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投式菌种和母液发酵白酸汤的品质比较
1
作者 赵承鑫 杨小云 +4 位作者 李艾蒙 段飞霞 田其明 钟定江 贾利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白酸汤作为贵州凯里特色调味品,深受人们喜欢,但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以直投式菌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复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以单一母液发酵白酸汤作为对比,研究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理化、微生物指标... 白酸汤作为贵州凯里特色调味品,深受人们喜欢,但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以直投式菌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复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以单一母液发酵白酸汤作为对比,研究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理化、微生物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及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比分析2组白酸汤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接种发酵组(Inoculated Fermentation-7d,IF-7)的总酸及乳酸菌总数均高于自然发酵组(Natural Fermentation-7d,NF-7),pH值及酵母菌总数则低于NF-7组;IF-7组的感官评分在色泽、风味、滋味和总分方面均高于NF-7组,流动性无显著性差异;在对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中,IF-7组共有21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高于NF-7组,6种代谢物低于NF-7组;在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中,IF-7组和NF-7组分别检测出248种和246种成分,主要为醇(以丙醇、乙醇等为主)、酸(以乙酸、丙酸等为主)及酯类物质(以乙酸丙酯、丙酸丙酯、乙酸乙酯等为主),IF-7组酯类物质含量略低于NF-7组,其他方面差异较小。以上结果表明,以直投式菌粉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能明显缩短生产时间,提升产品品质及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酸汤 接种发酵 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直接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酸汤子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
2
作者 陈坡 宁霄 +1 位作者 曹进 刘彤彤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3期6-11,120,共7页
建立了直接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酸汤子中的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为5%的乙酸-乙腈溶液直接提取、离心、过滤后,采用Waters UPLC CS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体积分数为0... 建立了直接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酸汤子中的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为5%的乙酸-乙腈溶液直接提取、离心、过滤后,采用Waters UPLC CS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体积分数为0.1%的甲酸-2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A,乙腈作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扫描检测,以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几乎无明显基质效应,且分别在质量浓度为1~100μg/L、0.1~1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8,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0.1μg/kg,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96%~92.87%、89.81%~104.7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6)。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可作为玉米酸汤子中米酵菌酸和异米酵菌酸的定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酸 异米酵菌酸 酸汤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贵州苗族、水族红酸汤滋味与香气差异分析
3
作者 平洪睿 王亚萍 +1 位作者 陈佳妮 王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283,共11页
为评价水族红酸汤的品质特征,以苗族红酸汤为参比,采用国标法、氨基酸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苗族、水族红酸汤的... 为评价水族红酸汤的品质特征,以苗族红酸汤为参比,采用国标法、氨基酸分析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苗族、水族红酸汤的理化成分、游离氨基酸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族红酸汤的总酸、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含量均高于苗族红酸汤;两种红酸汤中共检测出19种游离氨基酸,水族红酸汤中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是苗族红酸汤的2倍,其中丙氨酸和谷氨酸的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1,是两种红酸汤的关键呈味氨基酸;在红酸汤中共检测出101种挥发性物质。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least partial squares,OPLS-DA)的重要性变量投影(VIP)筛选出十六酸丙酯、4-乙基-2甲氧基苯酚、5-环己基-2戊酮、山梨酸等32个关键差异物。通过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发现苗族红酸汤中酸味较水族红酸汤明显,水族红酸汤果香味特征较苗族红酸汤明显,两种红酸汤中脂香均由水杨酸甲酯提供,但主要呈酒香的挥发性物质不同,苗族红酸汤主要由乙醇提供,而水族红酸汤主要由4-乙基苯酚提供;感官评价显示,水族红酸汤的感官评分高于苗族酸汤。综上所述,水族红酸汤作为贵州红酸汤的一种,其品质和风味较优,具有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红酸汤 水族红酸汤 理化成分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贵州苗族红酸汤对高脂饮食诱导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
