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Tb synergistic strengthening on coercivity of Nd-Ce-Fe-B magnets grain boundary diffused with Pr-Tb-Al-Ga alloys
1
作者 Ruifang Song Hang Zhao Haibo Feng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704-1709,I0003,共7页
Sintered Nd-Ce-Fe-B magnets were grain boundary diffused(GBDed) with Pr_(x)Tb_(80-x)Al_(10)Ga_(10)(at%)(x=0,20,40,60,80) alloys.The effect of Pr/Tb content in diffusion source on magnetic properties,microstructure and... Sintered Nd-Ce-Fe-B magnets were grain boundary diffused(GBDed) with Pr_(x)Tb_(80-x)Al_(10)Ga_(10)(at%)(x=0,20,40,60,80) alloys.The effect of Pr/Tb content in diffusion source on magnetic properties,microstructure and elements distribution of GBDed magnets was investigated.When Pr is used to substitute for 75% Tb in diffusion source,Tb consumption per unit coercivity improvement of GBDed magnet reduces by 77%,compared with the Tb_(80)Al_(10)Ga_(10) diffused magnet.Tb element diffuses into magnets and then forms Tb-rich shell with high magneto-crystalline anisotropy field surrounding main phase grains,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coercivity improvement.Pr with low melting point diffuses deeply along liquid grain boundary phase during GBD process.It can eliminate some sharp defects of main phase grains and make grain boundaries smooth,which provides diffusion channels for further diffusion of Tb element.Therefore,there are more diffusion channels for Tb and less Tb enriched at surface region,making Tb diffuse more deeply and improving Tb utilization efficiency.This metho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coercivity,and realizes the green,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utilization of heavy rare earth(HRE)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Rare earths Microstructure synergistic strengthening
原文传递
机械活化微波协同强化铟铁酸锌中铟的浸出
2
作者 申星梅 李乐 +3 位作者 彭倩柔 沈成义 曹发斌 武杏荣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针对常规酸浸提铟浸出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机械活化和微波协同强化的方法对铟铁酸锌中的铟进行酸浸提取,分析机械活化前后铟铁酸锌的晶格结构变化,研究不同工艺因素对铟铁酸锌中铟浸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对机械活化微波协同下的铟浸出过程... 针对常规酸浸提铟浸出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机械活化和微波协同强化的方法对铟铁酸锌中的铟进行酸浸提取,分析机械活化前后铟铁酸锌的晶格结构变化,研究不同工艺因素对铟铁酸锌中铟浸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对机械活化微波协同下的铟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后,铟铁酸锌的晶体结构被破坏,衍射峰强度降低、峰型宽化,晶粒尺寸减小,晶格应变增加;常规条件下,铟浸出率在低温低酸时最高仅59.2%,高温高酸时达92.0%(150 min);微波、机械活化分别单独及协同作用时,低温低酸下铟浸出的促进不明显,而高温高酸下浸出率均达到100%,但时间分别逐渐减少为120,90,60 min,机械活化与微波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升铟的浸出效率;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模型比较适用于机械活化微波协同下铟浸出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铁酸锌 酸浸 机械活化 微波 协同强化
下载PDF
Ti6Al4V表面激光渗碳磨削及其强化机理
3
作者 邓延生 曹长虹 +1 位作者 陶彦辉 孙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7-174,共8页
目的利用激光渗碳磨技术,研究Ti6Al4V表面性-形协同控制机理。方法以Ti6Al4V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加工强化一体化技术——激光渗碳磨削。即对工件表面预涂覆渗碳膏,并置于马弗炉中干燥,形成稳定的固态碳源。采用激光辅热的方式... 目的利用激光渗碳磨技术,研究Ti6Al4V表面性-形协同控制机理。方法以Ti6Al4V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加工强化一体化技术——激光渗碳磨削。即对工件表面预涂覆渗碳膏,并置于马弗炉中干燥,形成稳定的固态碳源。采用激光辅热的方式对磨削加工过程进行表面性形协同抗疲劳制造。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激光渗碳磨削和传统磨削对Ti6Al4V表面力学性能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对Ti6Al4V表面微相组成、硬度、耐磨性和表面粗糙度进行表征。探究了激光渗碳合金化对材料磨削去除的正向作用以及磨削热回火对重熔层性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激光辅热足以使磨削表面温度高达1700℃,实现表面主动渗碳,且激光渗碳磨削后,Ti6Al4V表面形成具有均匀树枝状晶和颗粒状碳化物的重熔层,加工表面硬度达到850HV,磨损损失仅为常规磨削的6.7%,表面粗糙度Ra降低22%。结论激光渗碳磨是一种高效的Ti6Al4V表面性-形协同制造新技术。渗碳重熔层不仅提高了加工表面力学性能,还会影响表层材料的磨削特性,使加工表面更加光整。该技术实现了磨削加工-强化一体化制造,对指导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激光渗碳磨削 性-形协同控制 加工强化一体化
