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ng the mind and applications-a theory-based chance for understanding psychic transformations in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
1
作者 Henriette Löffler-Stastka Dietmar Dietrich +2 位作者 Thilo Sauter Martin Fittner Dagmar Steinmair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 2021年第6期474-487,共14页
With the new category of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in ICD-11,research into pathogenetic and therapeutic pathways is stimulated.By turning away from the definition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as“th... With the new category of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in ICD-11,research into pathogenetic and therapeutic pathways is stimulated.By turning away from the definition of somatoform disorders as“the lack of something physical explaining everything”,this new classification might offer a way to put the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patient’s psychodynamic balance and conflicts and their condensation in the symptom.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have a long history in science to gain insight also into complex phenomena.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 of precision medicine many different parameters are meanwhile operationalised and ready for consequent process research.Calculation models have to fit to the complexity of this disorder category.In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ourse between computer and medical/psychoanalytic scientists a multilayer,fine grained calculation model is elaborated.Starting from a clinical case history,within iterative discussion,by acknowledging the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synergy and cooperation in science,psychoanalytic theory served as the basis for computer-scientific information technique.A parallelisation with the Mealy model helped to establish a meaningful calculation possibility for further process research.How psychic transform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properly in order to provide meaningful treatments,the respective training,and to conduct appropriate process-and outcome-research is established in simulating the mind an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ic transformation Computer-technology Simulation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Mealy model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氟西汀对伴焦虑症状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林荫 赖珏 +1 位作者 林春燕 李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氟西汀对伴焦虑症状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躯体症状、睡眠质量及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皮质醇(cortisol,Cor)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氟西汀对伴焦虑症状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躯体症状、睡眠质量及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皮质醇(cortisol,Cor)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49例MDD伴焦虑症状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文拉法辛治疗。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焦虑、抑郁、躯体症状、睡眠质量和血清5-HT、Cor和BDNF水平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7.84%),P<0.05;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躯体症状群量表(questionnaire-15,PHQ-15)、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Cor显著低于对照组,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文拉法辛联合氟西汀治疗伴焦虑症状MDD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躯体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血清5-HT和BDNF水平,调节神经递质;抑制Cor的过多分泌,实现对神经细胞功能的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氟西汀 重度抑郁症 躯体症状 睡眠质量 5-羟色胺 皮质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透析患者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心身疾病诊断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胡汇悦 吴爱华 +2 位作者 沐晓蝶 周华 凌佩瑶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 研究透析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心身疾病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32例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数据,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7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9抑郁量表... 目的 研究透析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心身疾病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32例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数据,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7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9抑郁量表(PHQ-9)、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心身研究的诊断标准(DCPR)评估患者的睡眠、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心身状态。根据PHQ-15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有躯体化症状)和对照组69例(无躯体化症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数据和各项量表评分;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躯体化症状与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心身疾病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PSQI、PHQ-9、GAD-7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合征诊断个数多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透析患者PHQ-15评分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Spearman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PHQ-9评分、GAD-7评分和综合征诊断个数后,PHQ-15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1);控制PHQ-9评分、PSQI评分和综合征诊断个数后,PHQ-15评分与GAD-7评分呈正相关(P<0.01);控制GAD-7评分、PSQI评分和综合征诊断个数后,PHQ-15评分与PHQ-9评分呈正相关(P<0.01);控制GAD-7评分、PSQI评分和PHQ-9评分后,PHQ-15评分与综合征诊断个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透析患者躯体化症状与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心身疾病诊断情况及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躯体化症状 睡眠障碍 抑郁 焦虑 心身疾病 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计数
