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ed Factors and Impacts of Social Phobia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Studen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arakou (UP) 被引量:1
1
作者 Anselme Djidonou Francis Tognon Tchégnonsi +3 位作者 Thierry Adoukonou Iréti Nethania Elie Ataïgba Chérifath Nawale Assa-Issa Prosper Gandaho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6年第2期151-157,共7页
Background: Social phobia disrupts students in their academic caree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ork was to study this anxious disorder impact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studen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arakou (... Background: Social phobia disrupts students in their academic caree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ork was to study this anxious disorder impact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studen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arakou (UP). Study methods: It was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p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among 363 students recruited through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from April to June 2015 at the campus of the UP. 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MINI), the 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intensity evaluation scale and the ASSIST wa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in compliance with recommended ethical principl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ocial phobia prevalence among students from the campus of University of Parakou was 11. 6% [CI<sub>95%</sub> = 10. 9 - 21. 2]. Its intensity was moderate (66.7%), medium (23.4%), severe (7.1%) and very severe (4.8%) only among female students. Moreover, gender, rural or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field of study were stat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is social phobia which reduced academic performance by 57.1%, among the studied population. However, 42.9% were not influenced in any way. Addiction to alcoholic beverages (23.8%) and anxiolytics (9.5%) were used to overcome the disorder. Although the risk of dependency to these substances was low, adverse effects on their health and socio-professional future were to be taken ser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phobia STUDENTS IMPACTS Academic Performance UP/Benin
下载PDF
社交焦虑:概念分析
2
作者 陈美雯 吴善玉 +3 位作者 郭泽英 刘飞 王佳媛 许惠靖 《循证护理》 2024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对社交焦虑的发展状况、应用、定义属性、案例、前因、后果等进行系统分析,从大学生的角度厘清我国社交焦虑的概念内涵。方法:依据Walker及Avant概念分析法,进行社交焦虑的概念分析。对社交焦虑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 目的:通过文献对社交焦虑的发展状况、应用、定义属性、案例、前因、后果等进行系统分析,从大学生的角度厘清我国社交焦虑的概念内涵。方法:依据Walker及Avant概念分析法,进行社交焦虑的概念分析。对社交焦虑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描述。结果:根据几个与社交焦虑相关的定义、相关文献研究中重复出现的社交焦虑特点以及DSM-Ⅴ社交焦虑诊断标准,得出社交焦虑概念的特征是主观上表现为对负面评价的恐惧、过分害怕别人凝视、出现生理反应(表现为面色发红、颤抖、出汗)。结论:通过Walker及Avant的概念分析法,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社交焦虑概念。理解社交焦虑的特征、前因及后果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认识,更好地识别社交焦虑,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典型案例的描述有助于更好地识别社交焦虑的特征。进行社交焦虑的概念分析,可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识别高危人群,提高社交焦虑人群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社交恐惧症 社交焦虑障碍 概念分析 大学生
下载PDF
Instrumen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Validation studies
3
作者 Flávia de Lima Osório José Alexandre de Souza Crippa Sonia Regina Loureiro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2年第5期83-85,共3页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litera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regarding the validation of instrumen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the Brazilian context.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in this ...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litera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regarding the validation of instrumen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the Brazilian context.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in this respect is the production of a group of Brazilian investigators regarding the psychometric study of the following instruments: 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 Social Phobia Inventory, Brief Social Phobia Scale, Disability Profile, Liebowitz Self-Rated Disability Scale, Social Phobia Safety Behaviors Scale and Self-Statements During Public Speaking Scale, which have proved to be appropriate and valid for use in the adult Brazilian population, representing resourc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anxiety 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anxiety social phobia Instruments VALIDATION SCALE
下载PDF
Role of ethnicity i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mong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4
