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CD40、CD40L、sCD40L的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敏涓 刘丽 罗承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42-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上CD40和其配体CD40L及血浆中游离型的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上CD40和其配体CD40L及血浆中游离型的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CD40L表达水平及血浆中sCD40L浓度,并与19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sCD40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67,P=0.006)。结论:CD40-CD40L通路可能与ACS的形成有关,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d40 cd40L scd40l
下载PDF
sCD40L、CD4^+CD45RA^+T细胞及CD4^+CD45RO^+T细胞在儿童ITP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利 盛光耀 +1 位作者 邹湘 刘金权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CD4+T辅助细胞CD45RA和CD45RO亚群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25例ITP患儿血浆sCD40L水平;用微量全血流式细胞术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CD4+T辅助细胞CD45RA和C...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CD4+T辅助细胞CD45RA和CD45RO亚群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25例ITP患儿血浆sCD40L水平;用微量全血流式细胞术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CD4+T辅助细胞CD45RA和CD45RO的表达率;并对sCD40L与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TP患儿血浆sCD40L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TP组血浆sCD40L浓度升高更为明显,与AITP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CD4+CD45RA+T细胞表达率下降,CD4+CD45RO+T细胞表达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AITP和CITP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sCD40L与外周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r=-0.047,P>0.05)。结论CD40L高表达导致的CD40L/CD40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可能参与ITP发病;ITP患儿存在Th细胞亚群偏移,表现为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40l CD45RA CD45RO CD4+T ITP
下载PDF
探讨血浆sCD40L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淼 曹书华 +3 位作者 王兵 虞美霞 杨俊 王勇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4-89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sCD40L浓度与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病房收治的84例脓毒症患者按有无血小板减少分为无血小板减少组(〉100×10^9/L)及血小板减少组(〈100×10^... 目的探讨血浆sCD40L浓度与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病房收治的84例脓毒症患者按有无血小板减少分为无血小板减少组(〉100×10^9/L)及血小板减少组(〈100×10^9/L),其中血小板减少组又细分为轻度减少组[(50~100)×10^9/L]、中度减少组[(20~50)×10^9/L]、重度减少组(〈20×10^9/L)。入院后24h内对患者进行采血并记录各项临床生理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各组血浆sCD40L浓度与APACHEⅡ、SOFA评分及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以28d为终点分析血浆sCD40L对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①无血小板减少组血浆sCIMOL浓度(pg/mL)显著高于血小板减少组及健康组(P〈0.001),且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逐渐加重sCD40L浓度逐渐减少(P〈0.001);②无血小板减少组sCD40L与PLT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APACHEⅡ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r1=0.869,P〈0.001,r2=0.437,P=0.018)。血小板减少组sCIMOL与PLT计数呈正相关(r=0.936,P〈0.001),而与APACHEⅡ、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⑧血浆sCD40L浓度预测脓毒症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28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为0.625-0.973,P=0.019,预测28d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229.411pg/mL。结论血浆sCD40L浓度能够提示脓毒症不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浆sCD40L浓席可用千腋毒痒无向小析减少患者28d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 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邦牢 马为 +2 位作者 贝春花 王蓉 雷秀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05-106,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 目的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相比,sCD40L及hs-CRP水平在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均明显降低(P<0.0001);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五个组之间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支架置入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 L及hs-CRP的水平均明显偏高,在支架置入后随之降低。sCD40L及hs-CRP水平变化对评价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sCD40L在小鼠急性辐射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剑昆 周旋於 +4 位作者 葛华 马银辉 徐颖 强亦忠 张学光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CD4 0和 CD4 0 L的相互作用在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及其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注射可溶性CD4 0 L(s CD4 0 L)可促进骨髓移植小鼠粒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恢复。本实验采用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技术 ,探讨... CD4 0和 CD4 0 L的相互作用在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及其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注射可溶性CD4 0 L(s CD4 0 L)可促进骨髓移植小鼠粒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恢复。本实验采用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技术 ,探讨了 s CD4 0 L对小鼠急性辐射损伤的救治作用。结果显示 ,体内注射 s CD4 0 L以最佳剂量 10 0 μg处理受照小鼠时可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 ,并促进 CD8+ T细胞比例和 CD4 + /CD8+ T细胞比值的恢复。说明 s CD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40l 辐射损伤 可溶性cd40配体 免疫系统 治疗 修复作用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D40L和sCD40L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穆春晓 马春华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CD40L和sCD40L的水平变化,探讨CD40L和sCD40L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选择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且6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将上述AMI组又分为AMI存活... 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CD40L和sCD40L的水平变化,探讨CD40L和sCD40L对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选择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且6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将上述AMI组又分为AMI存活组和AMI死亡组。取同阶段冠脉造影完全正常或冠脉最大狭窄<50%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于PCI术前0.5 h、术后即刻、12h、24 h、48 h取静脉血,检测血小板CD40L和sCD40L。结果显示:AMI组CD40L和sCD40L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即刻、12 h、24 h、48 h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CD40L和sCD40L水平在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2 h、24 h、48 h逐渐回落,48 h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D40L和sCD40L在术后各时间点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存活组PCI手术各时间点CD40L、sCD40L水平均低于AMI死亡组(P<0.05)。AMI死亡组术后24 h内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果证明AMI患者PCI术后CD40L和sCD40L水平增高,CD40L和sCD40L是AMI患者PCI后早期免疫炎症反应及预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d40L scd40l
下载PDF
