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top coal in steep top caving coal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妮 张洁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 the top caving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supporting pressure, dip ang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al on horizontal s...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 the top caving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supporting pressure, dip ang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al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were analyzed as well. By terms of the practice project analysis, the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p angle β and thickness of coal seam M. Dip angle of coal seam β has tremendous impact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while thickness of coal seam M has slight impact. When thickness of coal seam is below 10m,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creases sharply. While thickness exceeds 15m, it is not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any l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grade coal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damage statistic mechanic model
下载PDF
CLOSED TRANS-SCALE STATISTICAL MICRODAMAGE MECHANICS 被引量:7
2
作者 白以龙 夏蒙棼 +1 位作者 柯孚久 李晖凌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7,共17页
Damage and failure due to distributed microcracks or microvoids are on the challenging frontiers of solid mechanics. This appeals strongly to tools not yet fully developed in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in particular ... Damage and failure due to distributed microcracks or microvoids are on the challenging frontiers of solid mechanics. This appeals strongly to tools not yet fully developed in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in particular to irreversible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and a unified macroscopic equations of mechanics and kinetic equations of micro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This review provide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statistical microdamage mechanics. (1) It clarifies on what level of approximation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works. Particularly,D-level approximation with dynamic function of damage appears to be a proper closed trans-scale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 (2) It provides physical foundation of evolution law in damage mechanics. Essentially, the damage-dependent feature of the macroscopic evolution law is due to the movement of microdamage front, resulting from microdamage growth. (3) It is found that intrinsic Deborah numberD *, a ratio of nucleation rate over growth rate of microdamage, is a proper indication of critical damage in damage mechanics, based on the idea of damage localization. (4) It clearly distinguishes the non-equilibrium damage evolution from 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 like perco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MICROdamage statistical microdamage mechanics damage evolution
下载PDF
SPALLATION ANALYSIS WITH A CLOSED TRANS-SCALE FORMULATION OF DAMAGE EVOLU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海英 白以龙 +1 位作者 夏蒙棼 柯孚久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0-407,共8页
A closed,trans-scale formulation of damage evolution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i- crodamage mechanics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dynamic function of damage bridges the mesoscopic and macroscopic evolution of dama... A closed,trans-scale formulation of damage evolution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i- crodamage mechanics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dynamic function of damage bridges the mesoscopic and macroscopic evolution of damage.The spallation in an aluminium plate is studied with this formul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damage evolution is governed by several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i.e.,imposed Deborah numbers De~* and De,Mach