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清激调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临证思路
1
作者 贾新华 马先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14,共5页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重要内容;“激”是激发人体正气,调动先天之气补充后天之气以抗邪,“补”即补益气血阴阳,“激”与“补”二者均扶正以祛邪,是促使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 清激调补 扶正祛邪 调理脏腑 先天之气 补益气血阴阳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泽泻篇
2
作者 郑振涛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常与白术配伍,以泽泻汤为代表方;消膀胱之水,常与茯苓、白术、桂枝等药配伍,以五苓散为代表方;消腰下之水,常与牡蛎、栝楼根、葶苈子等药配伍,以牡蛎泽泻散为代表方;消肾脏之水,常与生地黄、山茱萸等药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消血中之水,常与当归、芍药等药配伍,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泽泻可调养五脏,培补正气,“养五脏,益气力,耳目聪明”,常与生地黄、山药等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常与茯苓、甘草、桂枝等药配伍,以茯苓泽泻汤为代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经方 泽泻 消水 养正 养五脏 益气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朴炳奎治疗大肠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3
作者 陈欣 谢飞彪 +5 位作者 张润顺 高劲 于惠博 马苏苏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进行高频药物、药物类型、中药性能、药物阴阳五行和用药剂量,以及多味药关联性用药的规律研究。结果共纳入大肠癌术后患者642例,涉及2226诊次处方、180味中药、总频次为39988。高频药物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等,药物功效多为补虚药、消食药等;中药药性多用温、平,药味以甘、辛、苦为多,主归脾经、胃经,常用升浮药,药物基本无毒;补阳药使用频率高,五行常用属土药;药物剂量多为10、15、20 g。多味药关联性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基础方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盐益智仁、陈皮、土茯苓、太子参、麸炒白术。结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重在扶正培本,顾护脾胃,兼顾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导滞散瘀,辨证施治,补中益气,调畅气机,从而达到“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炳奎 数据挖掘 大肠癌 用药规律 扶正祛邪 补中益气
下载PDF
基于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失眠
4
作者 梁双琴 徐少君 +1 位作者 张金艳 李贻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病邪为湿邪,湿性黏滞,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缠绵难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余邪未清,正气不足,余邪则为湿、热、痰、瘀、燥、寒等邪气,正虚表现为气虚及阴虚。在身体虚弱以及情绪的影响下,新型...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病邪为湿邪,湿性黏滞,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缠绵难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余邪未清,正气不足,余邪则为湿、热、痰、瘀、燥、寒等邪气,正虚表现为气虚及阴虚。在身体虚弱以及情绪的影响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易出现失眠。与普通失眠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失眠患者有感邪病史,且身体虚弱,因此在治疗时首先应注意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故使用补气及滋阴药物以扶正,祛/化/利湿、清热、化痰、散瘀药物以祛邪;最后同普通失眠治法相同,使患者身体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阴交于阳,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新冠病毒感染 恢复期 扶正祛邪
原文传递
基于“伏毒”学说审因论治结直肠癌
5
作者 李玉 李城 +5 位作者 时浩洋 王栋 张艳 李雯 李清波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14-718,共5页
伏毒作为介导结直肠癌发病、转移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根据伏毒成因不同,可分为外淫伏毒和内生伏毒,审因论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祛除外淫伏毒,以宣透疏散为要;对于内生伏毒,兼顾扶正与祛邪。... 伏毒作为介导结直肠癌发病、转移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根据伏毒成因不同,可分为外淫伏毒和内生伏毒,审因论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祛除外淫伏毒,以宣透疏散为要;对于内生伏毒,兼顾扶正与祛邪。扶正者,须注重健脾益肾、气血双补、通补兼施;祛邪者,当针对不同伏毒,分别予以燥运除伏湿、健脾化伏痰、活血化伏瘀等法。运用“伏毒”学说可对结直肠癌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把握时机,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结直肠癌 审因论治 扶正祛邪
下载PDF
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撷英
6
作者 萨依腊西·杰恩斯努尔 朱宏 +3 位作者 张婷 任丹 李若梦 肖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成瘀滞,表现为标实。在临床治疗中,董克礼教授倡导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通过健脾益气和补肾填精的方法来增强正气,同时运用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的方法来祛邪,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扶正祛邪 董克礼 名医经验 医案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以化浊扶正法辨治真菌性角膜炎
7
作者 吕怡 钟缘 +2 位作者 黄雨 彭俊 彭清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正气损伤严重者当以固护正气为先,未见明显正气损伤或毒力较轻微者可直接以祛湿化浊通络之法驱散眼表之邪。并根据伏湿、伏毒致病特点,权衡选用宣畅气机、化浊通络、温阳扶正等具体治法,以期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真菌性角膜炎 化浊 扶正
下载PDF
裴正学运用祛邪扶正法诊治白塞病经验
8
作者 祁琴 任超展 +3 位作者 郑访江 郑捷 法强 裴正学(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气养阴扶正为要,疗效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祛邪扶正 裴正学
下载PDF
清代医家“扶正避邪”防疫思想和方法探析
9
作者 彭博文 李董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24-928,共5页