下载PDF
剧烈塑性变形引起的LZ91镁合金微管的强度-塑性协同强化
4
作者 周逸文 许虎 +1 位作者 蔡维 严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7-111,共5页
采用原材料挤压棒+终挤压和等通道挤压(ECAP)棒+终挤压分别制备了外径2 mm和壁厚0.3 mm的LZ91镁合金微管。研究了两种方式得到的微管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ECAP后,微管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由170、185 MPa和22%提高... 采用原材料挤压棒+终挤压和等通道挤压(ECAP)棒+终挤压分别制备了外径2 mm和壁厚0.3 mm的LZ91镁合金微管。研究了两种方式得到的微管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ECAP后,微管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由170、185 MPa和22%提高到200、210 MPa和30%。这主要是由于ECAP造成了显微组织的细化的同时使原始组织中就存在的Mg O和ZnO转换为弥散分布的纳米尺寸颗粒。这些纳米氧化物在后续的挤压过程中促使基体发生动态再结晶并提高显微组织的热稳定性,室温拉伸中会造成位错运动阻力和加工硬化率的上升,从而同时提高了微管的强度和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91镁合金 镁合金微管 等通道挤压(ECAP) 氧化物弥散强化 强度塑性协同强化
原文传递
重选-浮选联合工艺回收硫氧混合型矿石中的铜、金
5
作者 宋昌溆 叶国华 +4 位作者 亢选雄 朱思琴 荣一阳 项新月 张云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547-555,共9页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 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回收,避免明金的损失,获得技术指标为:重选精矿金品位高达915.50 g/t、金回收率12.09%;在活化剂采用硫化钠1000 g/t+硫酸铵500 g/t、捕收剂采用戊基黄药60 g/t+丁基铵黑药60 g/t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浮选精矿中铜品位达27.48%、作业回收率为91.38%,金品位为59.25 g/t、作业回收率为90.93%,很好地实现了对铜、金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混合型矿石 重浮联合 协同活化 强化捕收
下载PDF
水泥浆-碳化协同增强再生混凝土骨料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春花 崔卜文 +2 位作者 郭晖 张文艳 朱建平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39-143,共5页
提高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性能对其在结构工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利用水泥浆-碳化协同增强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骨料(RCA)进行强化处理,并与未强化、单一水泥浆增强、单一碳化增强处理RC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提高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性能对其在结构工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利用水泥浆-碳化协同增强方法对再生混凝土骨料(RCA)进行强化处理,并与未强化、单一水泥浆增强、单一碳化增强处理RC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强化后RCA的基本性能明显改善,吸水率、压碎值、孔隙率较未处理RCA分别降低了16.04%、19.77%、36.29%;与单一强化相比,水泥水化与碳化的协同效应可以在加固RCA表面的同时,进一步利用碳化产物修补RCA的附着砂浆和界面过渡区(ITZ)。水泥浆-碳化协同强化是一种效果明显、环境友好且成本低的RCA增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骨料 水泥浆-碳化协同强化 碳化增强 界面过渡区(ITZ)
下载PDF
弥散强化铜中碳纳米管和氧化钇的协同强化机制
7
作者 秦永强 司永健 +3 位作者 罗来马 马冰 张一帆 吴玉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41,共9页
采用固液掺杂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了Y_(2)O_(3)和CNT两种增强相材料协同强化Cu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增强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氧化钇和碳纳米管颗粒的协同强化机制。结果表明:Y_(2)O_(3)具有弥... 采用固液掺杂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了Y_(2)O_(3)和CNT两种增强相材料协同强化Cu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增强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氧化钇和碳纳米管颗粒的协同强化机制。结果表明:Y_(2)O_(3)具有弥散强化作用,在烧结过程中阻碍了铜晶粒的生长,并对位错运动起到钉扎作用,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碳纳米管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Cu-0.9 vol%Y_(2)O_(3)-0.9 vol%CNT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导电率达到92.43%IACS,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07.25 HV0.1、182.29 MPa和20.93%。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为奥罗万机制、细晶强化、热失配强化和载荷转移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化钇 协同强化 弥散强化铜
原文传递
SiC_w/3Y-TZP/ZrSiO_4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施鹰 黄校先 严东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2-190,共9页