作者 Philip De Jager Sharain Suliman Soraya Seedat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7期265-271,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thnicity i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symptom severity,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use or abuse, in health sciences' students.METHODS: This was a c...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thnicity i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symptom severity,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use or abuse, in health sciences' students.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112 1st, 2nd and 3rd year students from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s at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Cape Town, South Africa. The self-reported Social Anxiety Spectrum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for SAD. The Social Phobia Inventory(SPIN) was adapted to a version called the E-SPIN(Ethnic-SPI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thnicity. Two sub-questions per stem question were included to assess whether SAD symptoms in social interactions were ethnicity dependent. Substance use was assessed with the Alcohol Use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 and Drug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 and depression with the Centre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RESULTS: Of 112 students who completed the E-SPIN questionnaire, 54.4%(n = 61) met criteria for SAD,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females than males meeting criteria. Ethnicit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AD symptomatology, but there was no effect of ethnicity on the rates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in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SAD. Overall significantly more students with SAD met criteria for depression compared with students without the disorder. CONCLUS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SAD is prevalent regardless of whether interactions are with individuals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ethnic group. However, ethnicity may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social anxiety for some ethnic groups. SA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ajor depression but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rug or alcohol ab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ANXIETY social phobia ETHNICITY STUDENTS South AFRICA
下载PDF
帕罗西汀、舒必利联合治疗年轻女性社交恐惧效果及对神经递质、睡眠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武长继 杨柳 张新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舒必利联合治疗年轻女性社交恐惧效果及对神经递质、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102例年轻女性社交恐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研究组采取帕罗西...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舒必利联合治疗年轻女性社交恐惧效果及对神经递质、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102例年轻女性社交恐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研究组采取帕罗西汀+舒必利,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2组治疗效果、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髓过氧化物酶(MPO)]、睡眠结构、社交焦虑(LASA)、社交恐惧(SPS)及社会适应能力(SAFE)评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24%较对照组70.59%高(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DA、MPO水平低于对照组,5-HT、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睡眠转换次数、Ⅰ期+Ⅱ期占比较对照组低,Ⅲ期+Ⅳ期、REM期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LASA、SPS、SAFE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73%与对照组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舒必利联合能改善年轻女性社交恐惧症患者睡眠结构,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减轻社交恐惧症状,提高社会适应力,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 舒必利 帕罗西汀 睡眠结构 神经递质
下载PDF
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与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及行为抑制的关系
6
作者 张帅 范晓莉 邵新月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951-3955,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与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及行为抑制的关系。方法对驻马店市2所中学在校中学生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68份,问卷收回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62份,回收有效率96.43%。问卷内容包含一般资料... 目的分析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与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及行为抑制的关系。方法对驻马店市2所中学在校中学生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80份问卷,收回168份,问卷收回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62份,回收有效率96.43%。问卷内容包含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行为抑制气质量表(BIS)。分析青少年SAS-A得分情况,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评估青少年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及行为抑制的相关性。结果162名青少年SAS-A总分均值为37.51分,处于SAS-A最高分65分的中间水平。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独生子女与否的青少年SAS-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青少年SAS-A总分高于男性(P<0.05),高一年级青少年SAS-A总分高于初一及初二(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青少年SAS-A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及理解、父亲拒绝及否认、母亲情感温暖及理解、人格特征中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性呈负相关(P<0.05),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及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及否认、母亲惩罚及严厉、母亲过分干涉及保护、人格特征中神经质、行为抑制中的求助、支配、自信心、拒绝、亲密关系、疏远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社交恐怖症与父母教养方式、个体行为抑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且女性与高年级青少年社交焦虑更严重,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 青少年 家庭教养 人格特征 行为抑制