4
作者 王乃经 陈云云 +2 位作者 陈莎 唐扩 王惠群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 研究贵州苗族红酸汤对高脂饮食诱导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根据国标法检测红酸汤抗氧化成分番茄红素、辣椒碱、乳酸及乙酸的含量;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酸汤组... 目的 研究贵州苗族红酸汤对高脂饮食诱导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根据国标法检测红酸汤抗氧化成分番茄红素、辣椒碱、乳酸及乙酸的含量;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酸汤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酸汤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并根据体质量按照8 g/kg灌胃红酸汤,模型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并灌胃等容积蒸馏水,正常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并灌胃等容积蒸馏水,每日记录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连续灌胃12周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并计算肥胖指数(Lee’s指数)和肝脏指数,测定血脂四项、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取各组大鼠肝脏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微镜观察脂质沉积及肝组织学特征。结果 红酸汤抗氧化成分番茄红素、辣椒碱和有机酸的含量较丰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酸汤组大鼠的体质量减轻,Lee’s指数和肝脏指数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升高(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下降(P<0.05),血清T-AOC、MDA、TNF-α和IL-6含量降低(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红酸汤干预能预防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和肝细胞脂质沉积。结论 贵州苗族红酸汤对NAFLD有一定预防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慢性炎症
下载PDF
分料发酵红酸汤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5
作者 胡悦 刘娜 +3 位作者 秦礼康 包爱明 秦伟军 梁小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为挖掘传统发酵红酸汤功能菌株,从分料发酵的优质番茄酸汤、辣椒酸汤和混合酸汤中分离乳酸菌和酵母菌,对其耐酸、耐胆盐、产酸、产香、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筛选出两株乳酸菌lt1-6和lc2-1分别是Lentilactobacillu... 为挖掘传统发酵红酸汤功能菌株,从分料发酵的优质番茄酸汤、辣椒酸汤和混合酸汤中分离乳酸菌和酵母菌,对其耐酸、耐胆盐、产酸、产香、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筛选出两株乳酸菌lt1-6和lc2-1分别是Lentilactobacillus buchneri、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产酸能力分别为(7.41±0.02)g/kg和(7.92±0.01)g/kg,筛选出一株产浓郁水果香的酵母菌ym1-3是Kazachstania bulderi。用L.buchneri和P.ethanolidurans分别发酵96 h的番茄酸汤和辣椒酸汤按1∶1复配后接种K.bulderi发酵96 h的红酸汤级联发酵体系中,菌株生长情况良好,番茄酸汤中L.buchneri浓度为(4.925±0.020)×10^(7)CFU/mL,辣椒酸汤中P.ethanolidurans浓度为(5.900±0.021)×10^(7)CFU/mL,混合酸汤中K.bulderi浓度为(0.150±0.031)×10^(7)CFU/mL,发酵酸度高[pH值均小于(3.51±0.02)],该级联发酵体系菌株可应用于红酸汤强化发酵模式系统研究。该研究为发酵红酸汤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乳酸菌 酵母菌 风味品质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贵州红酸汤产业关键技术升级与应用发展
6
作者 秦伟军 包爱明 +3 位作者 陈兴兴 秦礼康 刘娜 胡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66,共6页
贵州红酸汤是贵州少数民族具有千年食用历史的传统食品,是独具特色的酸味调味品。该文从酸汤产业发展状况、现代发酵关键技术,标准化、机械化、数智化集成技术升级,酸汤应用发展等方面加以分析,着重从原辅料预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强... 贵州红酸汤是贵州少数民族具有千年食用历史的传统食品,是独具特色的酸味调味品。该文从酸汤产业发展状况、现代发酵关键技术,标准化、机械化、数智化集成技术升级,酸汤应用发展等方面加以分析,着重从原辅料预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强化发酵技术、数智化技术、杀菌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指出红酸汤产业化应用发展重在从扩大酸汤应用场景、品牌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推动。综述酸汤产业关键技术升级与应用发展现状,旨在为酸汤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关键技术 集成技术 产业化应用
下载PDF
