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tal Synthesis of Syringin and Its Natural Analogues via C—C Bond Activation of Aryl Ketones
1
作者 Zhen-Yu Wang Yi Sun +2 位作者 Guo-Dong Sun Hui Xu Hui-Xiong Da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4期3587-3592,共6页
Syringin is found in the root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Maxim.)Harms and belongs to the lignin chemical compound with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employe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 Syringin is found in the root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Maxim.)Harms and belongs to the lignin chemical compound with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employe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s and accomplished the total synthesis of syringin in 5 steps with an overall yield of 58%.Palladium-catalyzed C(O)–C bond activation and subsequent cross coupling reaction is the key to construct syringin and its natural analog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ringin Total synthesis CROSS-COUPLING C—C activation syringin analogues
原文传递
丁香苷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
2
作者 张云鑫 张存鑫 +3 位作者 王倩 徐新亮 吕超亮 倪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04-5109,共6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由于椎间盘内部髓核和纤维环组织发生损伤和退化导致的椎间盘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丁香苷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取10只雄性SD大鼠,将每只大鼠的尾椎Co_(4)/Co_(5)椎间盘设...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由于椎间盘内部髓核和纤维环组织发生损伤和退化导致的椎间盘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丁香苷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方法:取10只雄性SD大鼠,将每只大鼠的尾椎Co_(4)/Co_(5)椎间盘设为模型组、Co_(5)/Co_(6)椎间盘设为丁香苷组、Co_(6)/Co_(7)椎间盘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丁香苷组采用微型穿刺针进行纤维环全层穿刺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即刻,模型组、丁香苷组椎间盘分别注射2.5μL的生理盐水、丁香苷溶液(5μmol/L)。注射4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椎间盘退变程度,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大鼠椎间盘组织内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椎间盘高度降低,软骨终板变薄且有裂隙出现,纤维环结构紊乱且出现裂隙,髓核消失;丁香苷组椎间盘高度正常或略低于对照组,软骨终板退变程度较模型组轻,纤维环排列较模型组相对规整且无裂隙,髓核部分皱缩。②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模型组椎间盘软骨终板出现缺损且软骨钙化层变薄,出现明显退变;丁香苷组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形态有一定程度恢复。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椎间盘软骨组织内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降低(P<0.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升高(P<0.0001);与模型组比较,丁香苷组椎间盘软骨组织内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升高(P<0.001,P<0.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降低(P<0.001,P<0.0001)。④结果表明,丁香苷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3,13的表达、提高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来改善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和减缓椎间盘退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苷 椎间盘退变 腰痛 针刺法 髓核细胞 中药单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百色地区野生宽筋藤总生物碱及紫丁香苷的含量分析
3
作者 张忠伟 赵秋华 +1 位作者 薛强 凌博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测定百色地区野生宽筋藤及其不同药用部位的总生物碱、紫丁香苷含量差异和不同季节含水量区别,为产地采收加工宽筋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紫丁香苷含量;采用烘干法... 目的:分析测定百色地区野生宽筋藤及其不同药用部位的总生物碱、紫丁香苷含量差异和不同季节含水量区别,为产地采收加工宽筋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紫丁香苷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不同季节宽筋藤的水分含量计算其折干率。结果:宽筋藤不同药用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明显,皮部含量明显高于木质部;不同直径的宽筋藤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中等藤与细藤差异不明显,在较粗的宽筋藤中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不同药用部位的紫丁香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直径的宽筋藤中紫丁香苷的含量差异显著,随着藤茎的直径的增加含量越高;冬季含水量较低。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宽筋藤总生物碱与紫丁香苷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冬季采收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筋藤 总生物碱 紫丁香苷 折干率 药用部位
下载PDF
紫丁香苷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闪闪 胡红杰 +6 位作者 徐艳萍 何灵芝 卢玉洁 黄伊芹 程明 李恭贺 司红彬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26,共7页
