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产气法评价不同比例玉米秸秆和甜叶菊秆混贮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霞 焦婷 +5 位作者 马淑敏 陈鑫 王正文 牧仁 赵生国 林伟山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与甜叶菊秆混贮的青贮品质。【方法】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玉米秸秆与甜叶菊秆按100∶0(CK组)、90∶10(Ⅰ组)、80∶20(Ⅱ组)、70∶30(Ⅲ组)、60∶40(Ⅳ组)和50∶50(Ⅴ组)比例混贮的效果。【结果】随着体外发酵时间的...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与甜叶菊秆混贮的青贮品质。【方法】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玉米秸秆与甜叶菊秆按100∶0(CK组)、90∶10(Ⅰ组)、80∶20(Ⅱ组)、70∶30(Ⅲ组)、60∶40(Ⅳ组)和50∶50(Ⅴ组)比例混贮的效果。【结果】随着体外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总产气量逐渐升高。其中Ⅰ组产气增长速率最大,48 h产气量(GP_(48h))最高(157.92 mL/g),且显著高于除Ⅱ组以外的其他组(P<0.05);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干物质降解率(DM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逐渐增加,其中Ⅴ组DMD_(48h)和ADFD_(48h)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甜叶菊秆添加比例的增加,各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_(48h))和ADFD_(48h)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Ⅰ和Ⅱ组NDFD_(48h)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甜叶菊秆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液pH值降低,各处理pH值介于6.52-7.18,且发酵时间与pH值呈负相关;发酵液氨态氮(NH_(3)-N)浓度介于10.51-17.81 mg/dL,在瘤胃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浓度范围内;不同处理混合青贮的体外乙酸和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K组丙酸含量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比例甜叶菊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体外发酵参数关联值为Ⅰ组>Ⅲ组>Ⅱ组>Ⅳ组>CK组>Ⅴ组。【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和甜叶菊秆以90∶10的比例混合时,发酵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产气 玉米秸秆 甜叶菊秆 混合青贮
下载PDF
甜叶菊茎段腋芽诱导培养基和NaN_3诱变条件筛选及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克勤 胡能兵 +1 位作者 崔广荣 周玉丽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9,共6页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m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m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液的浓度(3、6和9 mmol.L-1)和处理时间(1、2、4和8 h)进行比较,并初步筛选出最佳的NaN3诱变条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经上述NaN3诱变处理后培养5、10和15 d的试管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腋芽,但腋芽数和苗高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后可确定适宜于甜叶菊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6-BA和0.1 mg.L-1NAA的MS培养基(含5.0 g.L-1琼脂粉和30 g.L-1蔗糖,pH 6.0)。经NaN3诱变处理后,茎段在腋芽诱导培养过程中的死亡率随NaN3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平均腋芽数和苗高则下降,且多数处理组试管苗矮化;根据半致死剂量确定的最佳NaN3诱变处理方法为将甜叶菊茎段置于9 mmol.L-1 NaN3溶液中浸泡4 h。PAGE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诱变试管苗的POD同工酶谱均可分为a、b和c区,但在不同培养时间各处理组POD同工酶的条带数和活性有所变化。在培养5和10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的活性和条带数量有明显差异,而在培养15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活性有差异,但条带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用适宜浓度的NaN3进行诱变处理可导致甜叶菊试管苗短期的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茎段 腋芽诱导 激素组合 NaN3诱变 POD同工酶
下载PDF
甜叶菊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清波 黄红梅 谢淑燕 《农业工程》 2012年第10期58-61,共4页
以甜叶菊无菌苗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对甜叶菊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甜叶菊的组织培养优于叶片外植体。茎段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6-BA+0.5mg/LNAA... 以甜叶菊无菌苗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对甜叶菊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甜叶菊的组织培养优于叶片外植体。茎段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6-BA+0.5mg/LNAA+3%蔗糖+0.7%琼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浓度对丛生芽的增殖影响最大,其次是6-BA、蔗糖,NAA的影响较小;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0.25mg/LIBA+0.2mg/LNAA+3%蔗糖+0.7%琼脂+0.3mg/L活性炭,添加低浓度活性炭的可明显提高生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组织培养 茎段 丛生芽
下载PDF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设计
4
作者 张博 周繁 +3 位作者 韩晓冉 焦秀芬 马志凯 李浩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0期28-29,共2页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可实现甜叶菊机械化茎叶分离即脱叶功能。通过该机可以大幅提高作业效率、节约人工成本,改变传统人力敲打脱叶效率低、作业强度大、脱叶不干净留的不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脱叶 茎叶分离 设计 甜叶菊
下载PDF
浅析甜叶菊产品开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侯福银 陈应江 +4 位作者 丁海荣 金崇富 时凯 陈长宽 杨智青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7期32-33,36,共3页
甜叶菊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逐步在新糖源、食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开发应用。文章从甜叶菊糖苷、甜叶菊茎秆和加工后的残渣等方面探讨了当前甜叶菊产品的开发现状和潜力,以期加快甜叶菊科研投入和安全高效的在种植和畜禽... 甜叶菊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逐步在新糖源、食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开发应用。文章从甜叶菊糖苷、甜叶菊茎秆和加工后的残渣等方面探讨了当前甜叶菊产品的开发现状和潜力,以期加快甜叶菊科研投入和安全高效的在种植和畜禽养殖业上的推广应用,提升其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糖苷 茎秆 残渣 开发
下载PDF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于凤超 李晓英 +3 位作者 贝桂芝 郭小立 曹鸣乾 赵晓顺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11期46-47,共2页
甜叶菊作为一种新型甜料作物,其产品应用广泛。甜叶菊茎秆的拉伸力学性能是影响甜叶菊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以甜叶菊秧苗为研究对象,探究甜叶菊秧苗茎秆的拉伸力学性能。以甜叶菊秧苗中点为分界点,测定秧苗上下两部分的抗拉... 甜叶菊作为一种新型甜料作物,其产品应用广泛。甜叶菊茎秆的拉伸力学性能是影响甜叶菊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以甜叶菊秧苗为研究对象,探究甜叶菊秧苗茎秆的拉伸力学性能。以甜叶菊秧苗中点为分界点,测定秧苗上下两部分的抗拉强度,经测定甜叶菊秧苗下部抗拉强度为11.77 MPa,上部抗拉强度为3.14 MPa。试验结果可为甜叶菊移栽机构、取苗机构、喂苗机构等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茎秆 拉伸 力学特性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miR414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onserved miRNAs from Stevia rebaudiana 被引量:4
7
作者 Praveen Guleria Sudesh Kumar Yadav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11-217,共7页
MicroRNAs (miRNAs) usually contain 19-24 nucleotides and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eukaryotic gene regulators. Applications of various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have simplified the task by predicting miRNAs f... MicroRNAs (miRNAs) usually contain 19-24 nucleotides and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eukaryotic gene regulators. Applications of various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have simplified the task by predicting miRNAs from available sequence data sources.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 conserved miR414 from a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EST sequence data available from Stevia rebaudiana. In addition, we also identified six conserved miRNAs namely miR169, miR319, miR414, miR164, miR167 and miR398 using stem-loop RT-PCR analysis. Hence, miR414 was commonly identified using both methods. Th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se miRNAs documented their roles i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evia. Furthermore, the detected miRNAs were found to target genes involved in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metabolism and signal transducfion.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reporting these conserved miRNAs and their expression in Stev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via MIRNA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expression analysis target prediction stem-loop reverse transcri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