清代医家刘奎、陈耕道、王士雄等深入探讨了“正气存内”与“避其毒气”对防疫的重要性,提出了扶正养生为本、避邪隔离为要的基本原则,强调三因制宜的防疫要旨,重视医者自身防护。认为可通过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熏蒸衣物、消灭虫害等方... 清代医家刘奎、陈耕道、王士雄等深入探讨了“正气存内”与“避其毒气”对防疫的重要性,提出了扶正养生为本、避邪隔离为要的基本原则,强调三因制宜的防疫要旨,重视医者自身防护。认为可通过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熏蒸衣物、消灭虫害等方式,改善卫生条件以防疫。在防疫方药使用方面,比前代医家更多采用了芳香类药物,如苍术、白芷、丁香、降香、菖蒲、冰片、麝香、没药等,及雄黄丸、不染瘟方、透顶清凉散、通气散等防疫复方,采用口服、塞鼻取嚏、点眼、洗浴、熨法。他们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了接种预防,以保护易感人群。充分重视清代医家防疫思想和方法,以期为当今疫病的防治起到启示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预防 清代 扶正 避邪
下载PDF
从伏毒理论论治前列腺癌
10
作者 唐益文 蔡煜阳 +6 位作者 王雄 程鹏伃 周艳艳 魏永强 李铭 丁家森 高瞻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64-2467,共4页
国医大师周仲瑛提出伏毒理论,认为伏毒具有伏时不变、发时始显的特点。从病因病机来看,前列腺癌的发病可以是内外伏毒潜藏于人体,正气耗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产生,复合为毒,骤起发病。此外,前列腺癌的致病特点、疾病特性均与伏毒隐... 国医大师周仲瑛提出伏毒理论,认为伏毒具有伏时不变、发时始显的特点。从病因病机来看,前列腺癌的发病可以是内外伏毒潜藏于人体,正气耗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产生,复合为毒,骤起发病。此外,前列腺癌的致病特点、疾病特性均与伏毒隐伏、缠绵、暗耗、暴匿、杂合、多变的演变特征十分契合。治疗时应注重把握时机,分期论治辨标本,明确患者病情分期与伏毒性质,辨明外感伏毒与内生伏毒区别;同时中西联用、增效减毒,五脏同治、身心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前列腺癌 病因病机 致病特点 扶正 祛毒 中西联用 五脏同治
下载PDF
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11
作者 田敏 卢家言 +1 位作者 刘文琛 卢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23-1029,共7页
基于FangNet平台,对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有效病案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并通过分析处方药物的权重等级、药物共现性与互斥性、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以及药物聚类,总结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用药... 基于FangNet平台,对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有效病案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并通过分析处方药物的权重等级、药物共现性与互斥性、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以及药物聚类,总结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105首处方,涉及95味中药。处方用药以性温、味甘、入肝经的药物为主。挖掘得到17味主药,分别为黄芪、天麻、山茱萸、党参、杜仲、牛膝、川芎、远志、姜黄、石菖蒲、麦冬、白术、丹参、茯苓、钩藤、法半夏、女贞子。药物共现性分析结果得到牛膝-杜仲等12对药对,药物-症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天麻-头晕等9组药物-症状关联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组合。分析结果提示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用药温和,以扶正补虚的药物为主,常以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山茱萸、牛膝、杜仲等补益肝肾,同时兼顾痰瘀同治,攻补兼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后遗症 扶正补虚 黄芪 天麻 山茱萸 党参 杜仲 牛膝 数据挖掘 刘茂才
原文传递
中医“扶正祛邪”治则及其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76-2680,共5页
基于中医学正邪发病观与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相结合研究免疫性疾病,发现其核心病机为“真邪相搏”。正气是维持和调节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大免疫功能正常的体现;“邪气”则包括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和因异常免疫功能而形成... 基于中医学正邪发病观与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相结合研究免疫性疾病,发现其核心病机为“真邪相搏”。正气是维持和调节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大免疫功能正常的体现;“邪气”则包括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和因异常免疫功能而形成对机体有损害的病理产物。中医药扶正祛邪切中“真邪相搏”的病机,可通过增强和(或)抑制免疫功能起到调节和稳定免疫系统的作用,在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中均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免疫性疾病 真邪相搏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疾病 感染性疾病 肿瘤
下载PDF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慢性肾病中运用
13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06-210,共5页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则代表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功能异常形成的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基于“真邪相搏,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药扶正祛邪法可改善由直接或间接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症状,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文章对扶正祛邪法在CKD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正邪理论 扶正祛邪 免疫调节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方志军诊治结直肠癌临床经验
14
作者 吕欣妮 尹佳钰 +3 位作者 钱丽君 金梦洁 胡灿红 方志军(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 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扶正祛风,调气通腑”的治疗大法,兼之明辨分期、中西汇通,做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临床可有效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品质。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风邪流注 气机失调 扶正祛风 调气通腑 方志军
下载PDF
吴万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
15