分析疏肝解郁安神汤联合酸枣仁汤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常晓 司书博 张迪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疏肝解郁安神汤联合酸枣仁汤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分析疏肝解郁安神汤联合酸枣仁汤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安神汤联合酸枣仁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分泌指标,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AMD评分、内分泌指标水平、SDS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疏肝解郁安神汤联合酸枣仁汤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内分泌水平、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解郁安神汤 酸枣仁汤 抑郁症伴失眠 睡眠质量 内分泌指标 抑郁程度 认知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红酸汤自然发酵中番茄红素顺反异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周艳 李会 宋小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177,共5页
为了探究红酸汤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番茄红素构型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不同时间红酸汤的番茄红素顺反式异构体种类及其含量,分析pH值、滴定酸度、有机酸与总番茄红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自然发酵... 为了探究红酸汤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番茄红素构型的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不同时间红酸汤的番茄红素顺反式异构体种类及其含量,分析pH值、滴定酸度、有机酸与总番茄红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自然发酵过程中,有机酸会引起番茄红素的异构化,且苹果酸对顺式番茄红素总量、(13Z)-番茄红素含量、(5Z)-番茄红素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番茄红素 异构体 有机酸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贵州黔东南红酸汤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菊 陆敏 +4 位作者 黄正连 王雪雅 李文馨 殷勇 何建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0,共5页
为了比较黔东南不同地区红酸汤的综合品质特性,该研究对该地区的8种红酸汤样品(编号为QST1~QST8)的总酸、氨基酸态氮等9个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基于此,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红酸汤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比较黔东南不同地区红酸汤的综合品质特性,该研究对该地区的8种红酸汤样品(编号为QST1~QST8)的总酸、氨基酸态氮等9个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基于此,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红酸汤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红酸汤的品质指标存在差异,其中样品QST3总酸含量(2.35 g/100 g)最高,样品QST1还原糖含量(1.61 g/100 g)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88 g/100 g)均为最高,样品QST7光泽度(34.12)和红色色度(28.78)最好,样品QST6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3 118.76μg/g)和氨基酸态氮含量(0.09 g/100 g)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氨基酸态氮与挥发性风味物质、还原糖与总酸、红色色度与光泽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pH和还原糖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基于红酸汤9个品质指标,通过PCA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得出样品QST6的品质最佳。CA将8个样品聚为2大类,p H、氨基酸态氮、光泽度值和挥发性物质总量较高的样品为一类,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的样品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品质指标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苗族白酸汤中优势乳酸菌及酵母菌的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茂钊 王斌 +3 位作者 杜江 王涛 邹滢 黄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71,共9页
目的:为了得到适合白酸汤发酵的发酵剂,实现传统白酸汤的规范性生产。方法:采用溶钙圈法结合总酸产量和耐酸耐胆盐实验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糖苷酶活性实验筛选酵母菌优良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 目的:为了得到适合白酸汤发酵的发酵剂,实现传统白酸汤的规范性生产。方法:采用溶钙圈法结合总酸产量和耐酸耐胆盐实验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糖苷酶活性实验筛选酵母菌优良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将两株优良发酵菌株复配应用于白酸汤中,对其pH、总酸、总糖、还原糖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从128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G1-3,该菌株在pH3.0与0.3%牛胆盐环境中均生长良好,从20株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糖苷酶活性较强的菌株G2-2。经鉴定菌株G1-3为副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G2-2为印迪卡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indica)。两株菌复配发酵后的籼米白酸汤的总酸含量较自然发酵提高了5倍,总糖与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了61.53%与81.02%;糯米白酸汤中的总酸含量较自然发酵提高了18倍,总糖与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了68.86%与86.99%。两株菌复配发酵后的白酸汤的感官品质也优于自然发酵。结论:G1-3与G2-2的复合发酵剂发酵得到的白酸汤具有较好的品质,有望应用于白酸汤的发酵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菌 筛选 鉴定 白酸汤
