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ed Germination and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Promising Decorative Lonicera tatarica L. (Caprifoliaceae Juss.), Introduced into the Tashkent Botanical Garden (Uzbekistan)
1
作者 Sobitjon S. Nosirov Nargiza K. Rakhimova Asilbek Kh. Matismoilov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3年第4期496-505,共10页
Seed germination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and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by cuttings) of a promising decorative species—Lonicera tatarica L. (Caprifoliaceae Juss.)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cond... Seed germination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and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by cuttings) of a promising decorative species—Lonicera tatarica L. (Caprifoliaceae Juss.)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conditions of introduction of the Tashkent Botanical Garden of Uzbekistan. Thus,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germination of L. tatarica seed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is +20°C + 22°C, at which germination was 73%.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s sown in autumn in the field was 62%,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s sown in spring was 71%. It was noted that in greenhouse conditions at an air temperature of 20°C - 22°C and a relative humidity of 49% - 53%, the rootability of cuttings was 75%.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studied species adapted well to the conditions of introduc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iveness of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of L. tatarica, it can be recommended for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condition and landscaping of cities, landscap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icera tatarica Introduction Promising DECORATIVE Seed Germination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CUTTINGS Tashkent Botanical Garden Uzbekistan
下载PDF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在我国原产地的引种驯养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德忠 罗宁 +1 位作者 谷景和 张国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9-311,共3页
从国内数次引种饲养实践及国外动物园饲养情况分析,赛加羚羊人工饲养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应激综合症。今后如能解决捕捉、运输、饲养等一些重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饲养成活率将会逐渐提高。
关键词 赛加羚羊 引种 驯养 中国
下载PDF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引种区植被特征研究 Ⅱ.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荣堂 陈本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在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1988~1993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一步研究了赛加羚羊引种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观察了30种植物的物候期,用常规方法化验了72种植物的营养成分,从植被特征出发,综合评价其对赛加羚羊的适宜性。
关键词 赛加羚羊 植被特征 植物群落 植物营养成分
下载PDF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生态适应性研究──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荣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与荒漠草原之间,更相似于荒漠草原。认为赛加羚羊同其它生物种一样,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但随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保证生态效能的充分发挥,赛加羚羊必须与环境统一,途径有三,其中在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区域内引种才是可行的。甘肃武威地区便是这种区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生态适应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引种区植被特征研究 Ⅰ.植物区系特征及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荣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5-70,共6页
通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所在地──武威东沙窝及其周围地区植物区系调查,共获22科、84属、116种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豆科为主,占68.97%。以草本、、强旱生、中温、阳性、沙生等为主要生态型。以亚洲中... 通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所在地──武威东沙窝及其周围地区植物区系调查,共获22科、84属、116种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豆科为主,占68.97%。以草本、、强旱生、中温、阳性、沙生等为主要生态型。以亚洲中部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为主要地理成分。植物类群接近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植物类群,而且多数类群可被羚羊采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 赛加羚羊 植物区系 植被特征 药用动物
下载PDF
Water adaptive traits of deep-rooted C_3 halophyte(Karelinia caspica(Pall.) Less.) and shallow-rooted C_4 halophyte(Atriplex tatarica L.) in an arid region,Northwest China
6
作者 Yuan FAN PinFang LI +3 位作者 ZhenAn HOU TuSheng REN ChunLian XIONG Biao Z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water relations of two halophytes differing in photosynthetic pathway,phenotype,and life cycle:Karelinia caspica(Pall.) Less.(C3,deep-rooted perennial Asteraceae grass) and Atriplex tatarica ...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water relations of two halophytes differing in photosynthetic pathway,phenotype,and life cycle:Karelinia caspica(Pall.) Less.(C3,deep-rooted perennial Asteraceae grass) and Atriplex tatarica L.