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爱 吕桂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4,共6页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货币危机 废两改元
下载PDF
银元主币流通与上海洋厘行市的更替 被引量:9
2
作者 邹晓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6-42,共7页
墨西哥鹰洋成为近代中国流通最广的银元主币,历时长达60余年之久。1914年后开铸的袁世凯像新币,逐渐取代鹰洋成为流通中的主币。上海钱业公所和其后的上海钱业公会深谙流通中主币的消长变化态势,审时度势,先后于1915年和1919年取消龙洋... 墨西哥鹰洋成为近代中国流通最广的银元主币,历时长达60余年之久。1914年后开铸的袁世凯像新币,逐渐取代鹰洋成为流通中的主币。上海钱业公所和其后的上海钱业公会深谙流通中主币的消长变化态势,审时度势,先后于1915年和1919年取消龙洋和鹰洋行市。鹰洋行市的取消进一步促使国币通行成为主币,使货币兑换市场逐步走向统一,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同时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促进了近代货币统一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洋 国币 洋厘行市
下载PDF
试析秦朝“半两”币形的哲学内涵
3
作者 张安礼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14,共2页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里,它往往又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秦朝的圜形方孔“半两”钱币除具备一般货币的功能外,它还包含着一定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 秦“半两” 圜形方孔 天命论
下载PDF
清末天津化宝银危机与制度调整 被引量:2
4
作者 荣晓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71,共10页
清末天津发生了由于化宝银银色降低而导致的货币危机,这场危机虽然受到庚子事变外力冲击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在于天津银两制度的内部缺陷,由于炉房阻碍等因素而未能有效和及时地建立起更为先进的公估局制度。为应对危机,中外各谈判力量进... 清末天津发生了由于化宝银银色降低而导致的货币危机,这场危机虽然受到庚子事变外力冲击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在于天津银两制度的内部缺陷,由于炉房阻碍等因素而未能有效和及时地建立起更为先进的公估局制度。为应对危机,中外各谈判力量进行了反复的博弈和制度设计,天津的关平银制度和银锭保证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公估局制度最终建立。化宝银危机的主要特点是引发了两场较大的次生危机,即由于关平银制度调整而导致的关税补色风波和公估局制度建立而导致的外国银行低色化宝补色风波,外国政治力量的介入使化宝银危机从一场货币危机演变为政治危机。两场风波都以天津地方政府的妥协退让而平息,前者以津海关退还多收税银而化解,而后者则最终以损害天津银钱业商人利益的解决方案而平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宝银 清末天津 银两制度 公估局
下载PDF
河南省花岗岩的含金丰度 被引量:8
5
作者 卢欣祥 《贵金属地质》 1993年第3期198-206,共9页
本文测定和统计了河南省86个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的花岗岩体的含金丰度,其平均含量为1.156×10^(-9),低于地壳含金丰度的3—4倍。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的含金量不同,以大岩体—小斑岩体—碱性花岗岩的顺序逐渐增高。本文还讨论了不... 本文测定和统计了河南省86个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的花岗岩体的含金丰度,其平均含量为1.156×10^(-9),低于地壳含金丰度的3—4倍。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的含金量不同,以大岩体—小斑岩体—碱性花岗岩的顺序逐渐增高。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期次、不同岩相的花岗岩的含金量和岩体含金量与金矿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含金 丰氏 成因 类型
下载PDF
李提摩太与一百万赏银
6
作者 唐澜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2期60-64,共5页
李提摩太认为,中国要富民强国,摆脱近代以来的屈辱境地,必须改革教育,兴办新学,而根据他的筹算,这需要每年至少一百万银两的经费投入。正是因此,他先后于一八八七年和一八九五年两次向清政府提出投入一百万银两或给予一百万赏银的建议,... 李提摩太认为,中国要富民强国,摆脱近代以来的屈辱境地,必须改革教育,兴办新学,而根据他的筹算,这需要每年至少一百万银两的经费投入。正是因此,他先后于一八八七年和一八九五年两次向清政府提出投入一百万银两或给予一百万赏银的建议,尽管由于清朝官员的短视及其他某些原因,李提摩太两次都未能如愿,但李提摩太的良苦用心和远见卓识还是不能被抹杀的。历史将会记住这位杰出的外国友人,而加诸他身上的各种误解、曲解和谩骂则终将会像乌云一样随风飘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一百万赏银 新式教育
下载PDF
废两改元的动力与阻力考论
7
作者 郝宏展 《兰台世界》 2020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废两改元是中国近代一次重大的货币制度改革,对此次改革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论著颇丰。本文基于相关史料和较有影响学者的论述从推动此次改革的动力和这次改革经受的阻力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废两改元 动力 阻力
下载PDF
明代五十两税银银锭的考古学观察
8
作者 刘田 刘思然 刘志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10,共12页