下载PDF
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患儿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的分析
4
作者 李桂克 孙华 +2 位作者 孟纲 尤美娜 李南施 《内科》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SSD)患儿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3例S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表现分为神经系统症状组(n=44)和消化系统症状组(n=39)。比较两组焦虑症状、抑...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SSD)患儿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3例S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表现分为神经系统症状组(n=44)和消化系统症状组(n=39)。比较两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结果神经系统症状组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总分、社交恐怖因子分和学校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消化系统症状组,消化系统症状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焦虑因子分高于神经系统症状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均是SS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不同症状表现的SSD患儿的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水平不同,患儿的自我意识跟人际关系、是否独生子女、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关,对SSD患儿的治疗应更多关注其情绪状态,提高其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症状障碍 焦虑 抑郁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联络会诊
下载PDF
柴胡疏肝汤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在女性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陈晓敏 何君珍 吴惠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究柴胡疏肝汤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女性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女性躯体化障碍患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予以MECT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探究柴胡疏肝汤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女性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女性躯体化障碍患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予以MECT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减轻,且试验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缓解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对女性躯体化障碍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汤联合MECT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神经症状,促进其病情转归,提升其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躯体化障碍 柴胡疏肝汤 无抽搐电休克 临床症状 神经症状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刘晓燕 谭美玉 +1 位作者 郭洋达 陈腊梅 《广州医药》 2024年第7期747-751,共5页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对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化症状、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2月在南昌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MDD患者相关资料,按照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对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化症状、睡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2月在南昌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MDD患者相关资料,按照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常规组,n=55)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组(联合组,n=65)。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PSQI)、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且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第2、4周联合组RBAN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而PSQI评分、SSS评分、HAMD-17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资料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帕罗西汀对MDD患者临床应用疗效确切,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化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且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帕罗西汀 联合用药 重度抑郁症 躯体化症状 睡眠 认知功能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被引量:17
7
作者 Carol S North Barry A Hong David H Alper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2020-2027,共8页
This article revisits the links between psychopathology an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such a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discusses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depressants as well as non-pharmacological ... This article revisits the links between psychopathology an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such a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discusses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depressants as well as non-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IBS, and suggests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BS based on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from the present state of knowledge. Relevant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psychiatric disorders, especially somatization disorder, in the context of [BS, and literature providing direction for management is reviewed, and new directions are provided from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IBS is a heterogeneous syndrome with various potential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it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IBS is typically