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血小板CD40L及可溶性sCD40L表达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柴俊兵 吴延庆 +1 位作者 陈琦 周斯平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小板CD40L及sCD40L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各按严格入选标准选取15例,同条件下流式法检测血小板CD40L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sCD40L的浓... 目的探讨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小板CD40L及sCD40L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各按严格入选标准选取15例,同条件下流式法检测血小板CD40L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sCD40L的浓度,观察各组间两指标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单纯高脂血症组血小板CD40L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组(P<0.01),sCD40L的血浆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组(P<0.05),而两指标在单纯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CD40L及血浆sCD40L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高脂血症 高血压病 cd40L 流式检测 scd40l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CD40L表达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裘云仙 戴利成 +2 位作者 程震峰 何建方 韦凡平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组48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HD)组38例和30例对照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S组48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HD)组38例和30例对照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明显高于SCHD组患者和对照者(均P<0.01),且血清sCD40L水平与sICAM-1显著相关(r=0.436,P<0.01)。结论血清sCD40L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参与ACS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ACS临床预测炎症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scd40l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cd40配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及sCD40L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平 曾维英 +1 位作者 罗燕华 李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将4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将4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和氢氯吡格雷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d,连服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sCD40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氢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CD40L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NSTE-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sCD40L浓度,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降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可溶性cd40 体(scd40l)
下载PDF
sCD40L、IL-10与DM2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琳 周丽芹 刘志跃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8-89,共2页
近年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存在很多炎症因素的参与,因而有人提出,DR是一种炎症性疾病。CD40/CD40L配体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它们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是免疫和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IL-10是细胞因子... 近年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存在很多炎症因素的参与,因而有人提出,DR是一种炎症性疾病。CD40/CD40L配体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它们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是免疫和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IL-10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炎症抑制作用。本文通过测定DR患者体内sCIMOL、IL-10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cd40l IL-10 相关性分析 患者 DM2 cd40L配体 信号转导系统
下载PDF
新发DM2患者血清sCD40L、IL-10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琳 周丽芹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9-90,共2页
2型糖尿病(DM2)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DM2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此观点被称之为糖尿病炎症学说。CD40/CD40L配体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它们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是免疫和炎症反应... 2型糖尿病(DM2)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DM2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此观点被称之为糖尿病炎症学说。CD40/CD40L配体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它们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是免疫和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IL-10是细胞因子的一种,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炎症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40l IL-10 DM2 细胞因子介导 cd40L配体 2型糖尿病 免疫性疾病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诱导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12
作者 徐冬 魏枫 +2 位作者 付晓达 于津浦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1-476,共6页
目的:观察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对体外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以含sCD80-Lin- ker-sCD40L、sCD80、sCD40L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或对照病毒载体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ELISA检测上清中可溶性sCD80-Linker-sCD... 目的:观察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对体外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以含sCD80-Lin- ker-sCD40L、sCD80、sCD40L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或对照病毒载体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ELISA检测上清中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及sCD80、sCD40L蛋白的表达。由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将DCs和自体T细胞共同培养并加入不同上清诱导48h;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诱导的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诱导的T细胞为效应细胞,SKOV3细胞或K562细胞为非特异性靶细胞,通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mse,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ELISA检测证实病毒转染SKOV3细胞上清中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sCD80蛋白和sCD40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791 ng/ml、1.956 ng/ml和1.407 ng/ml。MLR证实,与对照相比,融合蛋白上清诱导的DCs[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0,(0.382±0.053)vs(0.167±0.028),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50,(0.636±0.164)vs(0.311±0.067),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1.245±0.271)vs(0.423±0.156),P<0.01]和sCD40L上清诱导的DCs[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0,(0.341±0.062)vs(0.167±0.028),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50,(0.567±0.106)vs(0.311±0.067),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1.098±0.263)vs(0.423±0.156),P<0.01]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LDH释放实验提示,sCD40L上清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非特异性杀伤活性显著强于对照SKOV3组[(42.28±6.27)vs(22.49±3.56),P<0.01]和K562组(47.94±6.72)vs (26.33±2.89),P<0.01],而融合蛋白上清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非特异性杀伤活性显著强于sCD40L上清诱导的T淋巴细胞[sKOV3组为(58.97±8.92)vs(42.28±6.27),P<0.05;K562组为(66.55±9.43)vs(47.94±6.72),P<0.05]。结论: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能有效诱导体外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对肿瘤免疫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cd40L sCD80-Linker—scd40l 融合蛋白 树突状细胞 卵巢癌细胞 抗肿瘤免疫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和sFas的水平及相关分析