五十两银锭是明代官铸银锭,其用途、形制和重量等特征的历时性变化见证了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税收白银化的复杂进程,是研究明代币制改革和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梳理357枚明代五十两银锭的特征信息,总结了明代各类型五十两银锭... 五十两银锭是明代官铸银锭,其用途、形制和重量等特征的历时性变化见证了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税收白银化的复杂进程,是研究明代币制改革和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梳理357枚明代五十两银锭的特征信息,总结了明代各类型五十两银锭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文献理解其背后动因。明代早期到晚期,五十两银锭的生产单位由中央转移至地方,银锭形制从单一走向多样化。至明代晚期,各地银锭形制形成地方性特征,且呈现出王朝腹地相似度高,边疆各地差异较大的格局。与形制的多样化趋势不同,银锭的重量逐步接近标准重量且精密度上升,这源于中央政府对砝码管理和税银问责制度的逐步建立。此外,各地税银起运比例和运输路线对银锭的形制特征也存在显著的影响,起运比例大和运输路线重合度高的地区之间银锭形制更接近。五十两银锭一方面见证了明代赋役体制改革中税银生产与管理政策的蜕变,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晚期各地税银的起运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税银 五十两银锭 白银货币化 形制划分 历时性
原文传递
近代关平两计算方法初考——以19世纪下半期的天津、上海及厦门口岸为研究中心
9
作者 谭嘉伟 《国家航海》 2024年第1期61-78,共18页
由于清廷一向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管理政策,近代商业市场上频繁交易的银两,大多为私人自铸,银色和平码并无统一范式,常令参与口岸贸易的外商在从事交易活动时遭遇损失。因此,迫于外商及列强的压力,清政府开始对海关税银的平码与成色进行... 由于清廷一向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管理政策,近代商业市场上频繁交易的银两,大多为私人自铸,银色和平码并无统一范式,常令参与口岸贸易的外商在从事交易活动时遭遇损失。因此,迫于外商及列强的压力,清政府开始对海关税银的平码与成色进行了更严厉的措置,进而导致了关平两的诞生。关平两由近代广东通行的银两计价标准广平两发展而来,它是两次鸦片战争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海关在洋税征收时所采用的货币单位,其与商人所缴银元及银两之间的具体折算办法,将直接影响经海关进出货物的税负,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然而较为可惜的是,该问题在过往并未引起太大关注。以由海关出版、载有通商各口关平两与银两及银元折兑情况的《关于通商各口海关银号体制与本地货币的报告》一书为核心史料,除了能考出关平两的两种计算法则,还可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现。虽在19世纪下半期,银元计枚核值已渐成市场共识,但在用于缴纳海关税款时,银元依旧被视作银两的一种,不能免于秤重及检验成色;而且,天津及厦门口岸的“关平两”,事实上分别是由“库平两”或“广平两”充当的。由于库平两或广平两虽银色与关平两相同,但重量上轻于关平两,故这些口岸的真实税负会低于理论税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海关 关平两 银两 银元 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近代天津拨码制度研究
10
作者 荣晓峰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85,共19页
拨码制度是近代天津具有地方特色的转账结算与信用票据制度,光绪初年开始通行于天津钱业。拨码制度建立在天津钱业的“川换”和“靠家”关系基础上,在由津帮大银号和钱业公会构建的支付协同体内运行。拨码具有转账支付、债务清结、同业... 拨码制度是近代天津具有地方特色的转账结算与信用票据制度,光绪初年开始通行于天津钱业。拨码制度建立在天津钱业的“川换”和“靠家”关系基础上,在由津帮大银号和钱业公会构建的支付协同体内运行。拨码具有转账支付、债务清结、同业拆借、短期借贷和票据清算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和特征处于动态演变之中。拨码制度是天津钱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银号在便利账目清算的同时,借以扩张信用和提升资金筹集能力。庚子事变后天津爆发的“贴水风潮”实际是由拨码贬值引发,拨码制度经历短暂废止后得以恢复,但整体由盛转衰。志成银号倒闭拖欠拨码债务严重损害了拨码信用,伪拨码则进一步加深了拨码信用危机。拨码余额的清算经历了现银、外国银行“竖番纸”和银钱业合组公库公单的发展历程,反映出钱业、外商银行和华商银行在不同时期的势力消长。日军占领天津后实施金融统制政策,拨码制度被强力废止。拨码制度是近代中国信用票据和虚银两制度结合发展的产物,体现出金融票据演化的复杂性特征,也为考察传统金融机构信用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码制度 转账结算 信用票据 虚银两制度
原文传递
同治大婚瓷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健丽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本文论述的大婚瓷除以往被提到的一万余件大婚礼用瓷外,还新增加了皇后妆奁用瓷和"燕喜同和"款瓷。文中通过文献文物梳理,对大婚瓷的烧造、艺术特征及烧造缘由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婚瓷是严格遵循宫廷的礼仪制度而制成的,是帝王... 本文论述的大婚瓷除以往被提到的一万余件大婚礼用瓷外,还新增加了皇后妆奁用瓷和"燕喜同和"款瓷。文中通过文献文物梳理,对大婚瓷的烧造、艺术特征及烧造缘由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婚瓷是严格遵循宫廷的礼仪制度而制成的,是帝王婚礼文化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婚礼用瓷 皇后大妆奁用瓷 “燕喜同和”款瓷 同光中兴 一万两白银
原文传递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Indemnity Revisited
12
