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野生香菇与‘申香215’孢子单核体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徐蒋振 李洁 +5 位作者 张帅 董浩然 邵阳浩 章炉军 张丹 宋春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将1个云南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的孢子单核体菌株DH10分别与190个‘申香215’孢子单核体菌株进行两两杂交,构建杂交群体,测定11个分级农艺性状和10个数值农艺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0个杂交子中148个可以正常出菇,分... 将1个云南野生香菇(Lentinula edodes)的孢子单核体菌株DH10分别与190个‘申香215’孢子单核体菌株进行两两杂交,构建杂交群体,测定11个分级农艺性状和10个数值农艺性状,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0个杂交子中148个可以正常出菇,分级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71~1.386(平均为0.627);与其他3种不同交配型菌株比较,交配型为A_(2)B_(3)A_(4)B_(4)菌株的出菇整齐度较高(多样性指数为0.210);交配型为A_(2)B_(2)A_(4)B_(4)、A_(3)B_(2)A_(4)B_(4)菌株的菌柄为上下等粗型(多样性指数为0);交配型为A_(2)B_(2)A_(4)B_(4)、A_(2)B_(3)A_(4)B_(4)菌株较易开伞(多样性指数为0)。数值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91~1.755,平均为1.548,菌柄长度的多样性指数(1.755)最大,菌柄直径的多样性指数(0.991)最小。所有数值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6.55%~73.52%(平均为41.03%),子实体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3.52%;菌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6.55%。杂交群体的10个数值农艺性状中仅有单棒产量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交配型为A2B3A4B4菌株的单菇质量最大,菌盖质量较大,菌盖较厚;交配型为A_(3)B_(2)A_(4)B_(4)菌株的菌柄质量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香菇野生种质资源利用及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野生种质 孢子单核体 交配型 多样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黑木耳交配型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红 曹晖 +1 位作者 潘迎捷 曹娟云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9-564,共6页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沪3菌株的子实体收集、分离、鉴定得到157株单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体,以其中73株孢子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交配实验,经过三轮交配反应,结果表明,木耳的交配型符合四极性交配系统的分布规律。根据四种交配反应情...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沪3菌株的子实体收集、分离、鉴定得到157株单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体,以其中73株孢子单核体为材料进行交配实验,经过三轮交配反应,结果表明,木耳的交配型符合四极性交配系统的分布规律。根据四种交配反应情况把73株孢子单核体分为四组,并从四组中挑选出B17、B177、B101、B65作为四种交配型的标准菌株;与此同时,从沪3菌株的双核菌丝体制备的原生质体中获得53株原生质体单核体,对这些单核体进行交配,确定出两种亲本交配型,以Y150(A1B1)和Y121(A2B2)作为标准菌株,将两个亲本交配型标准菌株与四个孢子单核体标准菌株进行交配反应,初步确定出四种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分别为: B17 (A2B2)、B177(A1B1)、B101(A2B1)和B65(A1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交配型 孢子单核体 原生质体单核体 四极性交配系统
下载PDF
长根菇交配系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2 位作者 耿小丽 王兰青 孟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47-12548,共2页
[目的]研究长根菇交配系统,指导遗传育种工作。[方法]以长根菇子实体为材料,收集并分离单孢,以锁状联合为标记鉴别是否为单核菌丝体。采用三轮交配反应对110株孢子单核体进行三轮两两交配反应。[结果]110株单核体按交配型被分为4组,分... [目的]研究长根菇交配系统,指导遗传育种工作。[方法]以长根菇子实体为材料,收集并分离单孢,以锁状联合为标记鉴别是否为单核菌丝体。采用三轮交配反应对110株孢子单核体进行三轮两两交配反应。[结果]110株单核体按交配型被分为4组,分别含有21、30、13和46个菌株。[结论]长根菇的交配型受双因子控制,属于四极性交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单核体 四极性交配系统 三轮交配反应 偏向性分布
下载PDF
灰树花杂交菌株鲁灰86的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谢红艳 王艳 +6 位作者 万鲁长 黄春燕 韩建东 李瑾 姚强 杨鹏 宫志远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7,共7页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野生菌株梯灰1号和栽培菌株庆灰151为亲本,各取10个孢子单核体单单杂交,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锁状联合结构及通过与亲本的拮抗实验最终获得65个杂交子。选取23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杂交子进行小试初筛...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野生菌株梯灰1号和栽培菌株庆灰151为亲本,各取10个孢子单核体单单杂交,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锁状联合结构及通过与亲本的拮抗实验最终获得65个杂交子。选取23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杂交子进行小试初筛栽培实验,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对筛选出的优良杂交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鲁灰86子实体颜色较深、朵型较大、菌管较短,产量分别比亲本梯灰1号和庆灰151提高了74.47%和20.53%,生物学转化率大于50%,且子实体中多糖含量较高;鲁灰86与两亲本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是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质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孢子单核体 单单杂交 鲁灰86
下载PDF