complicated with psychiatric issues, unexplained symptoms, and functional syndromes in other organ systems. Most IBS patients have multiple complaints without demonstrated cause, and that these symptoms can involve systems other than the intestine, e.g. bones and joints (fibromyalgia,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 heart (non-cardiac chest pain), vascular (post-menopausal syndrome), and brain (anxiety, depression). Host IBS patients do not have psychiatric illness per se, but a range of psychoform (psychological complaints in the abs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symptoms that accompany their somatoform (physical symptoms in the absence of medical disorder) complaints. It is not correct to label IBS patients as psychiatric patients (except those more difficult patients with true somatization disorder). One mode of treatment is unlikely to be universally effective or to resolve most symptoms. The techniques of psychotherapy or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an allow IBS patients to cope more readily with their illness. Specific episodes of depressive or anxiety disorders can be managed as appropriate for those conditions. Medications designed to improve anxiety or depression are not uniformly useful for psychiatric complaints in IBS, because the psychoform symptoms that sound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may not have the same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tiable bowel syndrome Functionadisorder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Somatization disorderSomatoform Psychoform Psychotropic medicationPsychotherapy symptomS Psychiatric disorder
下载PD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Relations with functional, mental, and somatoform disorders 被引量:12
8
作者 Constanze Hausteiner-Wiehle Peter Hennings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0期6024-6030,共7页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onceptual and clinical relations betwee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other functional, somatoform, and mental disorders, and points to appropriate future conceptualizations. IBS is consi...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onceptual and clinical relations betwee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other functional, somatoform, and mental disorders, and points to appropriate future conceptualizations. IBS is considered to be a functional somatic syndrome (FSS) with a considerable symptom overlap with other FSSs lik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or fibromyalgia syndrome. IBS patients show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disorders, especiall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BS is largely congruent with the concepts of somatoform and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 Roughly 50% of IBS patients complain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only and have no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BS concepts, treatment approaches, as well as health care structures should acknowledge its variability and multidimensionality by: (1) awareness of additional extraintestinal and psychobehavior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IBS; (2) general and collaborative care rather than specialist and separated care; and (3) implementation of &#x0201c;interface disorders&#x0201d; to abandon the dualistic classification of purely organic or purely mental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somatic syndrome Somatoform disorder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Bodily distress syndrome Interfac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下载PDF
DC/TMD推荐心理量表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军 郁春华 +3 位作者 程蕙娟 钱海馨 蔡翠萍 聂溶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采用新版DC/TMD推荐的心理量表,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患者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等心理状况,探讨新版量表作为TMD心理轴诊断依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TMD初诊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无TMD症... 目的:采用新版DC/TMD推荐的心理量表,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患者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等心理状况,探讨新版量表作为TMD心理轴诊断依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TMD初诊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无TMD症状的普通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等。采用广泛性焦虑症量表(GAD-7)、抑郁症状量表(PHQ-9)和健康问卷量表15(PHQ-15)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岁组和30~50岁组TMD发病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P<0.05)。实验组高学历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收入水平不是罹患TMD的危险因素(P=0.642)。实验组焦虑发生率与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抑郁和躯体症状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性TM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高于关节疾病患者(P<0.05),而两组间躯体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性别(女)、年龄(<50岁)和高学历(本科及以上)是罹患TMD的高危因素,而与收入水平无关。TMD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和评分均高于普通口腔门诊患者,但抑郁和躯体症状与普通患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DC/TMD 焦虑 抑郁 躯体症状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联合心理干预对情绪障碍患儿消化道症状治疗初探
10