number M and damage number S.In particular, the most critical mode of the macroscopic damage evolution,i.e.,the damage localization,is deter- mined by Deborah number De~*.Deborah number De~* reflects the coupling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macroscopic loading and the microdamage growth.Therefore,our results reveal the multi-scale nature of spallation.In fact,the damage localization results from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microdamage growth.In addition,the dependence of the damage rate on imposed Deborah numbers De~* and De, Mach number M and damage number 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LLATION statistical microdamage mechanics damage evolution damage localization closed trans-scale formulation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下黄土力学特性及损伤机制研究
4
作者 郅彬 王尚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2-1102,共11页
为深入研究干湿-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损伤演化规律,通过不同次数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consolidation drainage triaxial sheartest,CD)和核磁共振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强... 为深入研究干湿-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损伤演化规律,通过不同次数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consolidation drainage triaxial sheartest,CD)和核磁共振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强度指标变化规律和细观孔隙的损伤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假定黄土微元强度分布服从复合函数,建立了黄土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验证其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并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软化程度逐渐减弱。偏应力峰值随循环次数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在循环2次时其衰减程度最大,不同围压下分别衰减了17.6%、23.2%、24.5%和18.1%。土体内胶结块在循环作用下发生破损,使得内部孔隙面积逐渐增大,主要为小孔隙向中大孔隙的转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内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循环 黄土 力学特性 细观损伤 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冻融受荷砂岩力学性能劣化与统计损伤模型研究
5
作者 张二锋 刘慧 +1 位作者 康跃明 杨金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中,砂岩作为主要的工程地质含水层之一,冻融环境影响砂岩的力学及变形特性。为研究受冻融环境影响下受荷岩力学性能的劣化和损伤特性,以陕西地区红色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0、5、10、20和30次冻融循环... 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中,砂岩作为主要的工程地质含水层之一,冻融环境影响砂岩的力学及变形特性。为研究受冻融环境影响下受荷岩力学性能的劣化和损伤特性,以陕西地区红色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0、5、10、20和30次冻融循环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冻融后砂岩的单轴压缩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和力学特征参数,对冻融岩石进行力学特征参数分析,建立冻融环境下岩石力学性能的劣化模型;基于冻融环境对岩石损伤的影响,考虑岩石在变形阶段中压密阶段的特点,建立考虑压密阶段修正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压密阶段的占比越来越大,峰值应也变逐渐增大,冻融循环前30次岩石发生脆性破坏,冻融循环30次后岩石脆性明显减弱,应变软化阶段明显;冻融循环前10次,力学特征参数损失率增长较快,之后明显减缓;冻融循环30次之后,峰值强度损失率为47.27%,弹性模量损失率为60.35%;其中力学特征参数损失率与冻融循环次数成一次线性增长,在建立的力学性能劣化模型中,冻融后岩石力学性能占比成指数递减,利用冻融环境下岩石的孔隙特征,可准确预测岩石在冻融环境作用下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考虑压密阶段的修正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与试验曲线拟合度更高,修正理论模型可对冻融受荷岩石力学性能劣化和损伤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受荷 岩石力学 统计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白垩系上统高沟组泥质粉砂岩干湿循环损伤机制
6
作者 宁赞格 李大鹏 +2 位作者 杨宽才 余义兵 周峙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7-245,共9页
为探究丹江口库区消落带滑床岩体的强度损伤特性,以区内典型白垩系上统高沟组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考虑干湿循环状态和受荷状态双重作用,提出了基于Weibull分布的白垩系上统高沟组泥质粉砂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干湿循环单轴试验... 为探究丹江口库区消落带滑床岩体的强度损伤特性,以区内典型白垩系上统高沟组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考虑干湿循环状态和受荷状态双重作用,提出了基于Weibull分布的白垩系上统高沟组泥质粉砂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基于干湿循环单轴试验进行了模型验证,揭示了干湿循环作用下滑床泥质粉砂岩强度损伤规律。结果表明:基于Weibull分布的白垩系上统高沟组泥质粉砂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干湿循环受荷过程中岩石应力-应变过程,相比于5次干湿循环的试样,线弹性阶段的试样在经历10次,15次,25次干湿循环后的弹性模量分别降低2.82%,15.76%,51.07%,峰值强度分别降低3.15%,48.04%,66.26%;5~10次干湿循环过程对试样微裂隙等缺陷的影响较小,总损伤变量分别仅为0.83%,0.88%;15~25次循环后,长石、黏土矿物会在水解、水力侵蚀、淋滤等作用下流失,总损伤变量增加显著,试样轴向应变为0.0017时即进入损伤加剧阶段;模型中受荷泥质粉砂岩无损状态假设,导致了理论计算的线弹性阶段(岩石压密)的进程偏长,理论峰值强度偏高;考虑15次干湿循环可对该区域粉砂岩影响较大,建议在该区域滑坡治理过程中,应优先强化地表和地下水截排水措施设置,避免滑床部位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防治 损伤机制 统计损伤模型 白垩系上统高沟组 泥质粉砂岩
