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呼吸与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史宝 徐涛 马甡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盐度(16、24、32、40)对不同规格(A:(50.79±3.24)cm,B:(42.24±0.78)cm,C:(34.82±1.51)cm)的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耗氧率(R_0)(mg·g^(-1)·h^(-1))、排氨率(R_n)(μg·g^(-1)...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盐度(16、24、32、40)对不同规格(A:(50.79±3.24)cm,B:(42.24±0.78)cm,C:(34.82±1.51)cm)的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耗氧率(R_0)(mg·g^(-1)·h^(-1))、排氨率(R_n)(μg·g^(-1)·h^(-1))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实验盐度(16~40)范围内,毛蚶的耗氧率(R_0)和排氨率(R_n)与软组织干质量(0.27~1.81g)呈幂指数关系,符合公式R= aW^b,其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在盐度为32时达到最大,而后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毛蚶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饵料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不同发育期幼虫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顾晓英 尤仲杰 +1 位作者 沈伟良 施祥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5,共8页
通过投喂不同藻类饵料,利用GC-MS法,研究饵料对毛蚶浮游幼虫体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幼虫生长和附着变态速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混合饵料组效果最佳;饵料种类和脂肪酸含量对幼虫体内脂肪酸组成和其生长存在显著影响... 通过投喂不同藻类饵料,利用GC-MS法,研究饵料对毛蚶浮游幼虫体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幼虫生长和附着变态速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混合饵料组效果最佳;饵料种类和脂肪酸含量对幼虫体内脂肪酸组成和其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且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幼虫发育呈下降趋势。在众多脂肪酸中,DHA和EPA对幼虫存活有直接关系,而AA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对幼虫生长存在显著影响,ω-3与ω-6脂肪酸含量比值也能反映幼虫生长和变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脂肪酸 毛蚶 幼虫
下载PDF
毛蚶(Arca subcrenata)体液来克丁的凝集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皓文 孙丕喜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4期60-65,共6页
用甲状腺球蛋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毛蚶( Arca subcrenata )体液来克丁(ASL)。试验了ASL对9 属33 株来自不同生境的细菌、安哥拉兔血细胞和人的A,B,O 型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结果表明ASL对24.2&... 用甲状腺球蛋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毛蚶( Arca subcrenata )体液来克丁(ASL)。试验了ASL对9 属33 株来自不同生境的细菌、安哥拉兔血细胞和人的A,B,O 型血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结果表明ASL对24.2×10- 2的参试菌株具凝集活性(BA)。被凝者主要是来自南极及毛蚶和对虾体的细菌。对所试红细胞则显示了效价不一的凝集活动(HA)。ASL的凝血活性受半乳糖、乳糖的一定抑制。文章讨论了ASL在毛蚶的防御活动中可能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体液来克丁 凝集作用 细菌 血红细胞
下载PDF
Habitat suitability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 inthe shallow water of the Xiaoheishan Island 被引量:2
4
作者 ZHOU Jian SONG Jingjing +3 位作者 BM Qianling LIU Chengyue ZHANG Zhipeng TANG Haiti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51-57,共7页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sites for sustainable restoration of ark shell, 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 in the shallow water of Xiaoheishan Island, using a geographic inf...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sites for sustainable restoration of ark shell, 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 in the shallow water of Xiaoheishan Island,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ramework. The seven input variables of the HSI model were sediment composition, water temperature, salinity, dissolved oxygen, water depth, p H, and ammonia. A non-linear suitability function for each variable factor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value into a normalized quality index ranging from 0(nonsuitability) to 1(best suitability). In present study, the analysis of habitat suitability was conducted for four seasons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y area has a high HSI value(>0.6) year round, which implies a strong suitability for restoration, with the optimal habitat located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island.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seasonal variation,while sediment composition and water depth were the two major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sites.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could provide support for restoration decision making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sites for sustainable establishment of S. subcren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restoration SHALLOW water