(C4,shallow-rooted annual Chenopodiaceae grass).Gas exchange,leaf water potential,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growing seasons in an arid area of Xinjiang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the two halophytes.Both K.caspica and A.tatarica showed midday depression of transpiration,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strong xerophytes and weak midday depression types.The roots of A.tatarica we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0-60 cm soil layer,and the leaf water potential(ΨL) increased sharply in the 0-20 cm layer due to high soil water content,suggesting that the upper soil was the main water source.On the other hand,K.caspica had a rooting depth of about 1.5 m and a larger root/shoot ratio,which confirmed that this species uptakes water mainly from deeper soil layer.Although A.tatarica had lower transpiration water consumption,higher water use efficiency(WUE),and less water demand at the same leaf water potential,it showed larger water stress impact than K.caspica,indicating that the growth of A.tatarica was restricted more than that of K.caspica when there was no rainfall recharge.As a shallow-rooted C4 species,A.tatarica displayed lower stomatal conductance,which could to some extent reduce transpiration water loss and maintain leaf water potential steadily.In contrast,the deep-rooted C3 species K.caspica had a larger root/shoot ratio that was in favor of exploiting groundwater.We concluded that C3 species(K.caspica) tapes water and C4 species(A.tatarica) reduces water loss to survive in the arid and saline conditions.The results provided a case for the phenotype theory of Schwinning and Ehleringer on halophytic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干旱地区 四翅滨藜 叶水势 中国西北地区 花花柴 适应性特征 羚羊
下载PDF
Microsatellite and mitochondrial DNA assessment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aptive Saiga antelopes(Saiga tatarica) in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ZHAO ShaSha XU ChaoQun +4 位作者 LIU Gang LIU ShuQiang ZHAO ChongXue CUI YaXiong HU DeF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7期2163-2167,共5页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only captive Saiga antelope(Saiga tatarica) population in China,40 umbilical cor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mitochondrial(control region) and nuclear(microsatellite) variabili...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only captive Saiga antelope(Saiga tatarica) population in China,40 umbilical cor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mitochondrial(control region) and nuclear(microsatellite) variabilities were assessed.Both of the markers revealed low genetic variability(or high genetic homogeneity) within the population.The microsatellites yielded monitoring ranges of 2-6 alleles.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28 to 0.83,and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were between 0.27 and 0.71.The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Shannon I) and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 presented overall means of 0.87 and 0.43,respectively.The gene diversity was 0.49.We found only two haplotypes in the population,and the haplotype and nucleotide diversities were 39.1% and 1.13%,respectively.Founder events,bottlenecks and inbreeding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low genetic variation observed in this population.Our findings revealed the ext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maintained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 and the urgency of implementing a protection plan,introducing animals from other populations to enhance saiga's genetic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赛加羚羊 中国人口 微卫星 Shannon信息指数 圈养 评估
下载PDF
天平草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计算机虚拟筛选研究
8
作者 伏苗 刘新桥 +2 位作者 覃竹宇 雷国俊 袁桥玉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188-190,196,共4页
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寻找天平草植物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在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其主要化学成分,在Sybyl软件中,将化学成分与抗肿瘤相关的16个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对接打分函数(Total Score≥7)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 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寻找天平草植物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在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其主要化学成分,在Sybyl软件中,将化学成分与抗肿瘤相关的16个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对接打分函数(Total Score≥7)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分析了结合较好的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11β,13-二氢莴苣素8-O-对甲氧基苯乙酸酯与谷氨酸受体3(GRM3)结合最好;3β-羟基-12(13)-烯-齐墩果烷-11-酮与法尼基转移酶(FTase)结合最好;豆甾-5-烯-3β-醇-7-酮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结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平草 抗肿瘤 分子对接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多靶点
下载PDF
不同驱虫药及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寄生虫病防治效果评价
9