旨在探究紫丁香苷(syringin,SY)对脂多糖(LPS)联合D-半乳糖胺盐酸盐(D-GalN)、(LPS/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4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LPS/D-GalN模型(LD)组、SY低剂量(LSY+LD)组、S... 旨在探究紫丁香苷(syringin,SY)对脂多糖(LPS)联合D-半乳糖胺盐酸盐(D-GalN)、(LPS/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4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LPS/D-GalN模型(LD)组、SY低剂量(LSY+LD)组、SY高剂量(HSY+LD)组,每组10只。LSY+LD组、HSY+LD组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予SY(25、50 mg/kg),NC组和LD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3 d,在第3天预防性给药1 h后,腹腔注射LPS/D-GalN建立急性药物肝损伤模型。造模6 h后,试验小鼠眼静脉取血,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检测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观察肝脏氧化应激的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观察肝脏的组织变化;利用免疫组化观察激活的核转录因子p65(NF-κBp65)入核状态;ELISA法检肝匀浆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LD组AST、ALT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肝血管严重出血,肝脏大面积实质性坏死,胞核碎裂、崩解,肝脏中SOD、GSH、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NF-κBp65核转移率提高,肝脏中IL-6,IL-1β、TNF-α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SY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的活性(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肝脏SOD、CAT的活性与GSH的水平提高(P<0.05);NF-κBp65核转移发生抑制;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SY(25、50 mg/kg)对LPS/D-GalN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SY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苷 脂多糖(LPS)联合D-半乳糖胺盐酸盐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紫丁香苷对低剂量辐射小鼠生殖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昌坤 张雪梅 +3 位作者 肖成荣 王宇光 马增春 高月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索紫丁香苷对低剂量辐射导致小鼠生殖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通过对小鼠进行连续5 d的低剂量照射(0.12 Gy·d^(-1)×5 d累计0.6 Gy)建立低剂量辐射小鼠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辐照组、低剂量给药组(紫丁香苷10 mg·k... 目的探索紫丁香苷对低剂量辐射导致小鼠生殖系统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通过对小鼠进行连续5 d的低剂量照射(0.12 Gy·d^(-1)×5 d累计0.6 Gy)建立低剂量辐射小鼠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辐照组、低剂量给药组(紫丁香苷10 mg·kg^(-1))、高剂量给药组(紫丁香苷20 mg·kg^(-1)),照射结束后24 h和48 h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小鼠睾丸内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睾酮含量,试剂盒测定睾丸内氧化应激水平如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结果照射结束后24及48 h,相比于辐照组,紫丁香苷给药组能够明显调节小鼠睾丸内细胞因子紊乱,改善小鼠睾丸内氧化应激水平,恢复小鼠睾丸内睾酮含量水平。结论紫丁香苷能够改善低剂量辐射导致小鼠睾丸内细胞因子调节紊乱,有效降低小鼠生殖系统损伤,可作为低剂量辐射生殖系统损伤防护药物潜在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苷 低剂量辐射 小鼠 睾丸 防护作用 生殖系统 损伤
下载PDF
RP-HPLC法检测甜梦口服液(甜梦合剂)中淫羊藿苷、紫丁香苷和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
6
作者 师国袁 陈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404-1409,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甜梦口服液(甜梦合剂)中的淫羊藿苷、紫丁香苷和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RP-HPLC法。方法利用Shimadzu CLC ODS C 18(4.6 mm×250 mm,5μm)分离甜梦口服液中3种成分(淫羊藿苷、紫丁香苷和23-乙酰泽泻醇B)。测定波长:...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甜梦口服液(甜梦合剂)中的淫羊藿苷、紫丁香苷和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RP-HPLC法。方法利用Shimadzu CLC ODS C 18(4.6 mm×250 mm,5μm)分离甜梦口服液中3种成分(淫羊藿苷、紫丁香苷和23-乙酰泽泻醇B)。测定波长:淫羊藿苷为271 nm、紫丁香苷为265 nm和23-乙酰泽泻醇B为207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μl。流动相:0.3%磷酸溶液(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洗脱程序:0~4 min(95%A)、4~7 min(95%~78%A)、7~10 min(78%~38%A)、10~16 min(38%~26%A)、16~23 min(26%~19%A)、23~28 min(19%A)、28~28.5 min(19%~95%A)。外标法检测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紫丁香苷、23-乙酰泽泻醇B和淫羊藿苷分别在0.1962~19.62μg/ml,0.7544~75.44μg/ml和0.1966~19.66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 2均大于0.995;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47%,98.68%和100.26%;仪器精密度和方法重复性RSD(n=6)均在5.0%以内。结论建立的RP-HPLC法具有线性范围广、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以用于甜梦口服液(甜梦合剂)供试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甜梦口服液 淫羊藿苷 紫丁香苷 23-乙酰泽泻醇B
下载PDF
基于抗炎有效成分畲药树参茎质量标准的研究
7
作者 陈张金 余乐 +7 位作者 刘敏 张晓芹 范蕾 陈梦 黄绳武 李建良 陈琴鸣 陈桂云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6期70-75,共6页
目的:以抗炎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建立畲药树参茎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树参茎粉末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及细胞内含物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树参茎中的4个主要抗炎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行鉴... 目的:以抗炎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建立畲药树参茎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树参茎粉末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及细胞内含物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树参茎中的4个主要抗炎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树参茎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树参茎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控制。