作者 蒋立文 Li Cun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4期113-137,共25页
The question of the amount of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indemnity involves three main elements: Japan's military expenditure on the war, China's actual payment, and the actual amount Japan received. On all of the... The question of the amount of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indemnity involves three main elements: Japan's military expenditure on the war, China's actual payment, and the actual amount Japan received. On all of these issues, there have always been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lar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relevant archives and documents and the main scholarly work in both China and Japan and provide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several scholarly points of views and their basis, and examine the pre- and postwar exchange rates between the yen, the Chinese treasury standard (Kuping) silver tael, and the pound sterling, taking account of the fluctuating value of the yen before and after the war. On this basis, we calculate that Japan's actual military spending on the war was no more than 125 million yen, while the actual payments by the Qing government, converted to pounds sterling and then to yen, totaled 358.36 million yen. Japan extorted 233.36 million yen from China, or three times Japan's total annual revenue at th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war indemnity Li Hongzhang Chinese treasury standard silver tael
原文传递
近代天津行化银两制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荣晓峰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46,共17页
天津“行化银”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银两制度,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并在银两市场的整合中取得优势,行用范围不断扩大。经过庚子事变冲击后,行化银两制度在政府、商会、银行、炉房等多方力量的博弈下不断调整,其实银基础化宝银逐... 天津“行化银”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银两制度,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并在银两市场的整合中取得优势,行用范围不断扩大。经过庚子事变冲击后,行化银两制度在政府、商会、银行、炉房等多方力量的博弈下不断调整,其实银基础化宝银逐步退出货币市场,但其价值尺度和记账货币功能不断强化并在20世纪10年代发展成为天津的标准虚银两。行化银在近代天津货币兑换市场、国内外汇兑市场和商业清算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为天津贸易及其商业覆盖区域提供重要的交易媒介和信用工具。然而,由于清末民初以来银元势力的扩大,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以银元为主导的货币政策,导致以行化银为代表的虚银两制度处于危机之中,最终完全被银元取代而退出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化银 近代天津 银两制度 虚银两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北京地区银元的兴起、盛行及其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显国 《博物院》 2022年第3期61-69,共9页
通过对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房地契约及相关文献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银元的流通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银元的正式使用始于光绪中期,但清末使用比例较低;民国三年后,银元使用量激增,取代传统银两成为主要交易货币。从银元种类... 通过对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房地契约及相关文献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银元的流通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银元的正式使用始于光绪中期,但清末使用比例较低;民国三年后,银元使用量激增,取代传统银两成为主要交易货币。从银元种类看,该地区常用银元种类较多,价格也有差异,形成本地的银元流通特点。北京地区银元的流通经历了缓慢起步、逐渐盛行的过程。清末,传统的银两制阻碍了银元的使用;民国初年,政府通过币制改革及税收政策引导,促使银元广泛流通,银元成为北京地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银元 银两 清末民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