下载PDF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竺俊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透射电镜( TEM)观察了毛蚶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行为。结果表明 :精原细胞期 ,胞质中线粒体分布较为分散 ,数量较少 ;初级精母细胞期 ,线粒体较集中分布于细胞的一端 ,数量较多 ;次级精母细胞期 ,线粒体数目开始减少 ,但体积增大 ... 用透射电镜( TEM)观察了毛蚶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行为。结果表明 :精原细胞期 ,胞质中线粒体分布较为分散 ,数量较少 ;初级精母细胞期 ,线粒体较集中分布于细胞的一端 ,数量较多 ;次级精母细胞期 ,线粒体数目开始减少 ,但体积增大 ;精细胞期,线粒体融合成数个大的线粒体球并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 ,与此同时 ,由溶酶体形成的顶体囊迁移至细胞核的前端。线粒体主要参与精子中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精子发生过程 线粒体 透射电镜 超微结构 溶酶体
下载PDF
In situ Assemblies of Bacteria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Response to an Ecosystem Engineer,Marine Clam Scapharca subcrenata,in the Sediment of an Aquaculture Bioremediation System 被引量:2
6
作者 NICHOLAUS Regan LUKWAMBE Betina +2 位作者 YANG Wen ZHU Jinyong ZHENG Zhongm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447-1460,共14页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trient dynamics,microbial community,and macrofauna are important in bioremediation system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marine clam Scapharca subcrenata sedimentary activities 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trient dynamics,microbial community,and macrofauna are important in bioremediation system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marine clam Scapharca subcrenata sedimentary activities on the microbial assemblages,benthic nutrient chemistry,and its subsequent remediation impacts on organic effluent in the sediment of an aquaculture wastewater bioremediation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lam area(ANOSIM,R=0.707,P=0.037).Pyrosequencing of bacterial 16S rRNA gene revealed a total of 48 unique phyla,79 classes,107 orders,197 families,and 321 genera amongst all samples.The most dominant bacterial assemblages were 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Firmicutes,Verrucomicrobia,and Actinobacteria,with Bacteroidetes and Firmicute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ll treatment samples than control(P<0.001).All dominant phyla in the list were shared across all samples and accounted for 89%(control)and 97%(treatment)of the total 16S rRNA.The nutrient flux rates from the sediments into the water(treatment group)were 51%(ammonium),88%(nitrate),77%(nitrite)and 45%(phosphate)higher,relative to the control implying increased mineralization,degradability,and mobility of the benthic nutrients.Similarly,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xygen consumption rates were evident in the clam area signifying improved oxygen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sediment.The organic effluent contents associated with total-organic matter,carbon,nitrogen,and,phosphate were lower among the clam treatments relative to the control.Our results describe the potential roles and mechanisms contributed by marine bivalve S.subcrenata on benthic-bacterial-community assembly,nutrient balance,and effluent reduction in the sediments of aquaculture wastewaters bioremedi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pharca subcrenata EFFLUENTS bioturbation:sediment chemistry BIOREMEDIATION nutrient dynamics
下载PDF
渤海湾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7
作者 曾海祥 敬中华 +1 位作者 张新峰 张凯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980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人工育苗
下载PDF
SsC1qDC基因在毛蚶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8
作者 彭强 王进京 +6 位作者 王春德 卢霞 刘相全 刘桂龙 徐鑫 许贺 宁军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52,共13页
