biomimetic energy-absorbing materials,exploring the entire process from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By analyzing the key nodes and technological b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CF artificial cartilage biomimetic energy-absorbing materials,exploring the entire process from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By analyzing the key nodes and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journey,as well as the market strategies and collaboration model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actices,this study reveals the profound insights ACF provides to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system in terms of concepts,mechanisms,and resource integration,and constructs a universally applicable and forward-looking paradig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iming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case studies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the enti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facilita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relate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 science Bionic energy absorp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被引量:2
3
作者 Zhu Ming Zhou Xinqun Zhai Zhif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Based 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his research developed a theoretical system and methodology on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y studying the classification ... Based 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his research developed a theoretical system and methodology on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y study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stituent technologies,technological evaluation and integration,and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atterns.Thirty-two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atter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ology for different regions with different local industry backgrounds,operating scales and objects.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scheme,patterns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which can help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o problems relevant to modern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lassification PATTERNS
原文传递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Strategy i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4
作者 Lingyan Me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6期261-267,共7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and impetus for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the only way to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and impetus for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process,and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resources,model,and evaluation.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a smart teaching environment,enriching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innovat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ls,and establishing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s,we will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Deep integration innovation strategy
下载PDF
Inevitability and Emergent Problems of Sci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cess to Integration
5
作者 刘丽君 陆辛玫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6年第2期247-252,共6页
The causes and 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novation (ISTI) and inevitability are proposed. The status of domestic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analysed. A series of emergent man... The causes and 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novation (ISTI) and inevitability are proposed. The status of domestic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analysed. A series of emergent manageri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system ISTI (SISTI) are pointed out. Because of 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s enlightenment, a three dimensional logical net diagram in which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based on problem in real world but not on disciplinary logic is drawn. The intelligent group' s need span is great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latively low material level than common groups who have lower degree of education. The SISTI is composed by multi-rule and intelligent multi-agent behavio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s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which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d observation must be considerded for a valid management of SIS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technology (S&T) the system integration of S&T innovation(SISTI) complex system multi-agent coordination technical log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7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下载PDF
智力资本整合、双元创新演化与跨国并购追赶——潍柴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
8
作者 洪勇 王岩 孙悦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23,共19页
本土后发企业如何高效整合并购双方资源以推进创新迭代从而实现技术追赶仍需深入研究。通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潍柴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智力资本整合与双元创新演化的“内外兼修”视角,深入剖析了并购追赶情境下潍柴集团智力资本... 本土后发企业如何高效整合并购双方资源以推进创新迭代从而实现技术追赶仍需深入研究。通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潍柴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智力资本整合与双元创新演化的“内外兼修”视角,深入剖析了并购追赶情境下潍柴集团智力资本整合与双元创新演化路径,明晰了跨国并购后智力资本整合对双元创新演化的作用机制,进而揭示了本土后发企业跨国并购基于智力资本整合驱动双元创新演化以实现技术追赶的机理。研究发现:(1)跨国并购追赶情境下,本土后发企业智力资本整合需要随不同追赶阶段情境特征、挑战因素、资源和能力的变化而动态调整。(2)本土后发企业跨国并购追赶情境下的双元创新呈现“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双元创新并进”的演化态势,且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利用式创新能力与探索式创新能力的动态跃迁。(3)智力资本整合可以发挥“情感多元交融效应”与“能力差异融合效应”促进利用式创新;发挥“组织惯性突破效应”与“创新要素集成效应”促进探索式创新;发挥“控制策略转换效应”与“组织资源协调效应”促进双元创新并进,共同推动企业双元创新行为与能力演化,从而实现技术追赶。研究结论有助于揭开“并购→追赶”的过程“黑箱”,可为后发企业跨国并购和追赶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智力资本整合 双元创新演化 技术追赶 案例研究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溢出与企业融通创新
9
作者 汪晓文 李莹 陈南旭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5,共13页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和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沿着供应链网络产生溢出效应,牵引目标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整合促进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前向技术溢出、信息溢出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后向信息溢出倒逼目标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效应越明显,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越高,供应商企业和客户企业对目标企业融通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融通创新 供应链溢出 信息溢出 技术溢出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研究
10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1 位作者 杜媛媛 李梦晓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7,共16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具体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正向影响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资源整合能力与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资源整合能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制度环境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作用,并正向调节数字技术与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明晰了考虑制度环境的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资源整合能力 价值共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制度环境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金融要素扭曲吗?