结果:建立的显微鉴别法可鉴别出树参茎粉末中的木纤维、木栓组织碎片细胞、草酸钙簇晶、石细胞、导管、韧皮纤维;建立的两个薄层色谱法,可分别鉴别出树参茎中的主要抗炎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建立的两个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别对树参茎中的紫丁香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行含量测定,4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57~0.8940μg、0.0775~1.9380μg、0.0223~1.1140μg、0.0123~0.6170μg;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9.1x+3.5032(r=0.9998)、y=531.13x-5.3732(r=0.9998)、y=3296.4x+0.3842(r=0.9999)、y=3493.8x-13.2120(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2%、99.83%、98.32%、99.42%,RSD分别为0.57%、0.57%、0.86%、0.9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以抗炎有效成分为评价指标建立的质量标准更有利于发挥树参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参茎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含量测定 紫丁香苷 绿原酸 异绿原酸A 异绿原酸C
下载PDF
大接骨丹树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8
作者 伍小艳 石伟 韩忠耀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150-153,共4页
目的:参照国家药品标准相关方法,建立大接骨丹树皮[The bark of Toricellia Angulata Oliv.var.intermedia(Harms)Hu]的质量标准,为民族药大接骨丹树皮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与试验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考察大接骨丹树皮药材中紫丁香苷... 目的:参照国家药品标准相关方法,建立大接骨丹树皮[The bark of Toricellia Angulata Oliv.var.intermedia(Harms)Hu]的质量标准,为民族药大接骨丹树皮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与试验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考察大接骨丹树皮药材中紫丁香苷定性鉴别方法,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本第四部)方法,拟定6批次大接骨丹树皮药材中水分含有量、总灰分含有量、浸出物含有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批次大接骨丹树皮药材中紫丁香苷含量。结果:建立了大接骨丹树皮药材中紫丁香苷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薄层色谱中紫丁香苷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重复性好,可用于大接骨丹树皮药材的定性鉴别与质量控制;大接骨丹树皮药材中紫丁香苷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紫丁香苷在0.1235~1.2353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为0.9999,紫丁香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3%,RSD为2.52%。6批大接骨丹树皮药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有量分别为8.28%~10.53%,4.84%~7.16%,15.63%~22.45%。结论:建立的大接骨丹树皮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水分含有量、总灰分含有量、浸出物含有量和紫丁香苷含量方法,专属性强,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大接骨丹树皮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接骨丹树皮 薄层色谱法 质量标准 紫丁香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灰分
下载PDF
紫丁香苷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9
作者 石雅倩 李鑫 +5 位作者 黄思源 欧明坤 李红娜 卢敏 耿梦丽 欧叶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54-2965,共12页
目的研究紫丁香苷的抗乳腺癌作用及分子机制,为紫丁香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检测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台盼蓝、TUNEL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Western bolt检测Caspase-3的活化情况,判断... 目的研究紫丁香苷的抗乳腺癌作用及分子机制,为紫丁香苷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检测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台盼蓝、TUNEL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Western bolt检测Caspase-3的活化情况,判断细胞凋亡是否发生;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结合JC-1染色探讨紫丁香苷对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运用PI3K激动剂Recilisib做对比,q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紫丁香苷调控PI3K/Akt/mTOR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能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紫丁香苷处理后,细胞内Caspase-3被激活,Bcl-2表达下降,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丧失,PI3K、Akt和mTOR的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Recilisib处理后部分抵消了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紫丁香苷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来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凋亡。紫丁香苷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抗乳腺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苷 乳腺癌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降脂片中5种成分
10
作者 肖琦 黎昌权 +5 位作者 黄小兰 张德伟 何旭峰 郭娅 朱泽兵 肖跃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降脂片中紫丁香苷、菊苣酸、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降脂片中紫丁香苷、菊苣酸、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0、264、327 nm。结果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71%~99.66%,RSD 1.53%~2.1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降脂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降脂片 紫丁香苷 菊苣酸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乙素 HPLC
下载PDF
蛤蚧疗肺片质量控制标准提升研究
11
作者 姜文婷 王运良 +1 位作者 俞岩 张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9-74,共6页