作者 林佩霞 吴万垠(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吴万垠教授临床治疗肿瘤善用“辨病、辨证、对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以病为本,明确病性、病位;以证为纲,分期治疗,扶正祛邪有所偏重,并强调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的补充和替代作用;以症为佐,在扶正培本、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痰祛湿、... 吴万垠教授临床治疗肿瘤善用“辨病、辨证、对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以病为本,明确病性、病位;以证为纲,分期治疗,扶正祛邪有所偏重,并强调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的补充和替代作用;以症为佐,在扶正培本、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治疗原则基础上,灵活对症施治。此外,吴教授还注重健运中焦,顾护后天之本,认为健脾为扶正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辨病 辨证 对症 扶正祛邪 健运中焦 吴万垠
下载PDF
阮诗玮基于伏邪理论运用透邪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16
作者 杨运劼 阮诗玮(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扶正贯穿始终。重视三焦分治:上焦用药以轻宣为法,祛邪务尽;中焦用药以芳香透达、苦燥健运、淡渗利泄为法;下焦用药以固涩收敛、厚味填精、虫蚁捜剔为主。此外,强调病后调护对透达邪气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透邪法 扶正透邪 三焦分治 病后调护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基于阳虚阴结理论探讨温阳法辨治恶性肿瘤
17
作者 李赋 王忻 +4 位作者 张志明 黄邦荣 宋忠阳 王功臣 张丽敏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60-63,共4页
基于阳虚阴结理论从温阳散寒化痰、温阳益气散结、温阳解郁消积、温阳扶正祛瘀等方面探析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指出恶性肿瘤乃邪盛正虚,阳虚化气不足,阴邪凝积于内,并与痰凝、瘀血、气郁等结合后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故温阳化气,扶正消... 基于阳虚阴结理论从温阳散寒化痰、温阳益气散结、温阳解郁消积、温阳扶正祛瘀等方面探析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指出恶性肿瘤乃邪盛正虚,阳虚化气不足,阴邪凝积于内,并与痰凝、瘀血、气郁等结合后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故温阳化气,扶正消积为恶性肿瘤的基本治则,临证辨治恶性肿瘤应始终贯彻温阳益气以化阴,促阳化气以抑阴的温阳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阳虚阴结 温阳法 扶正祛瘀
下载PDF
何若苹辨治食管癌经验探析
18
作者 邓泽欣 俞蒙洁 +3 位作者 陈旖雯 赖芊 赵洁 何若苹(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总结何若苹教授临床辨治食管癌的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收集、整理、分析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阐述何若苹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何若苹教授认为食管癌发病总以脏腑虚弱为本,气... [目的]总结何若苹教授临床辨治食管癌的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收集、整理、分析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阐述何若苹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何若苹教授认为食管癌发病总以脏腑虚弱为本,气滞、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因素为标。治疗时采用“扶正固本,抗癌攻邪,随证遣药”三方面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扶正固本尤以脾胃肾为主;抗癌攻邪主要包括行气散结、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治法,强调祛邪有度,勿犯“虚虚实实”之戒;随证遣药即对手术、放化疗、局部支架置入后的患者不适症状进行随证处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附医案,上述三方面原则贯穿治疗全程,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通过阐述“扶正固本,抗癌攻邪,随证遣药”原则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运用,总结何若苹教授的临证用药经验,对食管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噎膈 中医药 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 医案 名医经验 何若苹
下载PDF
从正气亏虚论治肺结节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欣 顾祝同 +2 位作者 安磊 张硕 李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69-72,共4页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认识,治疗上根据其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低的肺结节主要通过定期复查胸部CT来密切关注其变化,目前尚未提出系统的内科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高的肺结节则通过穿刺活检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治疗。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该病属于中医“肺积”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结节病位在肺,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其中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治疗上强调以扶正为本,兼以化痰祛瘀。中医学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亏虚辨证论治,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气虚者重在补益肺脾之气,佐以化痰祛瘀;血虚者强调养血健脾,因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故在养血的基础上加以益气之品;阴虚者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化痰祛瘀;阳虚者重在温阳散结,佐以活血通络。文章列举现代中医学家论治肺结节的经验,旨在为临床辨证论治肺结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正气亏虚 扶正祛邪 痰瘀互结
下载PDF
融汇黄河文化:齐鲁正骨流派的学术特色与发展
20
作者 卢博文 李嘉程 李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25-529,共5页
黄河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齐鲁正骨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齐鲁正骨流派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流派重视整体观念、气血辨治,强调局部修复与整体调理并举... 黄河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齐鲁正骨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齐鲁正骨流派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流派重视整体观念、气血辨治,强调局部修复与整体调理并举,秉持固本祛邪的治疗理念,擅长运用滋补肝肾、强化筋骨、滋养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治疗方法,创立了“调线-牵引-整复”方法用于骨折治疗,归纳出关节脱位十大技法,整复关节内部骨折讲究手法细腻柔和,注重中西医结合,形成了周密完备的调护体系。流派在教学培养模式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结合,人才传承结构合理,积极推广特色技术,促进了基层及社区正骨技术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齐鲁正骨流派 固本祛邪 中西医结合 调护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