11
作者 张林 蒋李雯 丁晓兰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7,共16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缓解金融市场资源错配和促进金融要素价格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缓解金融市场资源错配和促进金融要素价格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缓解本地区金融要素扭曲,而且能够对周边地区金融要素扭曲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缓解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地区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地区更显著,但政府数字经济发展关注度高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能会加剧本地区金融要素扭曲。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缓解金融要素扭曲。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要素扭曲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民参军”——二战后大国技术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12
作者 黄琪轩 李文见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9,155,共27页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 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两项重要目标,而技术的军民融合则是连接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纽带。二战后,苏联、日本与美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分别代表了“旋转耗散”“旋转上升”“旋转下降”以及“旋转环绕”四种大国技术发展模式。这四种模式的不同成效表明,要成功地实现军民技术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关键在于“民参军”。“民参军”为军用技术提供了负反馈的制约、互补能力的积累以及持续的资金来源。苏联的困境在于缺乏“民参军”,大量军用技术难以外溢到民用部门,最终导致军用部门也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日本的经验是技术从民用部门扩散到军用部门,民用部门推动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的美国,服务安全的军用技术逐步外溢到服务发展的民用部门;在此之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影响。二战后大国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军民技术融合的成败为中国推动军民融合、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发展和安全 技术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 民参军
下载PDF
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创新路径
13
作者 景安磊 朱元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数字应用场景不足、数字主体联动不够、数字资源配置匮乏、数字融合模式待突破的现实挑战。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需要拓宽数字场景,实现建设应用智能化更迭;统筹数字主体,推动要素力量协同化发展;加大优化数字资源供给,促进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产教融合数字模式,打造多元化发展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教深度融合 作用机理 创新路径
下载PDF
数字文化创新的知识生产与生态构建
14
作者 季铁 闵晓蕾 文航轩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目的解析数字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征、政策导向、概念范畴和演化脉络,探索数智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结构性转变,构建数字文化创新生态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范式并进行现实反思和未来展望。方法面向新时代下数字文化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基于... 目的解析数字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征、政策导向、概念范畴和演化脉络,探索数智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结构性转变,构建数字文化创新生态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范式并进行现实反思和未来展望。方法面向新时代下数字文化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实证法与比较研究法,构建“技术演进-内容衍生-服务体验”的系统性分析框架,揭示数字文化创新中知识生产的内在机制与生态发展规律。结论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创新实现了从技术工具到生态融合的范式跃迁,构成了“数据驱动-互联互通-众智协同”的生态系统,其中开放共享的知识生产机制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未来应在文化理性与技术哲学之间建立辩证平衡,为全球数字文明建设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技融合 数字文化创新 知识生产 生态构建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5
作者 王玺年 张玺 +1 位作者 王璐菊 郭志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协同育人。本文以《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从课程教学体... 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协同育人。本文以《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环节及科创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培养具备数字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化畜牧业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现代养羊技术 思政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模式研究
16
作者 丁继勇 牛超群 吕汶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有组织科研理念,借鉴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组织优点,提出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构想及其3种类型。这3种科技创新一体化模式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合理确定科技创新任务范围,优化科技创新总包商选择机制,合理编制科技创新一体化合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一体化项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重大涉水工程 一体化组织模式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升级
17
作者 施炳展 熊治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5-114,共20页
数字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基本要求。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渠道、机制和障碍,理论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投入、提升资源效... 数字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基本要求。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渠道、机制和障碍,理论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投入、提升资源效率影响在位企业产品质量、临界企业产品质量和整体平均产品质量,对平均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创新自身难以提升平均产品质量,但与传统技术创新交叉项却显著稳健为正,这体现了数实融合、新旧融合的必要性;这一作用对中高技术产品并不显著,意味着中高技术产品质量升级可能更依靠技术创新质量;上述结论在考虑测量误差、样本选择、内生性等因素后依然显著。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无法孤立于旧生产力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创新 新旧融合 产品质量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驱动下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中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18
作者 李惠 杨凌雪 《电脑与电信》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与问题,构建了“一台三实四同”育人模式,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融合、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及建立反馈评估系统等措施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了人...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与问题,构建了“一台三实四同”育人模式,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融合、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及建立反馈评估系统等措施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为产教融合中的创新教育模式提供实用的指导,促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好符合数字化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促进产学研融合应用模式
19
作者 王峰 赵辉 +2 位作者 张开迪 单心如 李晓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年第3期14-16,共3页
根据《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高校实际采购需求,分析合作创新采购中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构建了“四链融合”的新模式。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形成教育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根据《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高校实际采购需求,分析合作创新采购中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构建了“四链融合”的新模式。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形成教育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的提出不仅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新契机,也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提供新路径,更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提供政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创新采购方式 科研创新 风险 四链融合
下载PDF
客户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吗?——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研究
20
作者 邢天才 陈玉杭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对上游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客户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上游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呢?基于供应链这一独特研究视角,深入探讨2010—2... 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对上游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客户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上游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呢?基于供应链这一独特研究视角,深入探讨2010—2022年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客户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产生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客户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客户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供应链上的供需波动偏离、提升上游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加大上游企业研发强度等渠道,促进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在非国有、小规模、劳动密集度高以及处于低市场分割程度地区的上游企业样本中,客户数字化转型促进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帮助企业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从而为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点和参考依据,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客户数字化转型 上游企业 供应链 数实产业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