目的对蛤蚧疗肺片的原有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提升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方法在原有蛤蚧药材显微鉴别的基础上,增加白及、百部、川贝母3味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在原有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的基础上,增加枇杷叶、桔梗2味... 目的对蛤蚧疗肺片的原有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提升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方法在原有蛤蚧药材显微鉴别的基础上,增加白及、百部、川贝母3味药材的显微鉴别方法;在原有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的基础上,增加枇杷叶、桔梗2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增加蛤蚧疗肺片的醇浸出物含量标准,采用热浸法测定,95%乙醇作溶剂;增加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同时测定方中黄芪药材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刺五加浸膏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的含量。结果显微鉴别中,白及药材可在镜下观察到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类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的显微特征;百部药材可观察到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厚等的显微特征;川贝母药材可观察到淀粉粒广卵形或贝壳形等的显微特征。TLC定性鉴别中,枇杷叶和桔梗分别在各自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清晰斑点,斑点分离效果好,且阴性无干扰。以蛤蚧疗肺片干燥品计算,含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6.5%。HPLC-ELSD色谱图可见,黄芪甲苷和紫丁香苷对照品峰均可达基线分离,且峰形良好,阴性对照色谱在对照品相同位置上未见干扰峰。黄芪甲苷和紫丁香苷分别在10.6~53.0、9.3~46.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9%(RSD=0.78%)和97.92%(RSD=1.05%)。以蛤蚧疗肺片干燥品计算,每克中含紫丁香苷不得少于84.8μg,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74.4μg。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蛤蚧疗肺片质量控制提升标准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蛤蚧疗肺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疗肺片 质量控制 标准提升 薄层色谱法 枇杷叶 桔梗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黄芪甲苷 紫丁香苷
原文传递
基于mTOR/p70S6K信号通路探究紫丁香苷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MPC5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姚春红 李国红 +1 位作者 周波 徐佳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究紫丁香苷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MPC5损伤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诱导组(30mmoL/L葡萄糖)、紫丁香苷低浓度组(... 目的:探究紫丁香苷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MPC5损伤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诱导组(30mmoL/L葡萄糖)、紫丁香苷低浓度组(2.5μmoL/L紫丁香苷+30mmoL/L葡萄糖)、紫丁香苷中浓度组(5μmoL/L紫丁香苷+30mmoL/L葡萄糖)、紫丁香苷高浓度组(10μmoL/L紫丁香苷+30mmoL/L葡萄糖)。各组向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上述浓度的相应试剂或药物,培养72h。酶标仪测定各组MPC5细胞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MPC5细胞凋亡情况;鬼笔环肽染色观察各组MPC5细胞骨架形态;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测定各组MPC5细胞mTOR、p70S6K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MPC5细胞骨架形态正常,细胞长轴呈线性分布,荧光染色明显;与对照组比较,高糖诱导组MPC5细胞骨架断裂,细胞萎缩,荧光染色黯淡,吸光度值、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mTOR、p70S6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高糖诱导组比较,紫丁香苷低、中、高浓度组MPC5细胞骨架结构恢复清晰,荧光强度逐渐变亮,足突趋于明显,吸光度值、细胞活力依次升高,凋亡率、mTOR、p70S6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紫丁香苷对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促进MPC5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紫丁香苷抑制高糖状态下MPC5细胞中mTOR/p70S6K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苷 高糖 小鼠足细胞MPC5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刺五加配方颗粒中6种成分的含量
13
作者 黄贵发 黎桃敏 +5 位作者 林嘉明 张兰兰 王文丽 陈灶树 施文婷 张正 《中南药学》 2023年第9期2466-2470,共5页
目的利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刺五加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紫丁香苷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法,以紫丁香苷作为内参物,计算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刺五加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 目的利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刺五加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紫丁香苷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法,以紫丁香苷作为内参物,计算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刺五加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同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含量并与外标一点法(ESM)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刺五加苷E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88、2.358、2.229、2.718、2.558,重复性较好。QAMS法计算所得12批刺五加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刺五加苷E的含量与ESM法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节约对照品及检测成本,同时测定刺五加配方颗粒中6种成分的含量,为刺五加配方颗粒的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配方颗粒 一测多评法 相对校正因子 含量测定 紫丁香苷
原文传递
超声波法提取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中丁香甙的研究 被引量:56
14
作者 李庆勇 付玉杰 +2 位作者 吕欣 张莹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4,共3页
通过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了用超声波法提取刺五加根茎中丁香甙的工艺条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为溶剂,溶剂用量8ml/g,超声提取200min,提取温度为室温。