原文传递
基于Lade-Duncan强度准则的软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简兵希 陶铁军 +3 位作者 贾健 谢财进 田兴朝 李国庆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4-1392,共9页
为研究损伤阈值对存在天然缺陷软岩损伤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损伤阈值理论,结合修正的Lade-Duncan强度准则与弹性胡克定律,推导出软岩损伤阈值表达式,利用Weibull分布理论及Lemaitre应变等价理论构建软岩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同时结合三轴... 为研究损伤阈值对存在天然缺陷软岩损伤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损伤阈值理论,结合修正的Lade-Duncan强度准则与弹性胡克定律,推导出软岩损伤阈值表达式,利用Weibull分布理论及Lemaitre应变等价理论构建软岩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同时结合三轴压缩试验对其开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的Lade-Duncan强度准则与弹性胡克定律求解出的软岩损伤阈值过于保守,同时天然缺陷对岩石的轴向应变影响较大;以岩石中天然缺陷为修正变量,对损伤阈值进行修正后,软岩的损伤变化规律、破坏过程描述及应力-应变演化更贴合实际,验证了本研究软岩损伤本构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de-Duncan强度准则 损伤阈值 统计损伤模型 岩石力学 三参数WEIBULL分布
原文传递
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岩石损伤统计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73
8
作者 曹文贵 赵衡 +1 位作者 张玲 张永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8-1154,共7页
在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性理论的岩石损伤模型基础上,首先探讨岩石应变软化变形过程中损伤变量或损伤因子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特征及其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建立岩石损伤演化模型时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必要性;其次,... 在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性理论的岩石损伤模型基础上,首先探讨岩石应变软化变形过程中损伤变量或损伤因子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特征及其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建立岩石损伤演化模型时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必要性;其次,在对现有岩石微元强度度量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新型岩石微元强度度量方法,并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可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损伤阀值的影响,而且能反映岩石损伤程度受应力状态影响和岩石损伤在不同应力状态下损伤起始点不同的特性;再次,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充分模拟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提出其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不仅能充分反映岩石在低应力水平或变形较小时的线弹性变形特性,而且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情况;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损伤阀值 应变软化 本构模型 微元强度 统计损伤理论
下载PDF
考虑尺寸效应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杨圣奇 徐卫亚 苏承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4484-4490,共7页
基于岩石的应变强度理论和岩石强度的随机统计分布假设,采用损伤力学理论,考虑微元体破坏及弹性模量与尺寸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单轴压缩下考虑尺寸效应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然后采用伺服试验机对不同尺寸大理岩石进行了单轴压... 基于岩石的应变强度理论和岩石强度的随机统计分布假设,采用损伤力学理论,考虑微元体破坏及弹性模量与尺寸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单轴压缩下考虑尺寸效应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然后采用伺服试验机对不同尺寸大理岩石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寸大理岩样试验结果;讨论了材料力学参数与尺寸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考虑尺寸效应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参数。预测的不同尺寸岩石理论曲线和试验结果相比较,显示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最后探讨了岩石尺寸对损伤特性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尺寸效应 损伤 统计 本构模型 损伤变量
下载PDF
基于残余强度变形阶段特征的岩石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 被引量:47
10
作者 曹文贵 赵衡 +1 位作者 李翔 张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岩石应变软化变形破坏全过程模拟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在分析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不同阶段变形特征基础上,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难以反映岩石破坏后仍具残余强度特性的不足,假设受载岩石可抽象为损伤和未损伤两部分材料组... 岩石应变软化变形破坏全过程模拟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在分析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不同阶段变形特征基础上,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难以反映岩石破坏后仍具残余强度特性的不足,假设受载岩石可抽象为损伤和未损伤两部分材料组成,其所受轴向荷载由这两部分共同承担,且损伤部分所受应力为残余强度,建立出可反映岩石破坏后仍具残余强度特征的新型损伤模型;其次,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在探讨岩石微元强度合理度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岩石损伤阀值的影响,建立可反映岩石变形全过程特征的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模型;然后,利用上述岩石损伤模型和损伤演化模型建立出可模拟岩石应变软化变形全过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建立其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岩石峰后残余强度阶段变形特征;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并与其他同类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残余强度 应变软化 统计损伤理论 损伤阀值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冲击破坏条件下煤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登科 刘淑敏 +2 位作者 魏建平 王洪磊 彭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24-3031,共8页