在考查SiCw和3Y-TZP各自对锆英石陶瓷的强化增韧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二者对锆英石陶瓷的协同补强增韧行为.结果发现:在补强剂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SiC晶须和3Y-TZP同时引入产生的增韧效果明显高于二者单独引入锆... 在考查SiCw和3Y-TZP各自对锆英石陶瓷的强化增韧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二者对锆英石陶瓷的协同补强增韧行为.结果发现:在补强剂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SiC晶须和3Y-TZP同时引入产生的增韧效果明显高于二者单独引入锆英石基体所产生的增韧效果之和,表明在锆英石基体中SiC晶须和3Y-TZP的增韧行为具有协同效应.在采用XRD,TEM和SEM等手段对复相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二者的协同增韧效应是由SiC晶须所产生的裂纹偏转、分支及晶须拔出等增韧机制同3Y-TZP所产生的微裂纹增韧机理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组份优化的基础上,SiCw/3Y-TZP/ZrSiO4复相陶瓷的室温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可达580MPa和7.0MPa·m1/2,较基体锆英石分别提高了90%和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TZP 增韧 硅酸锆 复合陶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制备协同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鲍瑞 张文府 +1 位作者 易健宏 郭圣达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铜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强度,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等较差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将合适的增强体引入到铜基体中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铜材料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开始将多组元,多尺度协同增强的设... 铜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强度,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等较差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将合适的增强体引入到铜基体中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铜材料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开始将多组元,多尺度协同增强的设计思路引入铜基材料中,进而获得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铜基复合材料来满足更多应用领域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常见协同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增强相的引入方法,协同增强效果评价和机制讨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协同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协同增强 铜基复合材料 强化机制
下载PDF
三伏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增效作用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霍晓萌 刘宏潇 +3 位作者 冯兴华 姜泉 徐子琦 赵亚男 《河南中医》 2019年第8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门诊治疗的AS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合治组和中药组,每组32例。合治组脱落3例,中药组脱落2例...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门诊治疗的AS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合治组和中药组,每组32例。合治组脱落3例,中药组脱落2例(均因不能参与后期随访而自行退出),两组无剔除病例。中药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辨证分为肾虚瘀阻证、湿热瘀阻证,分别给予补肾强脊汤、清热强脊汤治疗,合治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采用ASAS20、ASAS40国际评价标准、结合中医证候疗效评价、HAQ健康评估问卷等多维度疗效评价体系,从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生活质量三个方面评价三伏贴治疗AS的增效作用。结果:合治组治疗40 d后活动受限评分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合治组治疗40 d、90 d后HAQ残疾指数(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合治组治疗90 d后HAQ不适指数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90 d后,合治组ASAS20达标率为82. 76%,中药组ASAS20达标率为56. 67%,合治组达标率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伏贴治疗AS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三伏贴 增效作用 肾虚瘀阻证 湿热瘀阻证 补肾强脊汤 清热强脊汤
下载PDF
垃圾电站水冷壁感应熔覆涂层制备与基体协同强化技术研究
11
作者 曲作鹏 赵文博 +3 位作者 王磊 吴永新 张贝贝 田欣利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2,共5页
随着垃圾电站技术的发展,锅炉高温腐蚀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锅炉管出厂时未做热处理以及管排在焊接后焊缝内应力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水冷壁感应熔覆涂层制备与基体协同强化技术。采用协同退火正火工艺制备锅炉管材试件,并进行了拉伸、低... 随着垃圾电站技术的发展,锅炉高温腐蚀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锅炉管出厂时未做热处理以及管排在焊接后焊缝内应力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水冷壁感应熔覆涂层制备与基体协同强化技术。采用协同退火正火工艺制备锅炉管材试件,并进行了拉伸、低温冲击试验和晶粒度、表面硬度、脱碳层深度检测。结果表明:管基体经过加热强化处理后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主要机械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该方法理论上能够显著增加耐腐蚀锅炉管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高温腐蚀 感应熔覆 协同强化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作用对真空冻干杏脱水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靳力为 任广跃 +1 位作者 段续 张迎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139,147,共8页
