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Addition of Amino Acids or Soybean Phospholipid in Diet on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Pigs
1
作者 Sicong LUO Shaobo LI +9 位作者 Xiangyun HU Min CHEN Lingxiu GAN Tingju HUANG Wenjie LU Junxiang HUANG Haimei DENG Jiahuang YANG Cui YANG Xiuliang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3年第4期40-43,共4页
[Objectives]The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addition of arginine and glutamic acid or soybean phospholipid,vitamin E and yeast selenium in diet on th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long(white)... [Objectives]The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addition of arginine and glutamic acid or soybean phospholipid,vitamin E and yeast selenium in diet on th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long(white)×large(York)binary hybrid pigs.[Methods]27 long×large castrated hybrid boars with the body weight of(54.4±0.15)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with 3 replicates per group and 3 pigs per replicate.Group A was the control group,in which the pigs were fed basal diet;in group B,0.8%arginine and 0.60%glutamate were added to the basal diet;in group C,75 g of soybean phospholipid,20 g of vitamin E and 8 g of yeast selenium were added to every 100 kg of the basal diet.The trial period was 60 d.After the experiment was ended,one test pig with similar body weight was selected from each replicate for slaughter and meat determination.[Results]The average weight gain and eye muscle area of the pigs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C(P<0.05),and also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compared with group A,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or C and group A in the average weight gain and eye muscle area(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ther slaughter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0.05).Besides,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various amino acids,total amino acids and total umami amino acid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0.05).The inosine content in the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and muscle cooking loss of binary hybrid pigs in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P<0.05),and also had a tendency to be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or C and group A in the inosine content and muscle cooking loss of the pigs(P>0.05).In addi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ther meat trait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between group B or C and group A(P>0.05).[Conclusions]The addition of arginine and glutamic acid or soybean phospholipid,vitamin E and yeast selenium in die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rate,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traits of long×large binary hybrid p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ughter performance Meat quality ARGININE Glutamic acid soybean phospholipid Long×large binary hybrid pigs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soybean phospholipid liposome on glutamate-induced nerve cell injury in vitro
2
作者 Jian ying Xiao Xin Zhang Yu jie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soybean phosphatide could reduce the cerebral ischemia damage obviously. Whether soybean phospholipid liposome (SPL) can protect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 cultured in v... BACKGROUND: It has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soybean phosphatide could reduce the cerebral ischemia damage obviously. Whether soybean phospholipid liposome (SPL) can protect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 cultured in vitro from glutamate (Glu)-induced neurotoxicity,particularly nerve cell membrane damage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PL on Glu-induced neurotoxicity of neurons in culture,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neuroprotection.