为研究冲击作用下煤体破坏特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取自苇町矿的煤样进行了不同冲击载荷条件下的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煤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煤是一种典型的率相关材料,弹性模量和抗压强... 为研究冲击作用下煤体破坏特征,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取自苇町矿的煤样进行了不同冲击载荷条件下的动态冲击试验,分析了煤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煤是一种典型的率相关材料,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岩石力学的强度理论和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煤的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了元件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和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优劣,分析确定了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结构简单,引入参数少,物理意义清晰,能够有效地描述煤体冲击破坏过程中的动态力学性质;相较于元件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利用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拟合的相关性系数更高,与试验结果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具有更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破坏 动力学特性 SHPB 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元件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 被引量:94
12
作者 夏蒙棼 韩闻生 +1 位作者 柯孚久 白以龙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0,共40页
材料的损伤和破坏是固体力学中一个十分复杂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这是把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及非线性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材料损伤... 材料的损伤和破坏是固体力学中一个十分复杂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这是把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及非线性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材料损伤和破坏问题的一种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损伤演化 诱致突变 细观力学
下载PDF
考虑体积变化影响的岩石应变软硬化损伤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35
13
作者 曹文贵 赵衡 +1 位作者 张永杰 张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7-654,共8页
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的局限性与不足,将应力作用下的岩石抽象为空隙、损伤与未损伤材料三部分,以空隙率反映岩石体积或空隙的变化,以损伤变量或损伤因子反映岩石力学性态的改变程度,通过对各部分材料的微观受力及其与宏观应力和应变的... 针对现有岩石损伤模型的局限性与不足,将应力作用下的岩石抽象为空隙、损伤与未损伤材料三部分,以空隙率反映岩石体积或空隙的变化,以损伤变量或损伤因子反映岩石力学性态的改变程度,通过对各部分材料的微观受力及其与宏观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可反映岩石变形过程中体积或空隙变化特性的新型岩石损伤模型;从岩石微元强度合理度量方法研究入手,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可考虑损伤阀值影响的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模型,进而建立了能模拟应变软硬化全过程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了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应变软硬化特性,而且能反映岩石变形的初期压密和后期扩容的特性。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表明模型合理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统计损伤 本构模型 初期压密 后期扩容 损伤阀值
原文传递
玻璃态高聚物细观损伤断裂统计力学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强 贺子如 +1 位作者 宋名实 唐敖庆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1-470,共20页
对玻璃态高聚物内部细观损伤断裂判据、机理、动力学及统计模型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总结,并简要概述了细观损伤统计描述在金属材料及玻璃态高聚物领域里的应用。
关键词 玻璃态 高聚物 损伤断裂 细观统计 断裂力学
下载PDF
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Ⅱ) 被引量:25
15
作者 夏蒙棼 韩闻生 +1 位作者 柯孚久 白以龙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5-173,共29页
材料的损伤和破坏是固体力学中一个十分复杂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这是把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及非线性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材料损伤... 材料的损伤和破坏是固体力学中一个十分复杂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细观损伤力学和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这是把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及非线性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材料损伤和破坏问题的一种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损伤演化 诱致突变 细观力学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的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闫少宏 毛德兵 范韶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提出了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理论计算公式中参数确定的反分析数值模拟法 ,即先根据矿井以前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综放采区柱状图及岩石力学实验结果确定综放开采工作面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再进行数值模拟 ,确定理论计算公式中的相关... 