该文以杏为原料,为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燥质量、降低干燥能耗,采取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超声条件协同真空冻干对杏脱水量以及品质影响,综合确定最佳超声条件。经响应面分析发现超声功率357.26 W、处理温度35℃... 该文以杏为原料,为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燥质量、降低干燥能耗,采取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超声条件协同真空冻干对杏脱水量以及品质影响,综合确定最佳超声条件。经响应面分析发现超声功率357.26 W、处理温度35℃、处理时间15.46 min为最佳处理条件,在此条件下杏干的脱水量为61.83%,根据试验可操作性将处理参数调整为:超声功率350 W,处理温度35℃,处理时间15 min,该条件下杏干脱水量为(61.47±0.28)%,其品质测试结果显示经超声预处理后的杏片,其干制品V C保留量增加3.44%,干制品内部孔道和海绵状结构明显,表面孔隙量较高,硬度适中,组织结构疏松,整体能耗降低7.17%,综合判定其为最佳的超声预处理条件。该研究为超声波协同真空冷冻干燥应用天空冻干杏脱水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协同强化 真空冷冻干燥
下载PDF
一种高效无卤阻燃型液体成型环氧树脂体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南巡 蒋文革 +2 位作者 周宇 尚呈元 臧千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97,共5页
以反应型磷-硅一体阻燃剂为主体阻燃剂,低黏度液体阻燃剂为强化阻燃剂,协同强化阻燃的同时提升体系的工艺性能。通过探究不同组分对双酚F型环氧树脂耐热性能、工艺性能、力学等性能的影响,制备一种60℃下适用期达1 h的高效无卤阻燃环氧... 以反应型磷-硅一体阻燃剂为主体阻燃剂,低黏度液体阻燃剂为强化阻燃剂,协同强化阻燃的同时提升体系的工艺性能。通过探究不同组分对双酚F型环氧树脂耐热性能、工艺性能、力学等性能的影响,制备一种60℃下适用期达1 h的高效无卤阻燃环氧树脂体系。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力学性能优良,固化后拉伸强度达72.4 MPa,弯曲强度达105 MPa,冲击韧性达8.43 kJ/m^2;阻燃防火性能优异,氧指数可达30.0,阻燃级别可达UL-94-VO,无余焰时间,离火立熄。使用VARI工艺成型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突出,拉伸强度可达459 MPa,弯曲强度达612 MPa,层间剪切强度达52.4 MPa,其综合性能与已商业化的无卤阻燃预浸料性能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火立熄 反应型无卤阻燃剂 协同强化阻燃 液体成型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服用补肾壮骨颗粒对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病情的协同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蓉 商宇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补肾壮骨颗粒综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机理,为有效防治PM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去势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阳性组(n=10)、有氧运动组(n=1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补肾壮骨颗粒综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机理,为有效防治PM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去势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阳性组(n=10)、有氧运动组(n=10)、补肾壮骨颗粒组(n=10)和联合组(n=10),去势后2 w运用有氧运动、补肾壮骨颗粒以及二者联合等干预方法防治大鼠发生的骨质疏松。连续12 w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生物力学,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左股骨最大负荷、左胫骨最大负荷和第四腰椎结构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有氧运动组、补肾壮骨颗粒组和联合组的左股骨最大负荷、左胫骨最大负荷和第四腰椎结构强度均显著提高(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有氧运动组、补肾壮骨颗粒组和联合组的RANKL和OPG均显著提高(P<0.05),而RANKL/OPG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组相比,联合干预组的RANKL和OPG均显著提高(P<0.05),而RANKL/OPG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和运动的综合性治疗策略能通过降低骨组织中OPG/RANKL比值,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来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病情,其疗效要优于单纯运动及补肾壮骨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颗粒 有氧运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协同效果
下载PDF
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亚奎 葛登文 卢滇楠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9期92-98,共7页