作者 胡泊洋 赵一鸣 +2 位作者 季敬明 史学 王彦青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2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探讨史学教授中西医结合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情绪障碍合并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因上腹部疼痛、脾胃不和就诊的儿童患者门诊病历资料。史学教授根据儿童的特点,以舒肝解郁、健脾... 目的:探讨史学教授中西医结合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情绪障碍合并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因上腹部疼痛、脾胃不和就诊的儿童患者门诊病历资料。史学教授根据儿童的特点,以舒肝解郁、健脾和胃为治则,拟定处方。且注重分辨患者的负面情绪,团队协同在诊疗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分为单纯消化不良组、合并情绪障碍组。观察患儿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疗效。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年龄为3~16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腹痛、便秘、恶心、呕吐和呃逆等。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消化不良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合并情绪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消化不良组患者心烦症状、多梦症状的出现频率低于合并情绪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治疗方法对情绪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结合 消化道躯体症状障碍 情绪障碍 健脾和胃法 儿科学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都业铭 张云巧 +3 位作者 王宗琦 闵雪 崔雅莲 王彦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3-1471,共9页
背景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目的探讨重性抑... 背景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性因子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MDD患者59例与同期社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将MDD患者分为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SD)组37例(SSS总分>36分)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NSD)组22例(SSS总分≤36分),3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SSS评分、BDNF、ProBDNF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白介素23a(IL-23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的吸光度。采用SSS评估躯体化症状、HAMD-17评估抑郁障碍症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SSS中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尿频尿急、心血管症状、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手脚发麻抽搐、憋闷叹气、视物模糊、咽部不适)得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SSS-S)总分、HAMD-17总分与BDNF、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SD组HAMD-17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NSD组HAMD-17总分高于HC组(P<0.001)。SD组SSS总分、SSS-S总分高于NSD组、HC组(P<0.001)。SD组BDNF高于NSD组(P<0.05)。SD组、NSD组的IFN-α低于HC组(P<0.001)。ProBDNF与肌肉酸痛呈负相关(rs=-0.262,P<0.05),CRP与手脚发麻抽搐呈负相关(rs=-0.386,P<0.01),IL-4与胃肠道症状呈负相关(rs=-0.336,P<0.01),IL-10与视物模糊(rs=0.286,P<0.05)呈正相关,BDNF与头晕头痛(rs=0.339,P<0.01)、心血管症状(rs=0.309,P<0.05)、胃肠道症状(rs=0.278,P<0.05)、肌肉酸痛(rs=0.419,P<0.01)、手脚发麻抽搐(rs=0.286,P<0.05)、憋闷叹气(rs=0.372,P<0.01)、咽部不适(rs=0.392,P<0.01)、SSS-S总分(rs=0.418,P<0.01)呈正相关。IL-6与心血管症状(rs=0.283,P<0.05)、憋闷叹气(rs=0.374,P<0.01)呈正相关。TNF-α与肌肉酸痛(rs=-0.299,P<0.05)呈负相关。IFN-α与视物模糊(rs=-0.267,P<0.05)呈负相关。结论MDD患者外周血IFN-α较正常人低,SD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比NSD患者高,SD患者BDNF比NSD患者高,多种炎性因子水平与躯体症状呈正相关,或许提示抑郁患者可出现躯体症状及不良转归,需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重性抑郁障碍 炎性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躯体症状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心理及医学应对方式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允婷 张莉 +3 位作者 陈涌 薛林佳 岳梨蓉 罗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心理及医学应对方式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心理理论依据。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门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185例,完...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心理及医学应对方式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心理理论依据。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门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185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康复治疗联合基础红外偏振光理疗及心理治疗组(n=93例),对照组为基础红外偏振光理疗及心理治疗组(n=92例)。实验对象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症状群量表、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焦虑均值、抑郁均值、躯体症状均值、医学应对方式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单独使用常规红外偏振光理疗及心理治疗,康复治疗配合常规红外偏振光理疗及心理治疗对减轻患者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和提高医学应对的积极方式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抑郁 焦虑 躯体症状 PERSONALITY 医学应对方式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躯体症状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保刚 陈国芳 +2 位作者 周文欣 朱丹丹 刘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79-182,187,共5页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症状障碍(SS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疼痛康复科确诊为SSD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症状障碍(SS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疼痛康复科确诊为SSD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对照组单给予口服小剂量黛力新,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对两组在治疗1周、3周及疗程结束时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版本、视觉模拟量表(V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SSD具有起效较快、疗效显著的特点,可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黛力新 盐酸利多卡因
下载PDF
躯体症状障碍治疗现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仕怡 李红政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躯体症状障碍以多种躯体症状为主诉,患者对健康和躯体症状存在高水平焦虑,对疾病缺乏自我认知,经常转诊且疗效不稳定,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以抗抑郁... 躯体症状障碍以多种躯体症状为主诉,患者对健康和躯体症状存在高水平焦虑,对疾病缺乏自我认知,经常转诊且疗效不稳定,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以抗抑郁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还包括家庭治疗、正念减压治疗等,综合治疗的疗效较好。本文对该病的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躯体症状障碍研究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王柳茜 程庆林 连福治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5期440-446,共7页