下载PDF
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探析
7
作者 徐艺方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包容性社会交往对于进一步提高个人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应当具备多元性、开放性、接纳性、学习性和可持续性五个特征。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包容性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 包容性社会交往对于进一步提高个人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应当具备多元性、开放性、接纳性、学习性和可持续性五个特征。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包容性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往动机功利化、交往范围狭隘化、交往行为戏剧化以及交往方式简单化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应当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社会交往观,扩大大学生社会交往范围,培养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交往的监管,重视内含包容性社会交往理念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交往 包容性 社恐 网络
下载PDF
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恐惧量表的修订 被引量:55
8
作者 叶冬梅 钱铭怡 +1 位作者 刘兴华 陈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翻译并修订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和社交恐惧量表(SPS),并考察其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对1300多名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建立北京市大学生常模。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SIAS和SPS... 目的:翻译并修订社会交往焦虑量表(SIAS)和社交恐惧量表(SPS),并考察其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对1300多名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建立北京市大学生常模。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SIAS和SPS的单因素结构拟合较好。SIA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4,分半信度为0.862,重测信度为0.863;SPS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4,分半信度为0.865,重测信度为0.849。以被试在负性评价恐惧量表上的得分为效标,SIAS和SPS量表的效标效度分别为0.514和0.479。结论:SIAS和SPS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我国对社交焦虑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焦虑量表 社交恐惧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在社交焦虑障碍评定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潘集阳 张继辉 +5 位作者 马萍 梁华君 王厚亮 陶炯 温盛林 张晋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背景在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量表应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在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广泛,尤其对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优于其他量表[3],同时该量表是唯一一个将社... 背景在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量表应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在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广泛,尤其对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优于其他量表[3],同时该量表是唯一一个将社交焦虑障碍的回避症状及害怕症状分开评定的量表。因此我们探讨LSAS在评定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的信度及效度,以及该量表在医生评定及患者自评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收录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门诊求诊的未经治疗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患者组,所有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共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为18~37岁,平均(26.2±4.8)岁,病程2~12年,平均(5.5±4.3)年,均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广泛亚型。收录中山大学168名社交恐怖症量表分小于24分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为20~22岁,平均(21±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由作者翻译成中文的LSAS(中文版LSA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在正常对照组中随机抽取31名学生于4周后重测LSAS量表以观其重测信度。在5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在自己完成量表后和一名精神科医生会晤。该精神科医生就患者的情况使用LSAS量表评分。并比较自评与医评得分的可能差别。结果①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LSAS总分与24条项目的Cronbath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3及0.77;②LSA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31名正常对照组4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68~0.79;③LSAS对判别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在校大学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03,以总分大于35分为界来判断有无社交焦虑障碍,其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81;④患者组LSAS总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6±28.3与29.1±17.3比较;P<0.001);⑤对33例患者既行自评又行医评,自评与医评得分无明显差异(64.1±30.1与61.9±23.8比较;P>0.05)。⑥无论在患者组还是在正常组,LSAS的总害怕分均高于总回避分(分别为36.8±14.1与30.0±16.0比较及16.5±9.4与12.6±9.6比较;P<0.001)。结论LSAS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在评定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中有很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且我们建议LSAS自评总分大于或等于35分者为可能有社交焦虑障碍。LSAS在患者中的医评与自评结果无明显差异,所以临床上可使用患者自评代替医评以节约时间。我们的结果也显示出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害怕症状明显均高于回避症状,因此我们认为害怕症状可能先于回避症状出现,并且可能是对社交的害怕(负性思维)导致了回避症状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恐怖症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社交恐怖症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40
10