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MATERIALS: Twelve Sprague-Dawley rats,of either gender,aged 0 to 1 day,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Drugs and reagents: poly-L-lysine and L-glutamate were purchased from Sigma company (US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2004 to June 2005. Glu(1×10–4 mol/L)was added to cortical neurons in injury group for 3 hours,whil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PL (0.2,0.4,0.8,1.6 g/L) were add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PL groups. Neurons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untouch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of reagent kit,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activity and nitric oxide(NO) content in the supernatant fluid of the culture medium were assayed,and the activity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malonaldehyde (MDA) content in the neurocytes were also determined. RESULTS: ①Activities of LDH and NOS,as well as NO content in the supernatant fluid of injur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1). Activities of LDH and NOS,and NO content in the supernatant fluid of SPL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injury group (P < 0.01). ②MDA content of the SP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injury group (P < 0.01); SOD activity of neurons in the inju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1),bu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jury group (P < 0.01). ③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P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0.2–0.8 g/L),and plateaus at around 1.6 g/L. CONCLUSION: SPL can protect rat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 from Glu-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is protection is possibly related to SPL's effect against damages associated with lipid per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脂质体 谷氨酸盐 神经细胞损伤 脑缺血 保护效果
下载PDF
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叶金玲 范秋丽 +5 位作者 王一冰 林厦菁 阮栋 罗琦丽 苟钟勇 蒋守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1867,共11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为促进黄羽肉鸡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2(添加或不添加...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为促进黄羽肉鸡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2(添加或不添加大豆异黄酮)×3(不添加磷脂、添加大豆磷脂或溶血磷脂)双因子设计。选用900只健康、体重一致的48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第1组饲粮添加3.00%菜籽油(对照组);第2组饲粮添加1.00%大豆磷脂,等量替代第1组饲粮中的菜籽油;第3组在第1组基础上添加500 mg/kg溶血磷脂;第4~6组分别在第1~3组基础上添加300 mg/kg大豆异黄酮。试验期32 d。于80日龄以重复为单位对肉鸡进行空腹称重并统计采食量,计算生长性能;每重复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采血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取胸肌评价肉品质,并测定丙二醛(MDA)、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48~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肉鸡死亡率(P<0.05),并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中添加磷脂或大豆异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血浆中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MDA含量(P<0.05),均可显著增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P<0.05);饲粮中添加溶血磷脂或大豆异黄酮均能显著降低肉鸡肌肉蒸煮损失(P<0.05);饲粮中添加磷脂可显著增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红度值(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显著降低胸肌中MDA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GSH含量以及胸肌中PUFA、n-3 PUFA、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P<0.05),并可显著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和胸肌中n-6 PUFA/n-3 PUFA值(P<0.05)。【结论】在48~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中单独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均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胸肌中脂肪酸组成,提高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型黄羽肉鸡 磷脂 大豆异黄酮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性能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3种脱色剂应用于大豆油脱色的效果
4
作者 王宏平 孙日飞 +3 位作者 何立军 马莉 蒋甜燕 邵彦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旨在为大豆油精炼中脱色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大豆碱炼油和3种常用脱色剂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为原料,考察了3种脱色剂对大豆油的脱色、脱皂和脱磷脂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添加量超过2%后,脱色率上升... 旨在为大豆油精炼中脱色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大豆碱炼油和3种常用脱色剂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为原料,考察了3种脱色剂对大豆油的脱色、脱皂和脱磷脂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添加量超过2%后,脱色率上升速率变慢;脱色剂添加量为3%时,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脱色率分别为92.1%、86.9%、90.7%;大豆碱炼油在426、450、479、665 nm波长处有吸收峰,可通过油样在上述4个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来考察脱色剂的脱色能力;脱色剂添加量为1%时,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对叶绿素的脱除率分别为87.1%、67.7%、54.8%,脱皂率分别为84.5%、83.8%、78.9%,脱磷脂率分别为82.6%、83.5%、90.8%,脱色剂添加量为3%时,3种脱色剂的脱皂率和脱磷脂率均为100%。综上,活性白土的脱色效果最佳,可以通过减少碱炼油中的皂含量和磷脂含量来提升脱色剂对色素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剂 大豆油 脱色率 色素 脱皂 脱磷脂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