背景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目的分析2011年-2021年国内外躯体症状障碍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躯体症状障碍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方法于2022年8月31日,以中国知网、... 背景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目的分析2011年-2021年国内外躯体症状障碍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躯体症状障碍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方法于2022年8月31日,以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外躯体症状障碍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利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15035篇文献的数量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1年-2021年,国外躯体症状障碍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躯体症状障碍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关键词共现中,国内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心理健康”“抑郁症”“抑郁”“焦虑”“躯体症状”,国外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symptom”“prevalence”“depression”“disorder”“quality of life”。关键词突现显示,国内躯体症状障碍研究领域近五年持续关注且目前较活跃的关键词分别为“躯体症状”“症状群”“生活质量”,国外为“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outcome”。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国内躯体症状障碍研究关键词共8个聚类,国外为4个聚类,具体体现在躯体症状障碍涉及的相关疾病、防治方法和流行病学特点。结论近年来,国外对躯体症状障碍的研究数量和关注度呈上升趋势,而国内研究稍显不足。国内外研究均关注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CITESPACE
下载PDF
偏头痛与躯体症状障碍共病现象
16
作者 尚成镇 孔凡斌 +1 位作者 吴林 陈春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临床工作中可发现部分偏头痛与躯体症状障碍存在共病现象。两者在严重程度上相互影响。可能的共病机制涉及中枢敏化、大脑功能连接异常、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障碍等。偏头痛共病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有疲劳、失眠、恶心或消化... 临床工作中可发现部分偏头痛与躯体症状障碍存在共病现象。两者在严重程度上相互影响。可能的共病机制涉及中枢敏化、大脑功能连接异常、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障碍等。偏头痛共病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有疲劳、失眠、恶心或消化不良、肢体疼痛、头晕、背痛和胸痛等。共病现象需要与偏头痛的非头痛症状、合并躯体症状的紧张性头痛、新发每日持续头痛相鉴别。治疗上可应用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物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躯体症状障碍 共病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时期受灾居民心理状况调查
17
作者 姜永芬 罗钰鼎 +4 位作者 赵思佳 邹永蓉 李车琼 牟燕 陈晨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了解2022年9月5日泸定地震中受灾居民在灾后重建时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干预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总体幸福感... 目的了解2022年9月5日泸定地震中受灾居民在灾后重建时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干预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受灾居民在灾后重建时期的一般心理状态、应激状态及幸福感。选择非参数秩和检验、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及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调查了214名受灾居民。结果提示灾后重建时期GHQ-12、IES-R、PCL-C和SSS总分分别为29(24,31)分、38(23,49)分、35(30,46)分和42(34,51)分,GHQ-12、IES-R和SSS总分均高于成人常模;而GWB总分为82(66,90)分。在灾后重建时期,调查对象GHQ-12检出率在性别和地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ES-R和PCL-C总分或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段或地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灾居民的SSS总分及检出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灾居民的GWB总分在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段有关。灾后重建时期受灾居民GWB总分与GHQ-12、IES-R、PCL-C和SSS得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在地震灾后重建时期受灾群体的心理状态普遍较差,幸福感较低,应激水平较高。需要加强对受灾居民的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创伤后应激障碍 躯体化症状 自然灾害 地震
下载PDF
志意辨证解析躯体症状障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朴霖 阎兆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11-714,共4页
躯体症状障碍造成的社会负担日趋增高,由于其复杂性和异质性,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无特异性药物或疗法。依据与精神心理行为疾病相适宜的志意辨证解析,其基本病机为魂亢魄弱,志偏意摇,精弱神衰。初期本证渐及合证阶段,形体未损,魂亢魄... 躯体症状障碍造成的社会负担日趋增高,由于其复杂性和异质性,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无特异性药物或疗法。依据与精神心理行为疾病相适宜的志意辨证解析,其基本病机为魂亢魄弱,志偏意摇,精弱神衰。初期本证渐及合证阶段,形体未损,魂亢魄弱,志偏意摇,治以安魂强魄,调和志意;中后期可见肝郁脾虚、魂不谐意,或心肾不交、志不御神,或痰火内盛、心神不宁,或久病不愈,肝肾不足、精弱神衰,依据病情选择安魂强魄散、逍遥散、黄连温胆汤及左归丸等治疗,并可辅以中医外治技术和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意辨证 躯体症状障碍 魂亢魄弱 志偏意摇 精弱神衰 辨证论治 外治技术 心理治疗
下载PDF
综合医院不同科室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及症状分布特点--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熊娜娜 魏镜 +7 位作者 洪霞 李涛 蒋静 朱丽明 田国庆 赵旭东 张岚 Kurt Fritzsche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描述综合医院不同科室门诊中多躯体症状患者的躯体、抑郁和焦虑症状分布特点及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检出率。方法:对国内6个综合医院中医科、西医内科和精神/心理科门诊候诊患者连续筛查,并完成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MINI)。结果... 目的:描述综合医院不同科室门诊中多躯体症状患者的躯体、抑郁和焦虑症状分布特点及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检出率。方法:对国内6个综合医院中医科、西医内科和精神/心理科门诊候诊患者连续筛查,并完成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MIN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91例受试者,其中多躯体症状组(SOM+)237例(48.3%)。SOM+患者最常受困扰的抑郁症状为疲劳和睡眠问题等;其抑郁或焦虑障碍的检出率为50.4%。此外,尽管躯体症状严重程度相似,在心理科就诊的SOM+患者抑郁或焦虑障碍的检出率更高(34.6%,43.9%,76.2%;χ~2=17.1,P<0.01)。结论:综合医院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中抑郁或焦虑障碍的检出率较高;疲劳和睡眠问题是多躯体症状患者中最常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综合征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综合医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