下载PDF
贵州南部红酸汤理化指标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敏 王雪雅 +4 位作者 孙小静 李文馨 殷勇 陈菊 蓬桂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114,共6页
以黔南州和黔东南州6种发酵成熟的红酸汤半成品(编号为LT、JJ、TY、ND、AD、YSQ)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贵州南部红酸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微生物多样性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品ND品质较优,... 以黔南州和黔东南州6种发酵成熟的红酸汤半成品(编号为LT、JJ、TY、ND、AD、YSQ)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贵州南部红酸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微生物多样性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品ND品质较优,其总酸、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59%、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分别为12.80%、3.36、0.08%,食盐含量最低,为2.97%,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最小,为4.94;6个样品细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较大,而真菌菌群差异较小,样品ND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较高;平均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科为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35.24%)、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6.43%)等,平均相对丰度较高的真菌科为丛赤壳科(Nectriaceae)(19.84%)、曲霉科(Aspergillaceae)(15.43%)等;细菌科的乳杆菌科及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等及真菌科的枝孢霉科(Cladosporiaceae)、酵母科(Saccharomycodaceae)等和食盐、pH、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氨基酸态氮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南部 红酸汤 理化指标 微生物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具有抑菌作用乳酸菌筛选及其在红酸汤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厚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4-170,共7页
目的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在红酸汤的加工和保藏中的应用。方法以热带假丝酵母CT-1和白色假丝酵母CU-3为红酸汤腐败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能力的乳酸菌,然后将乳酸菌用于红酸汤的加工探讨其生物防腐作用。结果经筛选获得2株... 目的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在红酸汤的加工和保藏中的应用。方法以热带假丝酵母CT-1和白色假丝酵母CU-3为红酸汤腐败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能力的乳酸菌,然后将乳酸菌用于红酸汤的加工探讨其生物防腐作用。结果经筛选获得2株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SHPC-35和耐酸乳杆菌SHC-17,且2株菌的主要抑菌物质均为细菌素。将2株菌用于红酸汤的生产,并确定最优发酵工艺为:接种量(乳酸菌SHPC-35和SHC-17复配比例为1:1)为3%,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4 d,在此条件下,红酸汤的总酸度为1.58%±0.03%,感官评分为92.35±6.11。红酸汤保藏试验结果表明,SHPC-35和SHC-17能抑制红酸汤中的酵母生长,从而有效地延长产品的货架期至10 d。结论植物乳杆菌SHPC-35和耐酸乳杆菌SHC-17具有较强的抑制热带假丝酵母CT-1和白色假丝酵母CU-3能力,在红酸汤以及其他发酵食品的生物防腐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抑菌活性 抑菌物质 红酸汤 工艺优化 货架期
原文传递
酸汤-蓝莓饮料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测定
13
作者 刘国华 李永霞 +4 位作者 祝婷 谢小林 罗丽平 李冰晶 贺红早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9,共7页
为探究酸汤-蓝莓发酵饮料最佳工艺条件,以米浆及蓝莓为发酵原料,经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发酵饮料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酸汤-蓝莓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蓝莓与米浆质量比0.80:1、发酵剂接种量23%... 为探究酸汤-蓝莓发酵饮料最佳工艺条件,以米浆及蓝莓为发酵原料,经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发酵饮料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酸汤-蓝莓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蓝莓与米浆质量比0.80:1、发酵剂接种量23%、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1 d,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9.1分,模型预测值为89.3分,相对误差<0.5%,验证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得到良好拟合;其常规理化指标总糖、总酸含量分别为8.65,4.35 mg/L,功能性物质花色苷、多酚含量分别为9.18,17.17 mg/L,蛋白质含量为8.38 g/L,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可为酸汤及蓝莓产业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蓝莓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感官评分