5
作者 朱梦男 金日生 +1 位作者 张华 袁传勋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建立一种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流动相为异丙醇-甲醇-水,且大豆磷脂酰胆碱在0.4615~2.307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7);方法的检出限为1.4 mg/g、平均回收率为99.8... 建立一种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测定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流动相为异丙醇-甲醇-水,且大豆磷脂酰胆碱在0.4615~2.307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7);方法的检出限为1.4 mg/g、平均回收率为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1%。方法的精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大豆 磷脂 磷脂酰胆碱
下载PDF
大豆油返酸、返色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文山 卢美娟 +4 位作者 杨瑞楠 吕瑞 贺磊 穆俊伟 杨会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2,共4页
为对大豆油适度精炼和精准加工提供参考,对精炼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大豆油的返酸、返色程度以及一级大豆油中磷脂、残皂、不皂化物等组分对其返酸、返色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原油返酸和返色程度均最高,中和油最低;磷脂含量... 为对大豆油适度精炼和精准加工提供参考,对精炼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大豆油的返酸、返色程度以及一级大豆油中磷脂、残皂、不皂化物等组分对其返酸、返色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原油返酸和返色程度均最高,中和油最低;磷脂含量越高,大豆油返酸、返色程度越深;不皂化物含量越高,越有助于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含皂量对大豆油返酸影响不显著,但会影响大豆油返色。综上,在大豆油生产中应控制磷脂含量和含皂量,减少不皂化物的损失,以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返酸 返色 精炼 磷脂 不皂化物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快速测定大豆磷脂丙酮不溶物的研究
7
作者 佟馨 李万平 +5 位作者 高健 李洁艳 闫军剑 周万祥 贾海军 董华 《现代食品》 2023年第7期203-206,共4页
本文利用国标法测定多组样品大豆磷脂的丙酮不溶物含量,以测定样品已知结果为基准,再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每组样品的光谱,建立大豆磷脂丙酮不溶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抽取90个样品的国标法与扫描法最大相对偏差为4.95%,所有验证... 本文利用国标法测定多组样品大豆磷脂的丙酮不溶物含量,以测定样品已知结果为基准,再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每组样品的光谱,建立大豆磷脂丙酮不溶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机抽取90个样品的国标法与扫描法最大相对偏差为4.95%,所有验证样品相对偏差均符合国家标准相对偏差≤5%的要求,表示预测模型可以投入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丙酮不溶物 近红外光谱仪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61
8
作者 谷岩 邱强 +2 位作者 王振民 陈喜凤 吴春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55-3964,共10页
【目的】揭示连作大豆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变化,为大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土壤... 【目的】揭示连作大豆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变化,为大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大豆重迎茬使土壤PLFA总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真菌和细菌PLFAs比例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不同连作年限及生育时期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均不同,与作物品种、根系分泌物和残茬腐解物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LFAs总生物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脲酶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大豆重迎茬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发生改变。大豆连作障碍是大豆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和环境因子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脂脂肪酸 连作障碍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大豆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夏海涛 安红 +1 位作者 刘郁芬 于春玲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46-1048,共3页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程序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大豆磷脂组成进行分析,在15 min内将大豆磷脂中4种重要组分: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和磷脂酸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用外标法对这4 种重要成分进行定量,线性范围为0.2~5....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程序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大豆磷脂组成进行分析,在15 min内将大豆磷脂中4种重要组分: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和磷脂酸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用外标法对这4 种重要成分进行定量,线性范围为0.2~5.8 g/L;回收率为96.7~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0.82%~1.34%。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大豆磷脂 卵磷脂 脑磷脂 分析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对草鱼肝胰脏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曹俊明 林鼎 +3 位作者 劳彩玲 薛华 潘庆 田丽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8,共7页