重金属镉毒性大、迁移性强,具有显著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效应,很难在环境中降解。镉能通过植物根部迁移到地表组织中,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器官,最终危害生态和人体健康。因此,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已成为我国环境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 重金属镉毒性大、迁移性强,具有显著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效应,很难在环境中降解。镉能通过植物根部迁移到地表组织中,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器官,最终危害生态和人体健康。因此,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已成为我国环境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通过检索大量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相关的文章,在分析了镉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的基础上,总结了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了解植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揭示了现有强化植物修复的途径,旨在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提供参考,强化绿色无污染的修复技术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超积累植物 协同强化
下载PDF
基相和强化相对耐磨黄铜形变强化行为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勇强 王文波 +3 位作者 葛港港 张丽俊 田武 鲍明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36-140,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对耐磨黄铜微观组织及其形变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α相体量逐渐减小,β相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变形协调性降低,形...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对耐磨黄铜微观组织及其形变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α相体量逐渐减小,β相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变形协调性降低,形变强化指数n值降低且晶粒粗大;α相、β相及硅锰强化相协同作用耐磨黄铜的力学性能,α相对合金的形变强化能力起积极作用,β相及硅锰强化相对合金的形变强化能力起消极作用;只有当各相成分含量相差一定数量时,耐磨黄铜的力学性能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黄铜 多相协同作用 形变强化能力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与活血配伍治疗肺纤维化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渠景连 郑子安 +2 位作者 黄琴 王文静 赵惠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20-922,1117,共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益气与活血配伍治疗肺纤维化的协同机制。方法:以使用频率最高的黄芪、甘草、党参和丹参、当归、川芎为例,对比益气药和活血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分析得出益气药和活血药共同作用靶点(YHT)、益气药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益气与活血配伍治疗肺纤维化的协同机制。方法:以使用频率最高的黄芪、甘草、党参和丹参、当归、川芎为例,对比益气药和活血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分析得出益气药和活血药共同作用靶点(YHT)、益气药特异性作用靶点(YQTH)和活血药特异性作用靶点(HXTH),再分别对上述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益气药和活血药仅有6个相同活性成分,但二者共同作用靶点达83个,占总靶点数的56%,其相关通路涉及肺纤维化炎性免疫反应、血管新生、细胞凋亡、肌成纤维细胞迁移及表型转化、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等方面。YQTH、HXTH和YHT三者之间虽无靶点交集,但YQTH与YHT、HXTH与YHT均有共同的通路群。结论:益气药与活血药主要通过作用于相同靶点和在同一通路不同环节中协同起效来达到治疗肺纤维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益气药 活血药 网络药理学 协同机制
原文传递
页岩气水平井强化井壁水基钻井液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均一 郭保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2,98,共8页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强化封堵页岩微纳米尺度裂缝是解决页岩气地层井壁失稳与井漏问题的技术关键。在研究页岩气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基础上,探讨了通过钻井液物理-化学协同封堵强化页岩井壁稳定的机理。采用乳液聚合方法,研制了一种微纳米...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强化封堵页岩微纳米尺度裂缝是解决页岩气地层井壁失稳与井漏问题的技术关键。在研究页岩气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基础上,探讨了通过钻井液物理-化学协同封堵强化页岩井壁稳定的机理。采用乳液聚合方法,研制了一种微纳米聚合物微球封堵剂,并利用压力传递实验、核磁共振等评价了微纳米聚合物微球封堵剂与化学封堵剂的协同封堵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微纳米聚合物微球"吸附-架桥-可变形填充"、化学封堵剂"封堵-固结"两种封堵机理协同作用,能够在井壁周围形成连续、致密的承压封堵层,阻止压力传递与滤液侵入,实现物化协同封堵强化井壁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了页岩气地层强化井壁水基钻井液体系,密度达2. 0 g/cm^3时仍具有良好的流变、滤失及润滑性能,可有效地封堵页岩微纳米尺度缝隙、抑制页岩水化效应,为页岩气钻探开发提供了钻井液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基钻井液 井壁强化 协同封堵机理 微纳米颗粒封堵剂
下载PDF
Limitations of the homogenization process of bulk martensitic mold steel-depend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manifestation of various strengthening
19
作者 Hanghang Liu Paixian Fu +3 位作者 Hongwei Liu Chen Sun Ningyu Du Dianzhong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2期120-132,共13页