含C1q结构域蛋白(C1qDCs)在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C1qDCs免疫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毛蚶中鉴定出一个含有典型C1q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SsC1qDC),并分析了其对主要病原感染的响... 含C1q结构域蛋白(C1qDCs)在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C1qDCs免疫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毛蚶中鉴定出一个含有典型C1q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SsC1qDC),并分析了其对主要病原感染的响应特征。SsC1qDC的cDNA全长序列为711bp,编码含有N端信号肽和199个氨基酸的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sC1qDC与双壳贝类的C1qDCs聚在一起。SsC1qDC在毛蚶卵细胞到眼点幼虫时期的表达量随发育阶段显著增加,且该基因在成体毛蚶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闭壳肌中表达水平较高。副溶血弧菌刺激可显著诱导SsC1qDC基因高表达,敲降SsC1qDC基因表达后毛蚶死亡率和血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导致毛蚶血细胞总数和吞噬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敲降SsC1qDC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抑制母源免疫相关基因Vg、LSZ、Dscam、TEP和SsC1qDC-3的表达,而C3、PAF3、SsC1qDC-1和SsC1qDC-2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SsC1qDC在毛蚶抗弧菌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贝类免疫学和抗病新品系的选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1qDC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表达图谱 RNA干扰 免疫防御
下载PDF
毛蚶蛋白对益生菌抗生素胁迫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梁铮洋 周苗 +2 位作者 陶春霖 侯传丽 任娇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121,共8页
长期摄入抗生素残留的水产品可引起肠道菌群稳态失调。该研究基于恩诺沙星对四种益生菌(两歧双歧杆菌BBi32、鼠李糖乳杆菌LGG、植物乳杆菌LP45和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抑菌作用,建立了抗生素胁迫的益生菌生长模型,评价了红三鱼、黄蚬... 长期摄入抗生素残留的水产品可引起肠道菌群稳态失调。该研究基于恩诺沙星对四种益生菌(两歧双歧杆菌BBi32、鼠李糖乳杆菌LGG、植物乳杆菌LP45和乳双歧杆菌Probio-M8)的抑菌作用,建立了抗生素胁迫的益生菌生长模型,评价了红三鱼、黄蚬和毛蚶蛋白粗提物及其不同分离纯化组分对益生菌抗生素胁迫的保护作用。在四种益生菌中,乳双歧杆菌Probio-M8对抗生素胁迫最为敏感,三种原料中毛蚶蛋白粗提物表现出对抗生素胁迫保护作用;毛蚶蛋白粗提物经过阴离子交换柱(SepharoseFastFlow)分离得到四个组分(Fr0、Fr1、Fr2和Fr3),其分子量分别为14.3~44.3 ku(Fr0)、20.1~29.0 ku(Fr1)、14.3~97.2 ku(Fr2)和<14.3 ku(Fr3),其中Fr0可更有效地提高Probio-M8菌液的OD600从0.80提升至1.56,Fr3可将其生长代时缩短至0.98 h。毛蚶蛋白可促进乳双歧杆菌在恩诺沙星胁迫下增殖的活性,表明毛蚶蛋白具有保护益生菌免受抗生素生长胁迫、促进益生菌增殖的功能,该研究为毛蚶蛋白对肠道稳态的调节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应对体内抗生素残留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益生菌 毛蚶 阴离子交换柱 SDS-PAGE
下载PDF
中国5个海区不同群体毛蚶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蓉 刘建勇 +1 位作者 唐连俊 饶颖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9,共6页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0个形态性状,对中国5个海区5个野生毛蚶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塘沽群体和山东青岛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北海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建立...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0个形态性状,对中国5个海区5个野生毛蚶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塘沽群体和山东青岛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北海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其贡献率分别为:34.70%、19.80%、15.00%,积累贡献率为69.50%。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个群体毛蚶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45.45%-95.45%、P2为36.36%~95.45%,综合判别率为7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地理群体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南海毛蚶形态特征对体重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王辉 刘志刚 符世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1,共4页
随机选取同龄南海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雌性62只、雄性59只,测量壳长、壳厚、壳高、后闭壳肌直径、放射肋数及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南海毛蚶5个形态特征对体重的总效应,并以综合决定系数为确定形态性状重要性的准则。结果表... 随机选取同龄南海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雌性62只、雄性59只,测量壳长、壳厚、壳高、后闭壳肌直径、放射肋数及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南海毛蚶5个形态特征对体重的总效应,并以综合决定系数为确定形态性状重要性的准则。结果表明,两性中壳厚、壳高和壳长与体重均为正相关(p<0.01),直接和间接途径都不是体重的限制因素。壳厚、壳高的平均综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423和0.412,是影响体重最主要因素且都具有育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形态特征 通径系数 决定系数
下载PDF