13
作者 李金梁 杨兆颖 +1 位作者 王嵬民 孔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清sCD40L和血清sFas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危险分层为Ⅱ...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清sCD40L和血清sFas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危险分层为Ⅱ、Ⅲ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与sFas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危险分级Ⅱ、Ⅲ级UAP患者血清sCD40L与sFas水平明显高于危险分级Ⅰ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sFa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73,P<0.01)。结论:高水平的血清sCD40L和sFas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可能通过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 可溶性Fas(sFas)
下载PDF
脂必泰对高脂血症患者CD40/sCD40L的调节作用
14
作者 刘洪清 向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脂必泰对高脂血症患者CD40/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脂必泰治疗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0周)、治疗4周和8周后CD40和sCD40L的浓度进行对比,同时入选44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脂血症组与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脂必泰对高脂血症患者CD40/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脂必泰治疗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0周)、治疗4周和8周后CD40和sCD40L的浓度进行对比,同时入选44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脂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0/sCD40L治疗前表达明显上调,而应用脂必泰治疗4周后sCD40L即有显著下降(P<0.05);CD40治疗后亦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刺激细胞CD40/sCD40L表达显著增加,脂必泰具有抑制CD40/sCD40L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硬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必泰 cd40 scd40l 高脂血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sCD40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谭代林 陈安平 《微循环学杂志》 2009年第3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 临床意义 水平变化 scd40l cd40-cd40L 慢性进行性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下载PDF
血清sCD40L和CD146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琼 赵晓玲 +2 位作者 李立 周咏梅 刘艳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1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CD146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IS患者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低灌注组(局部血流低灌注)、对照组(局部血流无灌注)...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CD146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IS患者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低灌注组(局部血流低灌注)、对照组(局部血流无灌注),依据随访结果将低灌注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亚组。对比低灌注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清sCD40L、mRS评分、CD146水平。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sCD40L、CD146水平与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102例患者中56例存在局部血流灌注(54.90%),其中低灌注组sCD40L、m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14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6例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者9例,预后不良者47例,预后不良者年龄≥60岁、LDLC、sCD40L较预后良好者明显高,TC、HDLC、CD146较预后良好组明显低(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40L、CD146水平是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而CD146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CD40L、CD146水平是影响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其检测结果可作为CIS后局部血流灌注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cd40l CD146 血流灌注 预后
下载PDF
sCD40L在多种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 程璐璇 +4 位作者 金岱琳 陈晓鸿 杜江 司黎国 王春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4-935,共2页
血小板在制备、储存过程中会发生活化,通常CD40配体(CD40L)在静息血小板里,会通过跨膜的方式从活化的血小板膜内侧转移到膜外侧上,释放到外环境(血浆),成为可溶性CD40L(sCD40L)。CD40是sCD40L的受体,其在多种细胞中表达,两者结合可诱导... 血小板在制备、储存过程中会发生活化,通常CD40配体(CD40L)在静息血小板里,会通过跨膜的方式从活化的血小板膜内侧转移到膜外侧上,释放到外环境(血浆),成为可溶性CD40L(sCD40L)。CD40是sCD40L的受体,其在多种细胞中表达,两者结合可诱导诱导炎症反应发生。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如心肌损伤、中风、高胆固醇及其他心血管疾病,sCD40L的血浆浓度升高;且许多研究已发现sCD40L与输血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因此了解sCD40L生物学特性,对识别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将可能为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可溶性cd40L(scd40l) cd40 输血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CD40、CD40L和sCD40在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维娜 李军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88-1291,共4页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cd40L scd40 血液肿瘤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朝霞 强华 +2 位作者 马爱群 程华 周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5-425,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性cd40配体 血清 可溶性CIMO配体 慢性炎症性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scd40l 发生发展 炎性介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D40配体对胃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永玲 戚春建 钱科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3-945,共3页
目的:研究CD40配体激发CD40信号对胃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为治疗胃癌的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1 mg/L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处理AGS,苔盼兰计数检测CD40激发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反应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 目的:研究CD40配体激发CD40信号对胃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为治疗胃癌的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1 mg/L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处理AGS,苔盼兰计数检测CD40激发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反应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用抑制剂阻断VEGF信号通路,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探讨sCD40L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sCD40L处理明显引起AGS细胞增殖;sCD40L激发促进细胞大量分泌VEGF(P<0.05),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能完全阻断这种效应(P<0.05);VEGF受体抑制剂能显著减弱sCD40L对AGS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而抗VEGF封闭型抗体则不能(P>0.05)。结论:CD40配体激发信号通过激活VEGF受体信号通路而诱导AGS细胞增殖。因此在CD40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分子时,需要慎重考虑它的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scd40l VEGF 胃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