香菇不同交配型单核体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林范学 程水明 林芳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9-523,共5页
采用香菇栽培菌株苏香和野生菌株HL7 6各 4种不同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为亲本进行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 1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单核体在不同性状中具有不同的一般配... 采用香菇栽培菌株苏香和野生菌株HL7 6各 4种不同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为亲本进行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 1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单核体在不同性状中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不同单核体在同一性状中亦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并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单核体的杂交组合在 13个性状中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同时发现 ,从整体上看 ,栽培菌株苏香的一般配合力高于野生菌株的一般配合力。在 16个供试杂交组合中 ,A1B2×A4B4在菌丝生长速度性状、有关发育期、产量及子实体形状等性状方面的SCA相对效应值符合育种目标 ,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孢子单核体 配合力 育种
下载PDF
应用性遗传模式选育香菇优良菌株——中香68杂交菌株选育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秀治 罗凤来 蔡衍山 《菌物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49-53,64,共6页
根据香菇四极性异宗配合的性遗传特性,通过亲本的选择,采用孢子单核体的对称杂交育种手段,实现基因重组,从中选育出广温型优良菌株中香68,介绍了中香68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特征及其新菌株的鉴别方法。同时讨论了香菇单孢杂交育种的种质资... 根据香菇四极性异宗配合的性遗传特性,通过亲本的选择,采用孢子单核体的对称杂交育种手段,实现基因重组,从中选育出广温型优良菌株中香68,介绍了中香68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特征及其新菌株的鉴别方法。同时讨论了香菇单孢杂交育种的种质资源和育种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遗传模式 单孢杂交 单核体 选育 种质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鉴定香菇单核体及杂交后代 被引量:6
7
作者 巫萍 章炉军 +3 位作者 张丹 尚晓冬 谭琦 宋春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455,共12页
【目的】研究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方法用于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孢子单核体及其杂交后代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利用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开发的SSR标记,分析由香菇品种"L808"双核菌丝制备... 【目的】研究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方法用于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孢子单核体及其杂交后代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利用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开发的SSR标记,分析由香菇品种"L808"双核菌丝制备的原生质体单核体、孢子单核体及其杂交后代的SSR指纹。【结果】对制备的原生质体单核体的鉴定中,在不经过杂交配对的情况下,鉴定出"L808"的两种不同极性的原生质体单核体,其分离比例为191:1,该鉴定结果得到SSR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ic DNA,RAPD)标记及传统方法的验证。另外,开发的香菇SSR标记还能以多位点组合的方式,用于对孢子单核体及其杂交后代的鉴定。【结论】应用SSR标记可加快香菇单核体的制备进程,并提高鉴定单核体及相关杂交菌株的准确性,促进香菇遗传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 香菇 原生质体单核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孢子单核体 杂交子鉴定
原文传递
香菇沪香F2菌株重要农艺性状在F2和F3代中的遗传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郑文妹 章炉军 +3 位作者 李巧珍 宋春艳 尚晓冬 谭琦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29-3142,共14页
以香菇菌株"沪香F2"及其自交优良F2代菌株"申香1504"为实验材料,收集孢子单核体,对其交配型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孢自交的方法,构建F2和F3代群体,并对孢子单核体、F2、F3代群体各阶段培养、出菇情况以及重要农艺性... 以香菇菌株"沪香F2"及其自交优良F2代菌株"申香1504"为实验材料,收集孢子单核体,对其交配型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孢自交的方法,构建F2和F3代群体,并对孢子单核体、F2、F3代群体各阶段培养、出菇情况以及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研究各性状表型分化的情况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亲本所获得的孢子单核体中A2B1交配型比例均为最高,根据孢子单核体交配型数量分别设计了1 028和972个F2和F3代自交配对组合。在2个群体中,配对阶段,分别有15.47%和23.56%的配对组合由于菌丝生长缓慢无法获得后代双核体菌株,且F3代显著高于F2代;生产种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7.78%和9.57%;菌棒培养阶段,出现不良性状的菌株数量分别为41.05%和49.28%,且F3代退化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2代,不转色菌株比例显著低于F2代;出菇阶段,分别有3.11%和4.32%的菌株不现蕾,分别有13.04%和4.32%的菌株出畸形菇,分别有19.55%和8.95%的菌株能出正常菇,且F2代出正常菇的菌株比例显著高于F3代。"沪香F2"和"申香1504"分别有26个和8个孢子单核体,多次配对获得的杂交子,出正常菇的概率达50%以上。2个群体的平均单棒产量、平均单棒菇数、平均单菇重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且两个群体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与F2代相比,F3代的产量分布、菇数分布表现出偏分离现象,平均单棒产量低于F2代43.84%,平均单棒菇数低于F2代56.77%。香菇"沪香F2"菌株在F3代中的培养、出菇情况以及农艺性状整体表现劣于F2代,且在F2代中获得表现优于亲本的高产品种,在F3代中获得大朵型品种,对香菇优良菌株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群体 孢子单核体 性状分化 频率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