作者 林雄标 胡纪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SPH组和正常对照 (NC)组各 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F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 (EPQ)。结果 :... 目的 :探讨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SPH组和正常对照 (NC)组各 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F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 (EPQ)。结果 :SPH患乾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4 90± 0 5 9和 4 71± 0 92 )显著高于NC组 ( 3 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 5 36± 1 0 9)显著低于NC组 ( 5 80± 0 81) ,回避等防御机制分 ( 6 6 2± 1 35 )显著高于NC组 ( 5 72± 1 78)。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N)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父母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养育方式以及EPQ神经质个性特征与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结论 :SPH患者更多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个性缺陷和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SPH患者较之正常人特征性使用回避等防御机制 ,此乃SPH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怖症 心理防御机制 父母养育方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0
11
作者 林雄标 胡纪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 :对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社交焦虑症状、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SPH组 5 0例和正常对照 (NC)组 6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 (SAD)艾森克人格问卷 (E... 目的 :对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认知特征及其与社交焦虑症状、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SPH组 5 0例和正常对照 (NC)组 6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 (SAD)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结果 :SPH患者的FNE和SAD分 (分别为 113 3± 13 2和 2 0 2± 4 8)显著高于NC组 (分别为 81 7± 17 1和 8 5±4 4)。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P)和精神质标准分 (SP)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组FNE分与SAD、和EPQ的SN显著正相关 ,与EMBU各因子分相关不显著。结论 :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怖症 认知特征 社交焦虑症状 个性特征 父母养育方式
下载PDF
童年期虐待、应对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麻爱华 于相芬 +2 位作者 刘西俊 董俊玲 王相立 《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应对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起病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10例青少年社交恐惧症患者(病例组)以及142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童年期...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应对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起病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10例青少年社交恐惧症患者(病例组)以及142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童年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28 item Short Form,CTQ-SF)、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评估,并对青少年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的评定。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病例组CTQ-SF总分及其各维度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更高(P<0.05),SES评分更低(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SAD分与CTQ-SF总分及其各维度分、消极应对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分、SES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童年期虐待水平、情感虐待(EA)、情感忽视(EN)、消极应对、自尊为影响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发病的因素,且CTQ-SF总分、EA分、EN分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患者的起病年龄成显著负相关(P<0.01),EA、EN的严重程度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社交恐惧症患者有更多的童年期虐待经历。童年期虐待水平、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消极应对、自尊为影响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是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发病的保护因素,且童年期虐待经历越多,其起病年龄越早,经历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越多,其病情越严重、病程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交恐惧症 童年期虐待 应对方式 自尊
下载PDF
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肖融 吴薇莉 张伟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77-479,共3页
目的:评估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研究中确诊的155名社交恐怖症患者和176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对其中30名学生间隔2周后重测。结果: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间隔2周... 目的:评估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成都市大中学生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研究中确诊的155名社交恐怖症患者和176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对其中30名学生间隔2周后重测。结果: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间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887,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895,Cronbachα系数为0.8940。截断值为19,此时的灵敏度为76.13%,特意度为78.47%。因子分析的结果提取出四个因子。结论: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值得进一步修订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大学生的媒体多任务操作与个性及不良情绪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晓辉 朱莉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媒体多任务操作的特点、与媒体多任务操作相关的个性因素,以及媒体多任务操作与抑郁、社交恐怖等不良情绪的关系.方法:在北京某大学BBS上发帖,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238名大学生.使用媒体使用问卷(MUQ)测查媒体使用... 目的:调查大学生媒体多任务操作的特点、与媒体多任务操作相关的个性因素,以及媒体多任务操作与抑郁、社交恐怖等不良情绪的关系.方法:在北京某大学BBS上发帖,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238名大学生.使用媒体使用问卷(MUQ)测查媒体使用情况及媒体多任务操作程度(即媒体多任务操作指数,MMI),用感觉寻求量表(SS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个体感觉寻求水平、抑郁水平、社交恐怖水平和人格特点.结果:本组大学生MMI均值为(3.2±1.4).男生比女生花更多时间进行信息搜索(中位数:1.3 h vs.1.0 h)和游戏(中位数:0.7 h vs.0.2 h),女生比男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交互(中位数:1.9 h vs.1.6 h)和看电影(中位数:1.3 h vs.1.0 h),均P≤0.05.MMI得分与媒体使用的总时间、SSS的放纵欲望和厌恶单调得分、精神质得分、CESD得分、SPIN得分均正相关(r=0.18~0.31,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感觉寻求和人格等因素后,MMI仍能解释抑郁3%的变异和社交恐怖2%的变异.结论:大学生在一个媒体活动的时间段内平均同时进行多种媒体活动;男生和女生偏好不同的媒体活动.高感觉寻求水平和高精神质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进行媒体多任务操作;媒体多任务操作和抑郁及社交恐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操作 感觉寻求 人格特点 抑郁 社交恐怖 不良情绪 现况调查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5