作者 张春林 周应杰 柳胜贤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54-57,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驱虫药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的影响,从而指导赛加羚羊繁育过程中寄生虫病用药,以达到更好地保护赛加羚羊种群的目的。研究采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春秋两季驱虫,采用伊维...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驱虫药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的影响,从而指导赛加羚羊繁育过程中寄生虫病用药,以达到更好地保护赛加羚羊种群的目的。研究采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春秋两季驱虫,采用伊维菌素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不同频率驱虫,通过采集粪便经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漂浮后观察,检测不同药物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半散养赛加羚羊种群主要感染的寄生虫为艾美耳球虫、毛首线虫、类圆线虫、细颈线虫、莫尼茨绦虫、囊尾蚴。使用伊维菌素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2.30%,球虫为76.30%;使用阿苯达唑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5.56%,球虫为60.00%;使用伊丙净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2.68%,球虫为33.33%。2020年驱虫前后感染率等指标明显低于2018年、2019年,间隔两周连续驱虫后感染率低于10%,驱虫前感染率降低为60%。研究表明,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均可有效控制赛加羚羊寄生虫,长期使用同一种驱虫药会造成药效降低,交替使用3种驱虫药且间隔2周的重复驱虫可更好地控制半散养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寄生虫 伊维菌素 阿苯达唑
下载PDF
基于桑格测序法建立高鼻羚羊鉴定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沙才华 廖秀云 +6 位作者 陈轩 周傲白雪 蒋晓霞 徐博文 黄海超 赵福振 邵建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0-895,共6页
为有效鉴定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源性成分,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Ⅰ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高鼻羚羊角、高鼻羚羊角粉,以及与其种属相近或形态学相似的动物角和动物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桑格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高... 为有效鉴定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源性成分,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Ⅰ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高鼻羚羊角、高鼻羚羊角粉,以及与其种属相近或形态学相似的动物角和动物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桑格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高鼻羚羊的物种分类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所有对照样品均未见扩增条带,阳性样品与NCBI基因数据库参考序列的相似性均大于99.42%,说明桑格测序法能准确鉴定高鼻羚羊成分,但由于证据不足,无法明确该方法能否进一步区分高鼻羚羊与蒙古高鼻羚羊(S.t.mongol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鼻羚羊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Ⅰ 测序 鉴定
下载PDF
赛加羚羊的分子生物学鉴别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璐 白素英 徐艳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为了解决以往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鉴别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分辨率低的问题,在mtDNA的12S rRNA基因易变区设计了2对赛加羚羊特异性引物Saiga A和Saiga B,通过PCR扩增和常规电泳检测,分别得到127 bp和320 bp的片段,进而可通过这两... 为了解决以往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鉴别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分辨率低的问题,在mtDNA的12S rRNA基因易变区设计了2对赛加羚羊特异性引物Saiga A和Saiga B,通过PCR扩增和常规电泳检测,分别得到127 bp和320 bp的片段,进而可通过这两个片段的有无来特异性检出赛加羚羊的DNA。引物Saiga A和Saiga B的最小检出量为1.0 ng DNA,稳定性和特异性好、灵敏度很高,可以应用于赛加羚羊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12S RRNA 物种鉴定 稳定性
下载PDF
羚羊角及伪品的凝胶电泳鉴别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峰 潘丽坤 +3 位作者 纪俊元 王荣祥 于洪 马柏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对羚羊角及伪品山羊角、绵羊角、黄羊角、藏羚羊角进行凝胶电泳鉴别研究。方法 应用连续解离系统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简称 SDS- PAGE)对羚羊角及伪品进行了电泳图谱的比较。结果 电泳图谱 ,各样品间具有... 目的 对羚羊角及伪品山羊角、绵羊角、黄羊角、藏羚羊角进行凝胶电泳鉴别研究。方法 应用连续解离系统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简称 SDS- PAGE)对羚羊角及伪品进行了电泳图谱的比较。结果 电泳图谱 ,各样品间具有不同的蛋白质成分 ,并可依此差异进行鉴别。结论 本方法具有重现性好、操作简便且经济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羊角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电泳图谱 伪品
下载PDF
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研究(Ⅱ)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斐 段金廒 +1 位作者 钱大玮 李友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八种角中牛磺酸及胆固醇进行分析,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氨基己糖及游离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对角类药材中牛磺酸、胆固醇、氨基己糖、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论结... 目的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八种角中牛磺酸及胆固醇进行分析,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氨基己糖及游离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对角类药材中牛磺酸、胆固醇、氨基己糖、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论结果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重现性好。研究结果提示,牛磺酸可能是角类药材的活性物质之一;不同种类角中的小分子成分组成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类 牛磺酸 胆固醇 氨基己糖 蛋白质 犀角 羚羊面 替代资源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阿诺红鞑靼忍冬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董明 苏德荣 +1 位作者 刘泽良 马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3,共6页
为了解阿诺红鞑靼忍冬(Lonicera tataricaArnold Red)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以及对其耐旱性做出评价,本文通过人工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盆栽试验,对阿诺红鞑靼忍冬2 a生苗叶片生理指标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干旱胁迫下阿诺... 为了解阿诺红鞑靼忍冬(Lonicera tataricaArnold Red)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以及对其耐旱性做出评价,本文通过人工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盆栽试验,对阿诺红鞑靼忍冬2 a生苗叶片生理指标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干旱胁迫下阿诺红鞑靼忍冬叶片游离脯氨酸(Pro),组织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可溶性糖,叶绿素,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阿诺红鞑靼忍冬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束缚水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组织含水量、自由水含量以及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则出现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变化情况。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表现出阿诺红鞑靼忍冬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是一种耐旱性较强的园林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红鞑靼忍冬 水分胁迫 叶片生理指标 抗旱性
