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事件及其机理初析
1
作者 冯建杰 潘爱军 +2 位作者 董昌明 林新宇 邱云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43℃,是1993—2018年26年中冷池降温最强和最弱的年份。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风应力距平值为0.02 N/m2,而2015年距平值为-0.01 N/m2。2018年Ekman抽吸速度距平在冷池区域为正,2015年为负。经混合层热收支计算得到,造成冷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平流效应,且2018年与2015年的夏季(6—8月)降温平流项分别占49.2%和80.7%。冷池极端事件主要发生在6月,2018年6月冷池降温是2015年的2.76倍,并且海表净热通量项和平流项的异常对冷池极端事件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冷池 西南季风流 混合层热收支 孟加拉湾
下载PDF
斯里兰卡穹顶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
2
作者 马宇 王卫强 +1 位作者 游庆龙 辛红雨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共16页
文章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等多套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候态斯里兰卡穹顶(Sri Lanka Dome,SLD)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研究显示,SLD有两次从发展、成熟至减弱的过程,相伴随的是其涡动能(eddy ki... 文章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等多套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候态斯里兰卡穹顶(Sri Lanka Dome,SLD)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研究显示,SLD有两次从发展、成熟至减弱的过程,相伴随的是其涡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也出现两次峰值。在第一次发展阶段(5月23日—6月10日),SLD在斯里兰卡的东南部开始发展,并逐渐移向东部,伴随着面积和强度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风应力持续输入EKE,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平均流能量转化为EKE和涡势能(edd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EPE),以及西南季风流(southwest monsoon current,SMC)的平流作用,均使得SLD迅速加强。在成熟阶段(6月11—22日),SLD位于斯里兰卡东部,风应力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的增强使得SLD区域内的EKE和EPE达到第一个峰值。在减弱阶段(6月23日—7月20日),SLD向西北移动,由于平流项引起EKE和EPE的耗散,加上风应力做功和斜压不稳定显著减小,使得SLD区域的EKE和EPE衰减,强度显著减小。而在稳定阶段(7月21日—8月14日),SLD移至斯里兰卡东北部,风应力做功,压强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较弱,使得SLD的强度始终维持一个较弱的水平。在第二次发展阶段(8月15—25日),SLD北移,伴随着风应力做功和压强做功的增强,其强度增大。在消亡阶段(8月26日—9月5日),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EKE和EPE转化为平均流能量,导致SLD逐渐消亡。因此,风应力做功、涡流相互作用、压强做功以及源自SMC的平流作用是控制SLD演变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穹顶 涡流相互作用 能量学分析 中尺度涡 西南季风漂流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区西南季风变化与表层流结构和演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企洲 方文东 陈荣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6,共9页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资料和海区的历史资料 ,讨论了西南季风的变化及其与海区表层地转流的结构和演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西部的表层流结构随西南季风的盛衰而有变化 ,说明西南季风对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流的调控作...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资料和海区的历史资料 ,讨论了西南季风的变化及其与海区表层地转流的结构和演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西部的表层流结构随西南季风的盛衰而有变化 ,说明西南季风对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流的调控作用西部大于东部 ;但由于密度流和地形效应等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区 西南季风 表层流 地形效应 海面风 密度流
下载PDF
斯里兰卡南部西向沿岸流在西南季风期间的动力学研究(英文)
4
作者 C.H.WICKRAMAGE 王卫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90-298,共9页
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环流主要受到西南季风流控制,将热带印度洋水体从西向东进行跨海盆输运,然而在斯里兰卡南部沿岸存在一支与西南季风流方向相反的西向沿岸流,即南斯里兰卡沿岸流(SSLCC).本文主要利用ECCO2资料进行南斯里兰卡沿岸流... 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环流主要受到西南季风流控制,将热带印度洋水体从西向东进行跨海盆输运,然而在斯里兰卡南部沿岸存在一支与西南季风流方向相反的西向沿岸流,即南斯里兰卡沿岸流(SSLCC).本文主要利用ECCO2资料进行南斯里兰卡沿岸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SLCC的形成和孟加拉湾局地环流密切相关.当斯里兰卡穹顶区(SLD)环流偏强时,斯里兰卡南部形成局地气旋式涡旋,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流在SLD西部向南流动,随着气旋式涡旋北部转向西流形成强的SSLCC.相比之下,SLD较弱时,沿岸流仅存在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斯里兰卡东部沿岸流无法向西转向,SSLCC和西南季风流一起向东流动,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局地风应力对SLD产生的强度影响.研究还表明,SLD强度对SSLCC流向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西南季风流 斯里兰卡 沿岸流 斯里兰卡穹顶区
下载PDF
斯里兰卡以东海域涡旋偶极子的生成与维持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蔚邦 杨洋 梁湘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9-398,共20页
斯里兰卡岛以东海域在西南季风期间常会出现一对低频涡旋偶极子(即斯里兰卡穹顶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及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基于(1/12)°分辨率的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ic Model,HYCOM)再分析... 斯里兰卡岛以东海域在西南季风期间常会出现一对低频涡旋偶极子(即斯里兰卡穹顶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对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及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基于(1/12)°分辨率的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ic Model,HYCOM)再分析资料以及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和基于MWT的正则传输理论等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生成发展机制。结果发现这2个涡旋发展所需能量最终都来源于海表风应力做功,但具体可取3条完全不同的路径:①风应力直接驱动涡旋;②风应力驱动背景场的西南季风流,其后西南季风流发生正压不稳定以提供涡旋所需的涡动能;③西南季风流通过风应力做功获得的动能转换为有效位能,其后通过斜压不稳定给涡旋提供位能。涡旋最终衰亡的主要原因包括风应力对涡旋做功的减少、西南季风流正压不稳定的减弱、涡旋的能量频散以及低频涡向更高频扰动的正向能量级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穹顶 西南季风流 多尺度过程 正压失稳 斜压失稳 孟加拉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