作者 许百华 赵业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4-655,共2页
虚拟现实系统具有良好的沉浸性、互动性和构想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建筑、教育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者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创伤后应激性障碍和厌食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简... 虚拟现实系统具有良好的沉浸性、互动性和构想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建筑、教育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者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创伤后应激性障碍和厌食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在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心理治疗 应用 虚拟现实系统 心理疾病 主要工作 研究趋势 互动性 恐惧症 研究者 焦虑症 应激性 国外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泽如 强冬梅 周兴海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0-552,共3页
目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水平。方法:对淮阴工学院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目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水平。方法:对淮阴工学院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两组的得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在社会支持评定、社会回避及苦恼、抑郁自评和自尊得分等方面显著性高于控制组(P<0.01),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社会回避及苦恼、自尊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调查者在社会支持评定、生活事件总应激、社会回避及苦恼、抑郁自评、焦虑自评和自尊等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社交恐惧症状 影响
下载PDF
社交恐惧症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翟金国 赵靖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7-481,共5页
药物治疗是社交恐惧症(SP)的主要治疗手段,除传统的苯二氮艹卓类(BZ)抗焦虑药外,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因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近年来被推荐用于SP的治疗,特别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与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 药物治疗是社交恐惧症(SP)的主要治疗手段,除传统的苯二氮艹卓类(BZ)抗焦虑药外,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因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近年来被推荐用于SP的治疗,特别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与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剂。一些新型的非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重点对BZ和非苯二氮艹卓类抗焦虑药以及新一代抗抑郁药、部分抗惊厥药治疗SP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 抗惊厥药 药物疗 社交恐惧症
下载PDF
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十三)——社交恐惧症(异性交往恐惧)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惠民 王文林 +1 位作者 何志磊 李荐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0-742,共3页
继“澳大利亚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之后,我刊于2013年又推出了“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旨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向广大全科医生介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处理社区常见问题中的全科思... 继“澳大利亚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之后,我刊于2013年又推出了“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旨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病例,向广大全科医生介绍国内外知名专家在处理社区常见问题中的全科思维与诊疗经验,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今年本刊将继续邀请李荐中教授组稿本专栏,以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恐惧 异性交往 全科医学
下载PDF
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路英智 张勤锋 田明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研究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 将门诊符合 CCMD- 2 - R诊断标准的社交恐怖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森田疗法组 2 6例和药物治疗组 12例 ,疗程 10~ 12周。均于疗前疗后及治疗结束后半年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 目的 研究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 将门诊符合 CCMD- 2 - R诊断标准的社交恐怖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森田疗法组 2 6例和药物治疗组 12例 ,疗程 10~ 12周。均于疗前疗后及治疗结束后半年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森田疗法组 SAD总分比药物组下降显著。半年后随访时 ,森田疗法组 SAD总分继续呈显著下降 ,而药物组下降不明显。疗效评定见森田疗法组痊显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结论 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田疗法 社交恐怖症 治疗 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金健 李桂莉 陈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5-809,共5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某理工类高校5361名大学生进行4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筛查指标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社...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某理工类高校5361名大学生进行4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筛查指标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基线时,男生、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的社交恐惧得分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均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的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大二阶段的社交恐惧、网络成瘾得分最高,大四阶段得分最低。交叉滞后分析表明,控制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是独生子女后,前一年的社交恐惧均能正向预测后一年的网络成瘾(β=0.13、0.09、0.08,均P<0.01);前一年的网络成瘾均能正向预测后一年的社交恐惧(β=0.11、0.10、0.11,均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之间存在双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 网络成瘾 交叉滞后分析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