下载PDF
小红尖椒对红酸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刘金 王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小红尖椒对红酸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pH、总酸、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小红尖椒的红酸汤(F组)相比,加小红尖椒的红酸汤(FL组)有较快的产... 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小红尖椒对红酸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pH、总酸、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小红尖椒的红酸汤(F组)相比,加小红尖椒的红酸汤(FL组)有较快的产酸效率和更高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通过传统培养法可知,FL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均高于F组,FL组的乳酸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F组的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而FL组的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魏斯氏菌属(Weissella)。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F组的生物标志物与总酸呈负相关,而FL组中大部分生物标志物与总酸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综上可知,添加小红尖椒的红酸汤具有更好的发酵优势,为红酸汤的产业化生产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红酸汤 小红尖椒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选育红酸汤发酵乳酸菌
15
作者 何扬波 李咏富 +6 位作者 郑秀艳 李国林 罗其琪 石彬 冉曜琦 刘宁 罗兴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从自然发酵番茄和红辣椒酸汤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利用^(60)Co-γ射线对筛选菌株进行辐照,诱变选育优良红酸汤生产菌株。结果表明,分别从MRS、MC培养基上分离得到发酵番茄(FT)相关菌株5株(MRS FT_(1)~MRS FT_(5))、3株(MC FT1~MC FT3);... 从自然发酵番茄和红辣椒酸汤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利用^(60)Co-γ射线对筛选菌株进行辐照,诱变选育优良红酸汤生产菌株。结果表明,分别从MRS、MC培养基上分离得到发酵番茄(FT)相关菌株5株(MRS FT_(1)~MRS FT_(5))、3株(MC FT1~MC FT3);发酵辣椒(FP)相关菌株4株(MRS FP_(1)~MRS FP_(4))、3株(MC FP_(1)~MC FP_(3))。采用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初筛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得到6株乳酸菌,菌株MRS FT5和MC FT1均为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entosus),菌株MRS FP_(2)、MRS FT_(3)、MRS FT_(1)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菌株MRS FP4为纳木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namurensis)。辐照诱变筛选出4株突变菌株MC FT1(700 Gy)、MRS FT_(3)(400 Gy-1)、MRS FT_(3)(400 Gy-4)和MRS FP_(4)(300 Gy),用其发酵红酸汤,p H值和总酸分别于12~15 d达到极小、极大值,极大缩短了红酸汤生产周期。番茄和辣椒酸汤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4和53种,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风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菌株分离筛选 辐照选育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颖 孙晴晴 +4 位作者 张亚男 李惠敏 唐铭阳 王栋 王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199-1201,共3页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伴随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以失眠为主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医药作为治疗失眠障碍的替代方法,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酸枣仁汤是一...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伴随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以失眠为主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医药作为治疗失眠障碍的替代方法,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酸枣仁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可通过多种机制来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包括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调控昼夜节律相关的基因、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以及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等。本文就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酸枣仁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传统发酵白酸汤中矿物质元素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17
作者 刘国华 谢小林 +3 位作者 李永霞 李冰晶 罗丽平 贺红早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8-1254,共7页