采用一种对照饲料和三种分别含4%、6%和8%大豆磷脂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5g的草鱼,经52天饲养后,运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草鱼肝胰脏脂质的脂肪酸组成。与摄食对照饲料的草鱼比较,三组添加大豆磷脂的草鱼肝胰脏脂质具有较... 采用一种对照饲料和三种分别含4%、6%和8%大豆磷脂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5g的草鱼,经52天饲养后,运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草鱼肝胰脏脂质的脂肪酸组成。与摄食对照饲料的草鱼比较,三组添加大豆磷脂的草鱼肝胰脏脂质具有较高水平的18∶2n-6和较低的20∶4n-6/18∶2n-6比值。与此相反,18∶3n-3的含量下降30%~69%,而n-3系列长链(C≥2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包括20∶5n-3、22∶5n-3和22∶6n-3)的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组成 大豆磷脂 肝胰脏 草鱼 饲料
下载PDF
大豆磷脂组成的薄层色谱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郭勍 徐桂云 常理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国产硅胶板和二次展开的薄层色谱法,对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的大豆磷脂组成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大豆磷脂中11个重要组分的定性结果。用已知样品量的薄层光密度扫描方法建立了卵磷脂定量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国产硅胶板和二次展开的薄层色谱法,对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的大豆磷脂组成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大豆磷脂中11个重要组分的定性结果。用已知样品量的薄层光密度扫描方法建立了卵磷脂定量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薄层色谱 卵磷脂 磷脂
下载PDF
大豆磷脂的理化特性及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0
12
作者 齐文娟 岳红卫 王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37,共3页
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它是一种理想的多用途天然原料,具有十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并已在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大豆磷脂的理化特性、制备方法,简述了大豆磷脂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工业方面的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 大豆磷脂 理化特性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磷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吕维忠 钟振声 黄少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30,共3页
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磷脂的工艺,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h。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大豆磷脂 工艺实验
下载PDF
大豆卵磷脂的酶法改性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伟 李维琳 +1 位作者 喻子牛 李国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5,共5页
利用实验室自制的液态磷脂酶A2,水解大豆卵磷脂得到溶血卵磷脂。设计了正交实验研究该磷脂酶A2在水浴中静止水解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为4%,反应温度30℃,起始pH值7.5,Ca2+浓度0.10%,反应时间13 h。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产... 利用实验室自制的液态磷脂酶A2,水解大豆卵磷脂得到溶血卵磷脂。设计了正交实验研究该磷脂酶A2在水浴中静止水解大豆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为4%,反应温度30℃,起始pH值7.5,Ca2+浓度0.10%,反应时间13 h。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经酸碱滴定法及HPLC检测,大豆卵磷脂的转化率为8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卵磷脂 磷脂酶A2 溶血卵磷脂 酶法改性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分离大豆磷脂酰胆碱 被引量:30
15
作者 曹栋 裘爱泳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3,共2页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CO2 /乙醇分离大豆磷脂酰胆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在温度 4 0℃- 6 0℃ ,压力在 15MPa - 2 5MPa ,乙醇浓度在 2 % - 2 0 %之间 ,较低的温度 ,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乙醇浓度有利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提高。在温度 4 0℃、压...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CO2 /乙醇分离大豆磷脂酰胆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在温度 4 0℃- 6 0℃ ,压力在 15MPa - 2 5MPa ,乙醇浓度在 2 % - 2 0 %之间 ,较低的温度 ,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乙醇浓度有利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提高。在温度 4 0℃、压力 2 5MPa、乙醇浓度 15 % (v/v)下 ,磷脂酰胆碱含量可达 89% (TLC扫描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分离 大豆磷脂酰胆碱 萃取
下载PDF
酶法制备甘油磷酸胆碱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康逸 朱波 +3 位作者 刘元法 周丽 钱祥云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7,共5页