关键词 刺五加 超声波法 提取工艺 丁香甙 药用植物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三种不同生境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建国 赵则海 +2 位作者 王文杰 付玉杰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和分光光度的方法对天然次生林林内、林隙和林缘三种不同生境下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丁香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刺五加不同部位丁香苷的含量不同.生境的变... 采用高效液相和分光光度的方法对天然次生林林内、林隙和林缘三种不同生境下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丁香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刺五加不同部位丁香苷的含量不同.生境的变化对枝中丁香苷的含量影响最大,林内生境枝中丁香苷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较高,林缘生境最高.而茎基部丁香苷的含量规律为林内生境最高,林隙生境次之,林缘生境最低.三种不同生境中根和根茎丁香苷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刺五加全株均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中叶和花中黄酮的含量较高.其总黄酮含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林内生境,刺五加叶、花和果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有所提高,而林缘生境中含量最高.叶片总黄酮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越低.对于刺五加的枝、茎干、根和根茎而言,1~3年枝总黄酮在各个生境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茎干中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林内生境显著的高于林隙生境和林缘生境,后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与茎干不同,林内生境根和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和林缘的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含量 天然次生林 刺五加 丁香 叶面积指数 次生代谢产物 黄酮类物质 分光光度 高效液相 含量差异 生境条件 不同部位 林缘 林隙 规律性 根茎 负相关 茎干 叶片
下载PDF
刺五加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吴立军 阮丽军 +3 位作者 郑健 王菲菲 丁复莉 龚海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研究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 .) Harms 茎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3... 目的:研究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 .) Harms 茎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刺五加酚(neociwujiaphenol,IV),阿魏酸葡糖苷(feruloylsucrose,V) ,丁香苷(syringin,VI)。结论:IV 为新化合物,V为自然界中首次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阿魏酸葡糖苷 丁香苷 中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拳参正丁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晓秋 李维维 +2 位作者 生可心 刘健 陈发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分离拳参(Polygonum bistortaL.)根茎正丁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 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syringin,Ⅰ)、... 目的分离拳参(Polygonum bistortaL.)根茎正丁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 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syringin,Ⅰ)、儿茶素(catechin,Ⅱ)、芦丁(rutin,Ⅲ)、mururin A(Ⅳ)。结论Ⅰ和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鉴定 拳参 根茎 丁香苷 mururin A
下载PDF
丁香苷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吴立军 沈燕 +2 位作者 郑健 吴斌 郑璐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5-467,共3页
从产于黑龙江省的五加科植物刺五加茎叶中分离得到一化合物:丁香苷.利用1HNMR,13C NMR 和2D NMR 等谱学方法对其1H
关键词 刺五加 丁香苷 2DNMR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刺五加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曲中原 金哲雄 +2 位作者 高文昊 于兴博 李秋实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刺五加总苷提取的各影响因素(A乙醇体积分数、B溶剂量、C提取次数),以多指标(刺五加总苷收率、丁香苷质量分数以及浸膏得率)综合评分法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刺五加总...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刺五加总苷提取的各影响因素(A乙醇体积分数、B溶剂量、C提取次数),以多指标(刺五加总苷收率、丁香苷质量分数以及浸膏得率)综合评分法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刺五加总苷提取的主要因素为B(溶剂量),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1B3C1,即乙醇体积分数60%,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h.此工艺简单易行,稳定可行,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苷 刺五加 最佳提取工艺 浸膏得率 丁香苷 剂量 提取次数 收率 溶剂 工业化生产
下载PDF
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32
20
作者 曹建国 赵则海 +1 位作者 李庆勇 祖元刚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丁香苷主要存在于茎干系统,其中在枝中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2.94%。从季节动态来看,刺五加地上部分枝和茎中丁香苷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即春秋...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丁香苷主要存在于茎干系统,其中在枝中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2.94%。从季节动态来看,刺五加地上部分枝和茎中丁香苷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即春秋季含量较高,夏季含量较低;地下部分根和根茎中丁香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刺五加全株均含有总黄酮,刺五加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叶片总黄酮在5月中下旬林分郁闭之前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3.8%;茎干中总黄酮春季较高,夏季降低,而到晚秋时含量最高,其中枝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可达3.75%。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十分明显。本文对丁香苷和总黄酮季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丁香苷 总黄酮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