A homogenization treatment(1250 °C + 12 h) was carried out to minimize the micro-segregation of bulk 718H martensitic mold steel, as verified by advance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kinetic model of diffusi... A homogenization treatment(1250 °C + 12 h) was carried out to minimize the micro-segregation of bulk 718H martensitic mold steel, as verified by advance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kinetic model of diffusion. However, new research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in the use of the homogenization proces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hemical heterogeneity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homogenization.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Cr and Mo elements of sample decreased by 40.9% and 35.6% of the original level, resp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test steel with higher strength and toughness is produced by controlling micro-segregation tempered from 540 °C to 650 °C. Importantly, it reveals that the impact energy is increased by up to 27.3%. The isotropy of impact energy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can reach 0.89,resulting in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the isotropy. Toughness mainly depends on th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ack propagation direction and the band segregation region. The chain carbides formed due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icro-segregated region during tempering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source of cracks. Th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the subsequent tempered carbides after homogenization,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oughness. However, an abnormal phenomenon is found in which the yield strength after homogeniza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ntreated sample tempered at 700 °C. This resul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and fine grain strengthening by analyzing variou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The mutually restrictive strengthening effect leads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omogenization process of bulk martensitic mold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tensitic mold steel Strength-toughness MICRO-SEGREGATION synergistic strengthening
原文传递
高Cr马氏体耐热钢的协同强化机制及形变热处理应用
20
作者 张竟文 余黎明 +2 位作者 刘晨曦 丁然 刘永长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3-730,共18页
高Cr(9%~12%,质量分数)马氏体耐热钢因其较高的热导率、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高温蠕变强度等优点而被认为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升级改造的主选材料。然而,服役过程中高Cr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强度的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其安... 高Cr(9%~12%,质量分数)马氏体耐热钢因其较高的热导率、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高温蠕变强度等优点而被认为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升级改造的主选材料。然而,服役过程中高Cr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强度的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其安全可靠性。以往提升高Cr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强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合金成分优化设计来促进沉淀相弥散析出,但单一析出强化效应对蠕变强度的提升效果非常有限。近年来,位错-沉淀相-界面协同强化效应在提升高Cr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其原理是通过形变热处理引入位错来促进多种沉淀相弥散析出,同时通过控制相变来细化板条组织,增强位错、沉淀相及界面3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多类蠕变强化效应的协同提升。本文总结了高Cr马氏体耐热钢的协同强化机制及形变热处理组织调控,从高温蠕变强度提升角度回顾了合金成分的优化历程,阐述了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及高温组织退化机理,对比分析了单一析出强化效应及形变热处理后位错-沉淀相-界面协同强化效应对其高温蠕变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基于焊接接头蠕变失效行为探索了形变热处理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调控机制,以期为高Cr马氏体耐热钢及其他火电机组用沉淀型强化耐热钢的材料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r马氏体耐热钢 高温蠕变强度 协同强化 形变热处理 组织调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