研究了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制备甘油磷酸胆碱(GPC)的可行性,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磷脂酰胆碱(PC)转化率和GPC得率的影响。确定磷脂酶A1催化制备GPC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在pH 7的15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粉末磷脂添加量5 g、CaC... 研究了水相体系中磷脂酶A1水解大豆粉末磷脂制备甘油磷酸胆碱(GPC)的可行性,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磷脂酰胆碱(PC)转化率和GPC得率的影响。确定磷脂酶A1催化制备GPC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在pH 7的15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粉末磷脂添加量5 g、CaC l2添加量0.50 g、酶添加量0.50 mL,温度55℃,反应时间6 h;利用LC-MS分析最佳条件下的反应液,得到PC转化率为98%,GPC得率达到95%;同时验证了在磷脂酶A1催化制备GPC的过程中生成的溶血磷脂(LPC)Sn-2位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了酰基转移,转移到Sn-1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粉末磷脂 甘油磷酸胆碱 磷脂酶A1 酰基转移
下载PDF
大豆粉末磷脂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雅蔷 马铁明 +2 位作者 王凤成 戚广艳 雷小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将大豆粉末磷脂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其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添加大豆粉末磷脂,可以明显地改善面团的稳定时间以及拉伸曲线面积和拉伸阻力,还可以提高馒头的品质,增加馒头的抗老化效果;当在小麦... 将大豆粉末磷脂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其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添加大豆粉末磷脂,可以明显地改善面团的稳定时间以及拉伸曲线面积和拉伸阻力,还可以提高馒头的品质,增加馒头的抗老化效果;当在小麦粉中添加0.8%的大豆粉末磷脂时,其对馒头品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面团 大豆粉末磷脂 品质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大豆磷脂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脂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巩菊芳 史锋 +2 位作者 邵邻相 郑孝华 张雷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 大豆磷脂对小鼠学习记忆、脑组织蛋白质和脂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小鼠用不同剂量的大豆磷脂灌胃 ,分别为低剂量组 (2 5g kg)、中剂量组 (5 0g kg)、高剂量组 (10 0g kg) ,同时设立对照组 (去离子水 ) ,连续灌胃 30天 ,进行小... 目的 大豆磷脂对小鼠学习记忆、脑组织蛋白质和脂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小鼠用不同剂量的大豆磷脂灌胃 ,分别为低剂量组 (2 5g kg)、中剂量组 (5 0g kg)、高剂量组 (10 0g kg) ,同时设立对照组 (去离子水 ) ,连续灌胃 30天 ,进行小鼠学习记忆测定后处死 ,取全脑 ,测定小鼠脑组织中蛋白质含量、磷脂和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高、中剂量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强 (P <0 0 5 ) ;低剂量组小鼠记忆力显著改善 (P <0 0 5 )。 (2 )各剂量组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及脑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上升 (P <0 0 5 )。 (3)高剂量组C1 8:2 含量、C1 8:3含量、P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中剂量组C1 8:3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4 )高剂量组PS、PE、PC、PL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SM PC的比值则显著下降 (P <0 0 5 ) ;中剂量组PS、PC、PL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提示大豆磷脂可明显提高小鼠脑组织中蛋白质、PUFA和PL的含量 ,显著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且与大豆磷脂存在剂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学习记忆 脑组织 磷脂 脂肪酸
下载PDF
磷脂含量对大豆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玉 孙博 +3 位作者 陈晓慧 高明 江连洲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125,共4页
研究不同磷脂含量对大豆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磷脂添加量(2.5%、2.0%、1.5%、1.0%)的一级大豆油模拟磷脂含量不同的大豆油,在65℃条件下进行贮藏实验,检测贮藏过程中大豆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油在贮藏过程中折射率有一定... 研究不同磷脂含量对大豆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磷脂添加量(2.5%、2.0%、1.5%、1.0%)的一级大豆油模拟磷脂含量不同的大豆油,在65℃条件下进行贮藏实验,检测贮藏过程中大豆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油在贮藏过程中折射率有一定上升;磷脂含量对大豆油酸值影响较小;磷脂含量高的大豆油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的增长速度较慢。说明磷脂有抑制氧化酸败的作用,从贮藏角度考虑,大豆油脂中磷脂的存在对大豆油的贮藏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磷脂 贮藏 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磷脂对红细胞膜脂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巩菊芳 邵邻相 +2 位作者 郑孝华 史锋 南仁燕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大豆磷脂对小鼠红细胞膜脂肪酸和磷脂成分的影响。方法:小鼠用不同剂量的大豆磷脂灌胃,分别为2.5、5.0、10.0 g/kg bw,同时设立对照组(去离子水灌胃),连续灌胃30 d后,心脏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红细胞膜中脂肪酸和磷脂... 目的:研究大豆磷脂对小鼠红细胞膜脂肪酸和磷脂成分的影响。方法:小鼠用不同剂量的大豆磷脂灌胃,分别为2.5、5.0、10.0 g/kg bw,同时设立对照组(去离子水灌胃),连续灌胃30 d后,心脏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红细胞膜中脂肪酸和磷脂的成分及含量。结果:(1) 10.0 g/kg剂量组小鼠红细胞膜中C18∶2、C18∶3含量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C18∶1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5.0 g/kg剂量组C18∶2含量显著提高(P<0.05)。(2) 10.0 g/kg剂量组小鼠红细胞膜中磷脂酰丝氨酸(PS)、红细胞膜神经磷脂 (SM)、磷脂酰乙醇胺 (PE)、磷脂酰胆碱(PC)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SM/PC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5.0 g/kg剂量组PE、PC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大豆磷脂能增加红细胞膜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含量,改善红细胞膜脂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 红细胞膜 脂肪酸 磷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