下载PDF
羚羊角药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龙霏 胡晶红 张永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8期23-26,33,共5页
羚羊角属于名贵中药材,应用范围广,临床疗效卓著,在小儿高热等危重病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羚羊角及其相关制剂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抗癫痫、抗炎、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血栓、改变血管通透性、抗高血压、镇咳祛痰、增... 羚羊角属于名贵中药材,应用范围广,临床疗效卓著,在小儿高热等危重病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羚羊角及其相关制剂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抗癫痫、抗炎、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血栓、改变血管通透性、抗高血压、镇咳祛痰、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归纳与总结,旨在为深化羚羊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角 药理 镇静催眠
下载PDF
羚羊角及其角塞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快速识别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炎 张贵君 孙素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羚羊角、羚羊角塞以及二者的混合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羚羊角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组分的特征吸收峰组成,而羚羊角塞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和磷酸钙组分的特征吸收峰构成,二者的酰胺谱带...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羚羊角、羚羊角塞以及二者的混合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羚羊角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组分的特征吸收峰组成,而羚羊角塞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和磷酸钙组分的特征吸收峰构成,二者的酰胺谱带、C—O伸缩振动谱带以及CH基团的伸缩振动谱带也均有明显区别。通过上述差异,可有效地鉴别羚羊角、角塞以及掺有角塞的羚羊角样品。该研究为羚羊角的掺伪和杂质检查提供了快速、科学的新方法,也为羚羊角的成分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角 角塞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快速识别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羚羊角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桂梅 王世伟 +1 位作者 席啸虎 张小慧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考察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羚羊角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个地区的羊角类整角、不完整角样品,共7个。比较样品骨塞部位和角质层部位DNA的提取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通用引物LCO... 目的:考察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羚羊角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个地区的羊角类整角、不完整角样品,共7个。比较样品骨塞部位和角质层部位DNA的提取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通用引物LCOⅠ490、HCO2198扩增样品的COⅠ基因,通过凝胶电泳、纯化(取750 bp条带)、测序后,以COⅠ基因作为条形码比对序列,采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软件在线比对,确定收集样品的具体物种。结果:样品以角质层部位进行DNA提取的效果较好(DNA浓度为15.7~22.6 ng/μL,260 nm/280 nm吸光度值为1.73~4.72);在线比对结果显示,所有样品COⅠ基因的相似性均达到99%,其主要来源于赛加羚羊、藏羚羊、普氏原羚、山羊、绵羊等羊类的角。结论: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羚羊角及其混伪品的鉴定,该技术为羊角类药材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 羚羊角 混伪品 序列比对 鉴定
下载PDF
羚羊角商品药材各部位中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峰 吴明月 单舒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48-2452,共5页
目的测定羚羊角不同商品药材、同一药材不同部位中18种氨基酸量。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氨基酸自动分析法,测定样品中18种氨基酸的量。结果 18种氨基酸的线性方程r值均大于0.998 2,平均回收率(n=6)为98.1%,RSD为1.4%。羚羊角商品药材各... 目的测定羚羊角不同商品药材、同一药材不同部位中18种氨基酸量。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氨基酸自动分析法,测定样品中18种氨基酸的量。结果 18种氨基酸的线性方程r值均大于0.998 2,平均回收率(n=6)为98.1%,RSD为1.4%。羚羊角商品药材各部位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及8种必需氨基酸;角尖与角基中含有量接近;全角含有量高于角丝、粉末;角塞中除甘氨酸量较高,脯氨酸量与全角接近外,其余氨基酸的量均低于全角。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羚羊角商品药材中氨基酸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角 氨基酸 氨基酸自动分析
下载PDF
水牛角与羚羊角的HPLC法鉴别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晓蒙 何新荣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7-98,共2页
建立一种鉴别水牛角与羚羊角药材的质控方法。采用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 Hypersil ODS柱(125 mm×4.6mm×5μm),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8.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含φ=0.3%四氢呋... 建立一种鉴别水牛角与羚羊角药材的质控方法。采用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 Hypersil ODS柱(125 mm×4.6mm×5μm),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8.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含φ=0.3%四氢呋喃;流动相B:8.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2)+甲醇+乙腈(50+35+15)。线性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Ex=340nm,Em=450 nm。结果水牛角与羚羊角药材在氨基酸的含量上有明显差异。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水牛角与羚羊角药材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角 羚羊角 HPLC法 鉴别 中药
下载PDF
两种滨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先灿 胡鸢雷 +2 位作者 王晓丽 祝建波 林忠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8-91,共4页
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对非生物胁迫下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分别从异苞滨藜和鞑靼滨藜两种盐生植物中分离到了BAD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BADH全长均为1 507bp,编码501个氨基酸,两种B... 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对非生物胁迫下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分别从异苞滨藜和鞑靼滨藜两种盐生植物中分离到了BADH基因。序列分析表明,BADH全长均为1 507bp,编码501个氨基酸,两种BADH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甜菜碱醛脱氢酶的克隆为植物的基因转化及其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苞滨藜 鞑靼滨藜 BADH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