为探究传统发酵白酸汤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及营养成分,通过考察样品的消解试剂、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传统白酸汤中矿物质含量的方法,并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使用... 为探究传统发酵白酸汤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及营养成分,通过考察样品的消解试剂、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传统白酸汤中矿物质含量的方法,并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使用10%浓硝酸梯度升温消解传统白酸汤样品效果最好,测定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2.4%,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6.5%~114%,说明使用ICP-OES法测定白酸汤中矿物质元素具有较高准确度及精密度。样品中4种常量元素钙、镁含量分别为51.4、37.7 mg/L,钠、钾元素含量分别为6.66、1.65 mg/L;5种微量元素铜、锌、铁、锰及硅含量在0.052~2.49 mg/L;铝元素未检测到。功能性成分多酚含量为(11.84±0.05)mg/L,蛋白质含量为(6.39±0.02)g/L,氨基酸含量为(2.77±0.04)mg/L,有害物质亚硝酸盐在安全标准下含量为0.60 mg/L。检测结果为白酸汤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酸汤 矿物质 ICP-OES 营养成分 梯度消解
下载PDF
酸汤牛肉工艺优化
18
作者 黄朝斌 雷兴 +4 位作者 王晓宇 李娟 吴文燕 张玉龙 胡萍 《肉类研究》 2023年第8期14-19,共6页
以贵州黔东南本地小黄牛肉为原料,采用混合酸汤(红酸汤+白酸汤)煮制牛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煮制时间、混合酸汤添加量、木姜子添加量和牛肉滚揉时间为影响因素,感官评价、水分含量和pH值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酸... 以贵州黔东南本地小黄牛肉为原料,采用混合酸汤(红酸汤+白酸汤)煮制牛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煮制时间、混合酸汤添加量、木姜子添加量和牛肉滚揉时间为影响因素,感官评价、水分含量和pH值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酸汤牛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牛肉滚揉时间50 min、木姜子添加量3.0 g、混合酸汤添加量110 mL条件下煮制2.5 min,得到的酸汤牛肉感官评分最高(86.33分),水分含量为(72.41±1.77)%,其中肉汤pH值为4.88,牛肉pH值为4.99,亮度值(L^(*))为58.81,红度值(a^(*))为9.05,黄度值(b^(*))为10.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67±0.09)%;肉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以鲜味氨基酸为主(0.0785 mg/mL),其次为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产品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优化后的酸汤牛肉制品色泽红润、肉质鲜嫩、香味浓郁、酸咸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牛肉 工艺优化 标准化
下载PDF
基于UHPLC-MS技术分析贵州红、白酸汤代谢物差异
19
作者 唐佳代 赵益梅 +2 位作者 谢艺 冉光耀 张芮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以贵州红酸汤、白酸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分析贵州红、白酸汤中代谢产物差异,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结合t检验P... 以贵州红酸汤、白酸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分析贵州红、白酸汤中代谢产物差异,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结合t检验P值<0.05为标准筛选差异显著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酸汤样品中共注释到2 929个代谢物,正离子模式差异显著代谢物数为1 223种,负离子模式差异显著代谢物数为1 173种。差异显著代谢物在Super Class分类上,脂类化合物占14.96%,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占8.5%,有机杂环化合物占6.87%,苯环类化合物占4.17%,有机氧化合物占3.52%,苯基丙酸类和聚酮类化合物占2.7%。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差异显著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正离子模式下的莽草酸途径生物碱的生物合成、血清素能突触通路和负离子模式下组氨酸和嘌呤的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其中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生物碱、酚类和黄酮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通路分析
下载PDF
贵州白酸汤优势产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发酵性能比较
20
作者 唐艳平 张凤琴 郝红梅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110,共10页
从贵州自然发酵白酸汤中筛选出优势产酸菌并分析其菌株生长耐受特性和发酵性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筛选到12株优势产酸菌株鉴定为乳酸菌,其中菌株D2-2生长繁殖能力最强;菌株D2-1产酸量最大,培养24 h... 从贵州自然发酵白酸汤中筛选出优势产酸菌并分析其菌株生长耐受特性和发酵性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筛选到12株优势产酸菌株鉴定为乳酸菌,其中菌株D2-2生长繁殖能力最强;菌株D2-1产酸量最大,培养24 h后产酸量可达14.29 g/L;菌株D1-1和D2-3分别可耐受NaCl质量浓度为10 g/100 mL和pH值为2。对12株优势产酸乳酸菌进行白酸汤接种发酵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相比自然发酵白酸汤,接种乳酸菌发酵7 d后可加速白酸汤中还原糖和总糖的消耗,升高总酸,降低pH值,并提升白酸汤的抗氧化活性,尤其菌株D2-2的各指标均较优。综上,菌株D2-2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用其制备白酸汤可提高白酸汤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酸汤 优势产酸菌株 筛选 生长耐受特性 发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