提出了综放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理论计算公式中参数确定的反分析数值模拟法 ,即先根据矿井以前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综放采区柱状图及岩石力学实验结果确定综放开采工作面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再进行数值模拟 ,确定理论计算公式中的相关参数 ,基于理论计算公式和现场实测结果 ,提出了综放支架工作阻力确定的统计类比法 ,即根据理论计算公式确定支架工作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再据现场实测结果统计回归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式 ,两种方法都有举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工作阻力 统计类比法 支架 综放工作面 岩石力学 矿压显现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软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杭州 廖红建 盛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1-1336,共6页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在考虑洛德参数的基础上,得到随洛德参数和中间主应力系数变化的材料统一强度参数,建立可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统一强度理论平面形式的强度准则。假定软岩微元强度分布统计概率,定义软岩的统计损伤变量,依据统一强度理...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在考虑洛德参数的基础上,得到随洛德参数和中间主应力系数变化的材料统一强度参数,建立可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统一强度理论平面形式的强度准则。假定软岩微元强度分布统计概率,定义软岩的统计损伤变量,依据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三轴应力状态下软岩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通过软岩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验证,对偏应力–应变的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软岩的偏应力–应变关系,尤其是应变软化特性。而且依据统一强度理论和统一强度内摩擦角的发挥,进一步分析表明洛德参数以及中间主应力系数b对偏应力–应变关系有影响,软岩的偏应力–应变曲线先随洛德参数的增大而上升到一定值,而后随洛德参数的增大而降低;随中间主应力系数b的增大而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统一强度理论 洛德参数 统计损伤变量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岩石边坡稳定性的随机损伤力学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我华 金伟良 李鸿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本文通过岩石样品裂纹产状的统计观测信息,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岩石的随机损伤状态,发现岩石的损伤变量满足β概率分布。因此,可根据检测损伤岩石有效弹性模量的统计值来估计随机损伤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岩石的Mohr Coulomb有效抗剪... 本文通过岩石样品裂纹产状的统计观测信息,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岩石的随机损伤状态,发现岩石的损伤变量满足β概率分布。因此,可根据检测损伤岩石有效弹性模量的统计值来估计随机损伤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岩石的Mohr Coulomb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用岩石损伤状态的函数表达,据此,给出一种用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和损伤状态变量表示的岩石损伤破坏准则,并将该准则应用于岩石边坡失稳的概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损伤力学 概率统计分析 岩石损伤破坏准则 岩石边坡稳定性 MONTE-CARLO方法
下载PDF
含水合物沉积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彦龙 刘昌岭 刘乐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3-1279,共7页
通过建立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本构模型,揭示沉积物的变形规律,准确预测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性质,是有效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基本保证。基于含水合物沉积物微元强度服从Drucker-Prager准则和Weibull分布的基本假设,将统计强度理论与统... 通过建立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本构模型,揭示沉积物的变形规律,准确预测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性质,是有效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基本保证。基于含水合物沉积物微元强度服从Drucker-Prager准则和Weibull分布的基本假设,将统计强度理论与统计损伤理论有机结合,建立了能同时描述含水合物沉积物应变软化规律和应变硬化规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探讨了模型参数求解思路,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证明,含水合物沉积物屈服后发生应变软化还是应变硬化,取决于有效围压、水合物饱和度的综合影响,反映在模型参数上表现为Weibull参数m、F0的共轭特性。模型参数主要影响含水合物沉积物损伤后的变化过程,对未损伤部分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合物沉积物 本构模型 力学响应 有效围压 损伤统计
下载PDF
胶凝原油的黏弹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刚 卢兴国 +2 位作者 徐贝贝 张国忠 孙少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8-1082,共5页
胶凝原油受到剪切作用后,会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破坏特性。根据统计力学原理,结合损伤力学,得到了胶凝原油考虑温度影响的损伤变量;在Burgers模型中引入该损伤变量,获得了简化的黏弹性损伤模型,可很好地描述胶凝原油黏弹特性... 胶凝原油受到剪切作用后,会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破坏特性。根据统计力学原理,结合损伤力学,得到了胶凝原油考虑温度影响的损伤变量;在Burgers模型中引入该损伤变量,获得了简化的黏弹性损伤模型,可很好地描述胶凝原油黏弹特性;进一步将四参数黏弹性损伤模型与改进黏滞体模型串联,建立了胶凝原油非线性黏弹塑性损伤模型,编制拟合函数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得到的两种胶凝原油的损伤模型精度高,物理概念清晰,能够完整描述胶凝原油蠕变全过程,为确定胶凝原油管道启动压力奠定了基础,并可为其他线性或非线性黏弹性体工程实际问题的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原油 蠕变 统计力学 损伤变量 黏弹/塑性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