毛蚶血浆中抗菌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道森 魏玉西 +1 位作者 李丽 陈皓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G-25柱脱盐和Bio-gelP-10柱层析等方法,从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血浆中分离纯化出了抗菌作用较强的蛋白组分。结果表明,该抗菌蛋白组分对供试革兰氏阳性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G-25柱脱盐和Bio-gelP-10柱层析等方法,从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血浆中分离纯化出了抗菌作用较强的蛋白组分。结果表明,该抗菌蛋白组分对供试革兰氏阳性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四联微球菌(Micrococcustetragenus)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供试革兰氏阴性细菌即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普通变形菌(Proteusvulgaris)和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无抑菌活性;对供试真菌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和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柑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sapinea)无抑菌作用。性质试验表明,该抗菌蛋白组分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120℃处理30min其抑菌活性仍保持85%以上,对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抗菌蛋白 纯化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毛蚶群体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吉腾 侯丫 +4 位作者 刘志鸿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董春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大连、乳山、烟台、舟山4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地理群体共38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并分析了4个毛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38个毛蚶COI部分序列经处理得到长度均为625bp的...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大连、乳山、烟台、舟山4个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地理群体共38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并分析了4个毛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38个毛蚶COI部分序列经处理得到长度均为625bp的基因片段,共分为30种单倍型;基于COI部分序列的分析结果,毛蚶4个地理群体总的变异位点为301个,多样性指数Pi为0.1504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92.242,单倍型多样性指数S为241。聚类分析显示毛蚶大连群体、乳山群体和烟台群体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3个群体交叉聚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群体分化;舟山群体单独聚为一支,与其他3个群体分化明显。研究表明,线粒体COI基因不能单独做为毛蚶大连、乳山和烟台群体的遗传标记,但可以作为毛蚶舟山群体的有效群体遗传标记,为线粒体COI基因在群体遗传学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COI基因 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附着基对毛蚶幼虫附着变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霄龙 李莉 +3 位作者 邱兆星 孔令锋 郑永允 李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6,共6页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下三层苗种附着量也有显著差异,下层苗种附着量显著优于上层和中层。此外,通过比较三种不同颜色的附着基上毛蚶幼虫的附着量,表明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黑色)较浅颜色的网片(绿色和白色)吸引更多的幼虫附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并将其放置于水体的中下部将会提高幼虫的附着量,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育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附着基 颜色
下载PDF
温度与盐度对毛蚶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沈伟良 尤仲杰 施祥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共4页
就盐度和温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受精卵孵化和幼虫生长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蚶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速度成正相关;适宜盐度为18~30,在盐度18~26的条件下,盐度和孵化率成正相... 就盐度和温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受精卵孵化和幼虫生长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蚶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速度成正相关;适宜盐度为18~30,在盐度18~26的条件下,盐度和孵化率成正相关,畸形率差异不显著。幼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盐度为20-25。在温、盐都适宜的范围内,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当其中一个条件为极限时,交互作用显著,同时幼虫生长的温、盐范围比受精卵孵化适宜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温度 盐度 胚胎发育 幼虫生长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红螯相手蟹捕食毛蚶苗种的影响
16
作者 高霄龙 李莉 +2 位作者 邱兆星 郑永允 李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62-3568,共7页
敌害生物的捕食在控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丰度和组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红螯相手蟹(Sesarma haematocheir)和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红螯相手蟹的密度、规格、性别,以及毛蚶的密度、规格、海水温度和底质条件... 敌害生物的捕食在控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丰度和组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红螯相手蟹(Sesarma haematocheir)和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红螯相手蟹的密度、规格、性别,以及毛蚶的密度、规格、海水温度和底质条件对毛蚶苗种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蟹表现出了第二种类型的功能反应,高密度底播毛蚶苗种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当毛蚶苗种壳长达到20mm以上时,蟹的摄食速率显著下降;随着蟹个体的增大,其摄食速率显著增加,毛蚶的存活率下降;当蟹的密度逐渐增加的时候,同种个体之间的干扰竞争显著提高了毛蚶存活率;雄蟹凭借强有力的螯导致了更多毛蚶苗种的死亡;海水温度较低的春季和秋季底播毛蚶苗种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底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为毛蚶的存活提供了"庇护空间",从而减少了敌害生物捕食所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相手蟹(Sesarma haematocheir)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密度 规格 性别 温度 底质
