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质量观的哲学转向——价值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薛继红 张俊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11,共4页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供给决定需求,基础教育的质量单纯地由教育活动的属性来决定,“客体主义”的教育质量观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供给出现了多样性,适龄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到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供给决定需求,基础教育的质量单纯地由教育活动的属性来决定,“客体主义”的教育质量观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供给出现了多样性,适龄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到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甚至到国外接受基础教育,“主体主义”的基础教育质量观开始显现。“客体主义”与“主体主义”质量观都有其局限性,只有“主客互动主义”的教育质量观才能完整揭示教育质量的本质,才能给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完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观 客体主义 主体主义 主客互动主义
下载PDF
数字游戏玩家主体性建构的符号互动研究
2
作者 李俊欣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113,共19页
数字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符号场域,玩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表意实践。本研究将玩家视作游戏世界中的主体行动者和意义生产者,聚焦玩家在游戏世界中的自我呈现和情感叙述。通过符号学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发现,玩家在化身认同及其“客体化... 数字游戏是一个开放性符号场域,玩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表意实践。本研究将玩家视作游戏世界中的主体行动者和意义生产者,聚焦玩家在游戏世界中的自我呈现和情感叙述。通过符号学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发现,玩家在化身认同及其“客体化”关系中建立“过渡自我”;通过“行动共在”与意义联结,玩家在交互主体性中构造“社会自我”;在社群符码的共造与互动仪式中,延伸出群体主体性身份及“文化自我”;在“即时性”和“间接性”的符号斗争与反馈中,形成抵抗数字资本的“权利之我”。通过使用和创造符号,玩家不仅推动了游戏世界的发展,同时建构和衍化出自我概念、社会关系及其实现群体认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玩家 主体性 自我 符号互动
原文传递
范·弗拉森反实在论的“自然规律”语义学思想及其出路
3
作者 樊姗姗 徐治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3,共7页
范·弗拉森沿袭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传统并采取语义经验论的反实在论立场,从自然规律存在的动机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批判了传统实在论的自然规律观,提出了语义学方案,以解决自然规律面临的推理与识别问题,呈现西方科学哲... 范·弗拉森沿袭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传统并采取语义经验论的反实在论立场,从自然规律存在的动机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批判了传统实在论的自然规律观,提出了语义学方案,以解决自然规律面临的推理与识别问题,呈现西方科学哲学领域中研究自然规律问题的新样本。但是,范·弗拉森的观点有失偏颇,片面强调逻辑分析而忽略了哲学与科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具有不可知论、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倾向。为此,文章主张一种主客互动论的自然规律建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怀疑论 语义经验论 主客互动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