下载PDF
毛蚶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志鸿 张士璀 +3 位作者 杨爱国 杜方勇 周丽青 王清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94-96,共3页
以毛蚶为实验材料 ,利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毛蚶的血细胞进行观察。毛蚶的血细胞有四种组成 ,其中以红细胞为主 ,直径为 18.4± 0 .97μm ;透明细胞为 5 .6 3± 1.4 9μm ,核染色深 ,瑞氏染色胞质内光镜下未见颗... 以毛蚶为实验材料 ,利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毛蚶的血细胞进行观察。毛蚶的血细胞有四种组成 ,其中以红细胞为主 ,直径为 18.4± 0 .97μm ;透明细胞为 5 .6 3± 1.4 9μm ,核染色深 ,瑞氏染色胞质内光镜下未见颗粒 ;颗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着色颗粒 ,瑞氏染色后一种为桔红色 ,8± 1.0 6 μm ,另一种为兰色 ,6 .3± 1.2 5 μm ;另外还有极少量血细胞几乎没有细胞质 ,细胞大小为 5 .17± 1.6 9μm。分别在 4℃ ,10℃ ,2 0℃ ,30℃ ,37℃条件下研究毛蚶血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吞噬实验。结果发现 ,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红细胞都具有体外吞噬活性 ,以 30°C条件下吞噬百分率最高 ,达到 6 2 .11%。利用鳗弧菌Vibrioanguillirum对毛蚶进行免疫刺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血细胞 吞噬性能 细胞化学染色法 免疫学 白色念珠菌 水产养殖 疾病防治
下载PDF
海洋污染对毛蚶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6 位作者 李丹彤 刘长发 常亚青 侯美艳 潘德建 宋晓阳 孙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82,共6页
采用体内、体外染毒实验,研究了海洋中常见污染物0~#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离子(Cd^(2+))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3种污染物对毛蚶肌肉中SO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 采用体内、体外染毒实验,研究了海洋中常见污染物0~#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离子(Cd^(2+))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3种污染物对毛蚶肌肉中SO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诱导作用;0~#柴油和二甲苯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SOD活性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这两种污染物对毛蚶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型;Cd^(2+)在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SOD活性诱导曲线均不呈抛物线型,低浓度Cd^(2+)对毛蚶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随后曲线迅速下降,表明毛蚶对Cd^(2+)污染反应十分敏感,也表明Cd^(2+)对毛蚶毒性作用较强,3种毒物对毛蚶的毒性强弱次序为,Cd^(2+),0~#柴油、二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毛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二甲苯 0#柴油 重金属镉离子 CD^2+
下载PDF
毛蚶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爱英 马云聪 +3 位作者 赵光环 吕振波 徐宗法 王育红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0,共5页
根据对毛蚶性腺发育、产卵孵化、浮游幼虫及稚贝习性等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其人工育苗中主要技术环节.2龄毛蚶全为雄性或雌雄同体,3龄以上群体雌性占70%以上.26.6~27.4℃,受精卵22h发育到D形幼虫;26.5~23.0℃,D形幼虫经过15天发育到眼... 根据对毛蚶性腺发育、产卵孵化、浮游幼虫及稚贝习性等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其人工育苗中主要技术环节.2龄毛蚶全为雄性或雌雄同体,3龄以上群体雌性占70%以上.26.6~27.4℃,受精卵22h发育到D形幼虫;26.5~23.0℃,D形幼虫经过15天发育到眼点幼虫;25.0~20.0℃,投附着基13天左右稚贝壳长达到600μm时,可以出池到室外进行中间育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稚贝 幼虫 人工育苗技术 产卵孵化 附着基 出池 雌性 雄性 雌雄同体
下载PDF
海洋污染对毛蚶过氧化氢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5 位作者 宋晓阳 许庆陵 侯美艳 潘德建 孙静 邢殿楼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4-536,共3页
采用体内染毒实验 ,研究了海洋常见污染物 0 # 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 (Cd2 + )对毛蚶 (Scapharcasubcrenata)肌肉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并探讨了 0 # 柴油、二甲苯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剂量范... 采用体内染毒实验 ,研究了海洋常见污染物 0 # 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 (Cd2 + )对毛蚶 (Scapharcasubcrenata)肌肉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并探讨了 0 # 柴油、二甲苯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 ,3种污染物在低浓度下对毛蚶肌肉组织中CAT活性均起诱导作用 ,高浓度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0 # 柴油、二甲苯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CAT活性均产生诱导作用 ;无论体外、体内染毒毛蚶肌肉CAT活性与各污染物浓度间均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毛蚶 O#紫油 二甲苯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